创新是艺术的生命

2022-11-10 03:54
共产党员(辽宁) 2022年6期

您担任辽宁芭蕾舞团团长以来,组织创编了五部原创作品,其中《八女投江》《铁人》《榜样》都是红色题材的作品。您为什么对红色题材情有独钟?

我一直认为,讲述英模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是艺术工作者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使命。我打算做《八女投江》时,团里有反对的声音,认为“英雄难演”,但我认为,我们有义务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义务去传递家国情怀。

红色题材作品的确不好做。从布景、音乐到服装、动作,全都要一点点摸索着来,步步艰辛。每一部作品从构思、编创到与观众见面,都需要三年左右时间。特别是我们刚完成的《榜样》,我已经构思了十年。每做完一部“红舞剧”,我都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部了”,可是一旦脑子里灵光一闪,又不由自主地全身心投入到新剧目的创编之中。

您认为在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在编排原创剧目时,我们不断尝试对芭蕾技法进行中国化改造,融入中国的艺术元素和表达方式。就拿舞蹈动作来说,在《八女投江》中,融入了东北秧歌和朝鲜族舞蹈;在《花木兰》中,融入了中国武术和民族舞;在《榜样》中,融入了现代舞等元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没有创新,艺术就没有出路。

您认为怎样定义一部作品是否成功?

不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商业的角度,能够持续演下去都是作品成功的重要标志。如果向上级申请一大笔资金,演上几场,找专家开个研讨会、夸上几声好,然后就刀枪入库、束之高阁,那简直就是犯罪。

目前我们芭蕾舞团加上附属舞蹈学校,一共有上千人。除了上级拨款,我们每年要自筹资金2000 万元才能维持运转。这些年,我们摸索出与代理商合作、“以销定产”等经营模式,效果很好。比如《花木兰》这部舞剧,就是我利用带团去美国参赛的机会,广泛调研美国人对中国的哪个故事最熟悉、最有兴趣,结果很多美国人都看过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电影《花木兰》,我说好,我们就做《花木兰》。这就叫“以销定产”。目前芭蕾舞剧《花木兰》已经在美国、加拿大、毛里求斯等国和国内各地演出近百场。

近年来,不仅你们的舞剧在国外受到欢迎,辽宁芭蕾舞团的名气在国外也越来越大。

有一年我带《末代皇帝》剧组去欧洲演出,在发布会上介绍我们团时,下面的老外频频摇头,表示没听说过辽宁芭蕾舞团。我下了决心,他们不了解辽宁芭蕾舞团,就用比赛名次让他们了解;他们不了解中国故事,就用优秀作品让他们了解。辽宁芭蕾舞团建团以来,舞团演员及附属芭蕾舞蹈学校的学生在国际各类比赛中获得银奖以上奖牌170 块,舞校毕业生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和国内的各大芭蕾舞团,我们带着原创芭蕾舞剧演遍了五大洲。

让演员走向世界,让作品走向世界,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让中国故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这是我们的初心所在:“以我为主”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