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运河民歌的分布与特点

2022-11-10 17:40徐丽娅
名家名作 2022年9期
关键词:曲调苏北徐州

徐丽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文化。”我国地域辽阔,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生活着56 个民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而民歌就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民歌曲调差异是显著的,对于民歌的差异分析,有时候不一定能够用语言来表达,只能通过意会才能够把握民歌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各地因为方言、审美习惯、独立环境、人文环境等差异,在文化上都存在着共性和个性。根据江苏运河民歌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可以从苏北、江淮以及江南三个主要模块,研究江苏运河民歌特点,更好地把握江苏运河民歌的差异和共性,体现民歌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特色。

一、江苏民歌特点的研究现状

为了研究江苏民歌的曲调特征与地区差异性,对北方、江淮、吴语三大色彩区民歌曲调发展手法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归类、总结,得出它们各自的独特之处。借鉴申克音乐分析理论,从民歌旋律的结构音调和延长音调入手,分析、比较了三大色彩区民歌的曲调风格。苏北民歌旋律音程一般作四度、五度、六度、八度大跳,旋律线条较直,力度较强,起伏明显,有板有眼,四平八稳,曲调风格比较豪爽、质朴。江淮地区地处南北交界地带,既有五声调式的民歌,也有六声调式的民歌,七声调式的较少。江南民歌旋律曲折迂回,没有大跳,曲调风格流畅、圆润、细腻、清秀、华丽,富有江南水乡特有的柔美气息,常用十六分音符的节奏。苏南、苏北民歌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苏北民歌的旋律多呈直线条行腔,在旋律级进的基础上,调式骨干音鲜明突出,音阶跳跃很大。苏南民歌则以弧型线条级进为主,有些含有跳进音程的乐汇和级进音程组成的乐汇互相转换。苏南民歌受文人墨客的影响较深,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再加上艺人的艺术加工,内容丰富广泛,结构完美富于变化,吴侬软语的演唱,装饰音的大量运用,更显细腻、柔和、秀丽的江南特色。

在对某一类型民歌的具体研究中发现,江苏小调其色彩多以五声宫调式或徵调式为主,结构多为起承转合式,第一乐句经常作分裂成两个短句的处理,以便更好地体现音乐的呼应。音调受吴侬软语的影响,带有吴歌的风格和韵味,有的歌曲是那种典型的“南音”色彩。作为稻作文化中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田歌在稻作文化体系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并在相对多样和复杂的稻作社会文化中彰显着独特的表现形式、功能价值、艺术个性、情感力量以及人文意义。在这中间,江苏中北部地区的田歌又具有自身的艺术特征。徐州民歌的题材与汉族民间文学的传统一脉相承,而其中表现爱情、婚姻、家庭内容的民歌,与江苏其他地区的民歌相比,则显得更为热情、奔放,有北方民歌的地域特征;徐州民歌的旋律与徐州方言密不可分,其中有一些与曲牌相联系的民歌,可能是从徐州地方的柳琴戏中划分出来的,或者就是其中的唱段;徐州民歌以徵调式和商调式为主,从以徵调式和羽调式为主要特征的汉族民歌来看,商调式在徐州民歌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分量。徐州小调民歌是徐州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徐州小调民歌是对徐州地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对自己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徐州小调内容丰富、曲调优美、题材广泛,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对研究徐州地区历史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江苏运河民歌地域特点分析

(一)苏北民歌特点

这里的苏北指的是江苏北部以及中部地区。苏北和苏南都有水乡特色,河网分布比较密集,整体环境有一定的封闭性,从而造就了苏北人民细腻的情感特点。加上苏北地处中国南北交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楚汉文明以及齐鲁文化的影响,使苏北人民骨子里透着一种刚毅和豪放的品质。在江苏苏北地区,徐州、宿迁、连云港等地民歌是最典型的,也是苏北民歌的代表,构成了苏北民歌体系。从苏北民歌的旋法特点来看,其旋律音程作四度、五度、六度、八度大跳。包含很多固定的旋律组合,如“re si la”“mi si la”等,这些组合让民歌的旋律特征比较明显,反复出现,能够强化旋律效果,让人印象深刻、意味深长。旋律线条一般是比较直的,力度也比较强,起伏是十分显著的,整体来看,旋法四平八稳,有板有眼。民歌的曲调风格以豪爽为主,歌词质朴简约,十分贴近生活,情感也十分丰富。著名的苏北民歌有《绣花灯》《数鸭蛋》《五月栽秧》《三杯美酒敬亲人》等。以《绣花灯》为例,这首民歌中添加了一个偏音“si”,构成六声调式,也有部分民歌中增加“fa”和“si”,构成七声调式。

从整体来看,苏北民歌的风格以高亢悠扬为主,抒情比较直接,但是也包含一些婉约的情感元素。在民歌语言上,融入了地区的方言,擅长用衬词。民歌题材丰富,但是以山歌为主,号子次之。

(二)江淮民歌特点

江淮民歌区包括淮河流域的苏北、安徽大部以及河南东南部地区,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该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之间,音乐文化兼融南、北因素,带有过渡性的特征;使用北方方言。该地区最为出名的当属扬州民歌,这类民歌同时具备了苏南和苏北的民歌特色。从旋法来看,江淮民歌旋律中的大跳要比苏北民歌大跳相对少一些。在江淮民歌中,旋律不存在大起大落的情况,在音的组合上,一般多见“do la sol mi”“mi sol mi re”,民歌旋律婉转动听,情感饱满,轻松而欢快,听后有种让人放松的感觉。这些民歌体现了江淮人民的柔情似水、细腻温婉,有一种徐徐道来的感觉,听后令人身心愉悦。例如,著名的扬州民歌《茉莉花》,这首民歌传唱至今,堪称国粹。江苏民歌《茉莉花》的特点是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茉莉花》以五声音阶的级进旋法为基础,曲调清丽流畅,委婉妩媚,充满了江南水乡的典型风韵,被誉为江南民歌“第一歌”。《茉莉花》不仅是江苏民歌,也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以扬州民歌为例,这类民歌在扬州、泰州两地比较多见,以号子、小调以及风速歌为主。扬州民歌是江苏民歌中的一枝独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扬州民歌源于扬州人民的生活、劳动等活动,在明清时期发展十分繁荣,此后逐渐落寞,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扬州民歌和江淮民歌有很大的相似性,同时,又具备“融汇南北,兼济刚柔”的特征。东去的扬子江和大运河在扬州交汇,所以扬州这方土地同时受到了河水和江水的浇灌,滋润了扬州民歌这株美丽的花朵,也形成了扬州民歌的独特风格,成为江苏运河文化中独树一帜的代表。扬州民歌中,既有大江的澎湃汹涌特色,也有运河的静谧深沉特点,刚柔并济,和谐而完美。其中,著名的扬州民歌如《拔根芦柴花》《剪剪花》《撒趟子撩在外》《杨柳青》等,已发展成为扬州的地域文化,在很多舞台中演出,俘获了亿万观众的心。这些江淮民歌不仅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是地域文化内涵的载体,对于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是一种滋养,极大地满足了地区人民对艺术、文化的追求。江淮民歌价值丰富,所以在漫漫几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依然完好地保存和传承至今,依然是现代文化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江淮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秧歌、山歌次之。而从江淮民歌的调式来看,江淮地区处于南北交界位置,在调式上既包含五声调式,也包含六声调式,七声调式应用相对少一些。

(三)江南民歌特点

江南民歌体系中,以苏州和无锡为代表。在这些地区的民歌中,旋律曲折迂回,但是没有大开大合,基本上不存在大跳,常见的组合音比较多,如“sol mi sol la”“la do la sol”等,这些音的组合更像是水中波浪在来回激荡,十分细密。从江南民歌的曲调风格来看,曲调圆润、细腻、华丽,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特点,在节奏上多用十六分节奏,在句尾多以开口音结束字为主,这种设计也让民歌的轻柔特点更为突出,体现了江南水乡的柔美和温情。江南民歌也善用方言,主要是江淮方言以及吴方言。江南民歌多通过温和的吴语进行演唱,这种方言有浊声母和清声母的差异,浊声母通过发音带动声带振动。因为方言的字调引出的字腔装饰以及下滑音比较突出,所以听上去给人一种细腻、柔和的感受,说话的声音曲折有变化,语调委婉动听。吴方言对于江南民歌的旋律以及音乐都有较大影响,方言中的声调类型多样,这也是构成相应旋律线曲折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单元音也比较多见,在很多旋律的末尾以及腔节尾位置,抒情的成分比较多,语义情感丰富。很多方言词语中,都突显了细腻、柔和和轻快,让歌曲充满地方特色,还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美感。

此外,江南民歌多以江南的美景为主题。例如,《无锡景》这类以风景为主题的民歌主要歌颂江苏迷人的风景,体现小桥流水的美好生活景象。这种融合了自然风光和生活方式的民歌充分体现了当地的淳朴民风,通过相关民歌的传唱,将江南地区的民俗民风充分展示在听众眼前,突出江南人民群众的性格、气质特点。

而从调式来看,江南民歌谱例都喜用五声调式,且大多数民歌是没有偏音的。“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音”,强调的就是不同地域的语言、文化等特点是不一样的,民歌也是如此。

民歌是一个民族最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形式之一,集中体现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场景、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和性格特征等,是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艺术形式,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江苏运河民歌有很多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肯定了这些民歌文化的价值所在。例如,2016 年,兴化民歌被列入第四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隔离隔三垛》《栽秧要趁好时光》等五首代表作被写入《中国音乐史》,先后作为南京师范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以及江苏中小学音乐教材内容,足见地区民歌的重要价值。江苏运河民歌呈现不同的地域特征,形成了苏北、江淮以及江南民歌不同的特点,这些分布差异充分体现了不同地域的方言、文化、习俗等,对艺术文化形式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些差异,也是由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等决定的。深入分析江苏运河民歌特点,能够更好地把握不同地域民歌的不同特色,也为江苏民歌的研究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猜你喜欢
曲调苏北徐州
心情如曲调般平衡缤纷
疫散待春回
Celebrate Spring Festivalin Xuzhou 徐州过年纪实
撞色雅痞,撞色乐章
于永正从教年记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西芹”老太
秦吉鸟,只为懂爱的人传情
爱你有罪
永远不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