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背景下红色基因在小提琴作品中的传承研究

2022-11-10 17:40
名家名作 2022年9期
关键词:民族性音乐作品小提琴

常 磊

一、建党百年背景——“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921 年7 月中国共产党建立至1949 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49 年10 月至1978 年12 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78 年12月至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召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12 年11 月至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风华正茂,他们是祖国未来发展最坚实的力量源泉与基石,也是秉承和传承民族精神、民族自信的中坚力量。尤其在人文学科中,艺术作品历史性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国艺术作品向前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建党百年的千秋之时,更需要艺术专业学生回首共产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人民当家作主的艰辛历程中作出的贡献,在意识形态领域真正肩负起“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磅礴信念。在对历史有深刻认识和认同的基础上,我们自然不难发现,在抗战时期涌现出冼星海、聂耳等众多为自由、平等、民主而创作的一大批优秀的词曲作者,他们都有着同样的信念:中国人民自己当家作主。

二、红色基因与小提琴作品

(一)红色基因与音乐作品的民族性

“红色”一词的语意内容丰富,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惯有思维意识下象征积极意义的传统色彩。红色基因是一种涵盖中国革命性语意的词汇,按照对基因性质的理解,它必然包含着各种遗传序列,同样,红色基因也包含着有待传承和生长的“序列”,如正义、信念、自信、民主、价值、信仰等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在当代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红色基因的渗透与研究已成为主流的研究对象和方向。

文化意义的存在方式有意识形态方式和实物形态方式。革命根据地也被称为“红色根据地”,有井冈山红色文化、延安革命红色老区、西柏坡红色根据地等。蕴含着红色基因的文化,虽然类型不同,但它们有着不言而喻的民族共通性,这种共通性一旦产生,就会凭借着自身的遗传特性,不断进化、成长,发展为更加优秀的文化并以意识形态的方式存在,它并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退化,反而会灿烂于未来。

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国内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为题材创作的,对革命起推动作用,为民众喜爱和传唱的音乐作品。具有红色基因的音乐作品,它的存在方式与其他音乐作品不同,其他作品的存在方式可能是歌咏美好的生活,抑或是对壮美河山的吟唱,但红色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永远是以“精神性”存在的,并且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从国际上来看,《国际歌》作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充分表现了革命无产阶级不屈的豪迈气魄;从中国来看,富有生命力和民族性的《义勇军进行曲》,已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热”的旋律。

为什么在革命时期创作的音乐作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与生命力呢?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述。

第一是历史性。历史性是红色经典音乐存在的基础,它是历史的见证者、讲述者,为我们呈现的是精神力量。以抗日战争时期诞生的作品《黄河大合唱》为例。1938年10 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沿途中亲身体会了黄河船夫与惊涛骇浪顽强抗争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1939 年1 月,光未然到达延安后,以“黄河船夫们与惊涛骇浪顽强抗争”的主题,创作了朗诵诗《黄河吟》,并在新年的除夕联欢会上朗诵此作。此时冼星海也在会上,听后非常激动,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同年3 月,在延安一孔简陋的土窑里,冼星海抱病连续写作6 天,于3 月31 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作曲,其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地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冼星海深感民族危在旦夕,深知民众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冼星海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 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他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它的诞生和创作过程依然刻有历史的印记。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东北大地上燃起了民族自卫抗争的烽火。东北地区自发的抗日义勇军奋勇抗争。还未满一年,义勇军的数量已达30 万人之多。2 月起,部分东北各抗日武装力量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在各地区进行抗日斗争。1935 年,在抗联艰苦抗战的时候,由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歌词、聂耳谱曲的主题曲传入了义勇军的耳畔,这就是现在的《义勇军进行曲》。《风云儿女》表现了在民族危难的时刻,三十年代知识分子走出象牙塔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这首歌曲一经唱出立刻产生轰动影响,不久就唱遍全国,现已成为国歌。

饱含着红色基因的音乐作品,每一部都是革命历史的讲述者,它为我们呈现的不仅是当时的创作背景,更体现出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因此,作品所具有的历史性是它的存在品性与实质。

第二是带有红色基因的音乐具有民族性。民族性是红色经典音乐的本质特征,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是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既然民族性是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的集中情感的表现,那么,对这个共同生活环境的依恋,也将是民族性最根本的核心;既然是共同的家园,捍卫它的整体不容分割便是身在其中的成员应有的价值观准则;拥有华夏文明5000 年的中国,向来以爱好和平、好客著称。但是当我们美丽的家园受到其他列强侵犯时,我们便会团结一致、同仇敌忾,这就是民族性赋予红色基因的音乐作品的力量源泉。

(二)红色小提琴作品

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流传的经典性,主要是由于在这其中融入了民族性的元素与旋律。国人的接受与演奏的被认同,都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认知和民族情感。无论是在演奏家演奏时,还是在听众欣赏时,实际上都是在做同一件事:把自身的民族情感同时寄予作品中。

即使中国小提琴作品基本诞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陈钢、何占豪共同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1959 年由上海音乐学院俞丽拿教授首次公演之后,直至今日,都广受追捧。该作品蕴含着中华民族情感中的温情与对封建社会制度的反抗。因此,每当它奏响时,无论什么年代,它都会紧紧抓住听众的心弦。20 世纪60 年代,我国也涌现出大量优秀的并且反映劳动人民热情参与建设祖国的小提琴作品。例如,由陈钢创作的小提琴作品《金色的炉台》《鼓与歌》《恩情》《打虎上山》《恋歌》《刀舞》,唐康年与沈传薪创作的《满怀深情望北京》,谭密子和林恩蓓共同创作的《壮锦献给毛主席》,梁寿祺创作的《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阿克俭创作的《千年铁树开了花》等优秀的小提琴作品,还有刘奇编曲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后被改为四重奏等,都是集中反映当时劳动人民在建设祖国时期干劲十足的精神状态。同样,反映劳动人民美好生活及赞美祖国壮丽河山的作品也随之诞生。以大海的海纳百川、壮美为主题,由秦咏诚创作的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旋律优美流畅,时而激昂澎湃,时而安静温婉,生动地为听众呈现出大海的磅礴与包容;由张靖平作曲,反映秋收喜悦的繁荣景象的小提琴独奏作曲《庆丰收》;何东、李超然创作的《黎家代表上北京》;李自立创作的《丰收渔歌》;刘自力创作的《伟大的北京》等经久传唱的经典小提琴作品。它们在反映劳动人民真实生活情感的同时,也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深情以及对党的歌颂。这就为小提琴中国红色作品的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些蕴含着民族性与红色基因的小提琴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有效地延展了运用融合民族元素进行创作的道路。

上述这些蕴含红色基因的小提琴作品的问世,开启并有效地拓展了民族风格作品的创作道路。例如,小提琴独奏作品《苗岭的早晨》,由作曲家陈钢于1975 年根据白诚仁的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作品创作的背景以苗族生活环境为依托,由于历史上战乱频发,时常迁徙是苗族人民主要的生存方式,正是高山险峻的生存环境,成就了苗族人民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积极生活态度,不仅如此,还诞生了众多富有苗族特色的民歌元素。苗族民歌旋律多以高亢嘹亮为主,旋律走向中偶带滑音,更加突出了旋律的灵动性。陈钢老师正是以民歌素材贯穿全部作品,展现出苗族人民对生活积极乐观、热情豪放的独特个性,也自然成为人民群众接受度和传承性颇高的音乐艺术作品。现当代红色小提琴作品能经久传唱不仅是因为作品本身被赋予了历史性与民族性,还有听众本身——在内心已经有着同根同源的“爱国”情愫产生的“共鸣”。因此,传承与继承红色基因小提琴作品是高校表演专业的首要任务。

三、高校小提琴教学中传承红色音乐文化研究

传统音乐或民歌经历了时代的变迁,但最终还是能够被传承下来,主要通过了以下四种方式:(1)风俗活动;(2)民间的口传心授;(3)古籍研究;(4)教育模式下的教与学。通过以上的方式传承,能够较好地保留音乐作品在创作之时的内涵和社会背景。

在教学中传承,是现阶段较为普遍的也是实用性较强的方式,能够通过教授作品演奏技术的同时融入民族性和历史性的知识。

首先,可以通过排演红色小提琴作品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以《黄河大合唱》交响乐为例,每个乐章中无不是抗战时期劳苦大众被压迫的时代写照,同时激昂的旋律中也蕴含着不屈不挠的民族抗争精神。通过排演的方式,在学校进行公演,不仅使作品在音乐学院师生中进行了传承,也为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红色基因音乐作品的熏陶。《黄河大合唱》是在延安革命根据地创作的,所以可以在延安革命根据地进行参观学习。这正是传承红色音乐文化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其次,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红色音乐文化的传承。互联网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把学生演奏或演出的红色经典作品上传至网络,再对作品的民族性与历史性进行讲解,使听众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深刻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四、结语

蕴含着历史性与革命性的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更是身处在那个年代的创作者对时代精神的集中表现。带有红色基因的小提琴作品的特点就在于它是奋发向上的革命精神,是民族性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成为具有革命基因的红色作品。在带有红色基因的小提琴作品的传承方面,必须以党的发展历程作为主要的理论精神进行融合教学,使整个教学环节达到红色育人、传承红色经典、传承红色革命基因的目的。

猜你喜欢
民族性音乐作品小提琴
音乐作品赏析模式研究
论音乐作品分析对钢琴演奏的重要性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Hey Diddle, Diddle
偶遇一位拉小提琴的老人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Pear Concert
民族性不是票房毒药
狗年说“狗”
论传统雕塑的民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