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

2022-11-10 06:16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535099卢华华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9期

广西钦州市第二中学(535099)卢华华

智慧课堂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让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合理融合,为学生构建个性化、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智慧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素养。笔者所在学校勠力打造数字校园和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学习平台,将大数据技术与理念融入日常教学活动。

在大数据理念指导下,笔者所在学校紧紧围绕如何改变教学范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展开探索实践。学校创建了数据驱动下的“242”精准八步教学法,这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基础教育的新型课堂模式,具体如下:

全称:数据驱动下的“242”精准八步教学法。

核心点:精准。

使用环境:数据驱动的智慧课堂。

实际操作:课前2步,课中4步,课后2步。

课前:推送微课,先知重难点;数据生成,精准学情分析。

课中:基于学情的小组活动;技术支持下的小组展示;数据分析下的教师点拨;当堂拓展,数据生成。

课后:巩固练习,灵活运用;数据支持下的精准个性化辅导。

目的:完善精准、高效的初中智慧课堂模式并推广。

本文将以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 Dream Homes 的“Welcome to the unit”教学为例,探析智慧课堂下的“242”精准八步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一、“242”精准八步教学法应用案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牛津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 1 的第1 课时,是一节听说课。本单元以“Dream homes”为主题,介绍了具有实用性的描述“梦想之家”的用语,并介绍了一些有关家中物品的词汇。本单元教材的几大板块都紧紧围绕“Dream homes”主题,相关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内容都是依据这一中心话题来安排的。本课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本单元的教学起到导入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来源于钦州市第二中学七(1)班,英语学习水平中等,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对不同国家的标志性建筑物和首都有一定的了解。

2.大部分学生都已经学习过音标,但是在正确拼读一些专有名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太能识读出教材中图片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3.大部分学生喜爱直观、有趣并接近生活的教学材料,比如视频、图片等,喜欢合作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拼读6 个国家的名称、标志性建筑物及首都;能理解并使用“Would you like to...?/ I’d like to.../ Which country is this photo from?/Is Tokyo the capital of Japan?”句型谈论各自的居住情况。

2.过程与方法:在听力练习过程中掌握关键词,在小组讨论中分享想法,掌握合作学习的分工技巧,懂得总结归纳的方法,体会合作学习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有效学习和掌握有关国家、首都和家居的词汇;在合作中体会集体智慧的力量,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了解不同国家的居住条件和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四)教学难点

【难点1】学生跨文化背景知识欠缺,对部分国家、首都及标志性建筑物不太了解。

突破方法: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推送关于部分国家、首都及标志性建筑物的微课,并要求学生做好记录。

【难点2】学生不能熟练、正确地拼读有关国家、首都和标志性建筑物的单词,如Russia、Canada、Ottawa、Red Square等。

突破方法:学生在课前标注音标,借助平板练习拼读。课中教师重点带读并纠正学生的发音。

【难点3】学生不能利用文中的句型进行对话练习。

突破方法:教师设置对话情境,拓展有关国家、首都及标志性建筑物的单词,让学生带着兴趣在对话中操练重点句型,在课后设置情景对话活动。

【难点4】学生难以理解一些重点句子,如“Would you like to live in a palace? The biggest one in Fifth Street.”等。

突破方法:课中,教师组织小组讨论与分享,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五)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242”精准八步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1.课前

(1)教师通过平板推送介绍多个国家首都及标志性建筑物的微课。学生观看微课并记录视频的主要内容(见表1)。

表1 学生课前所做的微课笔记

(2)教师通过平板推送本课重点新单词和短语,组织学生自主完成有关新单词和短语的课前测试性作业(略)。

【设计说明】有效的前置作业既能引起学生对“Dream homes”话题的兴趣,又能调动他们的背景知识,降低他们参与课堂的难度,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可以在平板上查看每个学生的作业完成进度和具体情况,精准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时调整教学难度、深度和广度,充分提升课堂的“智慧”性。

2.课中

活动1:师生对话,突破难点1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回忆并分享课前微课的主要内容。

教师就图片内容提问:How many countries are mentioned in the short video? What are they? Which country is this photo from?

学生回答:It is from. is the capital of.

【设计说明】通过回忆分享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内容,让学生了解“Which country is this photo from? It is from...The capital of...”等重点句型和短语。

活动2:小组合作,突破难点2

教师先组织学生根据音标自己拼读教材第7页Part A 的单词,在小组内互相教读,再进行点拨、带读,并带领学生完成图片匹配。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拼读国家首都及标志性建筑物相关单词并完成Part A 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

活动3:小组合作,突破难点3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听力训练,在平板上布置主观题。学生在完成听力练习后拍照提交。下面是课中听力测试题:

①What country are they talking about?

A.Japan. B.France. C.China.

②What’s in the photo?

A.Big Ben. B.Mount Fuji.C.Red Square.

③Is Mount Fuji in Tokyo?

A.No,it isn’t.B.Yes,it is.C.We don’t know.

随后,通过平板的批量预览功能,教师将学生提交的所有作业同步展示到学生平板,并引导学生对同学的答案做出评价与修改。这样做既能方便学生相互比较各自的答案,又能锻炼学生自查、互评的能力。同时,生生互评比教师点评更具刺激性、新鲜感,学生参与度更高。

活动4:小组合作,突破难点4

教师组织学生朗读教材第7 页Part B 的对话,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对话操练,并将对话录音传到平板上,随后开展投票活动选择最佳录音。

【设计说明】教师并未采取传统的师评方式,而是采用生生互评的方式,原因在于教学评价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活动5:教师点拨和拓展性练习

教师根据平台数据以及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及时整理归纳全班的错题率等信息,再当堂分析并对易错题进行讲解。

3.课后

活动6:巩固性作业

①Make out a dialogue to talk about different places of interest.

②Work in groups and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your dream home.

【设计说明】根据“双减”相关文件精神,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具有针对性、实践性、创新性,教师可合理设计分层作业和个性化作业。本课中“设计对话”和“小组合作完成小短文写作”的作业,将学生的合作学习、生成性学习落到实处。

活动7:个性化辅导

教师通过平板,向学生发送个性化作业,如在线匹配、看图说话、听力测试等,让学生通过个性化作业完成课后巩固提升。平板自动收集学生做错的题,生成错题集,并自动标注红、黄、绿三种颜色,清晰显示学生攻破错题、一题多练的情况,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总结

本堂课以“Dream homes”为主题,以单词、词组为铺垫,搭建口语输出的“脚手架”,环环相扣,结合多种具体可行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一)布置前置作业

教师充分利用平板的多种功能,给学生布置前置作业,如微课、前测作业等,涵盖多个板块,能激起学生对“梦想家园”这一话题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背景知识,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

(二)智慧课堂精准高效

本堂课教师充分利用了平板的各种功能,如课前用平板布置前置作业;课前5 分钟用平板播放提前录好的习题讲解微课;课中用平板发起随堂测试,方便学生提交写好的旅游指南;在互评环节用平板发起学生互评,再批量预览学生评价并将其同步到学生平板。

(三)评价多元化

本堂课采取多种教学评价方式,如形成性评价、以学生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等,遵循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则和全面性原则,将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进行多角度评价,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等的全面发展。

在本堂课中,学生通过分享获得了成就感,增强了听和说的兴趣和信心。本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第一,学生英语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对等,英语基础差、词汇量少等现实问题阻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多给学生正面支持和鼓励,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

第二,在同伴互评中,很多学生不能分辨出语音、语调优美与否,遣词造句是否符合语法规则,只是针对表达是否流利、大声做出浅层的评价。

第三,在听力环节中,学生对基本信息所蕴含的深层意义的理解不够到位。

本堂听说课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词句为载体,创设情境,遵循信息输入(语言能力)→记忆与理解(学习能力)→自主创新(思维品质)→应用(文化意识)的基本逻辑思维流程,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小组合作讨论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