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学科育人价值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A 3a—3c为例

2022-11-10 06:16江西南昌市阳明学校330000杜颖妮
中学教学参考 2022年19期
关键词:本课家务句型

江西南昌市阳明学校(330000)杜颖妮

英语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除了能够让学生了解英语语言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认识世界、拓展视野、感受生活,让学生获得唯有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才有可能获得的经历和体验。英语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主要是通过英语教学促进全人发展[2],让学生在听、说、读、看、写、触、思中获取人生智慧,积淀人文素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形成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理解精神。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体现教师对课程意义理解的深度、广度、厚度。阅读教学设计应有计划、有体系,为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提供脚手架,围绕主题意义,从实际学情出发,建构大概念,在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聚焦育人要点,在单元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挖掘与单元育人目标相对应的单课时育人目标,继而确定评价目标。教师应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导向,设计关键的核心问题将课堂学习任务串联起来。

下面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3 Section A 3a—3c的教学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落实学科育人价值。

一、挖掘育人元素,确定育人目标

阅读文本讲述了Nancy 母女因做家务而发生争执的故事。插图是该故事中的镜头之一。图中,衣服、食品、生活用品等到处摆放,呈现出一幅凌乱的景象。该阅读文本是比较典型的故事文本,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涉及的语言点包括语块“all the time”“as soon as”“throw down”和单词“neither”,还有重点句型“Could you please...?”“Could I...?”及其回答。这些语言点都聚焦于文本中母女二人的矛盾和故事的结局。文本看似简单,其实暗含了事物的因果链和人物的情感变化,不少处还蕴含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思考的契机。做家务是普通人一生中每天都会面临的任务,尤其是在一个家庭中,学会分担家务是保证家庭和谐、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让学生意识到分担家务的重要性,真正愿意做家务并落实到行动中,是本节课的重要育人目标。

因此在本课结束时,学生应能够:①在语境和活动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文中“neither”“as soon as”“the minute”“throw down”“all the time”“shirt”“Could you please...?”“Could I...?”等词汇和句型的用法;②运用KWL 理念提炼、梳理、获取和概括文章大意与细节信息,分析故事脉络、因果关系,评价故事中人物的态度和行为;③在给定的情境中想象故事的后续发展;④意识到在一个家庭中分担家务的重要性和做家务的好处,真正愿意做家务并努力落实到以后的行动中。

由上述教学目标确定本课评价目标:①能提炼、概括出故事的六要素、因果链,总结语篇写作目的,能在语境中总结单元语言点“Could you please.../I...?”的问答句型;②能根据Nancy 及其母亲的动作、话语,分析、判断人物特点;③能置身具体场景换位思考并表达个性化思想;④能根据已有信息合理地、有逻辑地续编故事,尝试恰当地使用“neither”“as soon as”“the minute”“throw down”“all the time”“shirt”“Could you please...?”“Could I...?”等词汇和句型,表演时自信大方、仪态佳;⑤能结合实际情况,针对青少年是否要做家务这一话题,对比中外差异,反思自身,采取实际行动。

二、聚焦认知规律,落实育人价值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活动:

(一)你言我语,情境呈现

【片段1】

师生问候过后,教师以与学生聊家常的方式拉近师生距离,同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话题。学生谈论平时自己家里是谁做家务;自己是否会做家务及其原因,如果会做家务,都会做哪些家务;父母平时对待孩子做家务的态度是什么(部分家长持赞成态度;部分家长主张学生全身心学习,可以不用做家务)。

设计意图:阅读前激活学生的家务认知图式背景,发现存在的问题。

【片段2】

该部分聚焦文本插图。学生看图,围绕下列问题谈自己的感受和预测:How do you feel when(the minute)you see the room? What would you do if it were your house? Why is it messy?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之后学生迅速通过略读文本检验自己的预测。

设计意图:以关键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欲望和好奇心,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进入故事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抓住故事中的矛盾点,感受图片中家务活被搁置后乱糟糟的环境。

(二)问题引领,深度思考

【片段3】

学生根据故事的六要素回答问题:How does the writer organize the passage? When did the story happen?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Who were in the story? How did they feel at the beginning and in the end?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故事情节并且通过文本再读发现其中的因果链。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寻读了解故事发展的具体细节,培养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让学生通过细节信息的重组掌握故事梗概。

【片段4】

教师通过追问引发学生对“做家务”这一话题的深思:What might Nancy and her mom think during the week?Nancy couldn’t find a clean shirt or a clean dish,so she cleaned the house.But is it the only reason?

对于前一个问题,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学生说Nancy 会不服气,不想道歉,因为Nancy 也很忙、很累;有学生说Nancy 会内疚,母女会相互体谅;还有学生说妈妈在这一周里想让Nancy 体会做家务的必要性。后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其中的原因还有爱、互相尊重和家庭责任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关键问题的引导下梳理、概括故事情节,将知识结构化,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之后推理、判断人物内心活动,通过文本承载的信息,针对“在学业繁重的情况下中学生是否应做家务”这一辩题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片段5】

学生深入思考:What’s Nancy like?What’s her mom like? What would happen if Nancy’s mom weren’t so angry? What would you say if you were mom at that time?

设计意图:让学生融入妈妈和女儿的角色之中,真实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各自的情绪和各自的不易,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与看法,学会如何做人做事。

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是靠喊口号或说教就能实现的。教师需要创设情境,设计合理有效的问题,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参与、思考,以真正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人物的情感线,以人物心情的变化(从对对方不满到生气、暴怒,再到慢慢冷静、自责、愧疚、惊讶等)为主线,一方面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文中的人物,真切感受人物的心情,通过观察图片、感受场景、扮演角色、体会人物心情、变换说话语气、体会心情变化、反思前面不当行为等活动,实现学生与文中人物的共情和融通;另一方面,让学生融入故事之中,以见证者的身份,对事件的起因、发展、结果以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分享自己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学生与作者的有效交流。真实的情感体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增强学生交流与表达的欲望,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关注整体,聚焦语用

【片段6】

学生讨论、思考下列问题:How do we ask for permission and make requests politely? Why is it also necessary to speak politely between family members?Do you think teenagers should do housework or not?Why or why not?Can you give a title to the story?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分析、推断、评价、综合、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此时学生刚刚建构了新的图式,教师通过新一轮的追问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体验、发现与话题相关的语言,并总结、归纳本单元的重点句型。学生自始至终对文本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逐步实现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内化,巩固新知,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四)回归生活,验证价值

【片段7】

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输出:Suppose Nancy’s dad came back home from business,Nancy and her parents had a family talk.Now you are Nancy,mom and dad,please create a new dialogue.

1.Nancy and mom told dad what happened last month and their feelings then.

2.Nancy’s father shared his opinions about doing chores at home.

3.Family plans in the future.

学生在情境对话中需要用到本课新学单词、短语和句型才能顺利地完成第1 个任务。对话这一形式能促使学生有意义地重复新学的语言点。第2个和第3个任务鼓励学生表达小组内最具价值的观点,同时要求学生在对话中尽量运用“Could you please.../I...?”句型。

设计意图:英语学习活动观主张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最后到迁移创新,即“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该教学片段是本课的输出环节,目的是让学生运用之前所学语言和结构化知识做一件新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事情。在探讨了本课的主题意义之后,让学生在新的陌生语境中,综合运用本单元语言点“Could you/I...?”以及本课中的语块“all the time”“as soon as”“the minute”“throw down”等创编新的对话,同时对未来的家务安排做新的规划,旨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需要理性表达观点,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开展深度学习,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五)拓展资源,反思比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音频、图片、视频、语篇等资源为教学目标服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育人元素[3]。本节课中学生观看关于美国学生做家务情况及哈佛大学相关调查结果的视频(视频来源:赣教通2.0 学习平台),继而将本班学生做家务情况调查统计结果饼状图与对美国学生做家务情况调查统计结果饼状图进行对比:What can you learn from US students? Why is it good to do chores?What are you going to do?Why?

设计意图:视频资源和调查统计结果饼状图是对课内文本的补充,聚焦于问题解决,能够增加学生语言输入量,同时让学生了解中美孩子在做家务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让学生在将美国中学生做家务的情况与自身情况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认识到做家务的重要性及好处,并且课后愿意利用空闲时间分担家务,这亦是培养其责任担当精神的契机。

笔者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导向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的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整理如下(见图1):

图1

综上所述,英语阅读教学应该始终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该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和逆向设计理论,根据文本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层层递进,从不同视角设计学习活动,牢牢把握住学科育人目标这一大方向,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道德品质提升。

猜你喜欢
本课家务句型
做家务
帮妈妈做家务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典型句型大聚会
这些家务活儿,你应该学会做哦!
强调句型的it和引导词it有什么区别?
不爱做家务
高中英语表示比较和对照关系的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