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2-11-13 12:02刘少丰
建材发展导向 2022年7期
关键词:后浇带土建施工人员

刘少丰

(山西三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就目前土建施工的情况看,土建施工容易受到外界多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气温的变化以及钢筋混凝土的质量等都会影响土建施工的质量,如果施工人员不加以控制就会导致土建工程出现裂缝的严重的问题,直接影响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规范科学的使用后浇带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当前土建施工的现状,弥补土建施工中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提高土建施工质量。后浇带技术使用前,技术人员应该做好施工现场的调研与分析,找出影响该技术使用的因素,并且制定全面科学的后浇带技术使用方案,合理设置后浇带的位置,发挥后浇带技术使用的最大优势,提高土建施工质量。

1 后浇带的主要概述

后浇带是指土建施工的过程中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钢筋混凝土裂缝的问题进行改进,并且有效防止和减少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可能性,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混凝土墙体以及横梁、底板等进行补修,从而预留出的暂时性带性缝。后浇带的合理布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整体平面的外观效果,并且对于建筑整体稳固性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后浇带浇筑施工应该在气温较低的时间段内进行,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水泥,添加铝粉时应该严格控制铝粉的添加量,确保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达到预计的标准,避免混凝土连接时出现裂缝或者开裂的问题。针对超长底板的施工,施工人员应该先对原结果的强度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设定后浇带部位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以及防水性能满足使用的需求。后浇带施工时,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等的应用比较多,沉降后浇带主要应用于主楼或者是裙房连接处的施工,能够提高连接的整体效果。伸缩后浇带在大规模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的应用比较多,这对于解决高层建筑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方面有很大的帮助。温度后浇带在使用时能够预防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减少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结构伸缩和拉裂等问题。

2 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2.1 防裂作用

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土建工程中使用可以起到防裂的作用。土建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其结构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出现收缩和膨胀等问题,但是钢筋混凝土的承受能力是有一定的极限的,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出现混凝土结构断裂的问题,严重损害结果的完整性,这种情况下土建工程最后的验收不能达标。基于此,土建工程施工时技术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施工缝,并且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对后浇带的宽度进行调整。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可以将建筑结构分为多个不同的部分,然后运用热胀冷缩原理对混凝土浇筑进行处理,加大对混凝土浇筑振捣的重视,保证振捣施工更加均匀,避免混凝土结构中出现气泡等。最后将各部分构件进行合理的连接,从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开裂性能,延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2.2 释放温度应力

土建施工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后浇带技术可以及时释放温度应力,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避免构件出现严重的收缩问题。混凝土构件处于高温环境中时齐内部温度会大大升高,这种情况下混凝土内部就会产生温度应力,混凝土内部就会出现由内向外的挤压应力,如果混凝土结构的承受范围比较小,就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不利于结构的完整性。因此,混凝土主体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加大对温度应力设计的重视力度,合理预留处后浇带,并且当混凝土结构的硬度达到相应的标准后,在进行后浇带的浇筑,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承载能力。

2.3 裙房处理和基础设计

裙房处理和基础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根据建筑主体结构的特点,合理运用后浇带技术,并且解决裙房处理和基础设计施工环节中的问题,最大限度提高土建施工的质量。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施工的难度比较大,并且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广泛使用能够优化和改进施工的质量。裙房处理和基础设计会受到地基和重力的影响,导致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下降。因此,土建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加大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完善和优化力度,将土建工程分为多个不同的部分,然后规划施工方案。需要注意的是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对地基的沉降量进行严格的测量,并且对裙房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进行分析,不断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为后期基础强度的提升打下基础。此外,混凝土的浇筑可以将建筑各个部分连接到一起,全面计算沉降导致出现的内部应力,合理规划主体结构、裙房和后浇带的施工顺序,提高施工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3 后浇带施工技术设计的注意事项

后浇带施工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全面重视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问题,并且设计时应该全面考量释放温度应力和抗衡残余应力的情况。后浇带施工技术使用时,设计人员可以对建筑的整体结构和外形特征进行分析,然后指定详细的施工设计图纸,明确施工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加大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力度,针对不合理的位置及时调整与改变,确保后浇带的预留更加合理与科学。通常情况下后浇带之间的间距为30~40cm的高度,同时后浇带的宽度为7~10cm,针对梁、板等跨度相对较小的区域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提高钢筋数量布置的重视,合理配置钢筋的数量,避免混凝土结构使用后期出现断筋的问题。如果梁、板等结构之间的跨度比较大,在处理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使用混凝土对断开的位置进行焊接处理,提高构件之间连结的紧密性。通常情况下后浇带施工是在拆除模板和支柱之后完成的,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需要检查混凝土凝固的具体情况,避免模板和支柱拆除时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的问题,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后浇带设置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合理布局,对受力位置进行选择,保证梁、板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减少混凝土构件出现变形的可能性。此外,后浇带技术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制定出补救计划,一旦土建施工中出现质量问题,必须及时进行补救,减少裂缝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为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1 模板支撑系统应独立

后浇带施工技术使用的过程中模板工程是重要的施工内容,能够有效提高后浇带施工的整体质量。采用模板支撑体系可以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的支撑,保证后浇带的整体质量达到预计的标准,提高支撑体系的可靠性和独立性。在具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对温差后浇带建筑的间隔时间设置为小于60d,并且施工时需要考虑建筑主体部分结构的施工情况,保证其质量达到预计的标准后才可以进行后续的浇筑施工。梁板等结构时建筑主体结构中起到悬挑作用的构件,能够实现对上部重量的承载作用,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减少构件断裂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后浇带设置时施工人员需要对后浇带两侧预留宽度进行全面的控制,保证模板施工能够顺利进行,提高模板施工的质量,并对模板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提高模板受力的均匀性。此外,对模板支撑体系的受力情况进行处理,减少安全隐患问题出现的概率。

加大对模板数量设计的重视力度,施工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支撑体系设置为两排,并且控制排距。保持各个支撑体系之间的独立性,提高模板的可靠性。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后浇带出现断开的问题,就会形成悬臂结构梁,这种情况下避免早拆支撑结构,发挥支撑体系使用的最大作用。同时,在具体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支撑水平纵横拉结进行保留,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此外,模板支撑体系设置时地下室部分的底板相对较厚,这些区域使用的混凝土比较多,并且使用的多为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这种情况下技术人员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支撑独立体系,保证后浇带渗水能力不受影响,提高地下室使用的安全性。

3.2 后浇带内钢筋应区别于其他钢筋性质

按照实际设计的不同温差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是常用的后浇带结构,施工人员应该土建施工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1)温差后浇带施工技术施工是能够解决混凝土结构出现变形的问题,保证后浇带的质量达到预计的标准。同时,施工时可以使用水平钢筋窄间隙电弧焊工艺提高钢筋焊接的整体质量,有效提高后浇带施工的可靠性;2)沉降后浇带施工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对高层结构和裙房间沉降进行调整,并且合理设置后浇带的宽度,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达到预计的标准。需要注意的是后浇带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防护工作,保证后浇带结构的完整性不受破坏。后浇带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做好混凝土的振捣,保证混凝土内部更加均匀。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应该加大对质量检验工作开展的重视。

4 土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4.1 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土建工程后浇带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加大对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的重视,针对后浇带断面比较大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钢筋材料的密集程度比较高,如果施工人员没有做好相关的工作就会导致模板的施工难度增加,容易导致杂物以及垃圾等进入施工现场,严重影响结构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人员必须做好想用的施工准备工作。

1)加大对施工图纸的审核力度,分析施工图纸与实际施工现场之间的差异,并完成施工图纸的优化和改进。施工图纸中各项参数的计算力度,保障各项参数更加合理;2)针对接口表面施工时应该做好防护工作,通常会涂抹水泥或者时覆盖临时膜,避免出现渗漏或者是被腐蚀的问题;3)混凝土没有完全凝土前任何人不得进行踩踏,实时检查混凝土结构的硬化程度和强度,达标后才可以拆除模板;4)施工人员应该做好墙面的处理,通过胶合板等对墙体进行全封闭处理,保证整体结构的性能更加可靠。

4.2 施工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

4.2.1 钢筋连接施工技术的应用

过去钢筋连接时施工人员多采用的钢筋搭接的方式,使用时钢筋会出现大量浪费的问题,从而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并且钢筋的密度也会增加,使得建筑的整体重量增加,增加了地基基础需要承载的压力。同时,传统的钢筋焊接技术在使用时需要进行高强度的焊接,施工时需要的电流比较大,焊接过程中电压出现波动的概率会增加。采用传统的钢筋连接技术施工人员无法控制钢筋的接头面积。基于此,施工人员在对钢筋进行连接时可以选择使用直螺纹接头连接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钢筋连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钢筋连接的效率。直螺纹连接技术在使用时符合相关的标准,并且套筒的质量必须达到相关的标准,按照施工图纸逐步完成钢筋焊接施工。需要注意的是钢筋焊接时施工人员应该加强对钢筋焊接强度的控制,保证钢筋焊接质量达到预计的标准。严格检查套筒连接位置的紧密程度,避免出现连接漏洞。

4.2.2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无缝施工技术应用

混凝土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提高对裂缝控制的重视力度,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方式时裂缝出现的概率依然很大。基于此,在对混凝土进行处理时施工人员应该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控制,合理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的变化情况。此外,提高混凝土结构无缝设计的质量,将整个建筑物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划分为多个不同的部分,然后对各个区域进行浇筑。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边缘应该安装钢丝网等结构,保证混凝土浇筑能够顺利进行。

4.2.3 建筑防水材料技术的应用

防水是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防水材料和技术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各种新型的建筑防水材料越来越多,进一步促进了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沥青基卷材是土建工程防水施工常用的材料,根据土建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沥青基卷材,提高防水施工的质量。此外,准备防水施工的相关机械设备,完善施工流程,最大限度提高施工的效率以及质量。

4.3 支护的方式

为了保证后浇带技术的合理运用,施工企业需要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做好前期的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人员能够理解并按照后浇带施工设计进行施工。现结合土建工程中遇到的实际情况,对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

应用后浇带技术,需要合理确定其应用时间,一般是在主体浇筑完成后开始。施工人员需要掌握足够的施工环境和温度的相关信息,从而保证施工期间工作人员能够按照设计规范控制浇筑时间。在主楼和裙楼施工中,施工企业需要对建筑本身的差异进行有效考虑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支模施工,以便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支模过程中,施工人员应按照后浇带设计的需求进行施工,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

4.4 混凝土浇筑

在后浇带施工技术应用中,施工人员要注意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监测,主要是以混凝土沉降值为监测目标。在养护28d结束后,需要汇总监测数据:当沉降量至少达到50%后,才可以进行后浇带的施工;如果未达到50%,则需要延长养护时间。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先对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止水条等进行有效检查,通过检查确认现场是否符合后浇带的施工需求。后浇带施工中选择的混凝土要经过专业控制、加强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强度高于原混凝土一个等级,再加入适量的UEA膨胀剂,使之成为无收缩混凝土。然后,再根据后浇带的设计参数,确保厚度不超过500mm,则实现浇筑施工。如果厚度>500mm,就需要进行分层浇筑;同时,当实际浇筑的厚度达到200mm时,就需要插入振捣棒,对其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可靠。浇筑完成后,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养护工作,避免因养护不到位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从而影响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品质。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土建施工的规模越来越大,土建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后浇带施工技术使用的重视。结合土建工程施工建设的实际情况规范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使用流程,完善施工管理规章制度,最大限度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后浇带施工技术设计的注意事项,做好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优化和改进后浇带施工技术使用中的不足,并且提高钢筋连接质量,完善防水施工流程,提高混凝土结构连接的紧密性,从而提高整体建筑的施工质量,并促进我国土建工程的发展。

猜你喜欢
后浇带土建施工人员
建筑现场施工人员的工匠精神培育
针对建筑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讨
基于GPS技术的施工人员区域调车机管理系统的研究
宁波港公安局对镇海化工区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
土建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