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交通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2022-11-13 12:02余鸿刚
建材发展导向 2022年7期
关键词:城市交通城市道路交通

余鸿刚

(华维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 南昌 330096)

道路是城市的脉络,是城市交通运输体系内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支撑力量。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设计水平显著提升,但受到传统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与设计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导致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设计中依然存在道路系统结构失衡、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高峰时段道路拥堵、交通道路联系薄弱、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究其根本在于道路设计中未能基于城市交通阶段性发展需求进行动态化调整,对绿色交通理念的重视程度不足,继而导致城市道路适应性及使用功能降低、协调性薄弱。为改善城市道路设计现状,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在城市良好运转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建议设计人员以绿色交通理念为导向,聚焦现存问题、优化设计方案,以此逐步提高城市道路设计质量。

1 绿色交通理念概述

伴随着人们生产及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我国城市交通运输系统趋向完善,但庞大的交通规模及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引致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新问题。在此背景下,绿色交通理论应运而生,以解决城市交通现存问题为目标,以人、交通、城市及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为要点,在满足交通运输需求、保证交通承载力的基础上以科学方法、高效技术为支撑打造现代化与多元化的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1.1 绿色交通理念的含义

绿色交通是一种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情况,降低车辆造成的大气及噪音污染,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并促进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与自然环境、城市未来发展相协调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理念。其内涵体现在四大方面:其一为公交优先。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也是绿色交通理念下各级城市大力发展的交通出行方式。在绿色交通视域下,城市道路设计以公共交通路线、公共交通设施、公共交通站点等设计为核心内容,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共交通路网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方式,鼓励城市居民绿色出行以降低车辆造成的环境污染;其二为慢行友好。车辆的快速行驶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车辆碰撞所产生的能量也会威胁道路基础设施与行人的安全性。绿色交通视角下,通过设计慢行的优质城市交通系统,形成低速、短距离的交通习惯,保证各个道路之间紧密联系、良好过度与完美衔接,以此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保证交通出行的安全性;其三为需求管理。随着城市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内机动车保有量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愈发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机动车出行时排放的尾气内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物等,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交通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绿色交通倡导需求管理,通过对机动车加大管控力度,适度限制机动车的出行,以此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其四为清洁能源。大力发展太阳能、电能等新能源式汽车与出行方式,设计完善的充电桩等道路配套设施,倡导新能源交通形式,降低城市交通对传统能源的消耗量。

1.2 绿色交通理念的原则

绿色交通理念的原则体现在以下几大方面:1)人本位原则。绿色交通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要求城市道路设计以服务人们的交通出行需求为目标导向,对现有城市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优化改造,不断完善交通道路的配套设施,持续提升城市道路的功能,为人们交通出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的交通方式,并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城市交通运输带来的负面影响;2)生态本位原则。绿色交通理念高度重视城市交通体系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协调程度,要求城市道路设计致力于降低城市交通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车辆通行造成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等,有效化解目前城市交通系统内的拥堵问题,保证城市交通运输体系与自然生态环境协同发展;3)协调性原则,包含城市道路与土地使用质量、交通与环境、交通供需的协调性三大维度,需要提升城市时空利用率,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并且能够为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交通保障,可以为人们的优质生活奠定基础;4)延续性原则,即城市交通运输体系需要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求,让绿色化城市交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们安居乐业的内驱动力。

2 绿色交通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绿色交通理念是现阶段城市道路设计的目标导向,可以保证道路设计与环境相协调,适应城市未来发展需求,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的道路交通条件并以最小的资源投入最大化满足交通需求,其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不言而喻。

2.1 有助于发挥城市道路功能

受到传统城市道路设计理念及技术的制约,现阶段部分城市道路存在路网密度较低、土地资源浪费、主干道配置比例不均衡的等问题,究其根本在于未能实现对城市时空的综合利用与高效开发,车辆在出行时等待时间过长,可选择的出行方式单一等,难以获得较好的交通出行体验,会降低人们对城市交通体系的满意度及获得感。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绿色交通理念,最为显著的优势便是以协调性为基础解决土地资源浪费问题,从时空协调性角度出发最大程度上解决交通高峰时期车流量激增、交通安全事故几率提升等问题,进一步优化城市道路布局、适度设计道路密度、配置好相应的主干道及路网体系,对原有的路网体系进行改造,注重城市道路在城市经济发展中作用的体现,有助于发挥城市道路功能。

2.2 有利于解决道路拥堵问题

城市道路拥堵已经成为现阶段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痛点与短板,造成城市道路拥堵的因素十分多元,如道路宽度设计不足、道路通行中存在车辆超车或抢道加速现象、信号灯协调性不足等。绿色道路理念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解决道路拥堵问题为基本目标,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绿色交通理念,结合实际的交通需求设计好道路宽度,采用科学的设计措施对信号灯进行绿波协调控制,运用较为前沿、先进的城市道路设计成果缩短车辆的等待时间,保证各个交通道路口信号灯快速相应并起到车辆引导作用,有利于解决道路拥堵问题。

2.3 可以加强道路交通联系性

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结构庞杂,且伴随着人们对通行安全性、舒适度、稳定性等需求的显著提升,城市交通配套设施趋于完善。但在传统的城市道路设计下,对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对道路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对道路与设施以及设施与设施间的关联性设计等存在盲目性与随意性的问题。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立足实际、聚焦当下、放眼未来,高度重视道路环境与自然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的协调性,注重道路空间与人们宜居空间的关联性,各类道路设施的服务性,以适应城市未来发展为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不仅可以加强道路交通联系性,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交通出行服务,还可以逐步完善道路交通设施,满足人们多元化与个性化的交通出行及交通方式选择需求,可以体现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中的以人为本理念,增强人们对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认同感与满意度,从而促进城市和谐稳定发展。

3 绿色交通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基于对绿色交通理念内涵及原则、绿色交通理念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应用价值的分析,建议道路设计人员采取以下策略将绿色交通理念渗透至道路设计的全过程之中,以此促进城市道路设计部水平迈上更高的台阶。

3.1 科学设计道路布局,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有效应用绿色交通理念的先决条件是深入领会绿色交通理念的内涵,从宏观层面树立节约资源、降低排放的设计观念,以土地资源的充分及合理利用为目标导向科学设计道路布局,在保持交通顺畅、通行安全的前提下适度加大道路密度,合理设计次、支路,以此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其一要采用立体化设计方案,借鉴国内外成功设计案例,综合利用城市空间资源,通过高架桥、地面道路及地下交通道路的设计构建层次性、立体化的城市道路系统,提高道路网络的覆盖面,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其二,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与日俱增,引致了更加多元的道路通行需求。但城市土地资源匮乏,因此在绿色交通理念的引领下,城市道路设计需要根据城市各规划片区土地利用及区位特点加大对闲置用地的开发与利用,结合城市交通及未来发展需求设计好次、支路配置比例,一般以1∶2或1∶4为宜。其三,要面向城市交通运输体系的未来发展做好道路设计方案的动态化调整,在规划设计方案内留出道路体系调节的空间,采取更加灵活的设计方式提升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适应性。

3.2 采用绿波设计方法,切实解决道路拥堵问题

近年来,部分城市乃至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呈高速增长趋势,交通量的大幅度提升很容易造成交通拥堵问题,不仅会浪费车辆驾驶人员的时间、降低人们的道路通行体验、弱化人们对城市交通体系的认同感,而且会加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绿色交通理念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为基本目标之一,将其应用于城市道路设计,需要设计人员采用“绿波”技术提升道路通行的畅通性,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情况。

绿波设计是指在确定的交通线路上,通过绿波协调控制技术,如调整各路口信号灯周期、相位差及绿信比,在规定车速的情况下保证各个路口信号灯相互协调,让车辆通行不遇红或少遇红灯的城市道路设计方法。在应用该方法时需要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其一为交通量原则。即尽量将交通量维持在恒定范围内,保证道路上单位时间内的车辆数量最优,并根据相邻道路交叉口的交通量为依据划分绿波协调控制子区间,保证各路口信号灯相互协调;其二为允许车速原则。即绿波带内车辆通行速度接近于道路允许速度,在交叉口距离相近的道路设计中,整个路段的通行速度也需要相近。例如道路限速为40km/h,则绿波带所设计的通行速度以36km/h为宜,可避免因车辆随意超车或抢道加速而增加等待时间;其三为交叉口间距原则。即以车速及交叉口间距为基础设计好各道路口信号灯的相位差。

3.3 运用人行二次过街技术,体现设计的人本位

绿色交通理念遵循人本位的基本原则,倡导城市交通体系规划及道路设计服务于人们的交通出行,不仅需要保证交通出行的安全性、便捷性,还需要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交通方式需求。绿色交通理念视域下,城市道路设计需要积极应用人行二次过街技术,以此体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

二次过街是一种行人过街设施,具有安全性、便捷性等显著优势,可以有效提升行人的过街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在城市道路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把握好二次过街技术的适用条件,该技术一般应用与新建道路或高架桥下的道路设计,主要原因在于应用二次过街技术需要配置安全岛、分隔带等交通设施,对道路空间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城市新建道路一般设置有较宽的分隔带,且高架桥下设置有较宽的辅道,应用二次过街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此类空间,扩大人行道路的覆盖范围,以此贯彻落实绿色交通理念。特别注意的是,应用二次过街技术可能会增加行人的等候时间,再加上过街长度变短,可能会出现行人乱闯马路的现象,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交通组织及指挥,设计好信号灯以约束行人的过街行为,从而充分发挥二次过街技术的应用价值。

3.4 配置交通稳净化措施,改善道路空间环境

绿色交通理念着重强调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与自然环境、生理环境及心理环境的协调,注重为城市居民打造安全的交通环境及宜居的城市环境。临近居住区的城市道路在运行中会产生噪音污染、大气污染,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环境质量。这就需要设计人员以绿色交通理念为引领,在设计中加大对交通稳净化措施的配置,以此改善道路空间环境。

交通稳净化措施可以提升道路通行的安全性、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保持道路通行畅通、改善道路环境并降低车辆造成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在基于绿色交通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中可以应用的交通稳净化措施包括:1)交通花坛,即设计在交叉口中心位置的圆形交通岛,在社区内部、交通量较小的道路设计中,可以配置交通花坛以改善空间美观性、降低车辆通行速度并保障交通安全性;2)交通环岛,尺寸规格略大于交通花坛,位于交通量较大的道路交叉口;3)曲折行车道,通过延伸道路两侧的路缘使交通道路呈现“S”型,同时在道路两侧设计倾斜或平行的泊车位,以此降低车辆通行的噪音;4)设计减速丘、凸起人行横道,或设计材质不同的铺路材料以建造不平的路面,应用垂直速度控制措施以降低车辆通行速度。

3.5 合理设计道路交叉口,保证道路通行安全性

绿色交通是通达有序、安全舒适、低能耗与低污染的有机整合。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中,按照低碳标准划分各类交通方式可以发现,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方式的碳排放量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要远低于货运车辆与私家车辆。因此在以绿色交通理念为基础的城市道路设计中要优先发展低碳交通方式,采取合理的交通交叉口设计形式以提高交通系统的节能减排作用。

首先,为增加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让交叉口范围内机动车、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路互补干扰,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道路断面形式。例如当道路断面为三块板或四块板时,可以对非机动车道沿着进出口展宽段方向逐渐与人行道进行共板设计,以二次直行过街形式实现非机动车与行人左转并通过交叉口;再如当道路断面为一块板或两块板时,在机动车道两侧沿着进出口展宽段的方向设计分隔带及非机动车道,避免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发生干扰,对于非机动车及人行道路的设计与出口形式与三块板或四块板相同;其次,对于行人过街安全岛的设计,要以减少等待时间为目标,所设计的行人过街安全岛要布置在中央位置,宽度要超过2m,且人行过街横道长度要超过16m。最后,对公交车站与交叉口进出道路进行一体化设计,避免公交车站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并且为人们公交换乘奠定基础。

4 结语

绿色交通理念遵循人本位、生态本位、协调性与延续性的基本原则。将绿色交通理念应用于城市道路设计中有助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发挥道路功能并增强道路设施的联系性。因此,设计人员需要科学设计道路布局,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采用绿波设计方法以缓解交通压力;运用人行二次过街技术、配置交通稳净化措施以体现设计的人本位,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合理设计道路交叉口以保证道路通行安全性,继而贯彻落实绿色交通理念。

猜你喜欢
城市交通城市道路交通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
繁忙的交通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上海城市交通大数据研究与实践
契合城市交通需求 推进单轨交通发展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流模拟与决策分析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