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

2022-11-14 06:30
市场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专利试点知识产权

焦 航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一、 引言

为确保达到2035 年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11 年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和示范城市(城区)评定办法》,于2012 年评选出武汉、广州、深圳等23 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并于 2013、2015、2016、2018 及 2019 年扩大了试点城市范围,截至2022 年共评选出77 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其中副省级城市15 个,地级市(区)53个,县级市9 个。 各试点城市根据自身的产业优势、战略布局、人才建设等出台了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旨在通过知识产权创造来促进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建设。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意味着通过知识产权创造量质并进、运用水平和保护力度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加强以及知识产权与经济科技的融合发展等方式加大知识产权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度,而企业的技术创新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要素。 国家层面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试点城市的不断增加,均表明该试点政策在推动中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的重要性,因此本文试图阐述该试点政策的实践成效,为进一步实施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后续试点的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参考。

二、 相关文献研究

1987 年英国学者Freeman 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此后Nelson 和Winter 的进一步研究形成了演化熊彼特主义,认为社会制度与政治因素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了新技术的产生、应用以及扩散,直观来讲就是政府的相关政策对技术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他们认为政府有责任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扶持、资助和鼓励基础技术的发明和创新,并且推动和促进基础技术创新的传播和应用。由于我国国情特殊,政府的宏观政策往往是产业的先导,它极大地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比如:资金的流向、人才的聚集等,政策的制定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式以及未来前景都具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这一宏观政策必然会对微观企业产生影响。

本文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相关研究两个维度进行文献综述。

(一)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关于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已有文献存在分歧。 一种观点是政府出台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例如,王桂梅等基于中国2008 ~2018 年30 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研究得出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区域经济越发达,效果越明显。 卢现祥和笪琼瑶则研究了知识溢出、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通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能够提高知识溢出水平从而激励企业进行创新,进一步还发现越靠近技术前沿的企业创新活动受知识溢出的影响越小,但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越大。 金培振等基于中国 283 个城市 2003 ~2016年涉及的知识产权与环境保护的制度文本,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得到城市专利在数量与结构方面的空间分化趋势与制度供给高度相关的结论。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对企业创新没有明显作用或者是有抑制作用的。 例如,鲍宗客等在评估产权制度改革的效果时发现中国知识产权战略并没有改善企业发明专利数量和新产品产值率,长此以往可能导致企业不愿、不敢进行创新。 周客放和乔永忠研究发现,尽管我国的专利立法保护已处于较高水平,但专利执法的不到位使得我国专利保护强度对高技术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 孙铭壕等基于FDI 视角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与地区创新负相关,因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会增加FDI 的流入,导致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成本增加。

(二)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关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向。 已有部分文献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论。 纪祥裕和顾乃华考察了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发现城市行政等级、市场化程度都会对创新质量产生影响。 张建刚等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定量评估示范城市政策对城市创新的效果,结果表明该政策缩小了内部创新差距,促进了示范城市之间的良性竞争。 覃波和高安刚研究发现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在城市规模越大、人力资本水平越高的城市促进作用越明显。 还有部分文献从指标体系构建和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方面评价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有效性。 这些研究都表明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的实践已初见成效。

三、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驱动创新发展

(一)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我国主要是通过专利数量和质量来衡量企业创新成果,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越多、质量越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就越强。 尽管我国的年专利产出数量已位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很薄弱,维权程序繁杂且成本较高,因此侵权事件屡见不鲜,推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将有力改善这一局面。 第一,各城市为了评选上“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必须对本地区内存在的知识产权乱象进行整改,绝大部分地区都出台相关政策明确执法维权内容和奖惩措施,包括增设维权途径、鼓励群众举报以及开展突击检查工作等,最值得关注的是,各地区都会公布处理侵权案件的成果,这不仅需要各地完善相关知识产权的规章制度,也需要各地执法人员了解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专业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主体对维权行为的重视程度,严厉打击了侵权违法行为。 第二,在获得“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称号期间,各地区对知识产权不仅停留在保护层面,还创新了知识产权盈利模式,比如专利保险和专利质押融资,这进一步挖掘了专利的市场价值,激发企业创新热情。 各地区为支持企业实现专利产业化,纷纷鼓励并且规范知识产权交易,一部分地区由知识产权局牵头,与知名运营机构合作打造“知识产权专利成果交易平台”,通过线上网站和手机App 操作,可实现项目推广、在线评估、在线交易等,给交易双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免去了许多沟通交流成本,最重要的是,官方部门的加入增强了供需双方的互信,为成功交易保驾护航。第三,相关城市为顺利完成为期三年的试点考核验收并在综合评比中取得好名次,会全面升级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等能力,提高本地区各主体自觉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二)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成果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具有价值,有部分企业或者个人即使拥有专利但也无法获利,归根结底是无法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而各地区在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时尤其注重提升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第一,通过开发完善的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机制,鼓励并协助知识产权拥有者通过实施许可、交叉许可以及专利转让等方式促使专利技术产业化,让专利权人最大限度地享受到科技成果的经济价值。 第二,引导知识产权与金融业融合,创新知识产权转化途径。 目前,已有不少地区在尝试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并且已取得初步成效,最值得关注的便是金融机构推出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类金融产品,能够让企业在短期内利用知识产权筹集资金,帮助企业缓解财务压力。 当然,金融产品向来是风险与收益并存的,因此,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甚至介入,形成企业投入、金融支撑、政府引导的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 第三,建立知识产权转化激励机制,首先,各地区根据知识产权质量和法律状况明朗程度对知识产权进行评级,对拥有高价值知识产权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鼓励他们发挥模范作用;其次,将知识产权与职位晋升和职称评定相挂钩,让企业员工能够切实享受到科技成果转化的好处;最后,还可以采用股权激励方式,比如对有技术创新贡献的员工给予股权奖励、允许员工技术入股等方式来提升员工创新的成就感和获得感,提高知识产权贡献者在企业的话语权,这会大大增强他们参与企业创新的“主人翁”意识,让员工的目光不再局限在自己本职工作的“一亩三分地”上,还时刻关注企业的创新动向以及技术进程,部分员工甚至会为此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以期在企业中获得晋升优势。

(三)人才培养与引进

无论是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还是企业创新,最重要最根本的专业领域的人才,必须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虽然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但是还面临相当一部分核心技术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导致受制于人的情况,而破解这一难题的方法就是攻克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各地区都需要引进和培养“高、尖、精”人才。 首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向各界人才抛出“橄榄枝”,各地纷纷出台相关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外人才回归以及本土人才留在家乡。 其次,由于试点政策的影响,各地也更加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政府相关部门与高校和企业合作,举办大学生专利竞赛和职工专利竞赛,培养学生创新兴趣和能力,挖掘企业中潜在的创新人才。

(四)企业转型与城市产业升级相结合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不仅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人才培养与引进产生影响,也会对企业转型和城市产业升级带来积极效应。 首先,地方政府想要打造“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必然要与当地企业通力合作实现双赢,各地均积极颁布有关知识产权的奖励补助政策以及为企业提供创新补贴,而企业为了获得政府资助享受政策红利或者为了维系良好的政企关系必然会主动响应政府号召,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产出,并且抓住机遇实现自身转型。 其次,我国经济迈入“新常态”,更注重可持续发展,在此时进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对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城市而言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全市乃至全省目标明确、资源倾斜,各行各业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不仅会带动企业转型,同时也会促进城市的产业升级。 此外,为应对知识产权得到重视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地区内相关专业资质机构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比如律师事务所拓展了知识产权领域的业务,对知识产权维权的专业度更高;专利质押和专利交易业务量的猛增也催生了一批相关专利鉴证和评估机构。

四、 结论与政策启示

我们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创新则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制胜关键,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需要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水平。 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以及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进行分析,认为该试点政策能够驱动创新发展,在促进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进和培养人才、促进企业转型以及城市产业升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政府应继续推广“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试点政策,各地区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给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或补贴,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第二,企业应该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利用政府提供的便利加快自身的转型升级,在市场中保持优势地位。

猜你喜欢
专利试点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