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流程对妇科肿瘤患者化疗的干预效果

2022-11-14 19:15陈方璧余勇妙李丽霞冼伟陈恩欣卢小玲罗杏群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2年14期
关键词:妇科护理人员化疗

陈方璧 余勇妙 李丽霞 冼伟 陈恩欣 卢小玲 罗杏群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二区 526000

作为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化疗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扩散和转移进行有效控制,但在此过程中,由于护理人员或患者自身因素,会导致多种多样的并发症出现〔1〕。作为化疗过程中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化疗药物外渗会致使患者皮下组织出现长期性损伤及溃烂,更甚者会波及骨骼及筋脉〔2〕,有研究发现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约为0.2%~6.5%〔3〕。为降低化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痛苦及身体伤害,探索一种可靠可行的护理模式是极为关键的。因此,本研究以该院部分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普通护理流程模式和规范化护理流程模式在干预妇科肿瘤患者化疗中的表现进行研究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院接受治疗的妇科肿瘤化疗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50例,平均年龄(45.3±6.9)岁。纳入标准:①病理检查确诊为妇科肿瘤患者,正在接受化疗治疗中;②患者病程资料齐全,对本次研究有可参考性;③患者及家属同意被选为研究对象;④无听力及认知障碍。排除标准:①影响本次研究的其他慢性疾病患者;②其他恶性疾病患者;③存在精神方面疾病者;④预计生存期不足3个月者。对照组:患者50例,平均年龄(43.9±6.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备可研究性。本研究已取得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常规护理模式 在化疗前后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实行双人制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用药信息、对患者在输入化疗药物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密切监视及其他常规护理模式等。

1.2.2规范化护理流程模式 在化疗前后观察组患者均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护理流程模式,具体包括以下护理流程。①规范化护理人员技术水平:观察组护士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前,要接受本院对肿瘤化疗过程极为熟悉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系统化规范化培训,根据妇科肿瘤患者这一群体的特征,有针对性的提高护理水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PICC置管术培训、用药知识培训及并发症处理等,培训结束后组织考核,考核通过者方可参加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4〕。②规范化健康教育及化疗药物准备:在化疗开始前向患者及家属详尽介绍化疗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风险、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5〕,加强其配合度,确保化疗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熟知各化疗药物的名称、标准剂量、给药方式等,严格遵守化疗药物查对制度的内容。③规范化护理质量管理:包括规范化医嘱执行及管理、规范化静脉通道的选择、规范化化疗药物外渗后的应急处理、对化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进行实时监控等。

1.3 观察指标

1.3.1两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SAS及SDS评分 对两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采用该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打分评价;焦虑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分数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程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分数越高抑郁程度越严重。

1.3.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该院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比较,包括很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SAS及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对其睡眠治疗、生活乐趣、SAS及SDS分别评分,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乐趣自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SAS及SDS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SAS及SDS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整体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化疗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延长肿瘤患者生存期、改善其生存质量的有效医疗方式,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在向患者输入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反复穿刺血管会导致一系列的包括化疗药物外渗、静脉炎、组织坏死等在内的并发症,对患者的血管和皮肤造成刺激,降低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感,激发患者与护理人员之前的矛盾纠纷〔6〕。一般来说,造成化疗时出现并发症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护理人员技术不达标:部分护理人员在应对妇科肿瘤患者时,因其工作经验不够,对化疗药物的基本知识掌握欠缺等原因,在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等并发症时不能够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对患者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无意间增加了化疗并发症的发生风险〔7〕。②静脉选择不合适。医护人员在进行置管前没有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合理评估穿刺血管,忽略患者血管潜在的病变风险,导致例如PICC置管后出现化疗药物外渗〔8〕。③沟通宣传不到位。在化疗药物输入前,如果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宣传和相关置管术的讲解,增加了患者在置管过程中的紧张感及恐惧感,导致患者不能与医护人员形成良好的配合,在穿刺送管过程中出现困难,导致原发性化疗药物外渗等情况的发生。④给药装置和部位选择不合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欠缺,会导致其在给患者输入化疗药物时选择不合适甚至错误的装置及部位,造成后续化疗药物外渗等情况的发生〔9〕。因此,针对以上几点原因,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妇科肿瘤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焦虑情况、抑郁程度、护理满意度等指标,发现规范化护理流程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具有更加优秀的表现,在各项指标中均优于后者,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探索出了一套规范化的护理流程模式,以此减轻妇科肿瘤患者因化疗带来的痛苦。

为有效预防化疗药物外渗,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一是平时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化疗药物的毒理分类、给药途径,不同类型药物外渗所造成的结果及其应急处理方案都应当作为护理人员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二是加强患者教育,化疗药物外渗等并发症的第一发现者通常为患者本身,因此,患者自身的医学常识教育对于早期发现并发症有着至关重要的帮助。此外,告知患者输液途径、穿刺部位、药物分类、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后果等相关信息,也是护理人员应尽的职责〔10〕。三是输液血管的选择,肿瘤患者的化疗药物一般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医护人员人员应该通过以下几点来进行外周静脉的选择,包括患者年龄、有无在口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无糖尿病、有无静脉外伤病史或四肢外伤史、是否有腋窝淋巴结清扫病史等几方面综合评估〔11〕。在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规范化护理。一是停止输液,护理人员接收到患者反馈时,应第一时间关闭输液开关,使患者抬高患肢〔12〕,但暂时应保留穿刺针头于原处。尝试用穿刺针吸取渗出液,渗出液过多时可采用切开或挤压来减少渗出液在组织中的残留〔13〕。若该化疗药物有其相对应的拮抗剂,可考虑将拮抗剂从源穿刺针处输入。二是进行局部外敷,停止输液后,根据化疗药物的性质决定外敷方式。冷敷一般利用冰袋外敷24~48 h〔14〕,药物湿敷一般在肿胀部位涂抹喜疗妥软膏、2%~4%的碳酸氢钠、复方儿茶酊、50%硫酸镁等。三是进行药物性处理,可使用透明质酸酶、二甲亚砜(DMSO)、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等几种药物进行外敷或注射处理,减少外渗对组织造成的损伤刺激〔15-18〕。如果有感染迹象发生,必须对患者进行清创换药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实行外科清创手术。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患者,可利用红外线或超短波等新型理疗手段,以此达到消炎止痛促吸收的作用。

综上所述,规范化的护理流程模式,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详细了解不同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掌握其对应的应急处置措施,增加临床安全的防范意识,做好护理人员岗前培训,做好患者的临床健康教育,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护理质量。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妇科护理人员化疗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米索前列醇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当代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影响因素研究
妇产科护理纠纷原因及对策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化疗真的会加快死亡吗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探析感染科护理人员焦虑状况调查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