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影响研究

2022-11-14 03:23杨应威
当代体育 2022年39期
关键词:武德价值观念武术

杨应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着重的提出“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随着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使得大学生对于本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呈现出较为淡漠的现象;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武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其中渗透出来的武术文化,着重的体现为武德精神。

深入剖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塑造中存在的问题,探寻武德教育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塑造的途径,促进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

1 武德的形成与教育功能

1.1 武德的形成

武德二字就其字面的含义可以解释为“武术之德”,是中华武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习武者的道德观念中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这样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漫长的习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更具有人性光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武德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和中华民族儿女的刚毅品格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武德中凝聚了中华民族宁折不弯的铮铮铁骨,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精神的集中体现。

历经千百年的发展武德成为了每个习武之人心中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用语言概括出来。大致可以描绘为“尊师重道,孝悌正义,扶危济贫,除暴安良”的社会正义感,同时也要求每个习武之人都要做到“虚心请教,屈己待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标准,而“戒骄奢淫逸”则是习武之人必须要做到的武德信条。

1.2 武德的教育功能

中华武术是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中的武术文化精髓也随着武术的发展而源远流长。在传承了千年后其中的文化精神内涵凝聚成为博大而精深的武德,即使对于当下的教育而言,武德教育仍然对于人们的道德标准和思想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力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的精神文化建设的重任都将肩负在他们身上。由于大学生处在青春期的叛逆和迷茫当中,在社会生活中能够接触到各色的文化价值观念。但是却缺乏辨别的能力和坚定不移的定力,从而受到社会中不健康、不积极的风气影响,缺乏核心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极易误入歧途。

在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塑造中,避免采用过于强硬的填鸭式输入,而要采取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而“武德”精神正是一种能够和武术项目结合的教育方式,既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所在,又十分的符合当下大学生教育中趣味性和实践性的良好结合,因此对于武德教育功能的良好发挥,一定可以促进大学生逐步的在武术活动的影响下,严格的约束自身的行为,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所谓“价值观”,就是指一个人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观念形成后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会成为这个人思维感官认知理解、判断抉择的衡量标准。从而决定这个人认定事物和辨别是非的取向,且这样的观念会受到时代的影响与个人主观的选择。大学生已经成年具备着一定的自我行为判断和控制力,从而其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动机导向性,对于大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思想活动都具有着重要的指向性和引导力。

2.1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基本现状

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进取的价值选择。他们描绘了年轻一代以德为本、意气风发、坚定崇高的价值图景。

2.1.1 当代大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理性的价值

认知作为个体的心理状态,体现在人们对社会尊重的主流价值观的认知理解、情感认同和实践意愿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是当今社会判断是非的价值追求,已成为衡量人们价值认识的基本标准。当代大学生普遍表现出积极理性的价值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出高度的同一性,积极的情感同一性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升华。三是,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志更加坚强,如果国家安全受到战争威胁,要参加革命,为国家牺牲。

2.1.2 当代大学生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呈现崇高的价值追求

崇高的价值追求是建立在坚持核心价值基础上的一种精神状态,体现在人们积极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在人们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爱国热情、良好的道德修養和积极的人生追求等方面。当代大学生对共同理想的认同、爱国情怀的表达、对道德实践的意志、对人生梦想的追求,体现了他们崇高的价值追求。

2.1.3 当代大学生用“四个自信”彰显坚定的价值观自信

价值观自信是人们对社会主导价值自觉坚持、确认和实践的一种心理状态。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核心。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自信心在他们对现实热点问题的态度上有明显的体现。他以中国防治艾滋病工作取得的重大战略成就为例,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向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体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坚定立场和爱国热情,是“四个自信”的集中体现,也是年轻一代价值观的自信、自觉和自强。

2.2 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积极追求崇高的价值理想,表现出坚定而自觉的价值自信,但调查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现象。

2.2.1 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不容忽视

当前,网络已成为思想文化对抗的主战场,高校已成为思想斗争的重要阵地。正处于20岁左右的年龄段,价值观、道德观念尚未形成,知识体系尚未建立。同时,思维活跃,容易接受网络新鲜事物、新奇观点等。西方势力在互联网上鼓吹的错误社会思潮具有强烈的煽动性。错误的社会思潮、消极的价值观念等大多使用新媒体在网络中立体传播扩散,多维侵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少数民族大学生形成“思不通”“理不顺”等“思想结”。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开始在国内流传,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大行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人们更多的开始关注自身发展和提升,忽视了对社会、国家和集体的关注,现实的生活压力迫使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部分思想不坚定的大学生,开始变得只顾自己利益,忽视集体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2.2 大学生文化素养对其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对中国文化发展的熟悉程度与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实践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和实践程度越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西方文化的强大传播使得少数大学生热衷于追求西方电影、音乐等文化,却对民族文化的本质知之甚少。大多数大学生说他们喜欢庆祝圣诞节和其他西方节日,认为西方的电影和电视比国内的更好。一些大学生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未读过四本传统文化经典。

传统文化缺失,缺乏认同感。在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受到不同声音的影响,使得自我心中对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内涵出现不自信、不肯定、不坚守等现象,常见表现为缺乏道德观念以及廉耻心,在道德的衡量上无法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更有甚者对国内外反华势力的煽动缺失基本判断性,尤其突出自我性、自私性以及严重的利我排他主义。

2.2.3 大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受到非主流价值文化的较大冲击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佛系心态、投机心理、宿命论等消极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兴起并腐蚀着他们的思想。赞同“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苦短,应及时行乐”“人生应一切顺其自然,万事不求、不争”“一朝成锦鲤,奋斗少十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等等。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受到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互联网的升级、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等因素的影响。在互联网上,“比衰”“佛系”“躺平”的网络文化,结合生动的表情符号和网络语言,迎合了少数学生的个体心理需求,使他们失去了青少年应有的活力。

3 武德教育对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积极作用

中华民族的武术文化精髓集中的体现为武德,在武术传承的过程中传统的武德也得以传承和发展,就武德教育而言,其具有很多的积极作用,集中的体现为对大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对大学生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技能的培养以及对于大学生意志的磨练和思想境界的提高,从而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

3.1 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素质

在当下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大学生很难较快的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难以在社会中确保头脑的时刻清醒,因此就会缺乏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状况及应变能力,从而感觉在社会中处于重压之下,无法施展自身的才能,无法合理的定位实现自身的价值。因此,学校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思政工作中加强对大学生自身修养和素质的培养,将思政工作的重心放在大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塑造上,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找到正确的思想导向并坚持下去;结合相应的举措和教育内容,帮助大学生坚定认同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始终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培养出具有健康向上人格的大学生,以实现学校德育的目标满足社会发展中对人才的要求。

当前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对人才品德的要求和中华武术的武德中对德行品质的理念都是要培育积极人格。然而当下的社会已经脱离了封建时期的习武风尚,更多是对文化素质的培养,就武德教育目标和学校德育的目标来看,都是要培养具有高尚品质的人格,武德也具备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作用。武德中对诚实守信、尊师重道和以礼待人的行为规范有助于大学生逐步的养成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意志力,通过武德教育思想的进一步感染,促进大学生自身修养有效提高,促使大学生塑造良好的品格,使其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以坚定的意志力走正确的发展道路,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3.2 培养健康竞争意识,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在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十分的崇尚“礼”“克己复礼”的提出,这样的思想和观念同样体现在武术的武德思想中,尤其是在武技对抗中,习武之人讲究“先礼后兵”的礼仪规范,这样是对于现在竞技竞赛中“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另一种文化阐述方式。

“礼”也是一种健康的、良性的竞争关系的体现,早在中国的古代比武场合中,就十分强调良性竞争,如“点到为止”的语言描绘,就是对在比武场上要求双方只是技艺的竞争,忌讳伤人,更不能以危害他人作为自己比武胜利的标志,而是强调相互间的切磋。在比武中,竞争的目的也不是成为“第一”或“王者”,而是以比武为手段,借以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检验自身学习的成果,这也是武德的重要体现之一。

其实,在竞技类武术项目中也对此做了很好的保留,如在上场时装备的穿戴就是一种自身防护,且在规定中也明确了不能攻击对手要害部位,这些都是武德中公平、公正原则的重要体现。在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应该借鉴武德教育中的公平竞争、良性竞争意识,在大学生武德教育中,着重的培养他们形成良性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友爱的高尚精神。

因此,在武德教育中将武术的精神内涵传递给学生,有助于大学生处理和调节自身负面情绪的能力进一步提升,逐步在竞争中树立自信,学会接受失败,能够克服人性狭隘的思想,学会为他人喝彩,有助于大学生步入社会后,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看待和应对社会中各类不同竞争局面,同时实现在竞争中调节、建立自身的人际关系。

3.3 磨练坚毅意志,培养坚忍不拔的品质

任何一個民族要走向繁荣昌盛,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力,始终坚持自身崇高的价值追求,并为之奋斗。这样的品质塑造与常年都刻苦练功的习武者的要求是一致的,在武德教育中,同样要求他们不畏艰难和困苦,不惧酷夏严寒的阻难,始终要坚定训练目标,从而在一次次的磨砺中塑造了优秀的品质。武德教育中的对“强者”的要求和当下的社会发展所推崇的“工匠精神”是一致的,任何一种品质形成都需要顽强拼搏,而支持他们不懈努力的是坚定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武德教育中的持之以恒精神,能够成为大学生走向不断修正自我的“指明灯”,更是鞭策大学生不断对自我思想境界提出更高的要求。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在武德教育中,尤其是在实际的实施环节中,对于武德教育的开展还是缺乏科学的方法与更为合理化的策略。要发挥武德教育的优势弘扬,就必须把握其中的优秀成分,结合民族英雄的事迹来促动大学生爱国情怀的养成,在武德教育的实施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实现大学生对武德的良好传承,塑造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 建议

4.2.1 学校提升对武德教育的关注度

在全国高校的思政工作会议上就曾针对高校教育的立身之本做出过明确的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高校教育的立身之本是立德树人,各个专业教育的开设,都不能够脱离对于高校大学生品德素养的教育和价值观念的树立。在2018年所举办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也对体育锻炼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既“要增加其中的趣味性,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和锻炼坚强的意志”。

学校应积极以武术作为载体,以武德教育作为主要的内容,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武德教育隶属于德育内容,而武术恰好是“德”和“术”的完美结合项目,在身体锻炼的同时促进武德的培养,以良好的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

4.2.2 开设武德相关课程,塑造大学生价值观

武术课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教育,自身就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实践性和直观性;老师的一举一动和平时的处事方式,都是最直接、最迅速的影响学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逐渐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抱拳礼”就是武德教育的一种体现,在练习中养成习惯,达到树立武术的礼仪习惯要求和武德精神的目的。 教师注重武德教育,才能实现对于价值观教育合理的引导和正确指导,从而向学生传递健康的竞争意识,正确的面对挫折和失败,学会为他人的成功喝彩,学习他人的优点;在教学中注重武德教育,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逐步树立仁义的价值观念。

4.2.3 开展多种形式活动,发挥武德作用、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武德教育的方式并不局限在武术练习当中,也通过视频观看、书籍阅读以及英雄故事的观后感演讲等众多方式,对英雄人物传记的宣传和演讲,如岳飞和霍元甲的事迹中,就将一身正气、明辨是非和甘于奉献的武德精神展现的淋漓尽致,有着这些英雄人物作为历史的标杆,就可以向大学生传递中国武术中的武德将神的共性特点,帮助他们树立爱国、信守的精神,培养他们的正义感。

本文系2022年度河南省重點研发与推广专项(科技攻关)项目(222102320185);郑州大学体育学院2021年度院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Y2106);2021年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院管科研培育项目(2021A1003)。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武德价值观念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新时代价值观念冲突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发展研究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混血家庭的悲剧
武术
文化流动视域下的城市价值观念创新:以“深圳十大观念”的生成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