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活血法为基础治疗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验案

2022-11-15 14:37姜洪叶刘世巍李昕潼邓秀敏王佳喆袁丽莎
山东中医杂志 2022年10期
关键词:抗凝血瘀血小板

姜洪叶,刘世巍,李昕潼,邓秀敏,王佳喆,袁丽莎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北京 100102)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59岁,因“意识模糊10 d伴无尿3 d”于2018年8月20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科。刻下症见:神志不清,躁动不安,乏力气短,双下肢水肿,无尿,三日未行大便,便干色黑。舌淡暗,边有瘀点,苔白厚,脉沉涩。

8月10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模糊,伴言语不利在外院就诊,头颅CT示:右侧颞枕交界斑片状低密度影,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外院予疏血通、桂哌齐特静脉滴注,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脑供血和脑代谢;并用头孢呋辛、拉氧头孢抗感染等。治疗后患者病情未好转,肾功能迅速恶化,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望京医院。既往房颤病史8年,间断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血小板减少病史5年,最低至50×109/L,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个月后自行停药;2013年脑梗死病史,遗留左下肢活动不利。入院化验检查:白细胞4.48×109/L,红细胞2.28×1012/L,血小板48×109/L,血红蛋白78 g/L,白细胞介素-6 79.94 pg/mL,降钙素原30.51 ng/L,C-反应蛋白50.86 mg/L,D-二聚体10.83 g/L,纤维蛋白原1.51 g/L,血肌酐865.0 μmol/L,血尿素氮36.8 mmol/L,总蛋白54.89 g/L,白蛋白28.44 g/L,肌酸激酶409 U/L,肌红蛋白680 ng/mL,B型钠酸肽(BNP)1680 ng/mL,乳酸脱氢酶431 U/L。类风湿因子、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均未见异常。血管超声示:右上肢浅静脉血栓形成、双侧股静脉血栓形成。查体:意识模糊,精神差,言语不清,平车推入病房。全身皮肤及黏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桶状胸,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扩大,心率132次/分,节律绝对不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腹部膨隆,质软,叩诊呈鼓音,肝脾无明显压痛及叩击痛。左上肢肌力3级,左下肢肌力2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肌张力及腱反射均减退,双下肢呈中重度凹陷性水肿。请风湿科会诊:该老年患者系急性多系统损害,存在急性肾衰竭、脑梗死、细菌性肺炎、多处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等。考虑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可能性较大,建议完善抗核抗体谱、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磷脂抗体(APL)、血小板抗体(PAIgG)检查。患者短期内尿量急剧减少,肾功能迅速衰竭,病情危急,立即进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超滤量2000 mL,隔日1次,密切观察基本生命体征。同时予达肝素钠10 000 IU每日1次皮下注射抗凝,左氧氟沙星抗感染等治疗。

8月21日实验室报告:抗核抗体谱、ANCA、PAIgG均阴性,抗心磷脂抗体(ACA)IgM 129 U/mL,抗β2糖蛋白ⅠIgM 95.1 U/mL。结合高滴度APL抗体及相关临床表现,可初步诊断为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CAPS)。立即予甲基强的松龙1 g(日1次×3 d)及免疫球蛋白400 mg/kg(3 d)静脉滴注治疗,后予醋酸泼尼松片每日50 mg维持治疗。中医诊断为水肿,辨证属肾阳亏虚、瘀结水留证。治以温肾暖脾、破血泄浊。处方:制附子(先煎)20 g,肉桂20 g,肉苁蓉15 g,茯苓30 g,白芍20 g,白术20 g,泽泻30 g,桃仁15 g,红花15 g,水蛭10 g,虻虫5 g,酒大黄(后下)15 g,芒硝(冲服)15 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9月5日二诊:服药后,每日泻下大量暗黑色大便,便后神志好转,呼之能应,躁动不安减轻,双下肢水肿减退,尿量逐渐增多,乏力气短。舌质暗,但较前浅,边有瘀点,苔白腻,脉沉涩。处方:前方加鸡血藤20 g、丹参20 g、熟地黄30 g、当归20 g。14剂,煎服法如前。复查血管超声示右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降至36×109/L,但未见明显出血征象。停用达肝素钠,改用华法林钠片每日1.5 mg口服抗凝。

9月20日三诊:服药后患者神志清醒,交流可言语回应,双下肢水肿明显消退,大小便可,但后背与双臂皮肤出现多处紫癜,大小不等,乏力气短明显。舌质浅暗,舌边瘀点少许,苔白腻,脉沉涩。处方:前方去水蛭、虻虫,加人参20 g、生黄芪30 g、三七粉(冲)5 g、虎杖15 g、仙鹤草15 g。14剂,煎服法如前。复查血管超声示右侧头静脉血栓形成,急查血小板16×109/L。停用华法林钠片抗凝,立即输注血小板1单位。

10月5日四诊:服药后患者精神明显好转,无明显乏力气短,皮肤紫癜逐渐消退,大小便正常。患者诉时有口干舌燥,饮水多。舌质浅暗,舌边瘀点少许,苔白少津,脉沉细涩。处方:上方加生地黄30 g、麦冬20 g、山茱萸15 g、五味子10 g。14剂,煎服法如前。复查血管超声示左侧股浅静脉及右上肢浅静脉血流信号较前通畅,复查血小板稳定在60×109/L以上,继续予华法林钠片口服,使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3之间。

患者整体情况明显改善,药证相符,临证加减用药。继续服药3个月后,患者神志清楚,精神正常,口干舌燥好转,大小便正常,生活基本自理。复查血管超声血栓全部再通,血流信号良好,抗心磷脂抗体IgM从129 U/mL降至18 U/mL,抗β2糖蛋白ⅠIgM从95.1 U/mL下降至11 U/mL,血小板稳定在100×109/L以上,血肌酐由入院时865.0 μmol/L降至125 μmol/L,遂未再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好转出院后,规律门诊服药1年余,病情稳定,未有复发情况,激素也逐渐减量至停服。

2 分析与讨论

2.1 灾难性抗磷脂综合征(CAPS)临床现状

CAPS是Asherson[1]在1993年 首次 提出,实验室检查存在高滴度抗磷脂抗体,临床表现为短期内多处血栓形成,且多为静脉血栓,并迅速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CAPS极为罕见,患病率大约为1/20万,病情急骤,来势凶险,经过积极治疗后死亡率仍可达到37%[2]。由于临床上误诊率和误治率较高,此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常常会被低估。本病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但中青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多,集中在30~50岁[3-4]。

CAP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还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感染、外科手术术后、抗凝药物的中断或不足、药物使用不当等都可能会诱发本病[5]。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是因为全身多处血栓形成引起各个器官缺血及缺氧,损害程度与血栓形成的大小数量和范围等有关,常常累及的器官主要包括肾脏、肺脏、心脑血管、皮肤等,少数累及胃肠道、脾脏及肾上腺等[3]。治疗方面,普遍应用抗凝治疗、激素治疗、血浆置换和/或丙种球蛋白三联治疗,此类疗法存活率最高[6]。此外,还有利用利妥昔单抗、依库珠单抗、羟氯喹、去纤苷等治疗,但确切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7]。

2.2 对CAPS的中医认识

中医文献中并未有类似CAPS的病名,根据其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可将其进行相关证候分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多发血栓贯穿始终,其与中医血瘀证及络病有共通之处,可将其归属于血瘀证或络病范畴。因瘀血停于身体各部可引起不同的病证,故该病临床始发症状复杂多样。瘀滞血脉之中,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皮肤苍白或青紫甚至皮肤溃烂,可归于中医学脉痹范畴,正如《素问·痹论》所云:“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瘀血停滞于肾,影响气血运行,日久损耗阳气则肾阳不足,蒸腾气化失司,气不化水,是以“无阳则阴无以化”,故水液不能从小便而去,而停聚于周身,表现为水肿,尿少甚至无尿等,可将其归于中医学水肿范畴,如《血证论》所说:“瘀血化水,亦发水肿,是血病而兼水也”;瘀血阻滞脑络,血行受阻而溢于脉外,气血不能濡养脑络与经脉,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等,可归于中医学中风范畴,如《灵枢·刺节真邪论》所云:“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营卫,营卫稍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枯槁”;此外,当瘀阻心脉、肝胆等时,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悸、癫狂、黄疸等范畴,邪气侵扰日久,正气亏虚,五脏俱损,可按虚劳治之。

中医学认为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易误诊误治,导致病情迁延不愈,久病及肾,邪气入络,最终演变成肾虚血瘀之证。肾虚主要与肾之精、气、阴、阳亏损有关,这些与血瘀形成有密切的联系。《素问·上古真天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藏精,精化气,气可分阴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肾虚,从而引起血瘀。肾精不足,精亏则血少,血行迟缓而成血瘀。肾气亏虚,无力鼓动血行,血滞脉中而成血瘀,正如《医林改错》所说:“元气即虚,必不能达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肾阴亏虚,阴虚阳亢,虚热内生,阴液损耗,血液黏滞而血行不畅成瘀,王清任也说:“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素问·调经论》曰:“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肾阳亏损,阳气无力温煦血脉,寒凝血滞则血瘀。反过来瘀血也会阻滞气血运行,五脏得不到气血濡养,导致五脏亏损,病久及肾以致肾虚。因此,病至后期,肾虚与血瘀往往互相影响,共同存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说:“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可见血瘀与络脉关系十分密切。在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此病时,多以补肾活血通络法为基础辨证加减用药。

2.3 病案分析

此例患者年近花甲,年老体弱,肾精不足,精不化气,气虚无力行血,加之基础疾病较多,邪气易侵扰五脏,影响脏腑功能,而生痰瘀浊毒之邪。《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临证指南医案》亦指出:“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肾精亏损,无以化气血,气血不足以致脏腑失养,邪气易侵袭人体而引发疾病。《灵枢·营卫生会》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血证论》又言:“瘀血不行,则新血断无生理……盖瘀血去则新血易生,新血生而瘀血自去”。老年人气血亏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致瘀,瘀血阻滞体内反过来影响气血运行,脏腑失于濡养,功能失常,生机受阻则影响新血的形成。《素问·六节藏象论》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藏精,精以化气血,气分阴阳,肾阴为一身阴气之本,“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8]。肾之精气充足,气血化生有源,气行则血行,而无血瘀之弊。因此,此病的关键病机是肾虚血瘀,治疗上应以补肾活血法为基础辨证加减用药。

初诊以溯本探因,明辨病机为原则,根据其临床表现,辨为肾阳亏虚、瘀结水留之证,予真武汤合抵当汤加减温肾暖脾、破血泄浊。方中重用附子,以其辛温之性壮肾之元阳,则水勿妄行;配伍肉桂、肉苁蓉,辛甘温热以助振奋肾阳,阳气充而津可化也;白术之温燥以培脾土,则水有所制;茯苓之淡渗,佐白术培土之力,制水而兼有利水之妙也;泽泻甘寒以制诸药温燥之性,淡渗以助利水渗湿之功;白芍酸收苦降,以亟收散漫之阳气而归根;大黄苦寒以泄下逐瘀,佐芒硝增强其泻下之效,使邪气从下焦而去;桃仁、红花相须为用,水蛭、虻虫咸苦相合,以助活血化瘀通络、消癥破积之功。方中施药补泻并用,补不留邪,泻不伤正,共助温补脾肾、破血泄浊之功效。

二诊邪毒从二便分消,诸症减轻,说明药符其证。以“离经既瘀,疏通为要”为原则,兼以养血,治病求本,防血复动。予鸡血藤、丹参增强活血通络之力,加熟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消瘀以散旧血,养血以生新血,取“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而新血不生,则旧血亦不能自去也”之意。血小板持续下降,但并未有出血征象,评估患者高凝与出血风险后,改用华法林口服抗凝。华法林主要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生成和活化阻断凝血过程,从而发挥抗凝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心脏瓣膜病、心房颤动等疾病,主要与内源性凝血机制有关,对血小板影响不大[9]。

三诊患者症状明显好转,但出现皮下出血,乏力气短,此乃邪郁日久,损耗正气,气不摄血,血溢脉络而渗于皮下。以既已出血,塞流为先,益气同治为原则。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脏气,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神农本草经》中说人参“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重用生黄芪甘温以补气行血,气旺则血行,并有利水之效,补中有动,走而不守,内外皆达。研究发现,黄芪对血流动力学有改善作用,并且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10]。人参之补迅而虚,黄芪之补重而实,二者配伍,补气之力相得益彰。去水蛭、虻虫以防其峻猛破血加重出血风险,取三七粉既能化瘀,又可止血,辅以虎杖活血散瘀,仙鹤草收敛止血,一敛一散,增强其止血而不留瘀、活血而不伤正之效。《灵枢·本藏》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脉中气血充足,阴营阳卫,血行其道,无妄行之虞。患者血小板严重下降,出血风险增加,故停用华法林抗凝,输注血小板以快速提高血清中血小板含量,防止重要脏器出血而加重病情。

四诊皮下紫癜消退,乏力气短好转,治疗过程反复出血,或服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攻伐峻猛的药物,日久必会耗伤阴血津液,应以扶正补虚,培元固本,以善其后为原则。予生地黄、麦冬取增液汤之意,二者合用,增加其滋阴增液、生津止渴之力。山茱萸、五味子益气生津,收涩外散之阳,所谓“阳气者,卫外而为固也”。患者多处血栓再通,血小板也稳定上升,继续予华法林抗凝,根据INR调整用量。后又调方多次,均在前方基础上辨证加减灵活用药,诸药合用,益肾滋阴温阳以固其本,活血化瘀通络以治其标,扶正而不壅滞,祛邪而不伤正。

此例患者病变在血,血瘀贯穿于病程始终,在治疗过程中因血小板减少发生出血,出血过多过久必定会损耗阴血。因此,此例患者出现血瘀→出血→血虚的中医病机演变过程,故病在血以调血为主,分析血瘀、出血、血虚的侧重点,进而以活血、止血、养血之法论治。在调血的同时,重视温养肾元,扶助正气,此也是调节免疫力的体现,从而减少激素的用量以及使用时间。对于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的相似疾病时,抓准病机是关键,切不可局限于某一症状,应遵循“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调其虚实,澄之源,清其流,使脏腑气血和调,则病安从来。

3 小结

CAPS发病率极低,病势急骤,病情复杂,临床上早期极易误诊为某一脏器的损伤。因此,早期发现血小板减少伴有血栓形成时,应尽快完善对APL抗体的检查以明确诊断。西医治疗过程中长期使用大剂量激素,会给病情带来极大的风险及不确定性,这也是引起患者病情加重的常见原因。早期联合中医药治疗此病尤为必要,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发挥了其方证结合、因人施治等独特优势,不但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力以减少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用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但是,此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如何正确把握疾病的病情发展变化,了解不同阶段下证候变化规律,从而确定相应的治则治法,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分析、归纳与总结。

猜你喜欢
抗凝血瘀血小板
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身痛逐瘀汤治疗血瘀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药物这么吃才安全!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血小板偏高对身体的危害是什么
哪些食物会影响抗凝
服华法林者要注意 蔬菜可能会影响抗凝效果
血小板减少会有“小红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