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对前列腺癌诊治的启示*

2022-11-15 17:41蒋婉陈国庆陈明九徐新宇王允琴
中医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素问脾虚放化疗

蒋婉,陈国庆,陈明九,徐新宇,王允琴

1.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安徽 滁州 239000; 2.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理论认为,与湿邪相关的水湿停滞、胀满水肿一类的疾病可责之于脾,揭示了脾与湿邪的密切关系。前列腺癌患者直肠指诊时可触及肿大的前列腺,或可触及硬性结节,符合“肿满”的特点。此外,尿道是水湿排泄的主要通路,前列腺包裹尿道,其导管与尿道相通,与水湿接触密切。笔者基于前列腺的生理病理特点,从脾虚湿盛角度去分析前列腺癌的形成,并以健脾祛湿为治疗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可收获良效。现将研究成果总结如下,供临床参考。

1 病因病机

1.1 脾失健运是湿邪产生的主要原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揭示了湿与脾的密切关系。《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本病论》曰:“太阴不迁正,即云雨失令,万物枯焦,当生不发。民病手足肢节肿满,大腹水肿,填臆不食,飧泄胁满,四肢不举。”认为以手足肢节困重、胀满水肿、泄泻、腹满不欲食等水湿停滞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的治疗也当从脾入手[1]。脾居中焦,同胃斡旋一身气机,主运化一身之水液。水液借助于脾气传输至肺,受肺的布泽濡润四肢百骸、形体官窍。脾脏受损,则脾气虚弱,水湿失去气的推动,聚集于代谢通道之中,形成湿邪,蕴积不散,久致病生。脾虚的成因包括内外两种,《素问·痹论》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膏粱之变,足生大疔”。饮食不节制,包括饮食过量、嗜食肥甘炙煿、辛辣刺激等,均是食物积滞伤脾的诱因。另外,前列腺癌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多处于“七八”“八八”之年,天癸衰竭,脾脏衰退,运化功能下降。《素问·宣明五气》认为“脾恶湿”,《素问·脏气法时论》言:“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喜燥恶湿是脾的生理特性之一,若脾本身功能正常,而三焦水液代谢失常或外感湿邪,导致水湿不运,困遏脾脏,气血不生,水湿不化,因果恶性循环[2]。因此,不论是先病湿或是先病脾,最终皆形成脾虚湿盛状态,尤以脾先病为主,以脾虚为湿邪产生的主要原因。

1.2 湿蕴腺体、生邪化毒是前列腺癌的病理关键从解剖学看,前列腺包裹尿道,其导管与尿道相通。前列腺癌首先侵袭尿道或者膀胱颈,引起尿线变细、排尿中断等尿路梗阻症状,以及尿急、尿频、急迫性尿失禁等尿道刺激症状,或可见血尿,构成了前列腺癌的一些典型表现[3]。水液的排泄可经汗液、尿液、粪便等方式,其中尿液是最主要的形式,若水液不化而成湿邪,湿邪聚久又将产生更多邪毒,共同伴随尿液排泄而出,大部分尿道受尿道黏膜保护,邪毒不易侵入,而至尿道前列腺部,则容易通过前列腺导管侵入前列腺,如此反复,湿毒渐增,前列腺久经湿困,日益增大。直肠指诊是前列腺癌诊断的首要步骤,往往经直肠可触及肿大的前列腺,符合“诸湿肿满”的特点,再经受邪毒熏蒸日久,故晚期患者的前列腺质地坚硬如石,高低不平,甚至可以触及硬性结节。《灵枢·痈疽》曰:“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日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其所论述的痈疽符合恶性肿瘤特征,而痈疽产生的原因在于邪热内陷,损耗气血,正气受损,无力御邪,亦不能支持组织的自我修复,正虚邪恋,日久出现组织的异常分化[4]。现代研究认为,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恶性增生、分化所产生,这与《黄帝内经》的观点不谋而合。华佗《中藏经》认为肿瘤的发生“非独气血壅滞而致,更有五脏六腑蓄毒不流”,这个“毒”当是引发细胞癌变的关键。湿毒邪气困遏前列腺,久之影响前列腺正常组织,形成前列腺“蓄毒不流”的状态,引发前列腺癌。因此,湿毒蕴结前列腺腺体并影响其组织分化,是前列腺癌的病理关键。

1.3 脾虚湿盛、邪毒胶结是疾病进展的重要病机既往对肿瘤形成原因的认识以风、寒、暑、湿、燥、火的六淫之邪,以及痰瘀、情志或饮食异常等为主,它们均可以导致癌的产生。因此,这些因素必然存在病机衍变上的共同终点,这一终点是引发组织异常分化的关键因素。周仲瑛教授[5]创立癌毒学说,认为癌毒即是这一终点,是机体受外邪或内邪作用后产生的共同物质,也是癌症产生的必要前提,它如同华佗所言五脏六腑所蓄之“毒”,并具有隐匿性、暴戾性、多发性、难治性、内损性及很强的依附性,其依附性最明显的特点是癌毒产生之后非独立存在,而是附着风、寒、热、痰、瘀、湿等病理因素,杂合为病,变为风毒、寒毒、热毒、痰毒、瘀毒、湿毒等。《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湿具有黏滞之性,湿邪致病常有肢体困重、头重如裹、大便黏滞、舌苔厚腻等表现。而因其黏滞之性,往往能够胶结癌毒、热毒、瘀毒、痰毒等,成为诸邪“抱为一团”的媒介。前列腺居于水液排泄的通道,与水湿广泛接触,诸邪与湿胶结,排泄时经前列腺导管侵入前列腺,日久不去,待癌毒产生后,更与癌毒胶结,发为肿瘤,逐渐壮大,消耗气血,汲取机体营养供自身生长,侵袭周围正常组织。《素问·评热病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灵枢·刺节真邪》言:“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正气的强盛依赖于脾,前列腺癌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中老年患者本身正气不足,无以御邪,不能将肿瘤限制在一定区域,更无法阻止肿瘤的侵袭、扩张;又兼脾虚湿盛状态,湿邪不断产生,不断胶结癌毒,积累变大,最终在脾虚湿盛的共同作用下,正虚邪恋愈发明显,肿瘤不断壮大,成为前列腺癌进展的重要病机。

2 治疗启示

2.1 健脾祛湿为根本前列腺癌的产生与正气亏虚及湿邪偏盛均密切相关。《金匮要略》认为“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气是正气的重要部分,健脾是正气恢复的基础,脾胃健旺,则正气充盛,机体抵抗能力强,虚邪贼风不能伤人。《黄帝内经》认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湿的产生不论内因外因,皆当从脾治。一份对何任教授93张治疗肿瘤处方的用药频次统计研究[6]表明,用药次数居于前五位的药物分别为猫人参(66次)、白花蛇舌草(62次)、黄芪(56次)、茯苓(55次)、薏苡仁(50次)。猫人参及白花蛇舌草均味苦,符合《黄帝内经》“苦以燥之”的论述,黄芪、茯苓及薏苡仁健脾之余又兼利湿,表明健脾祛湿法在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贾英杰[7]自拟健脾化湿祛瘀方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组方选择黄芪、补骨脂、刺五加皮、炙甘草等,重视健脾化湿。山广志[8]治疗前列腺癌重视健脾,常以六君子汤化裁,调养后天以养先天,增强机体御邪能力,同时消除下焦留存之湿邪。

2.2 辨证加减《药鉴》认为“病无常形”。《丹溪心法》言:“湿土生痰,痰生热。”湿邪虽是诱发前列腺癌的重要因素,但湿邪在影响机体功能时,亦会衍生他邪,或与诸邪合而致病,因此在运用健脾化湿法时,要据实化裁、辨证加减。在六淫及痰瘀等病理实邪中,当属湿、热、痰、瘀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最为密切。痰为湿之聚,脾为生痰之源,健脾之中可佐以浙贝母、制半夏、陈皮、紫苏子、苍术等化痰之品;湿壅化热,可加豨莶草、栀子、生地榆、连翘、玄参、贯众、马齿苋等;湿性黏滞,入于脉内则滞血为瘀,可配桃仁、红花、虎杖、川芎、刘寄奴、丹参、益母草等。此外,一些中药被证实有抗癌效果,可在健脾之余适当配入,但不少抗癌中药具有毒性,基于保护脾胃、存留正气的考虑,可多选择白花蛇舌草、薏苡仁、蒲公英、预知子、猫爪草、半枝莲、藤梨根等相对平和之品。

2.3 审症化裁前列腺癌进展过程中会并发系列症状,包括贫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骨转移等,而经放化疗及手术等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后,亦会存在诸多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有些与脾虚湿盛密切相关,有些则当重视调理其他脏腑或清除其他病邪。总之,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是表现在外的症状,需要通过审症来把握机体病机的变化,确定治疗用药。

2.3.1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内浆小泡产生。前列腺的异常,如前列腺炎症、感染、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或尿潴留均可导致PSA升高,大于10 μg·L-1是考虑前列腺癌的指征。《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的动态调和是组织器官乃至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癌毒具有瘀热之性[4],与湿邪搏结于下,常致阴损,阴亏阳亢,虚火妄动。再兼脾肾本有虚损,癌毒为病更使气血阴阳受损而不和。前列腺阴阳失调,其细胞分泌功能异常,导致PSA升高。治疗上当重视健脾益肾,并配合女贞子、龟甲、麦冬、牡蛎、黄精等滋阴之品,以及清热利湿药物的使用。

2.3.2 骨髓抑制及贫血放化疗后容易发生骨髓抑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染、出血及贫血等,原因在于放化疗损伤骨髓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9]。中医看来,放化疗药物属于“药毒”的范畴,在以毒攻毒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损伤了正常组织,耗损机体气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肾生骨髓”,肾受药毒损伤,骨髓失却肾精肾气的充养,造血功能受到抑制,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均生成障碍。对于未行放化疗的患者,由于肿瘤具有侵袭之性,善于汲取人体气血以维持自身生长,亦会伴见面色萎黄、眼睑结膜苍白等贫血面容。治疗上当重视补益脾肾及气血,可以八珍汤合二至丸、五子衍宗丸等,促血生,解遏弊。

2.3.3 多发骨转移骨转移是晚期前列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产生剧烈骨痛,并增加脊髓压迫和病理性骨折的风险。机体正气足则邪不侵,骨骼亦有正气。《素问·逆调论》认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肾精损伤不荣骨骼,则其正气不足,成为癌毒易侵的内在基础。湿毒侵袭入骨,借助其黏滞之性,影响骨中气血运行,形成气滞、痰凝、血瘀及热蕴的状态,不通则痛。骨转移的治疗可在健脾祛湿的基础上,重视补肾强骨、祛邪消瘀止痛等方法的使用。补肾强骨予六味地黄汤加骨碎补、补骨脂、杜仲、牛膝等;祛邪之法见“辨证加减”所列诸药,止痛当重行气活血,可配以延胡索、蒲黄、郁金、川芎、桃仁、刘寄奴等。不论何法何药,皆当据实际用之。

2.3.4 胃肠道症状放化疗损伤胃肠黏膜,导致以恶心呕吐、腹泻等为主的胃肠道症状。中医认为,化疗后产生恶心呕吐的原因主要在于中焦土虚、胃气不和,脾胃是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本虚而升发力弱,化疗药物攻伐之力强,损伤一身气机,导致脾升胃降失常,胃气上逆,发为呕吐。治疗上当重视健脾和胃,可配以生山楂、炒麦芽、炒谷芽、鸡内金等。呕吐严重者,可予小半夏汤合沉香、代赭石、竹茹等降气之品以遏其急;肠道亦居下焦,前列腺接受放化疗时容易损伤肠黏膜,脾气亏虚,肠道失司,小肠泌别清浊、大肠吸收水分的功能下降,导致水液经肠道排出,发为腹泻,当健脾利湿为宜,可加芡实、莲子、补骨脂等。

2.3.5 急性放射综合征前列腺癌患者常接受放射治疗,如放射性粒子植入。这些放射线具有灼伤、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具有火热之性。在攻击肿瘤细胞的同时,能够损伤人体的气血津液,尤以火邪伤阴最为显著。前列腺居于下焦,火热首先伤及下焦之阴,常致肾阴受损,下焦阴液亏虚,无以上承,故放疗后的患者以口干口渴最为显著,舌红,少苔或无苔,并可能伴随终生。治疗上当重视滋阴益气清热,健脾益气之余,可配合麦冬、石斛、天花粉、生地黄、葛根等,重视滋养肾阴。放疗亦可损伤尿道黏膜,出现血尿等,可配伍制狗脊、杜仲、黄芩、白及、白茅根等。上述胃肠道症状亦当属急放射综合征的范畴。

2.3.6 肝功能异常肝酶(如转氨酶升高)发生异常,提示肝功能的损害,这与放化疗皆有关系。中医认为,肝体阴而用阳,阴阳调和保证肝的正常功能。部分化疗药经肝脏代谢,其毒性损伤肝脏,放射线之火毒亦损伤肝阴,均可使肝阴阳失衡,阴虚阳亢,肝酶异常。治疗上不仅要重视补肝体以和肝用,亦要重视滋补肾阴,母旺则子盛。可以六味地黄汤化裁,并加女贞子、枸杞子、白芍、当归、百合、麦冬、五味子等以助滋阴涵阳。

2.3.7 尿失禁尿失禁是前列腺癌侵犯尿道所引起的尿道刺激症状,但更多表现为前列腺根治术后的尿失禁。《灵枢·九针十二原》言:“膀胱不约,为遗溺。”《诸病源候论》认为:“肾虚下焦冷,不能温制其水液,故小便不禁也”。手术部位在下焦,常致肾气受损,肾气虚则不固。脾为气血之源,脾气具有固摄阴血津液及充养肾气的作用。可在上述健脾法的基础上配以乌药、益智仁、五味子、山药、覆盆子等益肾缩尿之品,脾肾兼顾。同时可配合功能性锻炼,如提肛运动增强耻骨尾骨肌的收缩力,缓解盆底肌群的紧张。

2.4 日常调护《慎斋遗书》认为:“诸病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久已”。前列腺癌既以脾虚湿盛为发病重要原因,在日常调护中就要遵循养护脾胃、祛湿避湿两大基本原则。《灵枢·逆顺》认为:“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食饮有节”是“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的重要方法。脾虚的成因除先天因素外,当以饮食不节为主,过量饮食、饮食不规律、偏好饮食(生冷,油腻)甚至饥饿减肥等方式,均可使脾胃受伤,导致气血亏、湿聚、病生,所以饮食规律适度是养护脾胃的重要方式。湿邪是前列腺癌的重要诱因,湿的产生有内因及外因两种途径,内因多责脾虚,外因可包括居住潮湿之地、涉水冒雨等,恰如“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论断。不论内湿外湿,其治法皆当从脾,可以薏苡仁、芡实、莲子、茯苓等煮粥服食,结合拔罐祛湿、艾灸驱寒等。同时要避免潮湿环境,如除湿器的使用。另外,忌食生冷、油腻等亦十分重要。

3 优势探讨

前列腺作为生殖器官,其功能的异常与肾有密切关联。张菁菁等[10]认为,不少补肾药物具有类雄激素样作用,而大部分药物的类雄激素样作用与其补肾壮阳的传统功效相关,如肉苁蓉、冬虫夏草、淫羊藿、菟丝子、巴戟天、蛇床子等。前列腺癌作为雄激素依赖性疾病,体内较低水平的雄激素即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同时由于大部分药物的药理学特性(是否具有类雄激素样作用)尚不明确,不少医家将这一类药物列为禁忌。经以上论述可知,运用健脾祛湿法不仅可以养后天以充先天、祛湿邪以解湿困,更可避免补肾壮阳药物的使用,因此具备一定优势。但是,一些已经被证实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的补肾中药,包括女贞子、墨旱莲、骨碎补、牛膝、生地黄、覆盆子、补骨脂等,多数以滋阴清补为特点,在癌毒耗伤气阴、放化疗损耗阴液的病理状态下,又当不吝用之。

4 结语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揭示了湿邪所致疾病从脾论治的思路,对理解前列腺恶性肿瘤具有一定启示,涉及病因病机、治疗、预防等,对从脾虚湿盛角度论治前列腺癌提供了理论支撑。然而,疾病病因不是单一的,前列腺恶性肿瘤的产生非独脾虚湿盛一个角度,我们应当做到借助于不同的理论支撑,确立合理的论治体系并不断完善之。

猜你喜欢
素问脾虚放化疗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浅述食管癌术后及放化疗后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什么是放化疗?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从太阳气化的角度谈咳嗽的机理
玲珑欢
关于《素问》“味归形形归气……”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