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路径的建构研究*

2022-11-15 20:59宁艳梅
科技与创新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创院校高职

聂 健,宁艳梅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410129)

在双创背景下对高职专业人才的培养优化路径进行建构研究[2],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概括出专业培养的侧重点和社会切实需要的专业技能方面的差距,并根据实际情况有机地将学校的培养体系和双创背景要求协调起来,对学校的培养策略进行调整,促进学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环节之中,往往容易受到传统培养模式以及对人才定位缺乏精确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如何准确对现阶段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进行梳理和归纳并据此实行有效方案成为了重点的关注问题。

1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以及高职院校特征

1.1 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创新创业教育,即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以及其对应的专业能力的培养等作为主要教育目标的一种特定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背景之下,高校组织人员以及教师等会更加注重学生本身的创新能力培养。从其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功能性等角度上来说,这种教育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角度入手,是为学生毕业之后进入到社会之中生活和工作的一种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考虑全面的职业规划和良好的就业前景是学生在学习阶段之中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创新教育凭借着其本身具有的综合性以及未来展望性等多种特质,可以尽量符合职业院校促进学生就业前景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在现有条件下帮助学生提供一种更好的就业渠道的重要教育内容。再者就是从创新教育实际开展的层面上来说,其本身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扩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想和创业能力,综合思想方面和实际实践环节。因而,在课程的结构上,不仅应该包括一部分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也需要充分结合专业类别的本身属性就实践任务内容组织教学安排。

1.2 高职院校特征

高职院校首先呈现出总体文化水平较低而且学生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的特征。高职院校与学生职业的联系较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任务之中,会更加注重学生实际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相对较低,换言之,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水平的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较为容易地进入到高职院校之中进行深入学习。再者就是学校本身配置的设备存在先进性不足的问题,会影响到实践课程的顺利开展。设备的先进性受到高职院校的建设力度和经费投入配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一般情况来说,高职院校的层级体系较低而且教授课程内容单一,因此,其从政府或者是相应教育部门那里得到的教育经费有限,得到的支持力度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出现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资源有限性较强的问题。

2 明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目标

2.1 明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目标的意义

制定出具有科学合理性以及实施性的双创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证双创教育的推行效果以及既定任务推进的顺利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尽量满足教育方案和特定人才培养要求等方面的协调性。明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的目标,还能够更好地制定计划,让高职院校学生对自己的从业方向有更为清楚的认知和定位,也能够提升高职院校以往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

2.2 明确目标

创业是一种具有较高个人色彩的主观选择,职业发展模式是不可预估的,同时也主要依赖于个人主体本身的潜力以及在面对困难时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再者就是具有较为强烈的灵活性和不可预知性。在目标明确方面,首先是让学生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方式方法,明确市场需求和自我认知定位,并与其他企业、创业平台等达成合作协议,帮助学生进行创新创业。

3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潜在弊端分析

3.1 人才培养理念不健全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与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力量。随着社会经济转折期到来,创新创业教育受到传统思想束缚,人才培养理念无法与时代发展步伐相一致,未认清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严重阻碍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持久发展。在人才实际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理念存在简单化与片面化问题,忽视学生创新精神与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3.2 课程体系缺少完善性

在中国教育领域中,创新创业教育属于初步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并不完善,仍处于分散建设状态。课程体系不完善主要体现在:①高职院校使用的基础理论教材严重匮乏,无法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导致“双创”教育教材参差不齐,有数量保障但质量不过关。②课程构建体系关键要素缺少规范性,如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时间分配以及考核标准等。各院校对执行能力有限,开设“双创”教育的专业各不相同,甚至有的院校会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未做好层次划分,导致课程开展缺少针对性,无法满足全部学生的实际需求。③有些高职院校会依附于就业教育而展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就业教育的辅助力量,教育过于形式化,导致课程关键因素与环节缺失。

3.3 师资结构安全缺少合理性

教师作为理论基础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指导者,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在高职院校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兼职任教现象,导致教师群体专业技能与素养不高,难以在“双创”教育中进行有效指导。部分高职院校逐渐重视这个问题,鼓励专职教师到合作企业中进行锻炼,邀请企业专家来校任教,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师资结构,丰富了教师的教学经历,但未在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师资力量不强的情况。

4 双创背景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优化路径

4.1 建立高职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模式[3],明确目标

在正式制定出双创人才培养方案之前,相应组织人员可以尽量邀请具有丰富工作经验以及在教育方面取得较大成就的专业人员就方案制定的主要目的以及侧重点等进行阐释,需要保证多种层次的一流,如教学一流、人才一流、团队一流、双创一流、平台一流以及保障一流等,从宏观角度上为方案内容的科学性作出较高保障。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询问学生的方式,明确学生在创新创业认识以及实际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等,进一步精确方案的设定,提高其适应性和针对性。可以以班级为一个调查对象,对班级同学发放调查问卷,并对调查问卷的反馈内容进行集中和总结,切实归纳出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准确信息。也可以调查学生对于学校开展创新方面课程的满意度,如果学生表示不满意,需要进一步阐明具体不满意的地方,便于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

4.2 建立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明确策略

建立稳定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主要是指将创新创业教育充分融入到学校课程安排以及学生实践任务之中去,为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等提供保障。进一步来说,即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完成一个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规划的建立,与此同时,与实践任务之中的多个环节和组织之间形成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当前情况下创新创业教育与高职专业之间的教育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创新创业其实是一种较为宏观的概念,需要相应教师在应用这种教育模式的实践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内涵和学生的专业课程充分融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保证学生提升专业能力的基础之上,实现其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和目标,但是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仅仅是以一种选修课的形式进入到学生视野之中的,重视程度不够,进而将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方案的实施效果。因此,学校可以从教育教学资源、模式更新以及实际教学基地的构建这3个主要方面入手。

例如加大宣传力度,为高职院校吸引更多的教育投资,或者是在特定校企联合开展的活动之中,通过与特定组织机构加强沟通和交流,加强合作频率。相应校方部门可以从加大宣传这个角度上,建立并经营网站,在网上不定期上传学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并邀请具体的产业单位就实际的操作效果等提供建设性意见。

再者就是需要根据高职学生专业课程的开展情况,建立起具有专业性的实践教学基地。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学校可以将专业内的学生按照8人一组的方式进行实践活动的分组,并轮流到实践基地进行上机实践。学生在进行实践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将接受到的创新创业有关理论融入进来,并将心得体会以及遇到的困难问题等通过电子版的方式进行记录并保存。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需要尽量外聘教师,为学生创设出真实的工作氛围,保证实践效果。

除此之外,还需要尽量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水平。虽然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阶段,学生的教学工作主要是侧重自主性和开放性,但是对于创新创业的教育来说,本身的教学任务就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主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之中发挥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就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校方可以以月为周期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并且充分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

4.3 完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优化路径

在传统的实践环节之中,受到学生双创意识不强以及教师引导缺乏力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实践环节主要是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参观教师的演示流程,但很少在亲自参与操作的过程中发掘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不仅如此,受到教师资源的限制,通常情况下实训活动的推进都是通过教师一对多的方式推进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难以切实根据学生每个人真实的理解和吸收情况对于实训任务的进度和难度等进行灵活调整,难以因材施教,因而学生的掌握程度难以得到保障。除此之外,制约实践效果的另外一个因素是教师本身的业务水平,绝大部门负责实践任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在单位部门实际工作的经验,容易将实训课程转变成为理论课程的扩充和延展,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高职机电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环节之中需要适当地增加实操方面的教学内容,并加强专业实训和综合方面的训练。实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机电理论等知识进行深入巩固,进而进一步认识理解最新的机电准则。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学校可以从2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完善校内的手工模拟实训环境同时组建起机电模拟的实验室。而机电模拟实验室在一般情况下是由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2个主要部分构成的,因此学生要想完成既定的实践项目,需要组建小组并对课本内容进行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则是积极建立起校企联合的实训基地,在这个环节之中,可以在同学之间按照竞赛的方式形成一种竞技关系,实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规定时间之内对同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汇总结果进行排序,连续2个或者2个以上周期长期处于落后水平的学生,则教师以及其他负责人员需要就具体情况进行调查,如若是该名学生专业能力方面存在差距,需要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强训练。

4.4 完善“双创”教育课程体系[4],强化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的实施的“双创”型教育体系,要遵循理论、实训到实践的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结合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紧密联系学生动手能力、实操能力的培养,依靠学生层次划分,合理调整与设置专业类别,构建适合全体学生的系统性、全面性“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参考专业教材内容,从理论讲解入手,注重案例引入分析与角色扮演方法的运用,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方式,依次进行“双创”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步骤。在“双创”理论课程开设过程中,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针对一些创新意向较强的学生,要选择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内容,并结合角色模拟与校内实训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深化培养学生创业能力。针对具有创业行为与创业能力的学生,要注重于创业性强的专业训练。例如,经管专业,学校可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或联合企业创建创业孵化基地,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与模拟,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践的连接桥梁,从而促进学生创业实际行动的开展。

4.5 构建完善的师资力量结构,夯实人才培养基础保障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是知识传输与能力转化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现存师资力量结构问题,着重打造专业技能过硬、专职教师任教的“双创”型教师队伍十分必要。高职院校要成立“双创”研究中心或者专业研究室,更加突显出“双创”教育的地位,促使“双创”教育活动组织更有保障,进一步夯实“双创”师资力量的建设基础。针对校内专职教师的培养与建设,要制定长远计划,明确教师任职条件、入职标准、遵守制度等,具有社会企业实践经验的应聘教师优先考虑,做好教师的培训、进修以及企业实践等培养措施,制定完善且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全面监控与了解。同时,还要聘请校外兼职教师,聘请范围包括企业领导与社会行业领军人物等,邀请政府官员、技术专家、企业家以及校外“双创”教育专家来校指导,确保每个专业都拥有一两名经验丰富的实践指导教师,从而弥补专职教师的缺陷。

5 结语

创新创业作为新时代社会背景下提出的一种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性的教育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也有助于避免学生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环节之中存在误差。相应高职院校需要从明确优化路径的目标,与目标单位加强联系沟通和交流以及优化方案实行策略等多个角度上切实保证推行效果。

猜你喜欢
双创院校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乐山市五通桥区“双创”五通桥在行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