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困难及其应对措施*

2022-11-15 20:59张德成
科技与创新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职业院校

张德成,张 莉,刘 骏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230000)

1 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快高速发展,适龄人群接受高等教育比例逐渐提高,高等学校的规模、数量在扩大,出现了研究型高等院校逐渐大众化、职业院校与普通应用型本科院校同质化现象。然而,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没有找准培养学生目标定位,毕业的学生很难找到与企业专业对口工作,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欠缺,到企业后,企业需要花费时间、人力对毕业学生进行岗前实操培训[2]。鉴于此现象,产教融合成为学校与企业的桥梁,产教融合一般是指生产制造型企业与高等教育机构的一体化,教学活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实现,生产与教学活动紧密相连,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地方制造业技术知识积累的主体,是原始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自身发展、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许多高校缺乏产学研一体化,缺乏依赖性,导致产学研三方利益不明确,产学研合作具有偶然性、临时性和不稳定性[3]。因此,深入分析高职院校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已经取得了飞快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21-04-13,习近平主席对高等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职业教育前途光明,前景广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教学融合,校企合作,深化育人模式、育人模式、管理体制、保障体制改革,稳定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促进就业融资,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术和熟练工人、熟练工匠和大国工匠。2019-01-04国务院正式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明确了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了新视角、新契机。深入分析职业教育当前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校企同频共振,融合切实深入。

2 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当下由于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数院校把应试作为教育目标,重理论轻实践,同时职业学校与企业脱离,导致了中国的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存在以理论为主,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脱节,课程相关理论知识多年未变,严重滞后于生产实践过程中用到的新技术、新工艺,很难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同时,学生的课程固定不变,学生又缺乏选课机制,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等。使得学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之间出现断层,一方面社会迫切需要能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产品或服务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学校的一些教学成果不能转化到企业中去,人才培养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科技需求,一定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社会需要创新,学校育人更需要改革,创新产教融合无疑是解决现实需求措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使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支持[4]。由此可见,产教融合可以促进校企活力,是技能型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产教融合的提出实际上是教育重要本质目标的体现,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的社会性活动,而培养人类的社会性活动,从古至今伴随着产业的发展,实际上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人要干什么?关键是要获得适应社会经济产业发展的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和可持续能力,因此教育的发展如果脱离了产业发展的需求,那么教育就失去了目标,失去了与社会依托的根基。

3 产教融合的意义

由于当前对产教融合的理论研究缺乏系统性、全面性,所以在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深入研究产学研一体化的本质,不仅对完善和补充产学研一体化理论研究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产学研一体化实践指导也具有重要意义。

从欧美发达国家制造业来看,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产业,并提出了相应的战略要求,如美国的工业计划、德国工业4.0等[5]。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尤其在现阶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理念的提出,更加需要将中国的学科教育和国家的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为中国梦的实现培养出更为适应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因此产教融合是必然选择。

校企开展深度融合,首先,可以及时更新学校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掌握企业最前沿技术,熟悉企业操作规范,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员。其次,通过校企开展合作,可以提高专业教师实际操作能力,为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提供了平台,从而形成产—学—研—做一体教学模式,一方面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完善教学设计,进一步实施课程开发。最后,深化产教融合,有助于专业可持续发展,丰富教学资源。

4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遇到的困难

产教融合不是要不要融合,而是如何融合,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中取得了一些成效,随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如下。

校企信息交流机制不通畅。近年来,职业教育积极创新和探索校企合作,但依然存在屏障,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要么学校找不到合适的企业,要么企业找不到合适的学校,双方的诉求无法有效传递,这里其根本的困难就是信息不对称,学校不知道企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是什么,企业不知道哪个学校有什么技术能帮自己解决某个问题,存在信息匹配、诉求、价值差异性,同时校企合作资源较为分散,归根到底缺少能把企业跟学校有效融合在一起的平台[6]。

缺乏课程体系灵活调整机制。当前一些职业教育还侧重于通识教育,教学理念陈旧,大多数职业院校和普通应用型本科依然停留在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少,课堂纯理论讲解,又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课程内容已经跟不上当前产品技能需求,培养目标与社会实际需要脱节,一方面,学校不能够及时地将前沿先进的技术有效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企业又没有过多的精力将企业所擅长的技术提炼成成熟的教学资源和培养方案提供给高校,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与企业要求的人才标准很难良好契合。

人才供给侧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急需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培养出的学生缺乏企业综合职业素养而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目前大多数教师缺乏行业实践背景,不谈解决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就连本专业设备的基本操作都不能独立完成,师资队伍实践水平低是职业教育能否顺利开展校企合作的关键。所以在从教过程中,学生主要停留在理论的吸收,而实际动手实操少,同学在企业实习的机会少,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

产教融合的广度和深度不够。本来企业积极性不高,加上学校主动性又不强,让很多企业不愿意死心塌地与学校开展合作,加上在实际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需要承担安全事故、影响生产风险,从而导致企业积极性更不高[7]。部分已经开展校企合作的院校,只停留请企业高管来开个座谈会,或者派老师去现场调研,这种走形式的产教融合,对校企双方没有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政府在统筹协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规划方面还存在不足,从而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没有达到校企合作的解决实际难题实质要求。

5 基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措施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合作共同体。在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关键要做到精准和双赢,产教的对接要精准,融合一定要双赢。现代企业竞争不仅是资金、科技的竞争,更是优秀人才的竞争。利益驱使下的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逐利目标,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企业将产业里面的先进技术进行提炼,学校师资团队将其变成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资源,同时结合学校实验设备等资源,实现院校专业建设与社会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以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现场嵌入式课程,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专业实操技能,共同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保证企业与学校紧跟在一起,使得产教融合持续下去[8]。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可以与学校签订人才招聘协议,学校从学费中支付一定的费用给企业,用于培养经费,学校与企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校企合作双赢的共同体。

政府规划引领校企合作顶层设计。在校企合作中,首先,政府应在宏观层面有指导性政策机制,明确校企合作中政府、学校、企业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建议政府出台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对校企合作的形式、合作内容以及具体实现的途径进行明确,对合作成果转化进行认定,建立学校校企合作考评制度,对合作成效显著企业给予奖励,并在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上给予资金扶持或税收上给予优惠。有条件,可以实行3+2模式,3d在学校,2d在企业,并对为职业院校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时造成损耗担供补贴,保障校企合作有效开展,持续开展。例如:校企信息交流机制不通畅,政府应该搭台建立可以让企业跟学校融合在一起平台,根据学校层次与企业类型搭建市级、省级、国家级平台;其次,政府从微观方面制定具体可操作政策[9]。例如:针对企业不积极、学校不主动,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教学,通过优惠税收政策、加大对学校合作企业资金扶持力度等等;或对申请高新技术企业将参与校企合作作为申报条件。同时,学校要主动出击,机会是争取来的不是等来的,当然抢机会的同时学校要提高实力,要有条件去抢,这样学校是可以借道超车的。

强化以企业为主体作用。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主导。德国职业教育是基于企业需求而实施的,培养的技术人才更贴近人才市场需求。学生在学校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教学课程人才培养体系息息相关,而目前在中国,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产业发展需求严重滞后。例如: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多年不变、相关专业技术早已落后甚至淘汰的问题。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在专业实践技术领域用企业的技术精英培养精英,从而为企业为人力资源的长期储备打下基础。

协同育人,成立校企管理委员会。学校各二级专业学院与企业联合成立管理委员会,探索企业技术及高校任教方式,交流行业前沿科技及发展趋势,明确哪些课程企业承担,哪些课程学校承担,实训基地建设等,校企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实现校企协同优势互补。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实行大一、大二主要在学校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大三在企业完成的“2+1”培养模式,为正式上岗做准备。在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学分融合、师资融合、教学融合、教管融合、场景融合。

6 总结语

本文从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相关概念切入,分析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背景和意义,从对人才的需求出发,针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分析了原因,提出应对策略,促进校企合作深入、持久的开展,更好地为制造业经济发展服务。

中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史不长,高职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实践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无论从产教融合的内涵还是产教融合的途径等方面还有大量的研究及实践工作可以深入开展。校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使企业与学校同频共振,使培育的人才服务于地方经济,助力于区域产业的发展。通过各个专业校企合作上的微创新推动职业教育大发展,总之,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祝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事业取得新突破。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