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林业工程措施的生态修复项目建设分析
——以永胜县为例

2022-11-15 21:39梁建忠
绿色科技 2022年5期
关键词:树种造林生态

梁建忠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 大理 671000)

1 引言

永胜县生态修复建设项目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森林生态功能的具体实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生态屏障、保障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也是减排温室气体、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1,2]。通过实施整体性的区域生态系统修复,点线面相结合,改变以往片区谋划式的设计。运用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的措施,恢复金沙江面山径流区森林植被;通过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经济林产品产出,增加林农收益;对重点区域绿化美化,改造提升景观。实施林业工程各项措施,全方位系统构建金沙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加快国土绿化,优化生态格局;加强资源修复,助力精准扶贫,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协同保护。

2 研究现状和目的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现有的生态修复相关研究主要侧重于水域生态修复[3~9](包括湿地、河流和海岸等)和矿山生态修复[10~15];应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土壤修复、植被恢复、污染物防治、3S技术等;还有涉及到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研究。而关于综合应用林业工程措施进行生态修复的研究不多,实践项目和案例较少。

本文通过分析在永胜县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中,如何综合运用林业工程措施,结合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综合治理,从而为探索区域化生态修复提供可参考的路径。

3 项目实施区域概况

3.1 地理位置

永胜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 丽江市中部,地处长江上游的金沙江东北岸,生态区位极其重要,属典型的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16]。地理坐标东经100°23′~101°12′,北纬25°59′~27°05′。县境内东西宽约82 km,南北长约140 km,全县国土面积492836 hm2。

3.2 地形地貌

永胜县地质上处于康滇古陆中台陷的西缘,境内受程海—宾川断裂构造影响,形成高差悬殊和中切、深切的亚高山、中山山原[17]。地势北高南低,山系自北向南。西、南两面为金沙江环绕,边缘地带受金沙江切削很深。

3.3 气候特征

永胜县属低纬山地季风气候,受印度洋高压气团控制,同时也受西伯利亚和青藏高原冷气团影响。在海拔1300~1600 m的金沙江畔,年平均气温18.4 ℃,极端最高气温32.2 ℃,极端最低气温-11.2 ℃,≥10 ℃活动积温4085 ℃。全县年均降雨量936.4 mm,但分布不均。全县82%的降水集中在6~9月份,干湿季分明,属半湿润气候。

3.4 森林土壤

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迎风坡与背风坡的雨量、湿度、温度光照不同,永胜县土壤的发育情况也不一样。土壤类别垂直分布明显。红壤为全县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类,其次为黄棕壤、棕壤,高山亚高山草甸土、燥红土也有少量分布。非地带性土壤有紫色土和石灰土。

3.5 森林植被

根据《云南植被》分类系统,永胜县属滇西北横断山脉小区,高山峡谷地貌特别发达,从峡谷到高山相继出现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等特殊的山地垂直带气候及相应的植被类型,物种繁多[18]。项目区以云南松林和车桑子灌丛为主。云南松林树种单一,森林抗逆性差。车桑子灌丛分布于中山的中下部,灌木林盖度低,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差,可作为生态建设和景观提升的主要对象。

4 项目建设方案

4.1 建设条件分析

4.1.1 立地条件分析

影响林木生长的立地因子较多,此次结合项目区域情况主要从土壤因子(土壤亚类、土层厚度)、地形因子(海拔、坡向)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4.1.1.1 土壤因子

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土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林木的生长和林地的生产力。项目区成土母岩以石灰岩为主,土壤以红壤和紫色土为主。项目区适宜营造林的地块,多位于山体中下部,多数地块石灰岩裸露,土壤瘠薄,厚薄不均,淋溶作用强烈,不利于植物根系伸展和保蓄养分和水分,现有土壤条件大多不能满足植物生长发育对土壤条件的要求,需进行客土。

4.1.1.2 地形因子

项目区适宜营造林的地块,坡度多在15~35°之间,坡向以阳坡、半阳坡为主。由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形成干燥少雨的干热河谷气候。

综上,项目区土壤瘠薄,石漠化严重,地表径流少,土壤保水性差。水成为金沙江面山造林绿化的主要制约因子。造林绿化要取得成效,达到绿化效果,必须进行灌溉设施建设,必须采用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4.1.2 客土条件分析

项目实施区周边土壤主要有红壤和紫色土,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土壤较为丰富。客土的土壤来源主要有:①项目区内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中填挖平衡后的弃土;②永胜县金沙江流域河道清淤、环程海湖管道建设弃土;③部分种植塘开挖时产生的表土和心土。因此,人工造林种植塘进行客土的土源是有保障的。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已熟化的土壤。

4.1.3 灌溉条件分析

项目区现有灌溉设施主要有灌溉沟渠和管道,主要为农田灌溉设施,部分区域可以利用现有设施满足造林绿化灌溉需要。

项目区属于金沙江流域,一级支流(溪流)有5条,主要为五郎河、仁里河、程河(三道河)、达旦河、三岔河等。灌溉水源主要有:汇入金沙江的大小河流,金沙江水;各级电站附属灌溉设施。因此,人工造林地块进行灌溉水源有保障,通过水利设施建设可解决人工造林地块灌溉问题。

4.2 项目分区与布局

4.2.1 分区

根据最近年度林地变更数据,详细分析金沙江沿岸8个乡镇的土地资源状况;现地认真踏勘地形地貌和立地条件、植被状况;与各乡镇政府深入交流和探讨,了解各地发展情况;与县林草局、交通局、水务局等部门多次座谈和对接。通过以上环节,按照《长江经济带云南省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2016—2020年)》和《云南省长江经济带干流绿色生态廊道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结合地方产业和经济发展状况,将项目区划分为生态景观区、生态防护区和生态经济区。

生态景观区主要是金沙江沿岸县境内主要交通要道经过区域的面山绿化美化。生态防护区主要是在金沙江岸边集中连片建设防护林区,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江岸冲刷,构筑生态屏障[19]。生态经济区主要是在沿江乡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对陡坡地营造经济林;对现有的低产低效经济林木进行改造和提质增效。

4.2.2 布局和规模

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林地资源条件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确定项目的建设布局和规模,自然修复与社会修复相结合[20]。以生态防护区为主要建设区,主要分布在涛源镇、片角镇和鲁地拉镇;以生态景观区为核心建设区,主要分布在涛源镇和片角镇;以生态经济区为重点建设区,主要分布在仁和镇和鲁地拉镇。具体分区规模如下:生态防护区计27万亩,含人工造林5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生态经济区计2.0万亩,含低效林改造1.5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生态景观区5万亩,均为人工造林。

4.3 生态修复措施

生态修复工程的关键就是恢复地表植被,针对不同的土地资源采用相应的介入措施[21]。根据对土地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结果,将需要恢复地表植被的土地资源总体分为林地资源和非林地资源。其中林地资源中主要包括宜林荒山荒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以及灌木经济林地等;非林地资源中主要是非基本农田范围的陡坡耕地。针对林地资源,主要采取人工促进自然恢复的方法,同时结合生态重建,即采用封山育林结合人工造林的具体措施。对于低产低效经济林采用生态重建的措施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针对非林地资源中的非基本农田范围陡坡耕地主要是采用人工造林恢复地表植被。

4.3.1 人工造林

人工造林的树种选择以耐干旱、耐低温、耐瘠薄的乡土树种为主,主要是采用多年来本区域营造林已有成功经验或根据现有研究资料种植成功率较高、生态防护功能强、水土保持作用显著的树种。生态景观区在满足生态修复的同时兼顾景观效果;生态防护区主要选择水土保持功能较好的树种;生态经济区主要选择当地已有一定种植规模和产业基础的树种。

生态景观区主要目标是通过人工造林形成乔—灌—草搭配的生态系统,并且满足观赏需求。落叶树种和常绿树种相搭配,观花和赏叶相结合,综合考虑不同季节树种的生态特点和形态变化;同时尽量选择当地乡土树种,特别是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树种。综合以上确定生态景观区树种为:凤凰木、滇黔黄檀、小叶榕、相思、攀枝花、黄连木、合欢、叶子花。为保障植被恢复,除营造林外统一点播车桑子和戟叶酸模。生态防护区主要目的是通过人工造林保持水土,构建生态屏障。生态防护区选择树种为:苦楝、木豆、厚皮树、膏桐、山黄麻、清香木、酸角、牛角瓜、车桑子、戟叶酸模。生态经济区树种选择主要是通过现地踏勘,结合现有种植情况,同时认真听取当地群众意见和政府发展思路确定。生态经济区选择树种为:芒果、花椒、柑橘、油橄榄。

4.3.2 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对具有天然下种或萌发能力的疏林、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 、灌丛实施封禁,保护植物的自然繁殖生长,并辅以人工促进手段,促使恢复形成森林或灌草植被;以及对低质、低效有林地、灌木林地进行封禁,并辅以人工促进经营改造措施,以提高森林质量的一项技术措施。

本建设项目封山育林地块的地类为其它灌木林地,优势树种主要为栎类,少部分为杂灌,草本以扭黄矛为主。根据林地现状和林木生长情况,此次规划的封育措施类型为灌木林地补播云南松乔木型。封育方式采用全封,封育期为5年。同时对林中空地进行补植,树种为云南松,补植面积按10%的封育面积进行计算。封育区人员活动频繁地段的主要山口、沟口、交通要道等处,设置封山育林标志牌8块,用于宣传、警示。在牲畜活动频繁地区设置机械围栏进行围封。

4.3.3 低效林改造

低效林是指受人为或自然因素影响,林分结构和稳定性失调,林木生长发育迟滞,系统功能退化或丧失,导致森林生态功能、林产品产量或生物量显著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不符合培育目标的林分总称。低效林按起源可分为低效次生林和低效人工林。为充分发挥低效林地的生产潜力,提高林分质量、稳定性和效益水平,而采取的改变林分结构、调整或更替树种等营林措施称为低效林改造。

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经现地踏勘,筛选出符合低效林改造条件的1.5万亩低产低质经济林(低效人工林)进行改造,布局在已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乡镇。具体为:仁和镇10000亩,树种为芒果;鲁地拉镇5000亩,树种为花椒。经过现地调查,仁和镇与鲁地拉镇的经济林木已初具规模,但存在一些问题,如管护不到位,品种杂乱,干旱缺水等导致产品产出较低。通过低效林改造,对现有林木复壮,加强林地管理,从而提高林地林木生产力。主要措施如下:①施肥间作。根据林木生长状况和所缺养分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或间作绿肥,以改善土壤营养条件,促进林木生长。②防旱。通过采用集水抚育措施,或灌水抗旱,恢复林木正常生长。③嫁接改造。对生长不良,无培育前途并适宜嫁接的幼树通过嫁接优良树种改造成有培育前途的新林分。本措施主要针对仁和镇的芒果。

4.3.4 灌溉设施建设

生态修复项目造林成效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能否满足林木正常生长需求。因此需有效解决造林地块的灌溉用水需求,因条件所限采用管灌的方式满足用水需求。灌溉水流程为:周边水源地—提灌站工程—取水工程(蓄水池)—输配水管网—干管—支管(造林地块)。分析永胜县水务局相关规划建设内容,结合本项目的分区布局,在各乡镇生态景观区、生态防护区和生态经济区新建光伏电站和蓄水池以满足重点区域的灌溉需求。重点在生态景观区和生态经济区。涛源镇新建10个光伏提灌站,松坪乡新建2个光伏提灌站,顺州镇和仁和镇新建3个光伏提灌站,片角镇新建10个光伏提灌站,鲁地拉镇、东山乡和大安乡各新建3个光伏提灌站;涛源镇、片角镇、鲁地拉镇新建蓄水池各40个,松坪乡、东山乡各新建蓄水池30个,大安乡新建蓄水池19个,顺州镇新建蓄水池24个,仁和镇新建蓄水池26个。

4.3.5 防火设施建设

森林防火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保障,是森林资源保护的首要任务。

该项目拟新建1套涵盖项目区8个乡镇的森林防火监测系统。前端使用双波段智能热点摄像机,进行火情的实时监测,全天侯对林区情况进行监控。监控点建设选在人员集中活动区域(村民居住地、坟地、矿区、交通要道、林区施工地)、旅游景点、野生动物活动区、植物病虫害高发区域等重点监测区域。同时,在管辖乡镇政府建立小型火情监控站,在林业局建设中型应急指挥监控中心。

4.3.6 有害生物防治建设

项目实施中有害生物防治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和“谁经营,谁防治”的防治责任制度。健全森防、法律和测报三网络,完善以乡镇为基本区域单位,逐步完善森林病虫害防治综合管理系统。针对项目实施的重点区域进行严格防治。主要措施有:①健全基层乡镇的测报点,充实测报人员和设备。②设立检疫哨卡,在重要区域和节点设检疫哨卡。③建立检疫实验室,充实检疫设备。

结合县林草局森防和检疫部门相关工作安排,重点针对生态景观区进行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此外,对于生态经济区重点防控,对已出现的疫情积极控制处理,重点区域安装红外遥感装置,以达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控制疫情发生区域。涛源镇、片角镇、鲁地拉镇、东山乡、仁和镇各建2个测报点,其它3乡镇各建1个。

5 结果与分析

在对永胜县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社会经济与林业发展现状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以满足永胜县对生态建设的需求、扩大森林资源数量、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加强资源修复,加快国土绿化,提升森林数量和质量,增进区域内林农经济收入为总目标。根据永胜县气候特点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宜树种,合理布局、科学设计营造林类型和技术措施。通过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切实恢复金沙江面山径流区森林植被;通过低产低效林改造,提高经济林产品产出,增加林农收益,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对重点区域的绿化美化,改造提升景观。

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22万亩,提质增效1.5万亩,陡坡地治理4.5万亩。项目完成后形成了以码头、村庄、重要交通节点为主的景观点,江边岸线绿化带为景观线,区域生态防护区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生态景观。项目区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也为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6 结论

(1)以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低效林改造为基础的林业工程措施,结合客土、灌溉工程、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等措施,综合施治,对永胜县金沙江流域区段进行生态修复,可以实现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生态修复项目既包括对自然系统的修复,也包括对社会经济系统的修复。实施区域整体性的系统修复,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相结合,实现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3)生态修复项目一定要首先诊断识别国土空间存在的生态问题,结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统筹兼顾,最终实现社区居民利益、区域环境质量和区域生态系统三者相统一。

猜你喜欢
树种造林生态
全国第一! 2022年山西安排人工造林339.2万亩
珍贵树种黄檀栽培技术
长抓政治生态
树种的志向
数字
树种的志向
湖南省今冬明春计划人工造林150万亩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