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2022-11-15 11:52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9期
关键词:六味地黄熏洗细菌性

钱 红

(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妇幼健康服务中心,山西 大同 038100)

细菌性阴道炎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主要由病菌感染、阴道菌群失衡所致,引起分泌物增多、外阴灼热瘙痒、白带腥臭等症状[1]。目前,西医主要采用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病情发展,但复发率较高,预后不佳[2]。近年来,中医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相关研究表明,中药内服联合外治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临床疗效显著[3]。基于此,本研究在甲硝唑片塞阴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大同市阳高县医疗集团接受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86例,应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年龄23~46岁,平均(34.98±4.37)岁;病程5~37 d,平均(18.97±5.42)d;阴道清洁度:Ⅱ级28例,Ⅲ级15例。观察组年龄24~46岁,平均(35.01±4.41)岁;病程5~38 d,平均(19.01±5.45)d;阴道清洁度:Ⅱ级29例,Ⅲ级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相关伦理要求[4]。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妇产科学》中细菌性阴道炎的诊断标准制定[5]。线索细胞检测呈阳性,阴道分泌物呈灰白色、稀薄、匀质且附着在阴道壁上,阴道PH值>4.5,胺试验结果为阳性,上述4项满足3项即可确诊。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妇科学》中湿热下注型阴道炎的诊断标准制定[6]。主症:带下量多且臭秽,阴部瘙痒不适,可伴尿频、尿急。次症:胸中烦闷而烦,口苦咽干,口干,小腹或少腹隐痛不适,纳少,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入组前未接受相关治疗;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滴虫性阴道炎、淋菌性阴道炎等非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合并盆腔炎等其他妇科疾病或肿瘤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存在禁忌证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甲硝唑片塞阴治疗。患者戴指套后将甲硝唑片(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964,0.2 g/片)塞入阴道后穹窿处,每次2片,每日睡前1次。连续治疗7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①中药熏洗。方药组成:百部12 g,苍耳子10 g,苦参12 g,白鲜皮15 g,蛇床子15 g。每次1剂,加入1 500~2 000 m L水,煎煮30 min后去渣留汁,待药汁冷却至40~45℃后进行坐浴,治疗时间15 min,每日早晚各1次。②六味地黄汤。方药组成:泽泻9 g,山萸肉12 g,茯苓9 g,山药12 g,牡丹皮9 g,熟地黄24 g,每日1剂,水煎取汁500 m L,分早晚两次温服。连续治疗7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西医症状积分。评分项目包括阴道瘙痒、白带异常、阴道灼热感3个症状,每项0~3分,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度症状,2分表示中度症状,3分表示重度症状,总分0~9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②中医症状积分。评分项目包括主要症状(白带量少、阴道干灼)、次要症状(外阴瘙痒、口干尿赤、头晕眼花、心烦易怒)和舌脉象(舌质红、舌苔薄白、脉细数),每项0~3分,0分表示无症状,1分表示轻度症状,2分表示中度症状,3分表示重度症状,总分0~27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③炎症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 m 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④复发情况。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记录随访3、6、12个月的复发例数,复发率=随访1年复发例数/总例数×100%。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1)西医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西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西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前后西医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前后西医及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西医症状积分 中医症状积分观察组 43 治疗前 5.10±2.30 17.01±3.60治疗后 0.87±0.13△▲ 3.16±0.09△▲对照组 43 治疗前 5.04±2.31 16.97±3.54治疗后 0.94±0.12△ 3.24±0.15△

(2)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炎症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治疗前后炎症指标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C反应蛋白(mg/L) 白细胞介素-6(ng/L)观察组 43 治疗前 7.65±0.50 0.78±0.12治疗后 4.70±0.30△▲ 0.39±0.06△▲对照组 43 治疗前 7.64±0.52 0.76±0.11治疗后 4.86±0.29△ 0.43±0.08△组别 例数 时间 白细胞介素-8(μg/L)肿瘤坏死因子-α(μg/L)观察组 43 治疗前 29.01±1.31 5.71±1.75治疗后 19.60±1.64△▲ 3.21±0.41△▲对照组 43 治疗前 28.94±1.25 5.67±1.73治疗后 20.66±2.14△ 4.19±0.53△

(3)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6.98%(3/43),低于对照组的23.2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复发情况比较

4 讨论

细菌性阴道炎的早期诊治十分关键,若治疗不及时易引起继发性妇科炎症疾病,诱发全身性炎性反应,严重者导致不孕,对女性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临床研究发现,细菌性阴道炎感染的主要菌群以厌氧菌为主,其代谢产物可导致患者阴道PH值升高,阻碍阴道内有氧菌群的繁殖,导致阴道微环境失衡[7]。目前,西医治疗细菌性阴道炎以甲硝唑经阴道给药为主,甲硝唑是临床常用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厌氧菌和抗原虫作用,在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方面,主要通过阻断阴道内厌氧菌、加德纳菌等细菌的转录和复制过程,从而发挥抗菌作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8-9]。由于抗菌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治疗方案仍需进一步优化。

中医无细菌性阴道炎的病名记载,根据其症状表现,可将其归于“带下”“阴痒”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由外邪入侵,肾气亏损,肝肾阴虚,虚热内生所致,进而导致外阴瘙痒、灼热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黏膜红肿;若患者肾气亏虚、带脉失约则会导致白带分泌量增多且稀薄[10-11]。治疗以滋养肝肾、清热止带为主。中医熏洗是中药外治常用治疗方法,通过药汁浸泡患处,可以使药物经皮肤渗入体内或直接作用于病灶,发挥治疗作用。本研究选取百部、苍耳子、苦参、白鲜皮和蛇床子进行中药熏洗,其中百部杀虫止痒,苍耳子发散风寒、祛风湿,苦参杀虫利尿、清热燥湿,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止痒,蛇床子祛湿清热、解毒止痒。诸药联用,共同发挥清热解毒、祛湿热、杀虫利尿的功效。六味地黄汤由泽泻、山茱萸、茯苓、山药、牡丹皮、熟地黄组成,其中泽泻泄热、利水渗湿,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涩固脱,茯苓宁心安神、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山药补肾涩精、健脾养胃,牡丹皮清热凉血、退虚热,熟地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安神助眠。诸药共奏具有滋阴补肾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六味地黄汤可以作为免疫促进剂,促进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紊乱的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12]。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西医症状积分、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CRP、IL-6、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6.98%,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熏洗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反应,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促进其康复进程,与赵丽琴[13]研究结果相近。究其原因,中药熏洗可通过局部治疗强化对病灶的改善作用,六味地黄汤内服则可达到整体调节的目的,内外同治,共同发挥抑制炎性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加速康复进程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熏洗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指标,降低疾病复发率,预后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本研究不足之处在于,未对该疗法进行安全性评价,在今后研究中应增加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并对中药熏洗联合六味地黄汤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六味地黄熏洗细菌性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作用机制
独活寄生汤加减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分析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六味地黄丸、加味逍遥丸您可以服用吗?
消渴病痹证实施中药熏洗的效果及可行性分析
六味地黄丸 不可随便用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扭伤、痔瘘、荨麻疹…… 中药熏洗疗法 在家也能进行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