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的构建

2022-11-16 08:23李慧
科技与创新 2022年17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辅导员管理工作

李慧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信息化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一般来讲,高校采用高科技手段打造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体系,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对学生群体进行高效管理,既能保障管理的实际效果,也能保证校园内的各项工作有序运行。将网络技术与现代电子技术相结合,并以高效管理为主打造全新平台,既能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也能有效降低学生管理的成本,并进一步提高全面管理的效率。与此同时,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也可从学生信息中获取更有用的公共信息,将收集信息作为日常工作,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使学生自动走入学校管理中,更有利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互动,学校与学生可进行直接互动,因此这是一种多赢途径。基于此,打造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不仅可使学生在校期间内获得更高质量的服务,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学校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高校面对的是学生群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体系的打造与其他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有本质的区别,有以下几个点鲜明的特点:①具有空间性与先进性的特点。高校通过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可实现对学生信息的反馈,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学籍管理、学生考试信息管理等。高校大多都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通过手工操作落实各项管理工作,不仅工作时间较长,且工作效率较低,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不仅提高了各项工作的实际效率,也全面优化了其工作体系。与此同时,由于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学生不在同一空间,开展部分工作时,由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学生进行面谈,或者是电话约谈,这不仅浪费学生与教师的时间,而且也会受地点的影响,会出现很多麻烦。利用现代信息化建设体系开展工作既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也能有效规避各类问题的出现,既能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也能保证学生学习不受影响,以碎片化时间应用为主,来满足日常工作开展的需求。②具有高效性与多样性的特点。高校的教师和学生数量普遍较多,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在现代化技术的帮助下,可应用多样化管理模式进行多向互动。教师可以与学生直接通话,并通过互联网实现互动,比如常见的校园信息网应用、微信应用、QQ应用等,使管理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工作流程被简化,可全面提高各项工作的开展效率,还能满足学生的诉求。通过打造信息化体系,可将学生的各类信息归集到一处,并由教师进行管理,只需通过网络应用即可有效安排日常工作,并且可以直接将信息下发到学生的邮箱,或是直接传递到学生手机当中,既节省时间,还能保证各项事务被通知到位。

2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经费投入比例不断增加,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高校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如果高校仍以传统方式开展各项学生管理工作,必然无法满足现行发展需求。传统管理模式下,辅导员的工作重点内容仍为处理日常工作,很难抽出多余时间为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管理学生的生活学习。基于此,为有效解决当前所存在的问题,需打造信息化体系,使管理工作有效开展,为学校稳定运行做好保障。

高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宿舍管理、助学贷款、国家助学奖金、评优评选以及信息反馈等。这些传统工作的流程一般为:辅导员进行信息归纳,再交由学校部门进行院系统计,将所有材料汇集后,由院系一同部署后进行下达,因此这种工作形式是以线型状态运行为主。构建信息化管理体系后,可进一步优化其工作流程,并且能有效转换时间与空间,以信息直接传递为主来进行信息接收,从而可通过学生的快速反馈来保证信息的应用,可有效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帮助辅导员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信息并上传。既能保证各项工作有效运行,也能全面协调当前高校职能部门的自身实际作用[1]。

在提高学生工作管理效率、优化管理流程的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体系也可以大幅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采用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可能会因人为疏漏出现遗漏和错误等问题,这不仅会导致数字和数据层面的错误,更可能影响学生生活、学业等方面。在信息化管理体系下,原始数据准确、真实、全面,才能够保证后续各项筛选、提炼和汇总得到的结果可靠、客观。利用信息化管理体系还可以最大程度避免人为刻意地篡改或歪曲,不仅能保障学生管理工作质量,更是对高校学生辛勤付出、寒窗苦读进行保护。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高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才培养,并为社会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利用多种手段来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辅导员需对学生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来保证学生的三观能够与社会发展相吻合。但是,由于繁重的工作导致辅导员的重心放在日常管理与信息传递上,忽视了其他工作的有效开展。基于此,落实信息化建设工作,通过打造全新体系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可使辅导员随时随地对学生信息进行调阅,并掌握学生动向,进而通过网络聊天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行为纠正,保证学生的发展与社会需求相一致,进一步提升管理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2]。

3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构建的方式

3.1 强调同一性

学生工作具有多元性、复杂性和多部门关联性等特征,这就要求高校搭建高度兼容和全面覆盖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对大部分高校来说,尽快实现现有平台之间的互通互联,加强同一性,是避免重复投入从而降低成本的最佳方案。部分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常常出现诸如数据格式不规范、内容不统一等问题,导致出现信息壁垒,从而影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体系同一性的体现。对此,各大高校需要尽快实现全校范围内各大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高度兼容,形成一体化的学生管理信息化体系,保障这项工作的整体性和全局性[3]。

建设与打造信息化体系时,需建立校园网,整合学校各部门机构,通过统一部署将信息系统安排到其他各个层面当中,通过全面整合来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在实际运行与管理中通过优化模块来完善系统功能,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效率,并使辅导员或班主任教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以精简模块应用为主来实时掌握学生的动态信息。将信息系统应用在教学的多个环节中,这样既方便学生进行成绩查阅与咨询,也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信息情况,从而通过资源共享来保障辅导员或班主任教师做好日常管理工作。除此以外,在打造信息系统的过程中,也要简化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增添助学贷款模块、日常管理模块、评价反馈模块等内容,这样更方便学生进行留言和自主操作,同时也能够在教师接收到系统留言后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从而既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并且也可使学生时时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3.2 提升信息化[4-5]

为有效打造信息化管理体系,需有效建立信息平台,这样才能为辅导员教师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做好保障。建立数据库,并通过应用网络资源来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落实高校管理工作。为确保信息化建设能真正帮助辅导员教师简化日常管理工作,必须依据学校现实情况进行系统升级,并在升级后留足空间,这样才能通过教师的不断摸索而找到系统的缺漏之处,并通过补充来完善系统。

高校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客观、综合地掌握学生的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还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就业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来创新管理制度,这样可以避免落后或者单一的管理制度让学生有束缚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相对自由的管理氛围。在提升信息化功能的创新路径中,可以加强信息化体系构建的系统性,从而解决学生管理信息孤岛和模式单一等问题,发挥信息化体系构建的整体性作用,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水平。

为有效解决信息化背景下数据挖掘和处理方面的困难,高校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需提高对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视度,结合最新的信息手段和技术保障校园网络安全,组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与监督学生管理工作,保护学生管理工作的信息安全,防止黑客入侵影响到学生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有效开展。另外,为了防止信息被泄露,高校也要做好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加大对硬件和软件等各类设施的投入,引导辅导员等学生管理者正确合理地使用信息化技术和操作系统,不断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推动学工管理工作信息化系统的构建,助力学生管理工作的高效发展。

3.3 提升教师技能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最重要的管理者之一,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最终的管理效果。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辅导员在制定相关决策时,需要将传统的凭借经验进行决策逐渐转向依靠数据信息辅助下制定决策,这可以降低因为决策偏差而导致的风险;另外,打造管理信息系统可提升辅导员日常管理工作的效率,必须全面提升辅导员教师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具备创新以网络信息为基础的工作模式的意识,在信息化数据的辅助下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

学校需全面开展培训工作,并保证学校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日常管理工作,通过有效建立考核机制实现查看教师技能的需求。同时,学校要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并明确信息化管理系统岗位责任体系,通过人才筛选实现以人才职能发挥来满足学校日常运行的实际需求,并真正通过落实辅导员教师管理工作为学校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高校目前仍处于深入摸索创新管理方式和信息化手段的阶段,保证辅导员具备足够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管理水平,才能让管理者的角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尤其是在大数据背景下,辅导员作为高校的重要管理者更需注重提升信息化管理意识,加强互联网和计算机等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和应用。高校也要拓宽可提升辅导员管理水平的各类途径,如利用好各类网络教育平台和新媒体阵地,或者举办高校辅导员沙龙、开展各类培训和讲座等,让不同高校间的辅导员之间能够有信息共享和交流的机会,彼此分享工作经验,从而提升其信息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3.4 加强学生队伍信息化建设

在信息化时代下,高校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当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能力,这也是当前环境下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管理者要提升信息化技能,学生也需要改变观念,认识到信息化能力的重要性。

另外,高校学生群体作为经常接触网络的人群,他们在对新技术和新媒体有着充分的了解,高校管理者可以挑选有能力有经验的学生,组建一支学生自我管理队伍,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服务与及教育,加强高校学生队伍信息化建设,组建有实效性的高校学生管理队伍,这不仅能减轻高校管理者的工作量,也给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机会。

4 总结

总之,在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历程中,信息化体系的构建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数据被疏漏和重复性工作等问题,而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进一步提高高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效率,并且也能有效降低辅导员各项工作开展的错误率与重复率,以此使辅导员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发展情况,从而通过落实各项工作帮助每个学生实现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辅导员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与体育锻炼、饮食习惯、BMI的关系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FMEA法应用于现代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中的体会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百年党史”学习满意度与行为意向研究
城市路灯精细化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优质冬枣周年管理工作历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高校学生创业风险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