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视野下的特殊教育与残疾人史学研究
——“全国首届档案利用与特教史研究论坛”会议综述

2022-11-16 10:27杨克瑞
现代特殊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师范学院残疾人南京

杨克瑞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 南京 210038)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随着我国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及其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办好特殊教育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殊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与根本目标。2022年5月18日,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积极推动残疾人关爱行动,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档案利用与特教史研究论坛”,从档案话特教,看似跨界,实则创新,开辟了特殊教育史学研究的新思想、新方法与新途径。

一、寻找档案里的残疾人,医学考古与教育导踪

当今网络社会,信息爆炸令人眼花缭乱、真假莫辨,追寻资料的严谨与真实,尤为必要与可敬。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馆长马建强以《寻找档案里的残疾人,书写残疾人的信史》为题,进行了会议主题发言。他首先提出,作为科学规范的历史研究,无论是残疾人史还是特殊教育史,都应当高度重视档案的资料价值,这也是档案的根本特征所决定的。如果没有档案的个人简历可以任意杜撰,那么没有档案的国家历史,也就只能属于传说。对于残疾人的信史构建,只有言之有据、言之有物,才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文。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季瑾博士就特殊教育史研究过程中档案查阅与利用的情况,做了进一步的经验分享交流。2021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同申请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殊教育通史”(批准号:21&ZD221)。在这一研究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先后赴国家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市档案馆以及南京聋人学校等多家单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近60万字,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完成了《中国特殊教育资料选》的增补工作。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王培峰教授以《中国早期残疾人及其教育思想的身体现象学思考》为题,通过对中国早期感官认知的“现象学”考察,提出了对中国古代残疾人“养教一体”思想成果的继承问题。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史研究中心夏媛媛博士对中西不同医学背景下的残疾干预与救助模式进行了分析,特别探讨了中医文献中的“胎教”“胎养”思想以及现代医学的优生策略,并提出“中医理念+西医技术”的综合预防观。南京中医药大学庞境怡博士也以《传统医学史中的“禀赋所得”》为题,探讨了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有关传染病遗传因素的思想,特别是父母双方在此过程中所各自呈现的不同角色。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残疾人认识中较为朴素的科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古代关于残疾人的迷信与歧视观念。

二、信息社会下的档案利用,服务社会经济民生

沉睡的档案如何真正“活”起来,最大程度地弘扬其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南京市档案馆何涛处长分享了他们的工作经验。南京市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是南京市永久保管档案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查阅利用档案资料中心、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体”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近年来,南京市档案馆对民生档案接收进馆和档案开放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市民需要利用档案享受党和政府有关惠民的政策待遇,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之需,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3年数据表明,社会组织利用1484批次,占比11.6%;公民个人利用11313批次,占比88.3%,后者已经成为档案查阅利用的主体,充分体现了国家的开放与进步。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副馆长刘刚研究员讲述介绍了南京总统府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诸多珍贵资料,真实再现了民国初创时期的政治、军事、内政、外交等重大事件,充分展现了博物馆的史料魅力。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韩铖则以金陵科技学院档案专业的建设为例,分享了近年来围绕档案工作开展教材编撰、课题研究、教育培训与社会服务方面的成就,进一步增强了档案事业的社会价值,提升了档案事业的工作热情。

三、注重档案视野下的特殊教育研究,构建残疾人信史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管理学院院长杨会良教授从残疾治理的视角分析了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新中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残疾人事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新中国初期残疾人“生存—劳动”的救济阶段,到改革开放以来的残疾人“权利—制度”的保障阶段,再到新时代残疾人“发展—社会”融入的新阶段,中国的残疾治理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社会福利以及国际对标的发展特征,充分展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也为未来我国残疾治理的“非残社会”构建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副院长李拉教授就特殊教育的融合发展趋势,进一步从理论上提出了“融合教育学”的学科建设构想。他从特殊教育发展的实践关照到融合教育发展的理论可能,充分论述了融合教育学的学科价值与现实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刘齐副教授以《邰爽秋与中国近代特殊教育》为题,与会分享了中国近代具有“教育怪杰”之称的教育家邰爽秋的特殊教育思想研究。邰爽秋是民国期间少数关注到特殊教育的教育家之一,也是被学界长期低估的一位近现代著名乡村教育家。通过研究大量的史料发现,邰爽秋在民国期间所提出的一些特殊教育思想,诸如普及特殊教育、均等教育机会,推行职业训练、实践民生教育,保障经费投入、统一教育管理,等等,至今都有宝贵的实践意义。

2022年1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发布的《“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促进残疾儿童青少年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努力使残疾儿童青少年成长为国家有用之才”。推动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贡献特殊教育的中国道路、中国方案,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利用真实的档案资料,以史为鉴,开创特殊教育与残疾人史学研究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师范学院残疾人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南京大闯关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AnalysisoftheDifferencesbetweenwrittenandspokenEnglish
Study of difficulty of Mandarin Chinese speakers in producing English
Current Situation of Counselling Service Availablefor University Students
我骄傲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