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例肛周Paget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2022-11-17 03:19林阿丽芦思佳单晓琼
浙江医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浸润性继发性腺癌

林阿丽 芦思佳 单晓琼

乳 腺 外 Paget病(extramammary Paget's disease,EMPD)是一种少见的、缓慢生长的上皮内肿瘤,好发于老年人,多见于外阴、肛周和腋窝等大汗腺分布丰富的区域。肛周Paget病(perianal Paget's disease,PPD)是指累及肛门周围皮肤和肛门黏膜的Paget病,作为EMPD的分支之一,约占6.5%,在肛周疾病中占比不足1%[1]。由于该病发病率低,发病部位隐匿,目前国内外对其鲜有报道。笔者对日常工作中诊断的12例PPD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从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收集2014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病理诊断为PPD的患者12例,通过电子病历收集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完善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出院后随访5~8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由2位主治以上职称病理医师独立阅片并复核所有患者的HE切片及免疫组化切片,以明确诊断和组织病理学分析。

1.2 方法 所有标本均用4%中性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3 μm厚切片、HE染色观察。免疫组织染色采用MaxVision-2染色法。所有抗体包括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7、上皮膜蛋白(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囊泡病液体蛋白(gross cystic disease fluid protein,GCDFP)-15、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caudal type homeobox gene,CDX)2、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CK20、Ki-67等及MaxVision-2试剂盒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发病年龄52~89岁,中位年龄68岁;发病部位均位于肛周,累及肛门周围皮肤及黏膜,病损直径2.8~18 cm,病变外观大多呈湿疹样,皮损表现为红斑、斑块,部分呈颗粒状,部分伴有溃疡及渗液;10例(83.3%)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且常规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见表1。

表1 12例PPD患者的临床表现及随访结果

2.2 组织形态学特征 镜下特点为病变表皮内可见数量不等的上皮样肿瘤细胞(即Paget细胞)浸润性生长,并成散在或簇状分布于表皮内,以基底层及棘层为主,角质层内也可以受累,部分患者可见腺样分化,可累及皮肤附属器。Paget细胞较大,胞质丰富,淡染,胞核大呈空泡状。真皮层内可见不同程度的慢性炎细胞浸润。伴有浸润性腺癌者,真皮内见肿瘤细胞呈腺管状或巢片状排列,浸润性生长,见图1-2。12例患者中,2例为Paget细胞局限于表皮内的原发性PPD,10例为伴有真皮浸润的继发性PPD。其中1例继发于肛门腺癌,肿瘤位于肛门周围皮肤真皮组织内。9例继发于直肠肛管腺癌,除1例为低分化腺癌,其余8例均为中分化腺癌;其中5例伴有部分黏液腺癌;大体形态多为浸润性肿物(8例),仅1例为隆起型肿物。

2.3 免疫组化特征 Paget细胞 CK7(7/12)、EMA(12/12)、CK20(9/12)、CDX2(9/12)、CEA(11/12)及 GCDFP-15(2/12)阳性,Ki-67增殖指数10%~90%。CK7在2例原发性PPD中均呈阳性表达,但在继发性PPD中的阳性表达仅占50.0%(5/10)。EMA在原发性和继发性PPD中均呈无差异表达。CK20、CDX2仅在继发性PPD中呈阳性表达,10例继发性PPD中,9例CK20和CDX2均呈阳性表达,提示其继发于结直肠癌;另外1例CK20和CDX2呈阴性表达,考虑其继发于肛门的皮肤腺癌。继发性PPD中,Paget细胞与潜在的浸润性腺癌成分具有相同的免疫组化图谱,提示两者具有相同的肿瘤来源。5例患者行黑色素瘤抗原、p53、p16、p40检测,均为阴性。

2.4 治疗 12例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2例原发性PPD患者只行皮损切除术,基底切缘及侧切缘均阴性。10例继发性PPD患者中,5例行直肠癌根治术和皮损切除术,术后均接受辅助性化疗;5例行肿瘤的扩大切除术,侧切缘和基底切缘均阴性,2例患者术后接受辅助性化疗。

2.5 随访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2例原发性PPD患者中,例2于确诊后22个月发现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后因意外情况死亡;例4于确诊13个月后复发,未予治疗,现存活。进行直肠癌根治术的5例患者为例1、5、7、10和12,例1于皮损切除术后5年半行直肠癌根治术和辅助性化疗;例5于皮损切除术后近5年发现直肠癌伴肝转移,行肠癌根治手术,术后行辅助性化疗;例7于皮损切除术后1个月,行直肠癌根治术和辅助性化疗;例10存在腹股沟及腋下等多处淋巴结转移及脉管转移,于确诊后17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例12于10个月发现肝转移及淋巴结转移,于确诊15个月后死亡。其余患者中,例3确诊时发生了骨和肺的多器官转移,于确诊后7个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例8于术后17个月复发,行扩大切除术,再次手术后10个月又复发,并伴有双侧淋巴结转移,再次行皮损扩大切除术及双侧淋巴结清扫。例6术后1年后失访,见表1。

3 讨论

EMPD是一种少见的表皮内腺癌,复发率高,从12%~61%不等[2],平均复发率为50%。侵入性EMPD患者的术后复发率为67%,而非侵入性的术后复发率为35%[3]。EMP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EMPD可能来自表皮和附属器;继发性EMPD通常认为是由于临近的恶性肿瘤浸润性生长,累及表皮所致。而PPD多与下消化道的恶性肿瘤有关[4-5]。当然,在准确诊断PPD的时候,还要注意与发生在下生殖道的Paget样尿路上皮癌和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相关的肿瘤进行鉴别。Paget样尿路上皮癌多有尿道肿瘤病史,而且可以通过免疫组化标记尿溶蛋白(uroplakins,Ups)Ⅱ、Ups Ⅲ及血栓调节蛋白阳性来鉴别。高危HPV相关的肿瘤在细胞学筛查中常有非典型鳞状/腺上皮或高/低级别上皮内病变的提示,且可以通过免疫组化p16/Ki-67双标记阳性来鉴别[6]。

PPD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因其发病率低,文献报道并不多,且以往的文献报道中,多为单个病例报道或小病例系列分析[7-9]。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伴发潜在的浸润性腺癌[10],既往研究发现25%~35%的PPD与结直肠源性腺癌相关[11]。本研究中,有10例(83.3%)PPD患者伴有浸润性腺癌,远高于前期报道的比例[7]。其中9例伴有结直肠源性腺癌,5例接受直肠癌的根治手术,术后也接受了辅助性化疗。除去3例患者因发生远处转移,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失访,其他5例均存活,最长存活时间为86个月。另有1例患者伴有浸润性的腺癌,考虑为肛门腺腺癌,进行了扩大切除术,所有侧切缘及基底切缘均阴性,术后进行了光动力治疗,至今存活5个月,无复发及转移。

皮肤的EMPD是一种惰性肿瘤,预后良好,而继发性PPD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主要取决于潜在的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也主要在于潜在的腺癌。对于继发性PPD,治疗和管理应主要针对伴发的浸润性癌,除了治疗皮肤本身的病变,更应该重视针对伴发的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并做相应的化疗。因此,如何快速而准确的诊断PPD,及时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PPD,并进一步识别出继发性PPD伴发的恶性肿瘤,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对于原发性肿瘤,皮肤的病损更容易被早期发现,所以大部分继发性PPD(7例),都是通过皮肤活检确诊PPD的同时发现了潜在腺癌。本研究共有10例伴有潜在腺癌的继发性PPD。这10例患者的免疫图谱中,1 例呈 CK7(+)/CK20(-)/CDX2(-)/GCDFP-15(+),提示其肿瘤可能起源于肛门腺癌。另外 9 例表现为 CK7(-)/CK20(+)/CDX2(+)/GCDFP-15(-),与其伴发的结直肠肛管腺癌表型一致,提示其来源于结直肠腺癌。由此可见,CK7/CK20/CDX2/GCDFP-15的组合染色不仅有助于诊断PPD,而且还可以提示潜在恶性肿瘤的存在以及区分潜在恶性肿瘤的来源,以帮助临床快速且精准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潜在腺癌来源于表达皮肤附件表型的肛门腺时,因为CK20和CDX2呈阴性表达,这个标志物的组合就很难起到鉴别诊断的作用。此时,就需要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格外小心,仔细寻找有无肛门腺腺癌。另外,本研究也发现经手术完整切除,并在保证切缘阴性的情况下,还有7例在不同时间段发生了复发或转移,由此提示对手术切除治疗后的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监测疾病的复发和转移是十分必要的。

当然,受限于病例数量,本研究中只有2例为男性原发性PPD患者,且其中1例因意外伤害死亡,所以对于原发性PPD患者的性别差异、治疗预后情况以及免疫组化的表达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浸润性继发性腺癌
特殊浸润性表面构建及其抑制酸奶黏附的研究
甲状旁腺全切术对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诊断与临床病理学对照分析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效果观察
继发性短QT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①
浸润性乳腺癌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