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

2022-11-17 02:46李海青毕国帅
兵团党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价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李海青 毕国帅

[摘要]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而言,这一文明形态作为中华文明的时代样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厚植了文明底色;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成就,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伟大创造,为人类探索更好社會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作为参与国际秩序变革的文明力量,为人类文明重建做出了中国贡献;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产物,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积蓄了中国力量;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理念的集中展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2)04—0005—08

[作者简介]李海青,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当代中国改革、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毕国帅,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的文明蕴涵,是中华文明的时代展现,是社会主义文明的伟大成果,为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原创性贡献,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人类理想社会制度探索、当代人类文明重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具有重大推进作用。

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厚植文明底色

对中华民族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汇聚着中华民族历史文明的精华,是中华文明的时代样态,孕生于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过程,是民族复兴的伟大成就。创造中华文明新的辉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与核心要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厚植了文明底色,使民族复兴本身具有丰富的文明蕴涵,从而超出了民族的局限,凸显了世界的向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文明影响。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中华文明有着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历史。自“人猿揖别”之后,人类文明的火种便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多点开花”,中华文明是最古老、最完整、最丰富的文明之一,“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2,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3。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最早发明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些伟大的技术成果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此外,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十分发达,在一万年前便开始选育栽培农作物和驯化牲畜;生铁、丝绸、瓷器、茶叶、钢材等方面的制造技术非常先进,就铁的生产而言,11世纪晚期的中国一年能够生产15万吨铁,而整个欧洲直到1700年才达到这样的生产水平;手工业、天文、历法、建筑、医学等领域成就斐然,以纺纱为例,14世纪初期的中国依靠水力推动、装配有32个幼锤的纺纱机,一天内可以生产130磅重的纱线,而欧洲在300年以后才开始运用这样的机器……古代中国拥有让全世界为之惊羡的文明成就。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对中华文明这样称赞道:“当我们还是野蛮人的时候,这个民族已有高度的文明了。”法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魁奈也曾赞叹说:“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没有人能否认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是已知的人口最稠密而又最繁荣的王国。”这些充满赞誉的评说体现了西方对古代中国的崇拜,同时也在客观上肯定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成就。总之,中华文明历史辉煌,曾经一度领先世界,为引领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文明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曲折甚至危机,中华文明也没能幸免。到18世纪中后期,西方文明在工业革命的驱动下迅猛发展,实现了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并开始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展。此时,中华文明还处在传统文明发展阶段,一场东西方之间、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对抗不可避免。对于旧中国而言,鸦片战争开启了国家蒙难、民族蒙羞、文明蒙尘的屈辱历史,曾经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在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不堪一击,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中华文明也在西方文明的重创下面临被消灭的危险。在民族危难之际,一些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人们开始思寻救亡图存之道。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大地主阶级,发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器物来实现自救,但在甲午战争中宣告失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效仿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试图通过改革政治制度来救亡图存,但终在封建保守势力的打压下失败。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成功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树立在了中国大地上。“但是,就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目的来说,革命是以失败而告终了”1,中国依然是一个内部专制(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而实行个人专制)、外部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不同阶级的先进中国人虽然都为救亡图存进行了积极探索,但都没能达成民族独立的目标,无法承载起实现民族复兴的使命,历史还要在曲折中继续摸索向前。

整体来看,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统治阶级不可能自我革命,维新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改良主义路线无法改变旧中国,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在此期间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等农民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先进政党领导,与这些阶级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兼具革命性、先进性、人民性、独立性,能够领导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肩负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使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迎来真正转机,中华民族由此正式开启了走向复兴的伟大征程。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推翻了“三座大山”,使中华民族站立起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从“一穷二白”走向了总体小康,使中华民族富裕起来;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使中华民族开始走向强大,迎来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有学者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在于它将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强国,而且还在于,其在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将客观地开启出一种新文明类型的可能性。”2事实确实如此,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过程,就是中华文明在现代社会获得新生并重塑辉煌的过程,创造一种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的应有之义。

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过程中,我们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文明形态作为中华文明在当今时代的发展成果和存在样态,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丰厚的文明底色和世界性的文明意义。一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和平发展中创造的,体现了文明进步的和平性要求,中华民族是在和平发展中走向复兴,不会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构成威胁。伴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肆意制造和散播 “中国威胁论”,妄图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行抹黑和打压,这是严重背离客观事实的。一直以来,中国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努力发展和各国的友好关系,在反恐维和、地区维稳等方面积极作为,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今天的中国和古代中国一样热爱和平,不会通过侵略、欺诈的手段谋取利益,不会威胁其他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中华民族的复兴只会巩固和增进人类文明的成果,只会给世界各国带来福音,不会破坏或损害其他民族的文明。另一方面,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共同发展中创造的,体现了文明进步的共同性要求,中华民族是在共同发展中走向复兴,能够襄助其他民族发展。一直以来,中国都不曾只顾及自身利益而忽视他国的合理关切,不会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来发展自己,而是努力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帮助他国发展,中国始终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在减贫扶弱、应急救灾等方面积极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建设、抗击新冠疫情的人道主义援助,都充分展现了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和平发展、共同发展中创造的,这种和平性、共同性的文明发展特性,既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和平主义和普惠共荣的文明底色,也为世界其他民族发展及其文明创造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启发。

二、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

人类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现代性文明,是中国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独立自主进行现代化建设而取得的文明成果。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意味着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完全能够独立走出适合本国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性文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1

现代化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国都应自主探索适合本国的现代化之路。“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就是后发落后国家向西方看齐、整个世界趋于同一的过程,发展中国家要实现现代化,除走西方道路之外别无选择。事实上,西方模式并非普遍适用,实现现代化也绝非只有西方模式这一条道路。“伴随欧洲的扩张而来的,并不是一种而是几种实际上也是世界性的体系,这些体系并不是来自同一个中心,而是来自多元的或多极的中心,每一个体系都会形成自己的动态过程和自己对其他体系所做反应的方式。”2随着现代化实践的全球展开和现代化理论的不断创新,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已被学界广泛认知。道路形式决定文明形态,现代化道路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文明形态的多样性,走出适合本国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创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明新形态,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超越西方模式和西方文明,丰富世界现代化道路谱系和现代性文明形态,理应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实践任务和时代使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大批国家和地区先后获得独立并走上现代化道路,世界现代化发展进入新的阶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摸索,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就,个别国家如韩国、新加坡等更是成功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转变。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科技创新不足、经济增长缓慢、债务负担沉重、社会不够稳定等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依然处于落后状态。究其原因,从根本而言,是由于这些国家没能在妥善处理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国家与世界的关系中走出一条科学有效的现代化之路。就时下的发展状况而言,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以下几方面的现代化难题:一是“独立自主难”。后发国家要适应现代化潮流,缩小与先发国家的差距,必须向先发国家学习,而先发国家基于自身的优势地位和利益目的,往往会“利用”后发国家,使其产生对自己的“依附”,成为自己谋取高额利润、转移国内矛盾的场地,这势必会导致后发国家丧失发展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二是“高效发展难”。后发国家起步晚,基础差,经验缺乏,往往不具备优越的制度条件、技术条件、人文条件,且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科学高效的发展模式,故而难以迅速实现现代化的“腾飞”。三是“正常发声难”。现行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是发达国家建立的,遵循西方话语逻辑,发展中国家身处世界舞台的边缘地带,既缺乏事务权,也没有话语权,难以进行正常发声。四是“实现赶超难”。由于存在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没有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发展中国家往往在国际体系中处于被动不利地位,处处遭受发达国家的排挤、利用、误导和打压,难以实现对先发国家的赶超,只会陷入“发达者更发达,落后者更落后”的循环怪圈中。

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走出了一条有别于西方模式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此实践基础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巨大的文明成就和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有益遵循。第一,要坚持走自己的路。“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國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1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实践中,我们坚持走自己的路,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顺利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功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可以通过“走自己的路”实现现代化目标。第二,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现代文明是传统文明的延续,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传统文明在现时代的创新发展。“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2发展中国家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守传统之正”,不能妄自菲薄,割断历史,抛弃传统,也要“创时代之新”,不能故步自封,落后时代。第三,要坚持全面协调发展。现代文明理应是全面协调发展的文明,中国式现代化既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又把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作为关键任务,既强调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和经济基础的决定意义,又强调社会各领域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既注重国内现代性因素的培育,又注重国外现代性条件的运用,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协调发展是当代中国文明创造的基本方式,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启发。第四,要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在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合作共赢才是正确的发展之道。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始终注重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坚持走合作共赢之路,这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赢得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条件,合作共赢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既好又快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

三、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中国方案

制度文明是文明形态的重要层面,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在蕴含着社会主义制度文明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自主建立,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这一制度既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

17、18世纪,英国、法国等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人类社会由封建时代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制度形式。资本主义制度建基于市场经济之上,体现了工业文明的发展要求,带来了社会的深刻变革和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使人类在追求现代化的道路上高歌猛进,较封建制度而言,这一制度形式无疑具有伟大的文明进步意义。但是,这一制度绝非尽善尽美,其在本质上是资本主导的社会关系的结构化、制度化,与封建制度一样,都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以少数人剥削和压迫多数人为特征,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身利益而建立的特权制度,是造成现代社会经济危机、阶级对抗、社会冲突、精神异化的制度根源,存在着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等论调将资本主义制度神圣化、完美化、绝对化,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崇为人类社会的至善制度、普适制度、终极制度,主观地认为人类制度文明将止步于此,再无任何发展的可能和空间,这既严重违背客观实际,也不利于人类制度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狭隘性、局限性,指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更高级社会制度所取代的历史命运,人类制度文明的发展不断在实践中印证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人类正式进入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发展的“两制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制度迅速发展并在全球建立起来。虽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宣告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失败,现今仍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仅有5个,但苏联能够在短短15年时间内跑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用近百年才能走完的路,能够在短时间内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并与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分庭抗礼;中国能够在几十年时间里跑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迅速成长为经济体量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世界前列的强大社会主义国家;越南、朝鲜等国能够进行具有本国个性的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一定成就,在强国林立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并发光发热,无疑有力地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具备的优势,只要运用得好,就可以取得比资本主义制度更为理想的现代化成果,广大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建立和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来追求实现自身现代化。

“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1先进社会制度的选择与构建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生产力发展是文明进步的根本尺度,社会制度好不好,从根本而言是要看是否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抛开生产力而空论社会制度,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忽视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建设无法取得成功。二是有利于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制度好不好,人民说了算。制度的选择和设计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从广大人民利益而非少数特权阶层利益出发,以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立足点,不能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社会制度不是好制度。三是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好的社会制度一定能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优化社会关系,使整个社会保持安定与和谐,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是制度构建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的制度文明有效贯彻了以上原则,在实践中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而解决了生产力落后的突出问题;维护了广大人民利益,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从而回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保证了社会和谐稳定,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从而创造了经济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性、先进性,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制度内容,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人类制度文明进步的重要贡献,为人类探索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

四、为人类文明重建做出中国贡献

人类文明进步是全世界的共同追求,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事业。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重建人类文明中实现人类文明新的发展,是各国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中国在现代化实践中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1,不断为人类文明重建做出中国贡献。

在全球治理中重建文明秩序。“文明”具有非常广泛的内涵,既可指总体形态的文明,如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也可指具体形式的文明,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可指作为秩序的文明,如行为理性、交往规则,这里我们探讨的“文明秩序”就是意指“文明”的第三种内涵。治理方式反映并决定文明秩序,文明秩序集中体现为治理的逻辑,重建文明秩序必然要求优化治理体系。当代国际治理体系仍然由西方国家主导,当今世界文明秩序仍然以西方文明为中心,无论是治理体系还是文明秩序都遵循资本的逻辑,奉行西方式话语,广大发展中国家处于世界舞台的边缘和治理体系的外围,在现行文明秩序中处于被动地位,这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先进与落后、进步与正义、发展与稳定、竞争与合作的对立和冲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重建人类文明秩序,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该由各国共同分享。”2坚持共同商讨国际问题、共同应对全球挑战、共同解决世界难题、共同享有文明成就、共同治理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历史进步,是中国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文明秩序重建的基本倡议,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于优化文明治理模式、重建当代人类文明的可行方案和积极贡献。

在应对变局中引领文明进步。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重建文明秩序,关键是要在应对百年变局、回答世界之问中提出科学有效的方案,引领人类文明的进步。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变”主要体现在地缘经济与政治方面的“东升西降”,即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对衰落;科学技术与产业方面的“新陈代谢”,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袭来;国际关系和治理方面的“治理赤字”,即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这使得人类再次站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发展中国家要想在人类文明重建的时代关口有所作为,必须直面并回答好“世界之问”。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现代化实践的总体性文明成就,自然蕴含着中国对于人类文明发展问题的基本立场、价值理念和实践方案。具体而言,当代中国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主张实现共同发展,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致力优化国际关系,倡导平等相待、互尊互信的国家交往观,强调增进各国互信,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坚决维护世界和平,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积极重建文明秩序,在应对“四大赤字”中回答了“世界之问”,在应对百年变局中引领了文明进步,从而为人类文明重建做出了中国贡献。

五、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积蓄中国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形态,其在新时代的深化发展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产物,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它的成功创造“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3,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积蓄了中国力量。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形态走向高级形态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500年历史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创造了一系列巨大成就,其辉煌时刻曾经建立起拥有世界1/3人口和1/4土地的强大社会主义体系,极大撼动了资本主义力量对世界的统治。但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新自由主义在西方兴起,世界社会主义逐渐衰落,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无论是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都受到重创,资本主义力量重新占据了世界主导地位。在当今时代,现有的约30个发达国家全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仅存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全部都是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力量不仅占据着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的制高点,而且主宰着国际秩序,拥有绝对的国际话语权,资本主义文明客观上构成了现代人类文明的基本形态,社会主义要战胜资本主义,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推进中国现代化,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开辟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使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从世界舞台边缘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深刻影响国际社会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元大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万美元,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建立和完善了科学有效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强大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引领力,培育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榮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显著增强;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社会大局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构建了行之有效的生态文明体系、环境治理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了绿色发展的有效形式,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积极参与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并做出重大贡献;以实际行动带动周边国家和地区发展,以丰富智慧促进国际社会更好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不断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这一系列文明成就构成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厚的现实内容,有力展现了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极大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实力,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积蓄了中国力量。

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在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人类命运共同体内蕴涵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是指引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理念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实践,人类文明新形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产物,与西方国家创造的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诸多资本主义文明形态所不具备的特性和优势,它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扬弃了西方文明,与时俱进地反映了人类文明进步和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总要求。具体而言,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国际关系主体结构上强调“主体间性”,以“交互式主体”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单子式主体”,凸显了文明发展的关联性、共同性;在现代国家生存理念上强调“命运与共”,以“和谐共存”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冲突对抗”,凸显了文明发展的互利性、合作性;在文明发展价值取向上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民至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资本至上”,凸显了文明发展的属人性、全面性;在国际社会发展观念上强调“共同繁荣”,以“多元-复杂”发展观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单极-线性”发展观,凸显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的包容、和谐、人本、共荣等人类文明进步理念同时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性蕴涵就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在理念的集中展现,将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既能凸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向度,也能彰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意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质是为世界谋大同,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世界层面的价值彰显,其“共同”性蕴涵主要有五方面内容。一是追求“共同价值”。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价值认同是行为一致的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共同价值为基础,这个价值就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二是强调“共同建设”。共同的价值唯有通过共同的行为才能转化为现实,这要求各国共同参与、共同行动、共同建设,单靠一国或几国无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坚持“共同发展”。发展是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动力和基本目标,人类命运共同体关注各国发展利益,强调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是各国实现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四是坚持“共同安全”。发展是目标,安全是保障,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关注各国发展要求,而且关切各国安全诉求,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是确保世界长期安全和稳定的必然选择。五是主张“共同享有”。共识、共建、共进、共治的基础是共同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根本而言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坚持共同享有文明进步的成就,努力实现互惠和多赢,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国际利益关系的基本主张。

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世界变局、西方困局、国际大局为问题域,以共同体理论、辩证思维、实践理性为方法论,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核心理念,以国际社会更好发展和人类文明更好进步为目标追求,以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基本要求。人类文明新形态,强调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以广阔的世界胸怀把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联系起来,将中国置于世界的问题域;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把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明实践联系起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理论支撑;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合理的价值规范找到了世界各國利益关切的最大公约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价值基础;着眼世界大局和人类文明发展未来,以深刻的文明关切将各国利益提升为世界整体利益,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前进方向;强调世界各国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积极作为,以科学的实践主张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了具体要求。总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新形态之文明意蕴的世界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的文明主张、体现的文明情怀、产生的文明影响,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

整体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体现在民族和世界两个向度上,其中,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基础性意义,对世界的贡献是主导性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世界向度上。“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中国之中国,而且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1随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不断拓展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继续创造,中国对世界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也将更加广泛和深远。

责任编辑:杨伟民

猜你喜欢
价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当代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
翻转课堂在远程教育中的价值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