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式教学法在“心理照护”工作领域中的应用探索
——以“1+X”老年照护(中级)课程为例

2022-11-18 14:23李奕欣
现代职业教育 2022年37期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教师

李奕欣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山西 晋中 030619)

2019年,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首次承担教育部“1+X”老年照护(中级)职业技能证书的培训考核任务。“1+X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课证融通”理念的推广,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更加实用,更加贴近临床实践。随着社会的变迁,老年人从以前主要的生活照护需求,逐渐增加了心理疏导和精神照护方面的需求,而且比重越来越大。由于心理活动具有内隐性,看不见、摸不着,于是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情绪、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老年人由于疾病原因,常年服用药物,尤其是社会支持较少的老年人,孤独、沉默,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培养的中级老年照护人员要求能够观察到老年人的情绪变化,有能力走入老年人的内心,进行心理沟通,开展心理疏导,给予老年人关爱和关怀。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大挑战,比如,教师要具备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及专业的教学手段以达成心理照护教学目标,否则学生无法入心,当然也无法给照护的老年人以真正的心理支持。

因此,在“1+X”老年照护(中级)“心理照护”模块的教学中,尝试应用感悟式教学法,引领年轻的护生进入老年人的心理世界,提升护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以达到“1+X证书制度”对老年中级护理人员的相关要求。

一、感悟式教学法

感悟——有所感触和领悟。“感”包括感触、感觉、感受、感动、感想、情感、语感等,它是感性层面的东西。“悟”包括领悟、省悟、顿悟,它上升到了理性层面、规律性方面[1]。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感悟式教学法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为前提,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破解疑惑为关键,以让学生获得顿悟为目的。

这是一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2]。因此,教师可利用视频、故事、游戏、活动、角色转变等形式创设情境,引生入境,获得感触,层层深入,逐渐领悟,最终内化,有助于促进学生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学生通过体验感受感知,小组讨论,积极思考,进行体验式学习,获得相应的能力。

二、感悟式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一)角度转变 挖掘老年宝藏

看待事物的角度决定了一个人的情绪、行为,决定了能否做到与老年人有共同语言,并能否做好心理照护。作为年轻的照护人员,只经历过生,没有经历过老、病、死,没有真正的老年生活体验,也很少有老年人的内心感受,当然也很难形成更多更深的思维认知。所以,设计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转变学生认知角度,站在一个合格的老年照护(中级)人员的角度去重新看待老年人以及老年生活,这是老年心理照护教学的一个重点。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看到老年人的优点及可取之处,学会以平等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原则与老年人建立友好和睦的关系,并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体现出来。

教学环节:教师讲述“弃老国”寓言故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研究探讨“老年人的优点是什么?”—分组设计3~5人的情景剧。

教学效果:学生看待老年人的角度发生变化。即由“老而无用”转为“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学生认识到:老年人阅历丰富、见多识广、富有智慧,做决定更明智,更懂得欣赏和享受生活,做事情毅力更强。与老年人相处,不管是生活上还是事业上,他们都可以提供很多的建设性意见和指导,能将自己曾经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提供给我们做参考,让我们少走弯路。情景剧由学生自行决定生活场景,自行设计语言动作。在理念转变的前提下,学生的设计更加合理,贴近生活。

教学反思:作为老年照护(中级)人员在陪伴老年人的过程中,只有真正认知改变,心态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人是灵性动物,每个人都能灵敏地感知到身边的人对待自己的态度,假装不了。观察者决定被观察者,当照护人员认为老年人是“老而无用”时,陪伴老年人的过程就成为“被索取、被奉献”的过程,那么,这种单向式付出的关系,不仅让人感到非常难受,而且无法长久;只有真正认识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一内涵,才会在内心中真正尊重老人,感恩老人,敬爱老人。这样的认知改变,在实践中是非常重要的。照护人员与老年人之间平等互动,充满爱的能量流动,才能建立和谐的关系,做到和睦相处,从而达到心理照护的目的。

(二)提升认知 了悟老年真谛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不同[3]。每一个人格发展阶段都有特定的目标、任务和冲突[4],每一个发展阶段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若能顺利完成或胜任该任务,个体将呈现正向的自我概念及对生命的正向态度,人生则趋向成熟和完美;反之,个体将呈现负向的自我概念及对生命的负向态度,人生则出现失败的停滞或扭曲发展现象。老年人如果对自己的一生评价是正向的,则对老年生活具有适应且满足的生活态度;若对以往懊悔,失去完整自我,则对老年生活产生失望、愤怒与惊恐的不适应现象与行为表现[5]。老年人需要对自我重新再确定,对整个人生进行回顾,最终接受自我,承认现实,在新的“自我”认知和支持下开始新生活,获得埃里克森所说的“智慧”。人到老年,会经历衰老、孤独、无所事事、价值感丧失等,要意识到这是人生常态,自然接纳,积极面对。

1.提升人生认知

教学目标:使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生梦想的价值,学会引导鼓励老年人去完成自己曾经的梦想、曾经的心愿。

教学环节:教师讲解诗人柴内丰的故事以及电影《不老骑士》—学生分组探讨分享“梦想的力量”—分组练习讲述柴内丰的故事以及电影《不老骑士》。

教学效果:学生意识到在工作中,通过分享讲述故事及电影,告诉老年人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要鼓励老人去完成自己曾经的梦想、曾经的心愿。人会老,梦想不会老。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先要激发学生的梦想,让他们认识到梦想对于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多么重要。梦想可以让老年人的价值感极大地发挥出来,自我认同感加强,积极面对老年人生。梦想是伟大的,它使人变得愉快,使人强大,让老年人的人生更加圆满。另外,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讲述故事和电影,激发老年人的梦想。

2.提升情绪认知

研究[6-8]表明,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存在孤独、抑郁等心理问题,不良情绪较多,心理需求较大,生活质量有待提升。其实情绪只是“树叶”,只是表象,而“根”才是根本。“根”是什么?是对万事万物的认知,是人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挖掘产生情绪的深层次原因,调整老年人的情绪,进行心理照护。

教学环节:教师讲述案例(赵爷爷,72岁,退休工人,独居。老人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有时无端地流泪叹息,整天茶饭不思,晚上常常睡不着,体重也比以前明显减轻—学生开动脑筋,回答问题“赵爷爷发生了什么?我们该怎么办?”—分组练习语言开导“赵爷爷”,使之情绪好转。

教学效果:学生更加了解到情绪取决于对事物的认知,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情绪。意识到老年人的情绪更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亲人、工作等都曾经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人到老年这些支柱都发生了变动,就会引起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学生能够陪伴情绪状态欠佳的老年人,并改变老年人对事物的认知评价,教他们学会自我调节,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娱乐活动,重新建立精神支柱,创造愉快心境。

教学反思: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建立同理心,能“感同身受”,是胜任心理照护的关键,也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其间,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要求教师具有灵敏的课堂观察能力以及广泛收集反馈信息、迅速分析、快速判断、明确引领方向的能力。

3.提升生命认知

死亡是一个人生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看待死亡的态度也影响了人对生命意义的看法[9]。探讨生命意义对老年人的重要性远胜于其他的年龄群体[10]。事实上,每个人对于“死亡”这个未知的事物都充满恐惧。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机体老化,多种疾病缠身,甚至丧失劳动能力,比年轻人更加意识到了死亡离自己那么近。不得不面对死亡,思考人生何去何从。

教学目标:学生提升死亡以及生命意义的内在感悟,能够和老年人探讨沟通死亡话题,帮助老年人更好地面对死亡。

教学环节:教师提出寓言《庄子妻死,鼓盆而歌》,提问“庄子是怎么看待死亡的?你是如何看待死亡的?还有其他不同的死亡认知吗?”—学生分组思考分享:死亡的感悟。—书写一篇500字文章,主题为“面对死亡,我们能帮助老年人什么?”

教学效果:教师通过讲解庄子的寓言,对比分析传统死亡认知和庄子对死亡认知的不同,引领年轻的学生提前面对死亡,思考死亡以及生命的意义。通过“死亡与生命”文章的书写,使学生将自己对死亡的思考感悟展现出来,使之能在和老年人沟通交流死亡这个话题时,有能力帮助老年人克服恐惧死亡的心理,做到安详和坦然面对死亡。

教学反思:教学中,需要运用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使学生认识到“生、老、病、死”乃是人生必然之规律,逃不得,也避不开。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对死亡的认知。认知不同,对待死亡的态度、感受将不同。只有通过了解死亡,才能明白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死亡让学生看到,要珍惜身边的每一个生命,善待每一个生命。

(三)角色转换 体验老年病痛

身体的病痛会引起心理的疾病,心理疾病也会增加身体的病痛。很多老年人长期经受着多种身体病痛的折磨,使他们出现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变化,爱发脾气,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照护的过程中对老年人的身心痛苦感同身受,具有同理心。

教学环节:教师让学生戴上模糊的眼镜,塞上耳塞,绑住膝关节,戴上手套,弯腰拄拐棍上楼,体会老年人因变老,听不见、走不动、看不见而产生的烦恼—学生通过写作写出自己体验时身心的感受,尤其是内心有怎样的情绪出现?—分组分享“我的决定”。

教学效果:学生经过体验环节,能够感同身受之后,将会更加善待老年人,有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陪伴老年人,愿意多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进而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教学反思:经过体验,学生充分意识到老年人带着病痛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并且年轻人很难体会到。教师引领深入思考:我们老了会怎样?我们希望怎样被对待?我们能为老年人做什么?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推己及人,将之应用到生活中,如何对待自己的祖辈、父母以及身边的年长之人?从身边人做起,进一步体会感悟。

三、感悟式教学法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一)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引领老年人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训练。

教学情境:教师给出案例:赵爷爷,72岁,退休工人,妻子多年前因病去世,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情绪低落,长期睡眠障碍,个性较压抑。

教学方法:4人一组,分组练习,轮流训练。练习如何与老年人沟通,告知放松训练的目的、方法,如何评估老年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最后,由训练者和被训练者分享训练过程中的感受,并提交书写小组书面报告。

教学反思:教师告知学生这个训练很简单,只要多加练习,人人都可以掌握。这将增加学生陪伴老年人的信心和力量感。另外,老年人的支持和配合很关键,训练时要提醒学生学会随时用心观察老年人的状态,调整语言速度和方式。

(二)初步的心理咨询

教学目标:在咨询过程中,学生能够确定老年人优先解决的问题,并制定初步的心理咨询方案。

教学情境:李爷爷,82岁,退休工人,独居。老人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有时无端地流泪叹息,整天茶饭不思,晚上常常睡不着,体重也比以前明显减轻。

教学方法:两人一组,分组练习。练习内容:首先,与老年人一起找出目前最关心、最困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包括问题的起因、过程、已经采取的措施等)。其次,咨询者和被咨询者分享咨询过程中的感受,提出改进意见。最终,制定初步的心理咨询方案。

教学反思:在整个练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关注学生的表现,结合学生制定的心理咨询方案,精心点评,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咨询技巧。比如照护员应给老年人良好的第一印象,这对于咨询顺利进行很重要;学生要善于体会到老年人的处境,使老年人得到充分的鼓励与支持,愿与照护员接近、交谈,表达他们的心理问题,并使他们觉得有希望改善自己的问题等。

四、结语

心理照护工作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到,人是身、心、灵的共同体,而且不分年龄,不分性别,这是老年人和年轻学生的共通点。教师在这一共通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环节,运用感悟式教学法,完成心理照护教学目标,引领学生提升各方面的认知层次,引导学生学会在心灵层面上和老年人沟通交流,使他们不再只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年轻人”,而是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年照护中级人员,能够胜任心理照护工作。

猜你喜欢
老年人心理教师
老年人的世界越来越“小”——怎么帮他们走出出门“第一公里”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如何防止老年人受骗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中国失能老年人4年后达4200万
美育教师
圆我教师梦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