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

2022-11-18 18:26赵世磊
文教资料 2022年14期
关键词: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赵世磊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特别是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3·18”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思政课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论述办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因素,深刻揭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规律性问题”[1]。这些重要论述为在新时代搞好思政课建设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根本遵循。高校思政课建设近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因此,高校应认真梳理并深刻领会这些重要论述,有助于厘清工作思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一、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经过几代人的长期努力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当前国内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必然要求以更大的勇气去直面各种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培养新时代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肩负的重要使命,而思政课在其中要发挥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用,这就要求高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以适应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当前高校思政课建设还存在一些与新时代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情况,如有的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偏弱、教学方法改革意识不强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根本遵循。高校要根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要求,去认识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性。更准确、更深刻地体会和理解这些重要论述中蕴含的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进而更加自觉地用于指导思政课建设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内容十分丰富,大体来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部分。

(一)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思政课的重要性,在“3·18”重要讲话中进一步强调:“当前形势下,办好思政课,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来看待,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2]这充分表明了在新时代搞好思政课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思政课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结合学生实际,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准确传递党的声音,强化价值引领,引导学生自觉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起来,把个人理想主动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去,立志成长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人,从而体现个人价值。思政课的价值引领作用不可替代,搞好了思政课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同样,搞好思政课建设,也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而实现两者协同育人的目标。

(二)思政课教师的素养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同样,搞好思政课建设,也必然要建立一支信念坚定、素质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3]的好老师标准。此外,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上,他指出,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4]。这理应是全国广大思政课教师努力追求和实现的目标。但思政课的特点也决定了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在“3·18”重要讲话中着重讲了思政课教师的素养问题,强调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5]。这“六要”为思政课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唯有做到信仰坚定,绝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千方百计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才能讲好思政课。

(三)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思政课建设只有在持续改革创新中才能更好地契合时代要求,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6]可以说,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永无止境。正如“3·18”重要讲话中强调的,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7]。要深刻理解“八个相统一”就必须坚持用系统的观点去认识和思考。“八个相统一”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整体,既涉及关于思政课的一些根本性问题,比如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思政课的价值性、思政课的任务等,又涉及一些具体问题,比如思政课教学方式的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思政课教师探索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八个相统一”为我们如何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怎样讲好思政课提供了明确思路和重要遵循。作为思政课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加以灵活运用,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从而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让学生从思政课学习中有更多获得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思政课。

(四)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

思政课的课程属性和作用,要求思政课建设必须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下进行。这既是搞好思政课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这一重要问题,并在“3·18”重要讲话中再次强调:“各级党委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抓住制约思政课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工作格局、队伍建设、支持保障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8]要求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在思政课建设中要履行好职责,指出要把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以及学科建设评估中去。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就加强党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领导这一问题的关心和重视。党的领导是搞好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保障,各级党委应切实负起责任,出实招、抓落实,为思政课建设提供良好环境和坚实保障。

三、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为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上好思政课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根本遵循,意义重大。

(一)有助于广泛凝聚共识,协同办好思政课

办好新时代学生满意的思政课,充分发挥其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重要作用,离不开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离不开全党、全社会形成关心并大力支持思政课建设的良好氛围。学生的价值观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会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的综合影响。良好的成长环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办好思政课绝不是学校或思政课教师个人单方面的事情,需要多方参与。办好了思政课真正受益的是全体学生,也有助于推动社会发展。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政课建设的高度重视。随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审议通过了《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这些都是贯彻落实的具体体现。可以说,近年来党和国家在推动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方面的力度是空前的。

(二)有助于增强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3·18”重要讲话更是引发了广大思政课教师的强烈共鸣。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9]这不仅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工作的充分肯定,更是期望和鞭策。特别是关于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六要”,为我们怎样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思政课教师指明了前行方向,有助于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关于思政课建设的这些重要论述,对进一步加深理解思政课的重要性,增强讲好思政课的信心,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这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必将进一步更加坚定广大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三)为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中着重讲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这一问题,即“八个相统一”。这为思政课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及任教课程和学生特点持续探索如何讲好思政课提供了重要思路。“八个相统一”合乎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各高校要在教学实践中加深理解并逐步做到灵活运用。进行课程建设、讲好思政课是每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职责所在,但怎样进行课程建设并不是每位教师都能做到思路清晰,这些重要论述为此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各高校要以此为指导,大胆探索和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在加强思政课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认识和理解,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努力成长为党和人民信赖、学生满意的好老师。

四、对职业本科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启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决定了新时代必须加强思政课建设。”[10]搞好职业本科院校思政课建设,需要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路下,遵循职业本科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结合职业本科院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有序推进。

(一)做好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十分重要

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顶层设计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这直接关系到思政课建设的成效。近年来,党和国家就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和部署,并着重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因此,学校党委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更加重视思政课建设,扛起责任,切实发挥好领导作用,实现党政齐抓共管,积极营造各方面全力支持思政课建设的良好氛围。职业本科院校应严格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思政课建设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去落实,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切实做好本单位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下大力气去破解制约思政课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以此激发全体思政课专兼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为思政课建设作出科学规划,也为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二)推动思政课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

职业本科院校的思政课建设,需要在高职专科阶段办学基础上跃上一个新台阶才能满足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学校层面应正确处理好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之间的关系,努力推动实现两者协同发展。思政课要为不同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价值导向,解答学生遇到的思想困惑,助力学生学好专业。思政课教师要熟悉所任教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准确定位自己所任教的课程,主动与其他课程做好协同,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思政课程建设与课程思政建设是不可分割的,如果形成“两张皮”,这两者课程建设的效果都会在整体上出现不同程度削弱。职业本科院校要在实现两者有效互动、协同发展上下真功夫,大力破解制约协同育人的诸多难题,持之以恒地推动教学改革创新,才能取得新突破。

(三)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

搞好思政课建设的关键,是要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学校层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应严格按照党和国家有关要求,特别是《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结合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为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学历提升等提供良好条件和必要支持,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根据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这样才能承担起职业本科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任,使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得以充分彰显,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四)紧紧围绕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

目前,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均有很多未知需要探索和实践。与一些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所在高校的思政课建设相比,职业本科院校还有较大差距。那些思政课建设卓有成效的高校积累的经验确实值得学习、借鉴,但不应照抄照搬。职业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特点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按步骤有针对性地推进思政课建设,需要在突出职业教育特色上下功夫,用好“大思政”,让学生从思政课学习中有更多收获。我们要深刻领会“八个相统一”,进一步理清思路,积极推动职业本科院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辅助作用,结合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探索和推进“三教”改革,用教科研成果反哺教学,从而让职业本科院校的思政课改革有亮点、有特色,为培养一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政课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凸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思政课建设要有新举措。我们要持续加深对大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职业教育规律的全面认识,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结合《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版)》等文件精神要求,立足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实际,大力推动职业本科院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稳步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任何时期学校思政课建设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思政课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质量,为探索和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为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思政课理论课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