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2022-11-18 21:09钱小洁
江西农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钱小洁

(常州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武进分中心,江苏 常州 213161)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采用有线方式连接的农业环境监测系统,布线复杂,安装维护困难,人力成本高,对于不同的观测环境布线的走向也要有不同的规划,大大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范围,因此研究者们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业大棚、设施园艺、畜禽养殖等场景,探索智慧农业生产方式。

1 生态环境监测的原则

工作人员在进行环境监测时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第一是优先监测原则,工作人员需要优先监测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成分,掌握其变化规律,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二是可靠性原则,工作人员务必要保证监测数据和结果的可靠性,不能随意更改或捏造数据而影响环境治理方案的制定;第三是实用性原则,工作人员在制定监测计划时,要保证其能对环境的治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减少不必要的监测环节,节约操作成本。

2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现状

2.1 环境监测方面的体制不够完善

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应用方面并未制定完善的体制,导致相关人员并不重视监测技术的使用,无法完成相应的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对于部分生产企业来说,为了自身的利益,并未真正落实环境监测工作,在生产过程中未严格按照标准来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环保部门无法全面地获取信息,也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水平达不到国家制定的标准。其次,当地环保部门未采取强硬的措施让相关企业按照规定使用环境监测技术,使得企业在生产工作中出现环境污染现象,降低了我国整体环保水平。

2.2 监测设备不达标

环境监测技术比较复杂,对监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监测设备的先进程度都有一定的要求,两者都会直接影响环境监测的准确性以及后续治理工作的质量。我国当前的环境监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对环境监测工作不重视,缺少专业的技术人才或者技术人才的整体水平不高,造成监测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其次是监测设备不达标,没有及时进行设备的更新换代,导致设备在监测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造成监测结果与事实存在偏差;最后是监测设备的覆盖率不高,如果只在几个监测点安装监测设备则无法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也会造成后期治理方案的效果不理想,影响当地的环境保护效果,造成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

2.3 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

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缺乏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缺乏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在进行内部质量监督时,有的监测机构没有正确的理念,过于在乎工作内容,导致质量不达标,或者过于重视技术的应用而忽略了管理工作,造成内部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在进行外部质量监督时,主要是市场管理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工作,但是由于缺乏管理人才,且其专业性和工作经验不足,容易出现质量监督管理的效能问题,而且管理制度不健全,所以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落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二是缺乏质量保障方面的制度。目前,我国在进行监测质量管理时,非常重视监测机构的公平性和诚信度,尤其是当监测机构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之后,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也起到了相应的作用,能够有效地增强环境和社会效益。但是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还不是非常成熟,没有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导致监测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尤其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会出现数据不真实的情况。不仅如此,监测机构在工作过程中还有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与影响,例如行政干预等,造成环境监测的数据信息存在误差,无法保证监测工作的质量。

3 环境监测技术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策略

在具体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当中,要根据地区的监测数据来制定相应的方案。近年来,环境监测技术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从总体角度来看,环境监测的效果越来越好,但是其中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从多方面来加强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做好基础工作,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多的力量。

3.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实现有效的环境监测,必须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首先,需要监测部门与当地其他部门合作,如信息部门、气象部门、法律部门等,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信息部门能够通过互联网搜集当地资料以及当地的企业信息,以此来获取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使得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环境保护方案。其次,需要加强法律制度的监管,可以通过当地相关部门重点监测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且从环境监测部门获取数据来制定量刑标准,完善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形成环环相扣的质量监管体系,有利于在当地开展高效的环境监测工作。

3.2 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监测人员需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及技术水平,能充分了解监测流程,确保监测工作的有效性。相关部门应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不断引进新型设备以及技术,提升监测工作质量。相关部门需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定期开展培训工作,主要培训相关人员对于环境监测的理解能力,提升监测人员的操作技能以及理论知识。并在培训工作结束后,进行考核,确保培训质量。还可以实行末位淘汰制度,考核成绩排在末位的人员如果在下次考核中成绩仍不能达到要求,将实行淘汰制度,保证监测人员职业水平符合要求,为后续工作良好开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在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前,需重视监测人员的选择,确保监测人员能够充分掌握监测技术,尽可能选择职业素质高、学历高、经验丰富的监测人员,保证监测工作质量。

3.3 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工作认识的深入,对生态环境保护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常规污染物受到控制的同时,环境中痕量及超痕量的污染物开始受到关注,需要提高监测的浓度分辨率,以进一步降低监测物质的检出限,加强精密分析手段的应用,以及新型复合技术手段的研发;②应结合遥感技术,揭示污染源和污染物的迁移特征;③加强对特征污染物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④拓展监测对象,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的交换对环境介质的影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环境监测也应逐步向生物乃至于生态系统进行拓展;⑤高效有力地进行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有利于保证监测数据的真实准确,并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⑥研发简便化的监测设备,使其能够快速地在相应的时间、空间进行污染物监测,更加准确地反映生态环境质量。

3.4 信息化监测逐步取代人工监测

我国环境具有多样性,人工监测难以实现全方位监测,但是信息化技术为全方位的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在现阶段监测手段发展上,政府部门加大了资金投入,研发了更多适应多种环境自动化监测的设备,依靠信息化技术和监测手段相结合,获取了更多数据。而人工监测不到的区域,可以运用互联网和设备结构模式将数据进行传输,使得数据采集和分析更可靠和更科学。国内机构应不断向国外环境监测发达的地区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化监测手段,逐步取代人工环节,这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人力资本,也能提升监测技术的专业性。

3.5 适当完善环境监测网络

想要稳步开展环境监测工作,需要重视环境监测网络的建立和优化,使其发挥出基本的保障效力,展示出一定的作用成效,为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目前,环境监测工作的稳步开展受到重视,监测网络的优化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其能够为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还能适当提升环境监测实效性。需要侧重国家级监测网络的构建,促使多个要素体现出实际的成果,大力推进业务网络、监测管理网络等的优化[4]。在相关的实践中,通过对国家级监测网络大力构建,可以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稳步开展,确保生态环境工作向着全面化以及网络化的方向迈进。环境监测网络的构建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环境质量的掌握,可以确保相关部门对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污染因素等加以控制,为净化生态空间、提升生态环保实效性等创造条件。

3.6 加大对环境质量监测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

环境监控是环境检测的一项重要功能,因为它需要各种专用设备来精确测量数据和分析环境状态。但是,购买这些设备所需的资金比较多,一些经济条件不够好的地区资金不足,需要有关部门增加专用资金。而且由于环境质量监测通常需要通过检测设备得出结论,如果设施存在问题可能会影响环境控制措施的实施。因此,环境质量监测需要必要的财政资金作支撑,这也是环境质量监测措施得以实施的基础。为此,环保机构应重视检测设备的应用,充分利用这些专用设备,提高对整个环境的监测质量。

3.7 促进监测站领导作用的发挥

相关环境监测部门也要加强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管理层应时刻关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组建应急小组讨论分析原因,最终获得高效、科学的解决方案。监测站管理者应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另外,要定期培训相关技术人员,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开拓创新思维,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供新思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现已成为热点话题,要合理开展农业生态污染治理和农业生态保护工作,依托相关部门,推动本地区农业生态保护战略和政策的实施。积极开发、推广、利用与农业相关的绿地栽培技术、农业生态保护方案、保护措施以及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管控意识,以此来保证农业环境得到持续性改善与优化。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浅析深基坑监测及数据分析方法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让中原更加出彩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学习监测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