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根铸魂”的中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实践

2022-11-18 06:44杨剑
职业 2022年19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音乐教学

杨剑

摘 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既是学校育人的核心目标,也是学校思政课建设的方向。本文结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育人功能,从教材整合、学习路径、育人模式三个方面阐述通过音乐教学在中职学生心中“培传统文化之根、铸中华民族之魂”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中职学生 培根铸魂 音乐教学

美育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社会意识、社会风气和广大青少年的品质、素质的养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全国各类教育会议、文化会议以及学校调研中强调“培根铸魂”的重要性,为学校教育指明了思政课建设方向和目标。

在学校育人过程中,音乐因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担负着学校美育的重任。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因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表现形式,所以在“培根铸魂”课程思政方面也更具育人优势,其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文化内涵影响了一代代人,形成了独有的民族之魂。

笔者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充分运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特有的育人功能,开展基于“培根铸魂”的中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实践。以“培传统文化之根,铸中华民族之魂”为育人理念,通过教材重整、学习路径和育人模式创新,在教学全过程植入课程思政,利用传统民族音乐作品蕴含的美德在学生心中厚植民族情感,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极大地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境界、文化内涵和品德修养。

一、根据“培根铸魂”理念进行教材整合

中职学校现有的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国内外声乐、器乐、舞蹈、戏曲、歌剧等丰富的体裁,但从课程思政上来说,教材缺乏思政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笔者遵循中职艺术课程标准、依据现有教材和课程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特点,以“培传统文化之根,铸中华民族之魂”为育人理念,首先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对中职学生的音乐教材进行了具有针对性的重整,凸显了中国民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国戏曲与曲艺、中国民族器樂四大模块的教学,强化了中国历史、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民族情感的培养。

四大模块以其历史发展为线索,按各类体裁发展的重要历史节点安排教学内容,涵盖了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经典音乐作品。

例如,在中国民歌模块,整合了三皇五帝时期、先秦时期、汉唐时期以及近现代的经典作品;中国民族器乐模块从远古时期的骨哨、先秦时期的编钟、汉唐时期的琵琶一直到近现代的民族器乐改革作品,如《梁祝》《良宵》《黄河》等民族器乐独奏、合奏、大型管弦乐等作品;中国戏曲与曲艺模块从原始舞蹈的变迁开始,通过几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的经典作品串联其发展历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模块则更重视民族特色的呈现,按东南西北的民族布局进行题材选取。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历史其实就是我国各民族的发展历史。在教材四大模块内容的整合过程中,笔者在各种体裁作品的学习中融入与作品相关联的历史、地理、人文、战争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能更快捷、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在学生心中厚植民族情感、提升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从而达到“培传统文化之根,铸中华民族之魂”的目的。

二、研选音乐学习路径,提升育人成效

为了让音乐教学更具针对性、让课程思政和音乐育人更具成效,笔者在不断的实践中,结合重整课程的特点,探索并实施“一史二韵三悟四传”的“四阶导学”学习路径。该学习路径以时间为横轴、以风格变化为纵轴实施双线教学,引导学生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全面深入地探究,通过循史、探韵、感悟、实践四个步骤,层层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理解音乐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联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循史:以追根溯源为起点的教学开篇

循史即追根溯源。以中国民歌教学模块为例,此模块的教学从远古时期先人们狩猎时的呐喊、收获时的欢呼导入,一路引出三皇五帝时的《扶犁之歌》、先秦时期的《击壤歌》《桃之夭夭》、汉唐时期的《青青子衿》、明清时期的《探清水河》以及近现代的《走进新时代》等几个重要历史时期的民歌作品。

在进行中国民歌模块教学时,要从源头挖掘民歌的发展历史,以民歌的发展为横轴、以风格变化为纵轴,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民歌的历史和风格特征,理解民歌的发展过程就是其民族历史的缩影,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认知音乐与文化的关系,增进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二)探韵: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实施

学科素养永远是教学的中心,也只有学科素养提升了,课程思政才会更有效果。探韵是在了解民族民间音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开展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教学内容以原有教材内容为主,通过灵活运用任务驱动、对比教学、实践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各民族民歌的作品风格、地域特点、旋律特色、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探索。

通过丰富的信息化手段,引导学生对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等方面认识的提升,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等音乐核心素养。通过听、唱、思、议、记、看,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形成创造性思维,为课程思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感悟:以民族情感为载体的作品鉴赏

精选国内外流传较广、影响力较大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如《茉莉花》《春江花月夜》等,运用“情景—陶冶”教学策略,借助信息化手段营造情景氛围,引导学生深刻感悟传统民歌音乐蕴含的民风民俗以及浓厚的民族情感,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内涵。让学生在聆听鉴赏中通过移情、共情,厚植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传承:以文化传承为目的的实践运用

传承主要是拓展实践。笔者通过与学校团委、兄弟学校以及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为学生搭建实践展示平台,结合学生在前面三阶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和激发的民族情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艺术展演的方式,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在提升学生音乐表演能力的同时,让他们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并能以实际行动去传承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并最终提升文化认同感。

三、深化校企合作,巩固育人成果

实践是检验和巩固成果的重要方法。为了巩固“培根铸魂”的育人成果,笔者通过多方努力,与宁波市歌舞剧院签订合作协议,实施学校与演艺集团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持续深化合作内容、巩固育人成果。

与宁波市歌舞剧院的校企合作提升了笔者所在学校的师资质量。笔者所在学校音乐教师定期与宁波市歌舞剧院的专家进行交流探讨,大幅度提升了笔者所在音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理论基础。笔者所在学校还聘请了宁波市歌舞剧院经验丰富、品德高尚的骨干演员每周来校为学生授课、开办讲座,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多年来为笔者所在学校培养了大批学生艺术骨干。这些学生艺术骨干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带动了更多的学生参与音乐学习,并积极主动参加各级各类艺术实践,让更多学生提升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经过多次磋商和完善方案后,笔者所在学校还把学生的音乐实践课堂搬到宁波市歌舞剧院,每周按班级安排学生轮流到宁波市歌舞剧院跟他们的专业演员们一起上课、训练。笔者所在学校部分艺术表现能力强的学生还被邀请直接参加歌舞剧院的节目训演,与专业演员同台演出。学生排练的优秀节目也经常跟宁波市歌舞剧院一起送戏下乡。

学生在实战中不但提升了舞台表演能力,还进一步增强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升了他们探索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也不断得到强化,文化传承意识也有了很大提升。

笔者所在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宁波市歌舞剧院的平台、资源和专业人才,提升了学校的师资水平,也助推了学校音乐教学改革创新,拓展了教学空间、优化了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开阔了学生音乐视野,提升了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进一步在学生心中厚植民族情感,实实在在地在学生心中培育出传统文化之根,提升了文化自信,铸牢了民族之魂。

四、小结

基于“培根铸魂”的中职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实践重视音乐与文化统一、知能与素养兼顾、热爱与传承融合,强化了民族情感和文化自信的培育和提升,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学生们的音乐喜好更加丰富,夯实了理论基础,音乐知识也得到拓展,对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厚植了民族情感、坚定了文化自信,达成了“培根铸魂”的育人目标。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了解普遍有限、在审美判断方面缺乏经验,视野范围通常限于教材篇章和教学时空,课程思政的后续力稍显不足。今后,笔者将完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思政教学途径,加强对学生终身学习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薛雯.美育课程融合地域文化的实践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12).

[2]韩钰.中职现代美育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22(6).

[3]胡启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策略研究[J].文化學刊,2022(3).

(作者单位: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音乐教学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