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城郊农业产业发展升级的思考
——以德安县推进城郊农业产业发展升级为例

2022-11-19 04:40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8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业发展

雷 镭

(江西省德安县委党校,江西 德安 330400)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为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构建新发展模式、落实新发展理念,必须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整体性。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推进农业产业升级。

城郊农业产业地处城市与其周边农村地区的间隙地带,由于其地处城市及其延伸区域,一方面可以借助丰富的农业产品服务于城市,另一方面可以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及相关农业产业链服务者。 城郊农业产业是以城市为依托,利用地处城市周边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为满足城市市民的生活需求,提供鲜活农副产品或初级加工农产品的农业,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优美生态环境为主要任务,功能多样、主体多元、服务开放的一种生态和谐绿色高效的新型农业产业,需要充分利用新型农业技术武装,使其具备设施化、集约化、高效化、服务化的特点。

城郊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存在着以农村产业发展为依托,以城市市场风向为导向的辩证逻辑关系,且双方通过区域位置经济往来紧密联系相互渗透,同时具备城市经济、农村经济的特点。

1.发展城郊农业产业的现实意义

江西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绘就了江西未来五年的发展宏伟蓝图,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的嘹亮号角。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升级提速更加紧迫地摆在了我们眼前。因此积极探索和解决现阶段城郊农业在产业化发展升级方面的有效途径,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城郊农业产业相对于农村农业产业而言,具有市场引领、经济带动、科技支撑、服务高效、文化包容、绿色生态要求高等特性,进而使得城郊农业产业相较于传统农业产业面对市场环境具备更强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1.1 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成为城市高质量供给的“菜篮子”

城郊相较于城市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且由于自身地理位置导致的区位交通优势远大于农村,方便的道路运输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地处于城市周围的城郊农业区,运输方便,物流时间缩短,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物资的运入,也方便了城郊各种农产品的运出。便捷低廉的通勤环境,容易吸引农民将城郊所生产的初级农产品送到市场、超市、餐厅以售出更高的价格富裕农民。同时便捷的交通环境能方便城市居民前往郊区休闲旅行购物丰富城市居民生活。可以说发展城郊农业产业是把饭碗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上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城郊便利交通优势利用好土地资源,可以有效高质量的做好城市居民“菜篮子”产品供给的保障工作。

1.2 促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城郊农业产业化可以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将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加快城郊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城郊农业的生产、包装、加工、流通综合效益,从而促进城郊农业向现代化、服务化、专业化转变。二是,城郊农业比传统农业具有更长的产业链,既具有产品功能,又包含服务属性,势必带来更广阔的创业机会和更大发展空间,有助于解决经济结构化矛盾问题。三是,城市的喧嚣和户外活动场地的缺乏,可以通过户外休闲的方式,通过城郊农业及其配套旅游服务产业来弥补。因此,发展郊区农业可以实现市场效益、环境效益和农民收益的统一。将郊区农业纳入城乡经济、区域社会、地方文化、生态环保、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规划,构建城市、农村、农业相互兼容有机协调的新发展格局。既能保证城市自身的持续发展,也加强了城乡一体化,又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1.3 发挥先进科技优势改变传统的农业土地利用方式

发展城郊农业产业需要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提高农业信息化、工业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城郊精准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的建设能力,而城郊临近城市,可以充分依托企业、科研机构、学校的科学技术优势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农业生产服务体系,依托农业大数据、农业物联网打造精准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通过发挥城市技术优势挖掘土地的生产性资源潜力,提高城郊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率。

1.4 发挥近郊信息收集优势改变农业的弱势格局

作为行业和人口最集中的地方,城市里的居民相较于农村居民拥有更高的消费能力和更为多样化的消费习惯。由于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已经成为各类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最主要消费群体。而农业产业受生物生长规律和自然条件制约,其产品有各自的价格周期,且由于生产周期长、资金周转慢,单位产品价值较低,鲜活度导致的运储要求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让农业产业成了投入风险高、收入回报低的弱势产业。大力发展城郊农业产业可以充分发挥近郊农业信息收集便利的优势,通过发展订单农业、精准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改变农业产业弱势的格局。由于城郊农业相比农村更加靠近消费终端,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市场、政策信息和消费者偏好,通过发展现代化的生产体系及时调整农产品品类,通过金融、保险服务对冲农产品价格、气象灾害的风险。

2.城郊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产品结构不优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城乡居民对农业产品的安全、质量、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农产品结构亟待优化,主要表现在缺品类、缺高端产品,一些供给没有很好适应需求变化产量失衡等方面,虽然目前大多数地区呈现出种类丰富优质品种不断增加的趋势,但果蔬类优质农作物的种源仍然依赖进口,其中就包括柑橘、苹果、草莓等城郊农业常栽种的水果,水果“芯片”的掐脖子,优质品种无法大规模种植,导致农产品结构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优质农产品需要。另外目前一些地区的城郊农业仍然停留在初级产品产销阶段,与二三产业融合不够,未能形成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全产业链条。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有待完善,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整体质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变得越发重要。

2.2 缺少科学规划

部分地区由于缺少长期科学的城郊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导致城郊农业发展相对迟缓,长期规划的缺位导致近郊农业产业还是以家庭分散式经营为主,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缺乏让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旧突出。由于规划不足,且土地较为分散,一般农用地太少,土地集中不够,且地上附着物较多,发展设施农业的集约成本高。发展城郊农业离不开建设农业设施,以开展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实现效率增强、产值增加,但建设现代农业设施不能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只能占用一般农用地,这成了农业提质增效的重大瓶颈,让农业生产难以取得规模化效益。

2.3 缺乏投资保障

城郊农业产业现代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自“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以来,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多家银行都大力开展“三农”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设计开发金融产品,从而提升对乡村产业振兴的支持力度。各银行推出不少“惠农贷”产品,改变了过去农业贷款难、额度少、程序多、审批难的局面,但部分贷款产品的设计上存在漏洞,且农业属于高风险行业,贷款的利率及违约罚息利率另有银行相应的标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为农民教育程度偏低,对利息罚息等认知不足,易出现因利息过高直接弃贷的情况,这不仅让银行坏账率提升,也让借款人乃至担保人的征信受损。此外,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对农业带来一定挤出效应,调研发现,城郊村民有钱都去买房了,就算是原来当过农民的,因征地拆迁获得补偿的,也较少投资农业,而是再去投资房产。且农业本身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风险大、不确定因素多的属性,导致流入农业的社会资本较少。目前农民依然是城郊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投资者,多元化投资主体的缺位、投资保障机制的缺乏、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地区不平衡等因素也都影响了城郊农业产业均衡发展。

2.4 科技人才缺乏

农业产业的发展、粮食安全的保障离不开具备科技素养的农业人才队伍的智力保障,国家间农业产业与农业产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农业全产业链上科技人才间的竞争。据调查统计,2020年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已经升至12.7%,国家通过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培育高素质农民队伍,加大对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不过像袁隆平这样的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型人才依然缺乏,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不够,让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依然缺乏。由于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第二、三产业吸引了大量农村新生代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3860”部队,这一问题在城郊更加严重。在我调研的德安县城郊河东乡后田村,1600余人的农业人口中,仅4%的农业人口在全职从事农业生产,而这之中,一半以上是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中老龄人口。

3.城郊农业产业发展升级对策

3.1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整体效益

要充分发挥城郊农业产业的区位优势,结合各自地域气候条件特点,培育优势产品打造优质产区。完善地区重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长期规划,立足于调优品质、节本增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近郊休闲观光农业,把休闲性、体验式的城郊农业产业做出特色打响品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以德安县河东乡城郊农业经济区域为例,通过狠抓热带水果种植、发展现场体验式农庄采摘旅游项目为突破口,充分立足于满足周边城镇居民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打造小而优、小而美、小而有趣的城郊农业旅游采摘项目,有效地增加了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

3.2 加大政策支持,实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战略

政策支持是推动城郊农业产业现代化的关键一招,通过实施财政投入、税收优惠、人才评价、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政策组合拳,让农业产业主体获得国家及地方政府在科技支撑、土地集聚、人才吸引、资金支持等各方面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城郊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以德安县为例,近年来,德安县加大对城郊农业产业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全高标准农田建设战略落地生效,加速实现德安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2017-2021年,德安县共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总投资达1.35亿元。通过向上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了各类专业农机规模化运用,农业生产条件、土地综合利用率、农业抗灾害能力显著提高,项目建成后区域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到65%以上,有效解决了农民耕作难、灌溉难等实际问题。

3.3 培养农业人才,推进农业现代化

农民是农业工作的主体,推动农业现代化培育新时代下的新型农业人才激活农村人才活力是基础。一要立足激发现有人才活力,培育农民自我发展潜力,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就地培育一批以农业为职业的“土专家”;二要营造良好的城郊农业创业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科技工作者、农业专家、公司企业等具有农业专业技术,懂得生产经营的主体下乡创业,发挥鲇鱼效应激活农村的创新活力;三要建立引导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基层一线锻炼实习的长效机制,让大学生了解农业基层、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更多新鲜血液。

3.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通畅营销体系

一要加强农产品生产、储藏和加工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在进行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同时保障城郊农产品供给总量,不断适应满足消费者对质量品质的更高要求;二要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预冷保鲜、分级包装、冷链物流、城市配送等设施建设,推动科技研发、加工物流、营销服务等市场主体向园区集中,构建多层次、多功能、高科技含量的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体系;三要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发展“互联网+订单农业”模式。重点放在市场信息和科技服务网的研究、建设及城郊农业产业优化配置的研究上,整合高效信息网络,帮助农民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做好科技服务,发展“订单农业”,以实现合同生产、产销衔接,规避产业风险。

4.结束语

当下,城郊农业产业的发展在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的农业产品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感受自然、放松身心的机会,并且也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随着城郊休闲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多功能将融入城郊农业产业的建设中,要抓住机会,努力尝试,不断创新,逐步探索出一条不断适应满足人民幸福需求的城郊农业产业发展途径。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业发展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