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林现状与近自然经营解决方法

2022-11-19 04:40陈西平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8期
关键词:人工林树种管理局

陈西平

(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陕西 黄龙 715700)

为了积极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向世界作出了“双碳”承诺,将生态建设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预计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碳汇角色。在林业建设方面,中国实施了一大批林业生态工程,为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人工林的营造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其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满足木材产品需求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对森林经营的反思,根据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工林经营应由追求木材产量的单一目标经营向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质量和效益的多功能经营转变。在森林经营模式中,人工林经营应充分利用其生态系统内部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从人工造林到健康稳定的森林群落这样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所采取的各项经营活动,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充分利用与森林相关的各种自然力,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因此,我国对于人工林采取近自然经营,以合理经营方式帮助森林恢复地力,促使我国生态环境获得可持续发展。

1.人工林经营发展的重要性

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人工林整体面积为5300万hm2,总蓄积量150500万m3,占全世界人工林面积的1/3,目前以平均每年420万hm2的速度持续增加,发展程度和速度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我国现有的人工林当中,幼龄人工造林占总数的54.3%,中龄人工林占32.6%,幼、中龄人工林合计占全国人工林的80%以上,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我国人工林种植品种主要有油松、马尾松、落叶松、杉木、刺槐等,根据各地区地质和气候条件不同选择适当的树种种植。我国对于林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年提升,因此人工林的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下,森林作为林业发展的主体,在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环境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过去,传统的森林经营主要以木材生产为主,即森林经营采取“先开发后处理”的方式。这种传统的森林经营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创造经济效益,但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近自然经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自然经营的发展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促进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理念。实施近自然经营可以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林分质量,确保树木健康成长,促进森林生态功能提升,有利于提高森林的生长质量及稳定性。可以充分体现森林资源的各种功能,从而满足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

此外,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观属于森林在经营管理工作中需要遵守的关键性理念,应当利用可持续发展理念确保森林生态系统能够长期的良性发展,科学的森林管理可以保护濒危树种和原生树种,同时,在森林经营的过程中,森林环境的改善也可以充分带动该地区的绿色旅游。因此,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促进森林经营的有序发展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林业生产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森林资源使用中存在严重的浪费问题。所以,森林资源的管理与经营中应当不断地完善经营与管理策略。

2.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人工林发展现状

2.1 基础条件

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位于黄土高原东部,陕西省延安市东南部,区内丘陵沟壑纵横,是陕西省重点林区之一。经营面积174389公顷。其中有林地164947.84公顷,辖区森林覆盖率94.59%,活立木蓄积14047198.2立方米。辖区内森林资源极其丰富,自然生长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优良的林业发展条件。尤其是近年来,在国家、陕西省、延安市等各级的大力支持下,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抓住国家加快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应用近自然经营技术,大力开展森林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森林抚育项目、生态修复项目、低效林改造项目、封山育林项目等。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质量,促进生态建设。

2.2 发展现状

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源于成立1962年的黄龙山林业局。自其建立以来,为促进林业发展,在几代林业人的共同努力下,进行了大量的林分改造和人工改造,现已形成人工林17993.55公顷,蓄积1946967.4立方米,形成混交林74898.31公顷,蓄积6050832.7立方米(多为人工造林后形成的针阔混交林),为生态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受资金投入和技术标准的影响,前期栽植密度较大,幼、中龄林时期投入不足,抚育严重不足,多数未进行定株抚育,导致林分密度过大,林木分化严重,导致林分质量较差,严重影响林木健康生长。

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主要位于黄龙县镜内,黄龙县的产业扶持政策对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的林业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在经济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黄龙县把开发生态产业作为突破口,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以培育黄龙山生态养殖、林下种植、绿色产品加工,珍稀苗木种植、绿化工程建设和生态旅游为切入点和新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强县,高度重视林下经济发展,并提出了“生态强县”的发展思路,把转变林业发展道路,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黄龙县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发展农业和林业生态旅游,大力培育人工林,坚持以人为本,走科学兴林道路,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3.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人工林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体制不健全及经营管理方式滞后

天保工程前,由于受到经济发展、传统理念等方面的影响,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人工林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一直停留在人工用材林经营的理论范畴,更多注重森林提供木材的经济价值,对森林的生态功能认识不足,只满足森林数量上的提高,却忽视人工林整体质量的提高,忽视社会对森林在生态、经济和精神文化等方面的综合要求;造林指标的不明确,经营现状的粗放,破坏了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平衡,是导致人工林质量低下和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3.2 人工林过密过纯

几十年的荒山造林、林冠下更新造林,特别是实施天保工程后大面积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公益林建设项目,使人工林迅速崛起。据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2005年“二调”数据显示,人工乔木纯林面积达20.92万亩,树种以油松为主,人工油松纯林的面积和蓄积分别占人工乔木林的96.9%和98.6%,且大部分为幼、中龄林,郁闭度过大,基本上都在0.7以上。另外,由于油松初植密度普遍偏大,目前虽然高度已达6-8米,可胸径只有4-6厘米,加之天保工程实施后的全面禁伐等措施的落实导致人工油松纯林在幼、中龄林时期无法及时进行定株抚育,造成人工林过密过纯,自然稀疏分化严重,出现较为严重的被压木和自然枯死现象,形成“麻杆”林、“小老头”树林等,使人工造林成效受到较大影响,同时爆发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几率增大,严重影响森林的健康生长和可持续发展。

3.3 地力严重衰退,人工林生产力低

由于人工纯林过密过纯,导致林木自然分化严重,林木之间竞争激烈,林内生物多样性单一,地表枯落物较少,土壤肥力不足,应尽快实施近自然经营,通过调整林木组成和林分结构,进而提高林地生产力。

3.4 森林景观单调,生物多样性下降

人工林树种单一,物种和遗传基因窄化,生态系统结构简单。人工针叶纯林致使土壤严重退化,抑制林下灌、草的生长,很难形成乔、灌、草和谐丰富的植物群落,这样的林分,水平和垂直结构都趋于简单,难以给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生长和栖居的环境条件,不利于形成复杂的食物网结构,生物多样性也随之降低。由于是同龄针叶纯林作为景观主体,它们通常为单层结构,森林景观缺少季相变换,景观效果不佳,复层混交林少,森林树冠线缺乏起伏波动的动感景致,美学价值低。

4.近自然经营技术遵循原则

4.1 遵循生物合理性原则,在人工林经营中,依生态环境相同的天然林为模板,借助人工的手段调整林木组成和林分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发展能力。

4.2 遵循自然动力原则,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中心思想是要使人工林接近天然状态。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应充分利用自然的力量,同时使用合理的经营策略展开工作,促使人工林能够达到理想的生态形式。

4.3 遵循森林反应力原则,近自然人工林经营需要在实际经营时调整林中的树种组成以及各树种的竞争状态,从而达到利用人工林自主反应能力,保护人工林内树种发展多样性的效果。

5.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人工林近自然经营的解决措施

从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森林资源现状来看,继续增加森林面积的空间非常有限,发展森林资源的重点应该从数量的增加转变到质量的提高上。必须改变传统的人工林经营理念,通过人工林的近自然化改造和近自然森林经营途径,实现人工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健康发展。

5.1 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林业产业发展的活力

进一步扩大国有林场和重点国有林区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对国有林场实行分类管理,逐步将其分别界定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对其内部结构和运营机制做出明确相应调整。要积极开展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理顺现行管理体制,实行分类经营。建立健全集体林权流转制度,规范林地承包经营权、林木所有权流转,推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林业要素配置。

5.2 强化理论指导,实施近自然化改造

近自然林业经营是模仿自然、接近自然的一种森林经营模式。是人工林与天然林的有机结合。为了改善人工林的健康状况,需要逐步进行近自然化改造。在改造现存的人工林时,改造的目标是要把单一树种组成调整为多个树种混交,把同龄结构调整为异龄结构,把单层结构调整为多层结构,形成“复层、异龄、混交”的健康森林。同时,参考改造林分潜在的天然植被类型,选择现有立地条件下适宜生长的乡土树种,坚持“适树、混交、异龄、择伐”的原则,开展近自然经营活动,通过择伐、更新、补植、“引阔入针”等手段,促进林分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多样化,不断优化森林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和森林的抗逆能力。在景观上形成既符合自然规律、物种丰富,且能突出地方特色的特征,使森林景观接近于自然状态。

5.3 改进经营措施,恢复人工林的地力

一是发展林下植被。通过抚育间伐,调整林分密度,保护和发展林下植被,林下植被的凋落物分解较快,丰富的林下植被能促进人工林生态系统营养元素良性循环,提高土壤的营养元素含量;二是坚持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主要混交树种为油松、侧柏、刺槐、辽东栎等乡土树种;三是科学配置营林措施。严格控制不当的经营措施,如炼山、全垦整地、高强度抚育、短轮伐期、皆伐全树利用等;四是实行轮作。通过防止同一树种连续栽植,采取多树种交替轮栽;五是加强水肥管理。施肥是短轮伐期定向培育工业用材林的一项必需的基础措施。同时,对地力衰退的林地进行土壤改良,可以通过水肥管理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促进微生物的活动,以改善林地的肥力状况。

5.4 把握理论核心,重视森林自我更新

近自然森林经营是一个完整的全周期的森林发育演替过程,最终目的是使森林自然更新到稳定的顶级生态群落,利用各种自然力来优化森林的结构和功能,使受到人为干扰退化的人工林逐步恢复到近自然状态。在人工林的近自然经营活动中,要注重天然更新,采取封山育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措施,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和自然力,加快森林正向演替。这样能减轻造林的盲目性,节省人力财力,降低经营成本,为森林自我生长发育提供空间。林分的生长、更新完全依靠自然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明显的生态效益及良好的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5.5 开展技术研究,突出科技支撑作用

随着社会对森林生态环境服务、景观文化和物质生产等多种功能需求的增加,森林质量的概念和内涵,扩展至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层面。要以发展多功能林业为目标,以近自然经营为手段,精准提升森林质量为中心,一方面在森林经营多功能目标下,以近自然森林经营为基本技术途径,开展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研究工作,开展人工林生态环境评价和植被演替规律的研究,因地制宜制定近自然的造林模式,在各项技术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为人工林培育计划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在全周期森林经营思想的指导下,确定多种需求目标,通过研究与实践,逐步建立适应本地区科学实用的近自然经营技术体系,为黄龙山国有林管理局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提供技术保障。

6.结语

森林资源在生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陕西黄龙山林区是国家重点林区,在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应深入思考森林经营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加强森林经营的发展,从而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管理,进而有利于我国的生态建设。森林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对森林相关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规划,以达到森林资源管理的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要重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使生态环境能够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

猜你喜欢
人工林树种管理局
珍贵树种黄檀栽培技术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人工营造混交林树种的选择与配比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南宁地区灰木莲人工林经济效益评价研究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