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中爵士舞的创造力和个性表现的研究

2022-11-19 14:36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代舞芭蕾舞舞者

满 宁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从《艾薇塔》到《猫》,从《悲惨世界》到《星光快车》,从《歌剧魅影》到《西贡小姐》,音乐剧是现代舞台艺术中十分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现代审美观下舞台艺术中流行的艺术形式之一[1]。音乐剧的表现通常依靠演员的歌唱、表演和舞美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表现剧目的主旨。除此之外,舞蹈也是音乐剧常用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助于体现角色的性格或者满足剧目情节所需。在众多舞种中,芭蕾舞、现代舞和爵士舞是音乐剧中最常用的三大舞种[2]。尤其是爵士舞,在近几年编创的音乐剧演出中,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音乐剧所不能避免的课题。在此背景下,主要探讨爵士舞在音乐剧中的创造力和个性表现,以期为音乐剧的创编和表演提供助力,促进音乐剧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一、音乐剧中爵士舞的创造力

1.自由与规律并存

现存最古老的关于“舞蹈”的文本是2000多年前的印度文本(Natya Shastra),它非常详细地说明了如何在舞蹈中用身体表达不同的情感、意图和整个叙事。在西方的表演语境中,引用约翰·韦弗的话说:“在真正的表演者面前,观众不仅会为表演的美感和动作的对称性感到高兴和分心,还会受到姿势的指导、步骤和态度,以便能够判断表演者的设计。即便观众在远处,也能通过一个人物的生动表现,能够理解所表现的故事的主题,并能够区分情绪或行为。”[3]从专业舞者的角度来看,舞蹈动作的“创造力”意味着赋予其意义和意图,而不仅仅是专注于舞蹈动作的技术正确执行。在专业的舞蹈训练中,很多时间都花在技巧练习上,以及在情感表达意图上赋予技术上正确的动作。通过这种方式,一次简单的手臂抬起就可以具有许多不同的表达含义,包括功能含义,例如伸手、触摸、反对或问候。随着一个同样的动作,舞者可以表达悲伤、愤怒、喜悦等。例如,在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艾斯米拉达因被诬陷而被警察强行逮捕,导致圣母院内惊恐慌乱。舞蹈演员通过极具力度与质感的舞蹈动作,表现落难人群的惊慌失控,使整部音乐剧显得更加生动立体,观众也能据此对剧中人物产生同理心,感受到剧情的变化发展[4]。

从音乐剧角度来看,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舞蹈只能作为音乐剧的表现形式之一出现,而不能占据主导地位,否则就不是“音乐剧”而是“舞剧”了。因此,相对于过分强调叙事性的现代舞,以及强调技术性和完整性的芭蕾舞,爵士舞具有独特和魅力的个性,加上现代性和国际化,使得爵士舞在音乐剧中能够“如鱼得水”。一方面,爵士舞不局限于固定姿态的特点使得它能够依附剧情而存在;另一方面,爵士舞的细微变化能够直截了当地表现音乐剧的精神内涵与本质思想,使观众在美的视觉氛围中感受环环相扣的剧情,同时将音乐剧中的情感与价值加以升华,渲染出强烈的艺术效果。从舞蹈本身的角度来看,在芭蕾舞、现代舞和爵士舞中,芭蕾舞更注重技术熟练程度,特别是女性芭蕾舞舞者对足尖的控制;现代舞更重视即兴创作等技能,充分赋予现代舞舞者以足够的创作自由,以此实现现代舞的“叙事性”。与前两者相比,爵士舞的技术性不及芭蕾舞,叙事性不及现代舞,然而,爵士舞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方面,爵士舞不局限于固定的姿态;另一方面,爵士舞有明确的节奏规律和要求,换言之,爵士舞是一种自由与规律并存的舞种,而这也正是音乐剧中爵士舞拥有更高的创造力的原因所在。

2. 单纯和多元共在

在全球背景下,音乐剧的发展与全球娱乐、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音乐剧借用和涵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舞蹈文化,为音乐剧的创新提供创造性的刺激,使音乐剧在一个融合的过程中实现跨文化。在某种程度上,爵士舞作为早期大众媒介文化形式之一,是20世纪出现的所有艺术中最美国化的,也是传播范围最广的,这是爵士舞的单纯性所在。与此同时,爵士舞在其历史的不同时期进行了一系列持续的、互惠的交流,世界各地的爵士舞者纷纷将自己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融入爵士舞中,让爵士舞同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有机缝合在一起,这是爵士舞的多元性所在。例如,中国的爵士舞舞者将中国风音乐应用在爵士舞表演中,创造出的中国风爵士舞既有美式的明快和性感,又有中国式的含蓄和优雅;印度的爵士舞舞者将爵士舞同印度婆罗多舞结合在一起,以爵士舞来表现对神明的祭祀和颂赞。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没有其他舞种比爵士舞更适合音乐剧。在某些方面,爵士舞影响了音乐剧中的舞蹈动作设计,并为音乐剧舞蹈的创作和交流提供了一个框架,让音乐剧中的舞蹈表演变得更加灵活和全面。

从历史上看,爵士舞是非洲舞蹈的延伸,在保留非洲舞蹈急促和富有动感节奏的同时,又吸收了街舞在重心和关节移动方面的技巧。在动作位置和原则方面,爵士舞深受古典芭蕾舞的影响;在收缩与放松方面,爵士舞效仿了现代舞和拉丁舞[5]。然而,爵士舞并非单纯的“舞种大杂烩”,而是在坚持自身节奏和动作的同时,利用多重节奏给它加入许多元素。由此可见,爵士舞本身就是一种具有极高创造力的舞种。它为舞者提供了一个框架,让舞者可以围绕这个框架构建舞蹈动作,表现舞蹈语言。它独特的节奏和强度,可以很好地转化为音乐的创意构建块,并且可以在配乐中构建功能和情感目的。至少从音乐剧的角度来看,爵士舞提供的舞蹈动作组合可能性极高,反映在音乐剧中,恰恰是由于爵士舞这种单纯和多元共在的状态,使得爵士舞具有更高的创造力。受到这种创造力的驱动,音乐剧迎来新的生机。以百老汇为例,最近几年的演出中,百老汇不仅制作很多新剧目,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制作比经典剧目更受欢迎的新剧目。在这些新剧目中,穿插了大量的爵士舞表演。例如,在音乐剧《阿拉丁》中,就有大量充满异域情调的爵士舞蹈片段,不仅贴合剧目,而且更加容易被年轻观众所接受。

二、音乐剧中爵士舞的个性表现

1.在行走中铺设道路

舞蹈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自身的个性。然而,长期以来,桎梏音乐剧中舞蹈艺术表现的恰恰是这种个性。因此,如何在保持舞蹈艺术个性的同时,又将其包容在音乐剧中,让舞蹈的表现“恰到好处”是大量从业人员所必须面对的难题。为此,经验美学提供了一定的见解。经验美学是一门科学学科,它以美学的哲学领域为基础,研究观察者对审美材料的反应和欣赏的原则。根据经验美学中的模型,审美体验的结果是审美判断和审美情感的结果。其中,审美体验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源于艺术刺激特征的感性分析。在经验美学的背景下,情感表达是音乐剧表演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是音乐剧固有的品质之一,也是人们欣赏音乐剧最主要的审美体验。根据《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所述,情感的表达有几个组成部分,包括生理反应、主观感觉、表现力和行为。因此,借由不同的舞蹈,音乐剧演员可以自主地进行清晰可识别的情感表达。例如,愤怒时抖拳,悲伤时悬肩等,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可以真切地表现来自表达者情绪的细微变化,并借由特定动作(例如握拳等),帮助观众识别音乐剧演员所要表达的情感。

实际上,舞蹈表达情感是任何音乐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一半的刺激都是通过有意的情感表达创造的。如果说,音乐剧是用音乐、情节、表演和舞蹈“铺设”了一个世界,那么,爵士舞就像一个步行者在这个“世界”中“边走路边铺设一条道路”一样。它不是世界的镜像,而是世界的铺设。在此过程中,步行者所走的“道路”当然不是完全随意的,而是受到步行者“环境条件”的约束和塑造。由此可以对音乐剧中爵士舞的个性表现确立一种新颖的认知和形而上学的观点,即:音乐剧中爵士舞的个性表现是无法脱离音乐剧这一“环境条件”而单独存在,同时,爵士舞的个性表现也为音乐剧这一“世界”提供了角色行走的“道路”。究其原因,相对于芭蕾舞和现代舞,爵士舞尤其倾向于通过拍手、跺脚、呐喊等身体信号来明确地表达角色的内心。不仅如此,爵士舞还强调角形及线条性的动作,这一点对于音乐剧中角色的选择、矛盾和脆弱时刻的情感共鸣极为有益。通过爵士舞,观众聚焦在舞者所表现的情感矛盾的体验,同时作为赋权选择的表现,爵士舞考虑了音乐剧作品中情感矛盾的经历,激发了人们的情感体验和潜在的反思。

2.将生活与艺术交织

自音乐剧诞生之日起,音乐剧中的舞蹈表现形式就分成两派:形式主义和表现主义。在形式主义的舞蹈中,最重要的方面是舞蹈动作在空间中描绘的线条和形状的美感。这种明显形式主义舞蹈的例子是乔治·巴兰钦的芭蕾舞蹈编排。相反,在表现主义的舞蹈中,几乎所有重要的都是动作要富有表现力,例如,摩斯·肯宁汉的编舞[6]。表现主义和形式主义舞蹈之间的对比在音乐剧中提出了一个有趣的研究问题:两个舞蹈动作序列在技术上是相同的,但一个有表现力和一个没有表现力——观众更喜欢哪个?对此,学界普遍认为,只有真正的表达才能传达给观众并产生艺术作品。实际上,音乐剧与传统戏剧表演的不同之处在于,表演者同时也是其他表演者的观众,受到他们的表演的影响。这种沉浸式的表演形式极易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迷失方向,表现在乐器、演员、舞蹈编创之间缺乏契合点,无法将舞蹈融入音乐剧的氛围中,导致音乐剧的表演难以被观众所理解。这一点在一些小剧团的演出中最为常见。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重新审视音乐剧中的舞蹈美学体验。

当前关于音乐剧中舞蹈功能的理论认为,舞蹈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增强情感体验的工具。舞蹈在音乐剧中具有描述剧情、推动发展的作用。然而,在传统舞蹈美学方法中,常常会将舞蹈动作与日常动作分离开来,具体表现为将日常动作通过夸张甚至漫画化变成舞蹈动作,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舞蹈演员身体表达的范围和清晰度。于是,考虑到舞蹈的可能起源和功能,有一些理由假设观察者对富有表现力的舞蹈动作的反应不同,并且更喜欢它们,而不是那些没有表现力的动作。毋庸置疑,舞蹈可以是一种通过身体的运动和静止来表达的语言。舞者的表现想法可以来自舞者看到、听到、想象或感觉到的物体、事件或想象。通过舞蹈动作,舞者的表达性的细微差别、感觉和交流意图得到增强。换句话说,舞蹈可以看作是记忆的一个方面,以身体为基础,体现并处理了社会、文化和历史记忆的传播。在此基础上,爵士舞作为一种本质上外放性、大众化的舞蹈形式,爵士舞的美学应该从根本上通过观察到的日常动作与有效的舞蹈语言交流联系起来,也可以说,爵士舞者通过“生活即表演”传达感情和意图,传递潜在的情感表达。

三、结论

音乐剧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套成熟的编创和表演体系,因此,在现代语境和大众审美观下,实现音乐剧的创新是十分困难的。在此背景下,爵士舞为音乐剧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作为音乐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爵士舞的创造力和个性表现是音乐剧的基石。在未来新潮流的影响下,在音乐剧中创新出更具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将有助于推动整个音乐剧发展再上一个高峰。

猜你喜欢
现代舞芭蕾舞舞者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历史尘埃:回溯中国现代舞的早期发展
家中的芭蕾舞学院: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探究现代舞艺术的发展
——东西方现代舞艺术的融合
跳芭蕾舞
现代舞创作现状漫议
现代舞创编性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