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特性、路径和价值探寻

2022-11-19 19:36施正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26期
关键词:育人课程活动

施正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绸都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时代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生成性、开放性等的特质。作为教师,要深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寻其独特的育人功能、育人路径,以便不断地优化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传统的学科课程的固化样态,从“以书为本”“以本为本”转向“以生为本”“知行合一”。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特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特性、育人特质,它是一门能发展学生诸种能力的课程,是一种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课程。“育人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当让学生的学习闪烁活力,应当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实践性”

传统的数学课程是“纸笔数学”课程,这种课程的内容往往局限于教材,往往将学生锁定于课堂。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的固化格局,将学生的学习向着教材之外、课堂之外拓展、延伸。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的“演算”“演绎”,而更多地是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操作”“动手做”,而不能引导学生简单地制定计划,不能匆匆忙忙地让学生展示,那样就会有“纸上谈兵”之嫌。如,引导学生研究“生活垃圾”,就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中去,了解生活垃圾实际状况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调查、考察、访谈、咨询、资料查询等,实实在在地搞研究。如果学生仅仅是借助于互联网搜寻资料,那么,这样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有综合实践活动之名”,而“无综合实践活动之实”。可以这样说,实践性是最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质的特性。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趣味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趣味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是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的,也一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催生学生的深度思考、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懂得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握学生的具体学情。只有这样,才能让综合实践活动切入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导引学生的综合实践由“现实发展水平”提升至“可能发展水平”。富有趣味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定会让学生在活动之前就蠢蠢欲动。如,在我校东南角有一块空地,老师们觉得搁着怪可惜的。为此,我们发掘身边的资源,将该区域开发成为学生的“嬉耕园”,引导学生种植。这样的种植,点燃了学生内心早就存在着的“劳动热情”。为此,我们给不同的年级、班级划分区域,让每一个班基于自身的班情,选择合适的种植作物。在实践中,学生测量行距、计算株距,并积极主动地播种、浇水、施肥。一段时间以后,“嬉耕园”中变成了一片“绿油油”。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种植的植物成活之后,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跨界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跨学科的课程,连通着诸多的学科知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教师要了解相关的学科知识,并能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进行有效地、灵活地应用。如,快乐游考活动,就融通了语文课程相关内容;实地考察活动,就融合了科学学科相关内容,创意写生综合实践活动,就融和了美术学科相关内容;等等。通过跨学科地整合、融通,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地实践、主动地探索、主动地创造。如,在“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让学生对家乡的水环境做调查,同时引导学生走进科学实验室,观察家乡的水域生物标本,了解家乡的水域生物。引导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观察、记录、拍照、取水样等,引导学生获得活动的“第一手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真地、详细地记录水中的生物、微生物情况。作为教师,要积极跟进、主动跟进、适度介入,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予以指导,让学生判断水资源的生态情况,对家乡的水资源形成调查报告,判断家乡的水资源是否被污染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育人性的课程。作为教师,要基于“立德树人”的整体性、全局性教育立场,对学生进行有效地、积极地指导。要遵循自主性、趣味性、可行性的原则等,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深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让学生彼此交互合作、互动、交流,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走向自主、自能。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育人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当下已经由传统的“边缘地位”走向了“中心地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坚持综合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的整体性思路,不断地优化育人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树立整体性的目标、探寻实践性的本质、注重活动性的存在。实践中,要创设整体性的育人情境,变革传统的育人方式,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地发展。

(一)内容变革: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性的学科课程内容,它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性、整体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设计、实践,走出了学科课程教学的分科弊病,让本然性的知识得到了统整,这是知识本真形态的回归。这样的一种整体性设计、实践,可以让学生的学习走出传统的内容封闭、逻辑断裂、知识碎片的格局。如,教学“自行车里的学问”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基于科学的学科视角,研究自行车中的杠杆原理的应用;基于数学学科的视角,可以研究自行车中的正反比例的相关知识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将“玩”贯穿于活动的始终,从而始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多感官协同参与活动,让学生展开自主性思考、探究。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积极地猜想,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从而让学生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维度触角。只有实现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放,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种整体性、综合性、有效性。如有学生研究“前后齿轮周长和转数之间的关系”,有学生研究“自行车变速调节与爬坡的关系”,有学生研究“自行车的轮胎”,有学生研究“自行车的刹车装置”等。通过这样的一种整体性、跨界性的内容设计,能让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多学科的知识融合,从而能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能融入不同学科的思维。

(二)形式变革:综合实践活动多元性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是多元性的,它往往诉诸学生的多种感官,是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尤其注重学生的“动手做”活动形式。“动手做”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学习对象作为一种亲在的、在场的东西。“动手做”让学习对象不断地“上手”,不断地将离我远去的学习对象拉入现场。这样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展开思考、探究,能让学生的数学学习从肤浅走向深刻、从被动转向主动。比如“厨艺”是劳动课程中的一门重要技艺。过去,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仅仅是抽象地、大一统地说教,告诉学生一般性地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这样的一种说教,对于多元性的厨艺来说是苍白的,对于学生的厨艺的真正形成也是无济于事的,不能让学生形成任何的厨艺学习感受、体验。我们在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将之暂时搁浅,留给学生在素质教育基地学习锻炼时,引导学生实践。素质教育基地有现在不常见的旧时“土灶”。我们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践“包水饺”“炒肉片”“烧番茄蛋汤”“红烧鱼”等各式各样的实打实的项目锻炼。由于每一个小组的操作对象不同,因此,在课题“厨艺”的总领下,学生深入地学习、实践各种烹饪技术。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们拍视频上传,向家长现场展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彼此相互配合,并且组与组之间相互比拼,忙得不亦乐乎。通过这样的一种综合实践锻炼、现场展播以及小组比赛等方式,提升了学生“厨艺”,加强了学生的相关技能。

(三)过程变革:综合实践活动方法性设计

传统的教育往往偏重于零散的知识以及文化符号等的记忆,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注重知识的全息图景,更注重引导学生感悟体验相关的思想方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注学生“做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么做”。综合实践活动,应当成为一种知识“产生式系统”表征和“方法指导式”服务,应当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思中学”“用中学”。如,学校德育主题周开展了一次“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实践这一活动,有教师仅仅让学生在课堂上蒙上眼走路、单手穿衣等去感受、体验残疾人的不易。我们认为,这样的一种模拟性的活动,是一种被动性的、肤浅性的活动方式,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体验到弱势群体的内在的真实的需求。为了深化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要求学生要深入到弱势群体中间,到身边的一些弱势群体家庭中去,观察、了解他们的活动。当孩子们深入弱势群体中间,学生就会自然对弱势群体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有所了解,就自然而然地会形成帮助弱势群体的情感。这样的一种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是有效的教育,它是那种浅尝辄止的表演式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综合实践活动育人方式要从育人的内容、形式以及过程等方面展开整体性、系统性、结构性的调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水平、状态,需要教师把握实施的时机,需要精心设计相关内容、确定活动目标,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地指导等。有效地实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生活。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

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彰显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价值,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应有之义和应然之举。综合实践活动能丰盈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升华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问题解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提升了学生的认知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认知的课程,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知力。相比较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多角度、多层面地深化学生的认知。如,围绕一张A4纸,我们就开展了系列性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让学生深入生活之中了解纸张的作用;让学生周六日参观造纸厂,了解纸张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一张纸形成的不易;可以让学生进行生活小调查,了解纸张在生活中的浪费;征集节约用纸的金点子,并组织进行交流、研讨等。这样的系列性、结构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深化了学生对纸张的认知,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纸上谈兵、不再是滥竽充数,而是通过积极的实践,增强了学生的感受、体验等。当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了纸张的作用、功能以及对环保的影响之后,他们的认知自然是深刻的。纯粹的认知转变为行动上的认知,单一的认知转变为综合性的认知。这样的认知自然是深刻的、持久性的。

(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力

相比较于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更能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能提升学生的实践力。学科课程往往有着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而综合实践课程往往没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它是开放性、主题化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诸种能力都能得到实现。如,我们曾经开展了一次“内务整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周六日的时间学习“叠被子”“套被套”“铺床单”“张帐子”等。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努力学习并用手机将活动拍摄下来。如此,连续实践一个月,帮助学生逐步形成了“自主整理”等的技能。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引导学生开展了“尝试做家务”的综合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学习“洗碗”“洗衣服”等相关的活动。这些活动,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生活能力。有家长慨叹,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培养了人、造就了人。

(三)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真正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能有效地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生成学生的创新素养。通过创新,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并且能有效地开辟未来,让未来更具有可能性。如,教学“家电维修”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就从简单的家庭电路开始引导学生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什么是零线、什么是火线、什么是地线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认识了插座、漏电保护器,认识了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为什么要接地等;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初步学会了诊断家庭电路故障,并会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电路故障维修,学会了使用测电笔等。在这个过程中,有学生创造性地将相关的电路元件连入电路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不断创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打造学生的综合实践场,构建内蕴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格局。

猜你喜欢
育人课程活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六小”活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动随手拍”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