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疗效分析

2022-11-19 13:34许波上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上栗337009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11期
关键词:椎动脉基底供血

许波(上栗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西 上栗 33700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又称后循环障碍,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在老年人身上多见,发作时可有恶心、呕吐、眩晕、共济失调、神志障碍等症状[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后虽预后较好,但易反复发作[2]。甲磺酸倍他司汀是一种组胺类药物,常用来治疗脑动脉硬化症、脑缺血性疾病之供血不足、眩晕症等[3]。氟桂利嗪是一种钙通道阻断剂,能防止因缺血等原因导致的细胞内病理性钙超载导致的细胞损害,主要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椎动脉缺血、脑后栓形成、耳鸣、头晕等[4-5]。氟桂利嗪和甲磺酸倍他司汀虽都能治疗头晕,但区别在于氟桂利嗪主要改善由前庭功能障碍导致的眩晕,而甲磺酸倍他司汀主要改善由眩晕症导致的眩晕。内皮素(ET-1)是一种血管收缩因子,由多种氨基酸的肽类组成,是血管收缩的最强物质,具有收缩心血管的作用,内皮素收缩血管能提高血压,能反射性引起心率下降,导致心脏供血不足,造成眩晕[6-7]。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活性多肽,在人体内分布较为广泛,主要以分泌颗粒形式进行储存,大多聚集在人体肺部组织及心血管系统,同时对心血管系统功能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具备对其的调节能力,也是目前已知可针对血管扩充起到重要作用的基因[8-9]。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对患者血清ET-1、CGRP水平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52±5.99)岁;平均体重(58.33±7.34)kg;合并疾病:颈椎病8例、高血压6例、糖尿病10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97±7.39)岁;平均体重(56.58±8.94)kg;合并疾病:颈椎病9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合并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TO)发布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2)年龄小于80岁;(3)依从性佳者。排除标准:(1)有其他重大疾病者;(2)依从性差者;(3)服用氟桂利嗪或甲磺酸倍他司汀后有不良反应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基础降压、降糖治疗。

1.3.1 对照组 给予甲磺酸倍他司汀[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40130]进行治疗,饭后口服,3次/日,1~2片/次。持续治疗2周。

1.3.2 观察组 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甲磺酸倍他司汀用法同对照组,盐酸氟桂利嗪(郑州瑞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068)口服,10~20 mg/次,1次/d。持续治疗2周。

1.4 临床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2)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及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采用TCD检查并记录。(3)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ET-1、CG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常温离心15 min(3 500 r/min),取上清液置于-20℃冷冻储存。(4)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肠道反应、皮疹、嗜睡、乏力)。

1.5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影像学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综合其临床症状改变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具体包括:(1)临床痊愈:患者症状完全消失(视力模糊、眩晕症、头痛),可完全自行下床活动,且TCD影像学显示无异常。(2)临床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视力模糊、眩晕症、头痛),可缓慢自行下床活动,且TCD影像学显示椎基底动脉血明显改善。(3)临床有效:患者存在轻微临床症状(视力模糊、眩晕症、头痛),无法自行下床,可在他人协同下床活动,且TCD影像学显示无明显改变。(4)临床无效:患者存在明显临床症状(视力模糊、眩晕症、头痛)且有持续加重趋势,无法取得下床活动,TCD影像学显示无改善情况。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有效率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s,c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比较(±s,cm/s)

组别 n 左侧椎动脉 右侧椎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P 34.33±4.02 34.98±3.99 0.811 0.419 47.75±5.76 40.37±5.34 6.644<0.001 35.43±4.11 35.31±4.68 0.136 0.892 48.63±6.01 41.35±5.87 4.746<0.001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1及CGRP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ET-1、CG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ET-1水平低于治疗前,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血浆ET-1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1及CGRP水平比较(±s,ng/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ET-1及CGRP水平比较(±s,ng/L)

组别 n ET-1 CGR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 141.72±15.46 142.14±16.13 0.103 0.918 95.38±10.11 116.28±12.34 7.176<0.001 12.26±1.63 12.34±1.65 0.189 0.851 28.42±2.85 22.48±2.71 8.273<0.001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肠道反应、皮疹、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常因脑干、小脑等部位缺血产生,也是中老年人较为多发的脑血管疾病。脑血流量通路是由前循环与后循环共同组成,也被称之为椎基底动脉系统,包括4条主动脉与2条颈内、椎动脉[11-12]。目前治疗该疾病较为常见的药物主要有氟桂利嗪和甲磺酸倍他司汀,其中氟桂利嗪是一种不影响患者心率、血压的钙离子拮抗剂,可用于治疗神经性系统疾病,尤其针对于脑血管疾病、眩晕症等,疗效显著,同时安全性高[13]。甲磺酸倍他司汀同样可用于脑供血不足的眩晕及血管性头痛等症状,但有少数患者使用后可出现胃部不适、恶心等不良反应[14]。王寅龙等[15]的研究结果表示氟桂利嗪与甲磺酸倍他司汀两者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疗效更佳,且有效率更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ET-1水平低于对照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可改善其血清ET-1、CGRP水平,且用药安全性高。其原因在于氟桂利嗪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钙离子浓度,增加血管血流量;甲磺酸倍他司汀有着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血流速度作用,扩张毛细血管增强循环血流;两者联合使用可进一步起到加强脑组织供血供氧能力、循环血流与扩张血管作用,还可对患者眩晕症状有改善能力。两组肠道反应、皮疹、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提示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用药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氟桂利嗪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疗效确切,改善血清ET-1、CGRP水平同时也对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起到显著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椎动脉基底供血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效果分析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双侧椎动脉走行异常及左椎动脉压迫星状神经节1例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辣语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