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与引入

2022-11-20 02:05苏勤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教书育人 2022年20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情感音乐

苏勤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

流行音乐起源于西方,属于一种大众化音乐,具有娱乐性与商业性两方面特征,一直以来深受年轻人喜爱。我国流行音乐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开始逐渐在各学校音乐教育中引入,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音乐课堂中引入一些流行音乐,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放松心情。

一、流行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一)流行音乐对器乐教学的作用

音乐教育是中小学阶段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推动学生各方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有利于转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中的器乐教学十分重要,这对提升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有所帮助,过去的器乐教学中,学生普遍对各类器乐不了解,且学习起来难度较大,热情不足。将流行音乐教学与器乐教学相融合,向学生讲解不同流行音乐使用了哪些器乐,以及这些流行音乐可以使用什么器乐做出改变,让学生了解各个器乐的特色,加深对器乐音色与音域的理解,提高音乐学习效率。[1]

(二)流行音乐对欣赏教学的作用

作品赏析也是音乐教育的一部分,旨在陶冶学生情操,修养身心,帮助学生缓解日常学业压力的同时,提高音乐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这一环节教师需要为学生合理地选择欣赏内容,要求所选的作品要有艺术鉴赏价值,情感上也要积极正向,将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可以丰富教学素材,流行音乐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审美观点,学生更容易接受。无论是情感上,还是心理上,流行音乐更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来自音乐的情感传递。

(三)流行音乐对唱歌教学的作用

音乐教材内的音乐内容大多数为乐理知识,有时也包含民族音乐知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显得枯燥乏味,教学模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普遍对唱歌教学充满兴趣,教师可以融入流行音乐元素,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寻找自己喜爱的明星,在提升学习兴趣的同时,模仿明星的演唱方式,学习该明星的其他歌曲,以此提高学校唱歌教学水平。现如今互联网普及程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对于精神世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关注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现阶段学生对于音乐演唱与审美偏好有着属于自己的看法,很多学生偏爱流行音乐,认为流行音乐歌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歌曲旋律优美,其中的情感多来自生活,听起来更加真挚。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课堂,使其与唱歌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歌唱与表演中尽可能地表达情感,学会如何有感情地去演唱。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歌谱视唱教学,帮助学生学会识谱,提高音乐水平。除此之外,流行音乐的引入也是为了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在表演中增强自信,提高音乐表达能力。与其他音乐类型不同,流行音乐具有时代前沿性特点,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快乐,从而乐于在集体中演唱,逐渐培养音乐自信心。[2]

(四)流行音乐对创作教学的作用

音乐教学实践中,创作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以及学生对节奏的把握能力与音乐作品的联想能力。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有利于激发课堂活力,引导学生寻找创作灵感。如,在课堂上展示一段最近流行的歌曲,学生欣赏之后再根据音乐风格与情感表达进行舞蹈创作,提升音乐想象力。创作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原有歌曲为基础进行创编,使流行音乐的旋律、节奏被二次创作,让学生意识到音乐的无限可能。流行音乐能够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为接下来的创作教学提供便利条件。传统认知中,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流行音乐都是无趣低俗的,但随着音乐行业的发展,以及大众品味的提升,流行音乐开始迎合了大众的口味,一系列优质的流行音乐被创作出来。如今周杰伦的音乐被用来作为中小学生的教材素材,甚至出现在试卷中,由此可见,流行音乐也是有教育价值的。教师选择一些带有教育意义的音乐,在陶冶学生个人音乐情操的同时,还能鼓励学生根据流行音乐完成个人创作。

二、流行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引入

(一)趣味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当前,学校教育存在明显的应试教学特点,部分地区已经将音乐教育纳入考试范畴,而流行音乐的加入可帮助学生缓解紧张情绪。音乐教育中,将其与流行音乐作品融合,教师应关注作品的筛选,使作品更贴近学生兴趣爱好。一方面,选择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作品,抵制任何内容粗俗的音乐,迎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兴趣爱好,引导学生辨别流行音乐中的情感表达。另一方面,选择具有风格性与音乐性的流行音乐作品,突出流行音乐的艺术特点,不能严格按照民乐或古典音乐的筛选要求,而是偏向作品的风格去选择。多数流行音乐都以电子乐器伴奏为主,所配置的乐器多种多样,通过课前导入,彰显流行音乐的风格特点。为了保障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意识到趣味导入的重要性,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在最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思绪快速回到本节课教学活动中。音乐教育环节,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的课间活动播放流行音乐作品,感受与本节课相关的情感,集中注意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如,学生在学习关于风景的诗词或者作文时,很多学生表示自己对江南风光的向往,教师可以将流行音乐导入其中,为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江南风景图片搭配林俊杰的《江南》,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江南风光,培育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依靠流行音乐进行音乐课堂导入,有利于拉近学生和音乐教材的距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想象空间,使教学活动更加连贯。课前导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听到流行音乐时,很多学生都会跟着哼唱,在讲解关于母爱主题时,可以为学生播放《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烛光里的妈妈》这些知名度较高的歌曲,引导学生在观看MV 的同时调动情感,并意识到无论是年代多么久远的音乐,其中的情感表达都是永恒不变的。[3]

(二)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从某种角度来讲,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传递和延续,高品质的音乐作品一定是有着丰富情感的。日常音乐教育中,教师应注重对作品情感的挖掘,以此对学生起到教育作用。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营造特定的情感氛围,使学生获得情感体验,利用流行音乐作品创设情境,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情感,帮助学生树立客观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音乐教师应时刻具备创新意识,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学方式,勇于实践,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提升音乐素养。由于流行音乐的风格不受限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音乐展开相对应的教学活动,发挥流行音乐的环境渲染作用,将传统音乐与流行音乐充分结合,使学生得到情感熏陶。对于一些节奏感较强或者存在律动性特点的音乐,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舞蹈情境,将班级内的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掌握乐曲节奏后创设不同的乐曲情境,可以编排舞蹈剧,可以编排音乐剧,通过这种方式感受乐曲节奏特点。

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为学生导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向学生讲解这首歌的背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随后为学生展示与国歌同一时期的歌曲《长城谣》,再结合东北沦陷的历史背景,营造出充满时代氛围的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你们生活在这样的时期,请问你们将会怎么做来拯救自己的祖国?”学生纷纷做出回答,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随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李玉刚的《万疆》,通过流行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情境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最具有情绪感染力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集体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来自教师的情感暗示,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将流行音乐作品和情绪相联系,有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内化情感,再将其上升为道德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三)节奏训练,增强学生的乐感律动

在音乐课堂中,乐感与身体律动也是教师要培养的内容。乐感的培养能够为学生接下来的合唱、独唱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养乐感与律动的方式有很多,如,在课上做节拍游戏,跟着流行音乐的节奏挥舞手臂,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使学生脑海内产生定性思维,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锻炼手脑协调,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帮助。

八月时节教师为学生讲解《八月桂花遍地开》相关内容,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原本是一首抗战民歌,为庆祝苏维埃政府而创作,彰显革命边区人民在当时的喜悦之情,整首歌节奏欢快。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可以先用《小苹果》进行节奏训练,这首歌是四四拍的作品,节奏轻快,学生可以跟着唱,打节拍时更加轻松。四四拍的节奏主要是“强”“弱”“次强”“弱”,学生在“强”和“次强”的时候拍手,在“弱”的时候拍腿,打节拍时应注意“强”与“次强”的差别。随后教师再带着学生对《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四二拍的作品进行节奏训练。乐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成功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训练,音乐教育应有计划地对学生展开乐感训练,在增强学生对音乐学习趣味性的同时,遵循学生自身年龄特点,引入相应的流行音乐,从而提升学生音乐品质。[5]

(四)唱跳结合,促进学生的创造发展

实际上,唱跳结合也是音乐作品的一种常见形式,组织学生在音乐作品创编时,需要学生进行个性展示,强化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吸引力,鼓励学生提升个人创造能力。这一时期的学生普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教师应意识到该阶段是学生养成自信心的重要时期,可以组织学生唱跳创编,同时给予学生肯定的评价,让学生培养自信。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唱跳创编,让学生像现在以流行音乐为主的综艺节目那样,将自己当作练习生,在交互交流中进行流行音乐的唱跳创编。创编课中,教师可以为各组学生提供不同的流行音乐作品,如《最炫民族风》《小苹果》《踏山河》等,学生可以根据喜好来选择,组队后进行作品创作。网络中有很多关于流行音乐作品的演绎视频,学生可以通过抖音短视频平台学习音乐舞蹈动作,借鉴的同时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改变,或者教师直接提供某个音乐舞蹈视频,要求学生进行创编,降低学习难度。这样的音乐教育方式旨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创作,引导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氛围内轻松学习。

(五)作品赏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流行音乐作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强化道德水准,还能够起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作用,音乐教育中,教师为学生挖掘来自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作品,发挥音乐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音乐的感染下体会时代的变革,传承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作品赏析作为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学生赏析音乐作品能够提升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强化美学素养,使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乐趣,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欣赏《东方之珠》《七子之歌》这类爱国主题歌曲时,可以同时为学生播放流行歌曲《我的中国心》《万疆》等,提出问题:“《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是一首粤语歌曲,但大家能听出这首歌的情感吗?”学生查阅关于歌曲的背景故事,了解香港歌手张明敏的作品,感悟来自作者的爱国情怀。

(六)强化认识,依据教材确定流行音乐教学目标

教师应正确对待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掌握流行音乐的特点,为学生提供正面积极且有教育意义的流行歌曲,谨防低质量的流行音乐渗入课堂。流行音乐种类较多,选择歌曲时应当根据学生当下兴趣爱好情况,依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同类型与风格的流行音乐有着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师应把握教学方法,突出流行音乐的积极引导作用,使音乐教育内容更加丰富。网络中流传的歌曲有很多,许多流行音乐传唱度很高,在很多短视频中被用来当作背景音乐,教师制订音乐教学计划时,应融入积极的音乐作品,比如,汪峰演唱的《我要飞得更高》,这首歌曾经是华人十大金曲榜单内的歌曲,学生学习后能够感悟歌词积极奋斗与拼搏的思想。随后,再向学生提供《夜空中最亮的星》,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学会以正确的目光看待音乐作品。

与其他乐曲不同,流行音乐的歌词内容通俗易懂,乐曲旋律和情感表达十分鲜明,该阶段的学生在心智方面还不够成熟,学习音乐作品时无法直接通过歌词与旋律表达乐曲背后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应重视对流行音乐曲目的挑选,尽可能地选择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歌曲。如,欣赏音乐作品《在灿烂阳光下》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为了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可以为学生播放同种类型的流行音乐,在讲解乐理知识的同时,与学生探讨流行音乐的节奏,把握其中的音乐元素,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分析歌词,感受来自歌曲的情感与文化意蕴表达。

总之,现阶段社会中的青少年普遍对流行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引起了音乐教育领域的关注。将流行音乐引入学校音乐教育,发挥流行音乐的积极作用,为学生选择合适的音乐曲目,科学设定教学环节,注重趣味导入,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音乐舞蹈创编,从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情感音乐
唱片、广播——西物东渐与中国都市流行音乐的诞生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阿多诺流行音乐理论视域下的中国流行音乐思考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书评|《流行音乐与文化关键词》:为流行音乐研究树范本
音乐
浅谈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兴趣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