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2022-11-20 01:59张飞飞
读与写 2022年35期
关键词:插班生幼小习惯

张飞飞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幼儿园 山东 利津 257447)

随着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多的家长和教师开始重视对幼儿小学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但是,幼儿步入小学生活后,依然有诸多不适应,这些不适一方面来自新的学习方式的变化,一方面源自陌生环境。当然,还有部分幼儿在步入小学生活时并不具备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和素养。在幼儿和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别认识中,幼儿教师的把握并不是十分可观。

1.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现状

1.1 幼儿园、小学的“分离式”脱链。一方面,部分小学忽视了幼小衔接在学段衔接中的重要作用,未形成低学段缓慢过渡的衔接意识;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师在课时压力和年级竞争中,会放大幼儿园或校外培训机构对幼儿知识的传授,主观上认为孩子都有了拼音、数字等知识基础,小学教学零起点失去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部分幼儿园也存在着幼小衔接“单打独斗”的现象,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主题方案开展教学,与小学共同的研讨交流不足,主动去了解和对接小学阶段的教学任务、学习方式做的还不充分。这就形成小学和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联手的“脱链”,在两个学段教育的深入探讨上存在弱化倾向。

1.2 缺乏规律的作息和学习习惯。在幼儿园中,幼儿所开展的学习活动较为开放,要求也相对较为宽松,同时,学习任务和负担也相对较弱。而步入小学生活之后,幼儿需要独立完成教师发放的作业,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让部分幼儿感到难以适应,幼儿面临学习难题和学习任务时会开始退缩、排斥和厌倦。认为小学生活任务重、压力大的幼儿在行为上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退行的现象。同时,部分幼儿在此之前可能养成了不规律作息的习惯,不能按照教师要求完成逻辑活动、阅读任务,因而个体适应小学生活所必备的学习能力也相对欠缺,这种现状会加剧幼儿排斥小学生活的行为。

2.根据幼小衔接视角观察幼儿学习习惯的特点

2.1 自控力较差,无法集中注意力和观察力。幼儿的心理尚未发育成熟,这也就是自控能力差的成因,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于被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轻易的吸引去了注意力,且注意力易于分散。自控力的缺失,会导致幼儿教育的过程中,看见别的小朋友做什么,自己就会把正在做的事情丢弃,转而学习其他小朋友的行为。归咎到底,还是幼儿自控力差,无法做到注意力与观察力的集中。

2.2 比较贪玩,不习惯思考。具有相对理想的思考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生理基础之上的,幼儿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因此他们缺少独立思考的意识与能力。在理性情绪的情况下,幼儿的行为会更加情绪化,主要体现的就是贪玩不爱学习的行为上。

2.3 不善于读写,需要家园的共同协作。作为衔接幼小教育的必备技能,听说读写四大板块缺一不可。相较于小学教育,幼儿教育更加注重幼儿的听力水平以及说话的言语表达能力。以至于幼儿教育的读写模式,对比小学教育的读写模式稍逊色一些。但现状是多数家长认为幼儿习惯的养成,仅在幼儿园里就可完成,并不觉得家庭教育对于幼儿习惯的养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幼小衔接的目的和意义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对家长、教师是有着较强的依赖性的,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和帮助。但是,幼儿步入小学后,却需要独立地面对生活、学习中的问题,掌握相应的处理技巧。幼儿倘若不能适应小幼儿活的话,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孤独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幼儿的小学体验感,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教师加强对幼儿的衔接教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有助于幼儿解除初步进入小学第一至二周的困扰,让幼儿能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幼儿对小学的向往,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让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幼儿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想要获得更多的认可和赞许。在幼小衔接教育下,幼儿还能获得观察能力、专注能力、记忆能力等的发展,学会观察自然中的事物,了解不同的人的特点,知道用自己的眼睛来认识世界,专心地做一件事情,养成持之以恒的好习惯,能结合自己的理解来记忆知识,开发智力。幼儿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还能认识更多的朋友,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知道自己是团体中的一员,然后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习惯,有效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独立地完成自己的任务,获得责任感。

4.幼小衔接视角下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4.1 培养幼儿自主安排时间的能力,树立规则意识。合理安排时间,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学习和做事的效率,效率提高了,学习结果往往也会事半功倍。作为教师在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时间规则意识,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老师带领大家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游戏前,告诉孩子:大家思考一下,我们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用什么技巧可以不让老鹰捉到小鸡?规定在10分钟内完成,我们还有下一个神秘小游戏等着大家。孩子们一听玩游戏也更认真了,于是时间到,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对刚才那个问题的答案,孩子们有的说小鸡要紧跟鸡妈妈,抓着前面小鸡的衣服不能松开,有的说要跟随大家一起跑,否则就会被抓到等。后面的游戏或者课堂教师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渐渐地小朋友们都养成了遵守时间规则的观念。

4.2 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提升幼儿的专注力。从幼儿的专注力发展特点来看,幼儿的注意力特点是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方向发展,随着幼儿心理品质的不断成熟,有意注意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在幼儿学习的过程中,总会存在一些枯燥无味的内容,降低学习的活力和趣味性,难以引起幼儿的参与感。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提前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能更加适应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使幼儿在学习兴趣的驱使下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保持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幼儿就能主动排除外界干扰进行学习。而在激发学生兴趣的过程中,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和元素着手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通过培养学习兴趣的方式维持幼儿的学习专注力。

4.3 培养幼儿热爱学习,善于思考的习惯。小学时期需要幼儿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需要具有自发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对于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自主的学习能力的养成是必要的。在幼儿时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是为了让幼儿树立正确思想认知,不会在小学教育时期对学习产生的厌恶与逆反心理。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幼儿的心理把握以及幼儿的兴趣培养是尤为重要的。利用生活中有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天然素材配合教学方法加以融合,设计出新颖的游戏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进一步地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例如,幼儿教师们可以组织人体汉字组成的趣味游戏,通过多个小朋友站、坐、卧或者是弯腰等不同的姿势,摆出不同的汉字,让其余的孩子进行猜测的游戏活动,通过孩子们自主地参与游戏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汉字储备,更好地适应小学教育的教育环境,同时这项活动还有助于提升小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精神。或者通过进行简单的买卖交易的表演,进行简易的计算游戏,让幼儿养成良好的思考的习惯以及计算思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孩子进行多提问的行为,针对问题让大家进行探究思考,有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习惯的良好养成。

4.4 完善激励措施,巩固幼儿自主学习习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激励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大班的孩子也是如此。与中班和小班的孩子不同,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比中班和小班的孩子有更丰富的学习经验。所以,对大班孩子的激励力度要更大,不仅仅是语言激励或物质奖励,而是需要综合运用语言激励、精神激励、行为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同时对孩子进行肯定,才能达到最佳激励效果,帮助他们获得自信,巩固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在学习活动中,当孩子有自主学习行为时,老师要用口头表扬来加强孩子们对自主学习行为的理解。然后,老师需要准备小贴纸、各种文具、小红花等材料,奖励有良好自主学习行为的孩子,让他们成为大家的表率。具体而言,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面荣誉墙,老师每天在这面墙上用小印记记录每个孩子的表现,当孩子出现自主学习行为,老师就可以做一次记录。然后在每个月底做一个总结评估,给表现好的孩子发放小奖品,用这样系统性的激励措施来鼓励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老师还需要给孩子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比如让他们自主选择游乐区、组织活动时间等,都是对孩子有效的激励,帮助他们巩固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4.5 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幼儿自主学习积极性。在大班幼儿教育工作中,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营造优质的教育环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足够的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儿童素质教育的教育目标。幼儿园教师要深刻认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掌握幼儿的心理状态发展水准,掌握幼儿的学习方法,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并将其作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这样能够激发幼儿的自学动力,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幼儿园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适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让他们积极开展学习活动。比如,在有关道路交通安全专业知识的教学环节中,充分考虑大班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要求,老师能够设计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游戏等内容的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孩子播放跟交通安全有关的动画故事,利用孩子对卡通的热爱,对动画中描述的交通知识有基本的了解。然后,在课堂上为孩子设计体验游戏,让他们通过游戏体验更好地理解和领会相关的交通安全知识,在生活中学会遵守交通规则。让孩子在模拟情境中运用所学和掌握的知识。为了发挥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幼儿园教师应尽量减少对孩子游戏行为的干预,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来学习和探索知识。

4.6 好问习惯的培养。现实生活中,人们时常表扬某个小朋友“勤学好问”,而关于“好问”的名人轶事、诗词歌赋、成语俗语等恒河沙数,不胜枚举。由此看来,“好问”是学习者理应具备的良好学习习惯之一。大班插班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好问”这一环节往往表现得不如人意,而插班生之所以“不好问”,并非个人原因,也有环境因素使然。对于插班生来说,进入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面对陌生的教师、同学,在客观上需要时间过渡,从而慢慢适应,并最终完全融入班集体。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出于害羞、焦虑、紧张的因素,插班生往往不愿意表现自我,因而在主题教育活动中较少提问,较少互动,甚至是三缄其口,不发一词。随着时间的流逝,插班生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内向,性格也越加孤僻,此时,教师要求插班生回答问题,或者鼓励插班生提问,其结果也就不言自明。因此,在插班生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额外给予关注,通过眼神和肢体动作加以暗示,鼓励插班生在教育活动中积极提问、大胆发言,以此增强插班生的自信心理。随着自信心理的增强,插班生在班集体中的活跃度上升,也就乐于“好问”了。

4.7 注重幼儿园、小学和家长的配合,助力习惯的养成。幼小衔接考验的不仅仅是幼儿,更重要的是教师及父母的方法和心态。因此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教师应该极力重视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内涵,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掌握正确的方法,将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家长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建议也可以及时向学校或者老师反映,争取密切配合,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力以赴。例如,在孩子做作业时候,家长不要在一旁指手画脚,打断孩子思路,影响孩子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布置完作业的时候,还应该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去检查并给予正确的评价。以便提高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程度。长期不断的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自然也就养成了。

4.8 捕捉契机,鼓励幼儿自主做计划。幼儿生活和游戏中蕴藏着丰富的“做计划”机会,教师可通过分析判断活动是否贴近幼儿生活,是否具有一定的可参与性、操作性等,鼓励幼儿结合自己喜欢或关注的内容尝试做计划。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与个体差异,教师可引导幼儿做游戏“预约”或口头计划,如教师可鼓励中大班幼儿独立或与小组同伴合作制订计划,通过制订书面计划与口头表述计划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升幼儿做事的计划性。同时,教师应客观、准确地理解每位幼儿的计划意图,并提供必要的个别化指导。

结语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不能不假思索就把成人化的要求强加在幼儿身上,影响幼儿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发展规律不断探索,循序渐进,切实把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大事去抓,从细处着手,科学施策,突出实效,让幼儿尽早适应集体生活,积极参与其中,迎接小学学习生活。

猜你喜欢
插班生幼小习惯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上课好习惯
酷虫学校·狼蛛来当插班生(第四章)
酷虫学校·狼蛛来当插班生(第五章)
酷虫学校·狼蛛来当插班生(第二章)
酷虫学校·狼蛛来当插班生(第一章)
苦恼的“幼小衔接”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