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亲历唐朝盛衰

2022-11-20 10:13饶希玲江文欢怀化市铁路第二中学教师
十几岁 2022年17期
关键词:武威边塞诗太白

文/饶希玲 江文欢(怀化市铁路第二中学教师)

璩艳霞(长沙市雅礼洋湖实验学校教师)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一种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

边塞诗的发展历史

边塞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如《诗经》中就有很多描写战争的诗篇。这些诗虽然不成熟,但诗中所蕴含的思乡、爱国、闺怨等主题情感与后代边塞诗的情感内涵一脉相承。如被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的《小雅·采薇》,流露出悲伤的家国之思。又如《秦风·无衣》,体现了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秦汉之后,边塞诗逐渐定型,诗中开始出现边塞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名物意象和异域风情。

初唐政局相对稳定,诗人大多都有出塞从军的经历,此时的边塞诗整体慷慨激昂。盛唐时期的诗人豪迈乐观,他们在诗中尽情抒发着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肆意描写着边塞的壮丽风光和异域风情。

安史之乱以后,晚唐边塞诗人对社会现实和战争有了深入思考,他们在诗中揭露战争的残酷,诗的风格变得感伤。

纵观边塞诗的发展历史,其受地域、政治和时代影响,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诗歌题材的独特性。

芦笛声掀起思乡的洪波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唐]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关于“受降城”,有一种说法是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另有一种说法是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由此而来。

李益因仕途失意,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切身感受。在这万籁俱寂的夜里,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静默着,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这笛声唤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之情。

从细微处感知诗歌

在边塞诗的阅读过程中,紧扣诗歌特性,感知诗歌内容,把握诗歌风格,对诗歌进行审美鉴赏尤为重要。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关注标题和作者。锁定诗歌类型,进而知人论世。边塞诗标题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眼。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王维等。

第二步:聚焦注释和意象。边塞诗的意象有着明显的战争印迹,比如:与战争有关的地名,与战争有关的少数民族称呼,与战争有关的景物,与战争有关的器物,与战争有关的乐曲,等等。我们可以通过解读注释和赏析意象,感受边塞诗的豪情悲歌。

第三步:明确内容和主旨。从写作对象来看,边塞诗的写作对象包括边塞风光、军旅生活、统治者、家乡亲人等。与之对应的主旨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对残酷战争的控诉,对好战的统治者的反对,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念远思归、想念亲人;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抱负。

两组行军镜头透出惜别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武威①送刘判官赴碛西②行军

岑参[唐]

火山五月行人少,

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③西,

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①武威,今甘肃武威。②碛(qì)西,沙漠以西,指安西都护府。③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的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第三句运用夸张手法,给人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2.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蕴。

猜你喜欢
武威边塞诗太白
“新边塞诗派”的崛起
重任在肩
太白湖畔
深夜拟词有感
群文阅读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边塞诗的魅力”教学为例
武威磨嘴子汉墓出土绢缘印花草编盒的修复研究
武威觅古
河西走廊断想
Study of History is Essential
清点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