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研究

2022-11-20 10:25卢茂春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锻炼管理系统

卢茂春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5)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被学校和社会广泛关注,经健康监测发现,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情况总体呈下降趋势。仅依靠每周固定的体育课,并不能达到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要求。目前,我国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短板已经上移至大学生群体,已经严重影响到健康中国建设的整体推进。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家出行了许多政策,从国务院到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行的,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上下发力,为学生体育锻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大数据作为网络、计算机、智能终端设备等技术共同发展的产物,可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获取分析,使用起来方便快捷。利用大数据建立数据库对学生实施信息化管理,通过现代化技术和监测设备结合的方式督促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并将个人锻炼数据上传至云端,管理者通过服务器接收数据并管理。这种智能管理模式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运动项目的限制。因此,探索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模式,实时监测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体质变化,以此构建科学化、高效化、优质化的高校体育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的特点

1.1、方便管理者获取信息

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使用高校课余体育智能管理,将学生的基本信息、课余锻炼信息、体质信息等输入系统,建立相应的数据库,长期动态监控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的体质变化情况。

1.2、方便体育设施的开放管理

实现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方便掌握高校体育馆在不同时间的使用频率,为体育馆的开放时间提供参考,能够达到科学管理和高效利用的目的。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锻炼项目和时间,避免大家都集中在同一场地或同一项目,解了决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避免因为此类问题而打消运动积极性和热情的情况发生。

1.3、便于保障学生人身安全和设施完整

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在锻炼场所进行刷卡、签到或持有效身份证等行为入场,可避免外来人员的进入,可有效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和人为破坏运动设施的问题。

1.4、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一经颁布和实施,就掀起了体育课程新一轮改革的热潮,各式各样的新型体育教育方式应运而生。通过高校课余体育智能管理可以轻松地得到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加的时间、项目等关键因素,进而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由此来优化和调整高校体育教育课程,大大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成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依据和参考。

2、高效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分析

2.1、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学校体育提出明确要求。对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系统进行改革提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来实现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目标。在整个高校体育活动中,课余体育锻炼中学生的参与面最广,活动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形式最多样,是对所有学生最具有健身价值的活动之一。但是高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却不尽如人意,就管理及实施结果来看,仍暴露出许多不足。当今社会下,手机、ipad、电脑等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渐渐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大学生集体更是每天在看手机、玩游戏中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并没有时间投入到课余体育锻炼中去。通过实现课余体育智能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学生从玩手机、打游戏中抽离出来,变强制为慢慢接受,逐步热爱课余体育锻炼,养成按时锻炼的好习惯。

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智能技术与课余体育锻炼活动管理相互结合,可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首先,利用网络技术结合智能设备可以明显优化和提高课余体育锻炼管理效率;与此同时,课余体育锻炼智能化管理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平台和“用武之地”,能够有效凸显网络发展的优势;除此之外,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助推了课余体育锻炼管理的效率和发展,使得课余体育锻炼智能化管理得以实现。作为培养国家技术人才的摇篮,高校拥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和优秀的科研团队,高校教育的信息化也必将是今后发展的必经之路,这种背景下,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模式就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2、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区别于传统的考勤模式,智能管理模式可以节约管理人员大量的工作时间,统计结果也更及时准确,不易出现数据遗漏等失误,从而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评优等。同时,对于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的及时掌握,也会提高监控力度和效果;出现问题时,教师和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并制止,也能提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达到持续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这一目的,高校就必须要推陈出新,制定新的、顺应时代发展体育教育模式。目前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学生主动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不高,对体育锻炼缺乏兴趣和热爱。互联网技术已经走进家家户户,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经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互联网技术还只是停留在日常的课件、视频教学等最传统的方面,高校课余体育锻炼仍是无组织、无具体实施方案和要求,也没有一个高效的系统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传统管理模式浪费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先进信息技术,而且使得课余体育管理效率低下,出现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情况。青少年体质多年来持续下降,长跑过程中屡次发生猝死事件,这些都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迫使高校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来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此情形下,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终端设备的结合来对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情况进行智能管理,通过这一创新型管理模式,在兼顾学习质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使其主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让运动成为一种习惯,进而提高身体素质。

2.3、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如今,智能设备走进千家万户,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大学生群体,更是将智能设备的便捷性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在体育锻炼方面也是表现出智能化的特点。在我们身边,有众多智能设备可供利用,比如说,校园一卡通联网用于课余体育锻炼的打卡、进出体育场所时利用人脸打卡系统、身份证专用验证终端设备、指纹打卡终端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手机等等,均可利用到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中,由此可见,实现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实时采集学生的锻炼数据、身体各项指标是可行的。

3、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的建设策略

3.1、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成绩与其他制度落实相结合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简称《标准》)中要求。不仅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强度和频率,还将学生体育成绩达到良好以上作为评优和评奖的前提条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明确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评定的几个因素,包括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要求学校在每学年都要开展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评定工作,并根据评定分数划分等级。

3.2、关系到学生的评优情况

针对高校每年都要评优和评奖学金,把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总体情况纳入评优和评奖学金的考核项中,通过高校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总时长和成绩等指标来换算成一定的分数,来影响最终的评优和评奖学金结果,以此来督促和促进学生自觉地参与课余体育锻炼。

3.3、关系到学生的推免

本科毕业后,一部分学生选择毕业参加工作,另一部分选择读研继续深造。推免为学生继续读研深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因此,把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成绩纳入推免考核项目中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自觉进行课余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3.4、利用大数据实现智能管理

利用大数据对高校课余体育锻炼进行智能管理,既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又能掌握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情况。利用这一优势,学校可以合理分配各个场馆的使用时间和管理时间,以此来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管理制度。同时,利用智能管理建立的数据库,将学生的身体各项指标、锻炼时长、频次、项目等信息搜集整理起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有效督促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实行了校园一卡通,使用一卡通来记录和收集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是一个十分便捷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候,在场馆门口设置打卡机,用校园一卡通打卡进入,离开时刷卡离开,便可收集到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信息。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大数据信息及时调整体育锻炼项目,根据学生的喜好做出科学调整,不断优化体育课程和课余体育锻炼项目,使学生更愿意参与体育锻炼。

4、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系统创建思路

以“运动打卡”的次数、时长和频率作为评价高校学生课余可以锻炼的指标,对学生实行强制性的手段,规定学生在课余时间必须完成一定量的课余体育锻炼指标,并且将课余体育锻炼的次数、时长和频率作为学生期末体育考试合格的前提条件或是作为期末体育成绩的一部分。而且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情况也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学金、推免和毕业的条件,以此来迫使学生从主观上自觉行动起来,积极的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同时要求体育老师和管理人员不断优化和创新智能管理制度,根据智能管理系统搜集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进行优化体育项目,向学生热爱的项目靠拢,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锻炼热情,变“强迫式”打卡为“主动式”行为爱好,对于一些不喜欢运动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有效的鼓励方式。课余体育锻炼“打卡”有效降低了体育老师和管理人员的监管和考勤负担,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放到体育指导中去,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4.1、建立框架

高校课余体育锻炼智能管理系统主要依靠手机APP和后台云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由高校指定或是开发一个软件,学生下载登录后进行打卡,打卡锻炼后,锻炼数据传输到后台云管理端,智能管理端对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分析全校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能够轻而易举地筛选出课余锻炼未达标的同学,对其进行批评监督。制定一系列锻炼目标、任务和计划,并通过智能管理系统群发至学生,节约了时间和劳动力。对于课余体育锻炼时的指标,可以选取计时、计步、计心率等,作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成果的反映。

4.2、功能

智能管理系统中学生手机APP的功能主要要具备锻炼计划、锻炼执行效果反映、锻炼记录日志生成及交互管理作用。

智能管理系统中,学校会列举出多样的体育锻炼项目,并提供专业的锻炼指导、建议和咨询,根据学生录入的身高、体重、年龄、年级等各项指标,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切合自身的锻炼项目,学生需要通过手机APP为自己制定最终的锻炼计划,并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课余体育锻炼。

学生通过手机APP制定好课余体育锻炼计划后,智能管理系统会在设定的日期和时间提醒学生及时完成课余体育锻炼打卡,避免学生忘记打卡,起到一定的督导作用。同时,为保证课余体育锻炼达到一定成效,智能管理系统对打卡记录进行设置,必须完成要求的总时长及运动强度,才能算一次有效打卡。

学生在进行课余体育锻炼后,智能管理系统通过收集锻炼日期、次数和身体各指标数据来形成锻炼记录日志,可以直观地看到学生在锻炼一段时间后的体态变化、健康状况变化,观察锻炼计划是否完成,锻炼是否有效,可以对课余体育锻炼计划及时作出调整和反馈,达到动态监控的目的。

智能管理系统的交互作用主要体现在该系统可以与管理人员、与高校学生、与体育老师建立交流互动关系,管理者借助平台发送相关消息、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向学生反馈锻炼是否达标等情况,学生通过平台读取消息、获取锻炼信息并及时得到反馈,学生也可以在平台上晒出自己的锻炼成果和心得,学生之间也可以互动交流,切实达到互相促进的锻炼目的。

在智能管理系统中录入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年级、专业、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各项指标,这些指标构成的数据库,可以对学生的整体信息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利用数据筛选功能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调取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信息,查看课余体育锻炼完成情况,完善数据管理,对数据异常或是作弊现象发送警告提醒信息。同时能够生成一段时间内学生的身体健康变化曲线,便于及时找出问题并分析问题,动态监测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情况。

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发布课余体育锻炼等信息,提醒学生按时按量完成课余体育锻炼任务,并根据收集到的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及时调整和督促学生的体育锻炼计划,作出及时评价,对积极参与并出色完成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无故旷到、锻炼不达标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

5、结语

大数据时代为高校课余体育锻炼实现智能管理提供了契机,智能管理高校课余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对促进高校学生自觉参与课余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建立数据库,在获取某些信息时既方便快捷又准确,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另一方面,体育教师通过对数据库中学生锻炼信息进行分析,能够快速直观的了解到学生的喜好,可以及时调整课余体育锻炼计划,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利用手机APP和后台云管理系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使资源配置达到了最大优化,使高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根据自己的空闲时间随时调整,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课余体育锻炼中去,从而达到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锻炼管理系统
基于单片机MCU的IPMI健康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浅谈信息化管理系统在监理项目中的应用
小小“运动员”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
咪咪曲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