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培养数学思维的基石

2022-11-20 16:06☉李
小学生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分类小学生

☉李 敏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让学生提问,学生却无问题可问或者提出的问题过于肤浅,而在做练习和考试时又状况百出的尴尬场景。这是由于小学生尚未建立成熟的数学思维,并不能透过现象去探寻数学概念的本质和数学定理的内在规律,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综合数学学科的特征和小学生当前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帮助他们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其问题意识。接下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从创设情境、设计游戏、正逆迁移,比较分类等方面入手,分享一点自己在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方面的经验[1]。

一、创设情境,引导主动探究

一般来讲,数学课堂是沉闷的,数学知识是枯燥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比较低下,更别说去让他们提出建设性问题。而好的情境往往是课堂的活化剂,它不但可以给数学课堂增添几多趣味,向学生展现数学学科的魔力,还可以迅速活化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情境中活化思维,引导自主探究,形成问题意识。

比如,在教学“圆”这一节内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狐狸豆豆给小熊笨笨设计了一款车子,车轮为正方形,小熊笨笨试驾以后觉得很不舒服,车子上下颠簸太厉害,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豆豆应该怎么改装一下呢?这种情境立马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经过自主探究后,提出要把车轮改成圆形。于是,依学生们的要求,动画中豆豆也把车轮改成了圆形,但是轴承却没有装置在圆心位置,小熊笨笨试驾后,还是不满意,觉得还是颠簸得厉害,于是画面暂停,问学生知道什么原因吗?豆豆还需要怎么改装一下呢?学生们立马又陷入思考中,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他们马上联想到,想要车子不再颠簸厉害,需要车轴距离车轮边缘任意点距离都一样,所以可以把轴承装在车轮的圆心位置。动画继续:经过豆豆改装后,笨笨开着自己的小车终于满意地笑了。

可见,通过这种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且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够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其问题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可以结合自己丰富的阅历和教学经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以情境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质疑,展示想法。

二、设计游戏,调动求解内驱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的重要性。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生对于做游戏都没有免疫力,永远都是乐此不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就像是给数学课堂安装了一个小马达,小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可以迅速被激发出来,内在驱动力也被调动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巧妙设计一些游戏,以调动学生的求解内驱动力。

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分派糖果的游戏:元旦快到了,为了贺新年,班里要举办一次茶话会,老师给学生准备了很多糖果,并且把这些糖果提前装入盒子中,让小组长安排小组内糖果的分配,要求每个学生都可以分到6 颗糖果。在分配过程中,学生们发现18 颗棒棒糖,每人得6 颗,能够分配3 位同学;19 颗水果糖,每人得6 颗,能够分配给3 位同学,而且还多了1 颗出来;20 颗牛奶糖,每人得6 颗,能够分配给3 位同学,还多了2颗出来;24 颗巧克力糖,每人得6 颗,能够分配给4 位同学……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们都很奇怪,糖果在分配过程中为什么有时候没有剩余,有时候剩余1颗,有时候剩2 颗呢?学生们在无意识中发现了问题,并且开始注意到该问题。在强烈的求解愿望下,学生们对“余数”也有了初步认识。

可见,在课堂中,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小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致、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发现问题,建立问题意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游戏来引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活其数学思维,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问题,调动其求解内驱。

三、正逆迁移,学会联系发现

正逆迁移,是指后面所学的知识与前面所学的知识相互产生影响,进而实现重温和巩固旧知识,利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数学中,正逆迁移的案例比比皆是。教学中,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正逆迁移的规律,以旧知识为契机,通过前后对比联系,发现问题,完成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迁移,在迁移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

比如,还是在教学“圆”这一节课程时,其中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圆面积的求解公式和正确使用公式计算圆的面积。于是,我引导学生:我们学习了圆这个图形,那么它的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呢?(学生们摇摇头)想一想,之前我们是怎么确定一个图形的面积的?学生们马上想到是通过将该图形分解为我们会求解面积的图形来确定新图形的面积的,像之前学习求解三角形的面积时,就是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接为平行四边形而求得其面积,引申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于是,学生们通过迁移,前后联系,发现可以将圆分割成以圆心为顶点的无数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

可见,通过引导小学生温习故知,利用故知联系、对比迁移新知,发现新故知识的内在规律,进而实现新故知识的共同学习和掌握,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促进作用[2]。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学习,在迁移中学会联系和发现问题。

四、比较分类,寻求最优方案

在小学数学中,无论是认数和算术,还是图形的认识和简易统计,在这些知识学习过程中,比较和分类的学习思想和方法都高频应用。学生可以在有目的的比较和分类中,发现新大陆,进而提升自己思维,找到最佳学习方案。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多引导学生比较分类学习,明白分类学习的重要性,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寻求最优解决方案[3]。

比如,在讲学“多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我提前安排了一个家庭作业:正值春冬换季,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一下换季的衣服。学生们都积极完成了这个家庭作业,课上我问学生都是怎么整理衣服的,整理过程有什么发现。学生们的热情都很高,有的说是按衣服的厚薄分类,有的说按衣服的长短分类,有的说按颜色分类,有的说发现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多,有的说冬季的衣服最占地方……我很欣慰,问如果我们没有把衣服分类整理,是不是就不会有这么多发现呢,学生们立马明白了分类对比的重要性。在后面的学习中,我引导他们对学过的图形,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本节课的多边形等图形进行了分类和对比,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每种图形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可见,运用比较、分类的思想,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多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类的方式学习新知识、巩固旧知识,锻炼数学思维,培养问题意识,从而既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更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4]。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奠定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基石,也是优化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当然,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勇于探究、乐于实践,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致力于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问题意识的形成,这样才能为学生今后更高阶的数学学习做好铺垫,为学生的数学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分类小学生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我是小学生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给塑料分分类吧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