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体切入,多维度解读小说文本

2022-11-20 23:00张长松江苏省连云港市欢墩中学
教书育人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孔乙己小说探究

张长松 (江苏省连云港市欢墩中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学生要认识小说文体,学会以文学的方式阅读,提升鉴赏能力。在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特点,围绕虚构艺术、叙事艺术、人物心理等各种角度入手,尝试体会作品的主题意蕴,把握作品的风格特点,分析其语言特色,进而全面解读小说。

一、介绍背景资料,理解社会价值

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有丰富的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事情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故事不能凭空发生,所以必须要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作者在创作时也常常考虑到特定的社会背景,让作品更具有真实感。所以教师可以将背景探究作为阅读小说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相关信息,从而了解作品的社会价值。

在学习《范进中举》一文后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拓展阅读,尝试在整本书阅读中体会《儒林外史》的社会价值。为了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教师给他们介绍了一些作品的背景资料,学生认识到作者生活在封建科举制度已经完善的历史时期,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统治阶级为了强化统治而禁锢人们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作者在参加科举考试时遭受侮辱,认识到了理学是文人思想的牢笼,因此他将自己看到的社会现状和醉心功名利禄的文人形象都写进了《儒林外史》中。在结合背景资料分析后,学生认识到该作品用讽刺的手法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因此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能让文人反思封建科举制度是否合理,并思考如何才能让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

由于不少小说的创作背景和学生之间有较大的距离,所以他们的理解不够深刻。教师要引导学生上网搜索,或给其提供相应的资料,让他们将自己想象成特定时代的人,这样学生就能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更好地解读作品。

二、品味语言特点,识别写作风格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学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学习正确并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小说的语言注重叙事性,和散文、诗歌等有明显不同,而且不同的作者也常常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作品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尝试探究作者的写作风格。

在学习《故乡》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变”这个词展开赏析,探究作品的语言特点,并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学生首先要找出文章中哪些词句体现出了“闰土、杨二嫂”的“变”,还要具体说说哪个词、哪种修辞手法、哪个地方的描写更为出彩。如有学生抓住了“薄”字,它修饰闰土的棉衣,很好地展现了闰土的状态变化,此后作品又展现出了闰土的木讷,烘托出他凄凉的生活境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作者的写作风格,学生发现鲁迅十分擅长运用那些看似普通的字词刻画人物,并常常有一语双关的意思。最后学生总结鲁迅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给人张弛有度、语气内敛的感觉,常常只要三言两语就道破主题,体现出了讽刺的意味。在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时,教师也鼓励学生展开语言分析,看看能否补充说明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

钱梦龙认为,教师要努力在文章中找到一个情节或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将其作为“口子”,由此入手,带动全篇。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这一点,尝试以一字立篇,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语言特点,提升解读能力。

三、探究细节描写,深化审美能力

王崧舟认为文本细读就是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精辟的解读。小说为了更好地展现人物形象,往往会使用细节描写,这也是小说的文体特点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作品的细节描写,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入手生动细腻地刻画人物,从而深化审美赏析能力。

在学生品读《孔乙己》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手”这个细节描写来分析,看看作者有哪几处写到了孔乙己的“手”,通过何种细节描写来创作。学生发现作者用动作描写的方式展现“手”,以“便排出九文大钱”来展现孔乙己此时还能生存,用来和后文的狼狈进行对比。又如“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这里也是“手”的动作描写,展现的则是孔乙己善良的人格,这能让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这一段则展现了孔乙己的彻底没落,原本“清高”的读书人的“手”,此时竟然满是泥,这自然也能暗示孔乙己悲惨的结局。学生在一番赏读后发现作者虽然没有大段地刻画孔乙己的手,但是却用只言片语就点出了关键之处,暗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发展,由此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创作功力。

在学生品味作品的细节描写时,教师要特别引导他们关注一些看似寻常的词句,说说其中是否蕴含着深刻的意味。这样学生就能发现看似平淡的词句往往字字珠玑,让人醒悟。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展开读写结合的活动,分析在自主创作时如何把握细节描写,写出精彩的小说。

四、关注叙述视角,树立读者意识

小说作品常常有独特的叙述视角,教师要关注这一点,引导学生树立读者意识,关注作品的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也叫叙述聚焦,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视角,同样的事件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观察,就能看到不同的面貌,给人不同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何选择某种特定视角,尝试将原作改写成其他视角的作品,并进行对比,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叙述视角在小说中的重要性。

在学习《社戏》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作品的叙述视角是什么,并思考作者为何要选择这样的视角。学生首先发现作者选择的是“我”的第一人称视角,以“迅哥”的眼睛来看待这个世界。在自主阅读时,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这种叙述视角的好处,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读者常常会将自己带入人物“我”的身上,仿佛在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由此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社戏》中所描绘的唯美江南风光,而且也能体会到民风淳朴的农村少年,感受到具有生趣的乡村风土人情。此后,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作者以儿童视角来叙述,为何不选择一个成年人充当“我”。学生发现作者所写的美妙感受往往是成年人很难体会到的,如在等待看戏时的急切心情,偷豆时的刺激而激动的心情等,这些都是背负生活重担的成年人很难体会到的乐趣。

学生发现,关注叙述视角能看到作者的创作思路,自己对小说的理解也会更为深入。学生在自主创作时也会尝试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视角。

五、挖掘思想内涵,传承爱国精神

王富仁教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要将工具性融入人文性中,而并非将工具性和人文性割裂开来。精彩的小说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展现出进步思想,体现出作者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蕴藏的爱国思想,并传承与发展民族精神。

在学习《变色龙》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挖掘作品的思想内涵,首先要从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入手,分析作者创作了一个怎样的人物,想要用他暗示社会中的哪一类人。学生认为奥楚蔑洛夫代表了阿谀奉承的封建官员,展现出了沙皇封建统治下卫道士的丑恶面貌。这样学生就很自然地体会到作品浓浓的讽刺意味。教师继而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难道不爱自己的国家吗?为何要用如此尖酸的话语讽刺祖国呢?”学生深挖下去,有所感悟,认为作者并非不爱国,而正是因为他有着浓浓的爱国情怀,所以才不想看到专制统治对百姓的残酷压迫,他希望能唤醒民众,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国度。在深入挖掘后,学生有所感悟,体会到了作者的爱国情感。

在探究作品思想内涵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作品中蕴藏的思想情感,感受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他们也在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感受到了小说的人文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文写一下自己的感触,促使他们更好地传承爱国精神。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小说的文体特点展开教学,尝试给他们提供相关的资料,促使其展开对比分析,进而深入体会小说的特殊性,找到自主解读的方向。这样学生就能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感悟小说的精髓。

猜你喜欢
孔乙己小说探究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设问引导探究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孔乙己(下)
孔乙己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