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干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2022-11-21 07:05周彦彰杨岳松王腾宇惠鸣宇王权午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性有效率

周彦彰,杨岳松,王腾宇,惠鸣宇,王权午,刘 鹏*

(1.长春中医药大学,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 130021)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复发性和缓解性胃肠功能障碍,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的疼痛、饮食后上腹部的胀满和早饱感,还包括纳呆、呃逆及嗳气等相关症状[1-2]。西医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根除HP感染、抑制胃酸、促胃动力加速胃排空、抗抑郁药物治疗等方面[3]。中医方面,将FD分为脾虚气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寒、寒热错杂五大症型。其治疗手段包括中药、针灸、中药热熨等[4],而推拿作为中医传统治疗手段,能够有效地改善FD的临床症状,其安全、舒适、易接受等特点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现将近年来通过推拿治疗FD患者的研究综述如下。

1 推拿的作用机制

1.1 对于胃肠电的调节

现有研究表明,胃动力障碍是FD的重要的起因之一[5]。众多学者在实验中发现,穴位的刺激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改善功能障碍。肖星蕾[6]通过脏腑图点穴法中的推拿方式来调节卡哈尔间质细胞(ICCs),从而改变胃肠功能紊乱症状。ICCs是分布于人体胃肠道中的一种特殊的间质细胞,近年来被公认为是胃肠平滑肌的起搏细胞。目前,研究显示ICCs的三大主要功能:1)作为胃肠平滑肌的起搏细胞产生慢波,从而来控制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和收缩;2)促进胃肠电活动扩散至附近胃肠平滑肌细胞;3)介导胃肠道神经递质的传递[7]。而针刺对足三里的刺激作用,可以通过指针的点按重刺激的方式,起到相同的替代效果。

1.2 对于胃肠激素的调节

目前,诸多临床研究表明,胃肠运动受到胃肠激素的影响。多种胃肠激素参与了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例如胃泌素、胃动素、促生长素、P物质等。刘鹏[8]在运用振腹法治疗老年性胃轻瘫的研究中发现,振腹法明显提高了血清胃动素和血清胃泌素的含量。其中,胃动素主要能促进胃肠排空,胃泌素主要能促进胃酸分泌和营养作用,在消化间期,胃泌素和胃动素通过刺激胃泵和抑制幽门收缩来促使胃排空加快[8-9]。由此可以说明,脏腑推拿可以通过改善胃肠激素来促进胃肠动力,以缓解FD患者的临床症状。

1.3 通过脑肠通路机制对于情志因素的调控

有学者发现,FD患者往往被情志因素困扰,抑郁不仅导致精神障碍,也能诱发全身性疾病,如脑功能障碍、外周功能障碍、肠道脑障碍等,这些干扰彼此相互作用。脑肠轴是人体大脑和肠道之间的双向信息转换途径,它通过神经、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HPA)和免疫系统等多种途径连接大脑和肠道。脑肠轴功能障碍可能由心理压力和疾病等因素损害脑肠轴的一条或多种通路,进而导致抑郁。随着肠道微生物群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不仅关注脑—肠轴(从大脑到肠道)自上而下的影响,而且密切关注自下而上的影响(从肠道到大脑)。许多系统的功能,包括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都与肠道大脑密切相关。肠道大脑的变化,如肠道微生物群异常,影响大脑和行为,大脑的变化调节肠道大脑的功能和构建[10]。SG等[11]在研究中发现在心理应激的情况下,肠道菌群易位产生的神经递质可以通过激活神经系统或直接作用于大脑来影响身体的情绪。由此可见,情绪对于FD患者的影响尤其的重要。目前,实验研究显示,推拿基于脑肠通路机制,能够明显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海兴华[12]通过推拿对促进大鼠乙醇性胃黏膜损伤修复的研究中发现,推拿通过脑-肠轴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达到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作用,初步揭示了腹部推拿治疗胃黏膜损伤性疾病的作用机制。杜津莉[13]通过推拿大鼠膀胱经,来促进前额叶皮质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蛋白磷酸化,进而促进脑组织中的效应蛋白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来改善大鼠的抑郁状态,再一次为脏腑推拿用于临床治疗抑郁型FD患者提供理论依据。DW K等[14]在研究中发现,按摩有助于心理稳定。

1.4 对于内脏高敏性的调节

对内脏的高敏性调节的主要表现为,通过推拿来降低餐后上腹部疼痛和不适的阈值。房纬[15]通过单用腹部推拿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发现腹部分布着大量的神经,并且得出结论,腹部推拿是通过刺激腹部的内脏神经丛,来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减少了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释放;同时,通过刺激胃窦部来促进β-内啡肽分泌,对脊神经背根/轴索反射产生抑制作用,减少了P 物质的释放,降低了外周伤害性感受器的敏感性,使疼痛症状改善。由此证明,通过手法治疗能够调控患者胃肠道痛阈值,使FD患者症状得以改善。

2 不同推拿治疗方式的选择

2.1 脊柱推拿

《后汉书·华佗别传》有关于夹脊穴的记载,夹脊穴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后世医家逐渐的扩大夹脊穴的治疗范围,T6~T12节段称为胸夹脊穴,目前主要来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推拿常用且具有良好效果的经外奇穴,王成远等[16]运用推拿手法,取T6~T12夹脊穴,自上而下逐个点揉约5 min,治疗患者28例有效率为96.4%,张旖晴等[17]通过辛开苦降法配合推拿夹脊穴治疗寒热错杂型FD患者64例有效率93.75%。赵婧宇等[18]通过头皮针配合脊柱推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4例治愈率达到52.88%,有效率达到100%。张煜新等[19]通过整脊疗法治疗FD患者30例,并与单纯口服贝络纳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对照,前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后者并且其复发率更低,其认为通过胸椎整复手法,使其错乱的胸椎小关节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再用弹拨按压使局部肌肉减压消除硬结和条索,改善了神经根的外环境,从而恢复了其所支配的胃肠功能。吴承芳等[20]在兰索拉唑胶囊治疗基础上加用腰椎牵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FD伴脊柱相关疾病20例,并与单纯兰索拉唑胶囊治疗20例进行对照观察,发现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推拿手法选择以膀胱经腧穴为操作点并配合腰椎斜板法,对于FD患者症状起到了明显的改善。林武红等[21]采用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的手法配合黄贵华教授的经验方加味理中汤临床观察患者56例,其发现采用手法配合经验方有效率高于推拿组56例和经验方组56例。其认为胸椎及周围肌肉组织不平衡常可导致人体各系统对应脏器功能减弱或失调,且T7~T12椎体小关节紊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推拿选择肘滚法或掌跟揉法作用于胸背部肌肉,再用一指禅弹拨法分筋松解T5~T12段椎旁竖脊肌,再用整复胸椎的正骨手法进行复位,治疗期间嘱患者进行“小燕飞”等功能性训练。

2.2 腹部推拿

孙开龙等[22]采用多潘立酮、雷尼替丁联合推拿治疗FD患者45例与单纯使用多潘立酮、雷尼替丁45例进行对比治疗,发现前者有效率高于后者,其推拿手法以天枢、中脘、章门、足三里、关元、气海按揉为主,再配以掌振神阙达到治疗目的。杨思为等[23]在摩腹运气功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铝镁加混悬液)与治疗组(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指导摩腹运气功锻炼)各50例,对比发现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8.00%)高于对照组(72.00%),其认为摩腹运气功通过舒畅情志、通调气机、调和经脉及调和营卫的作用,从而达到阴阳平衡的治疗效果。摩腹运气功既能达到精神内守、意气合一,又能使脏腑运化,气血调畅。纪松林[24]采用顺时针的摩腹和柔腹,再点按天枢、章门、足三里等穴位,以提升胃肠道的蠕动能力,达到通降胃气的目的。点按患者气海、关元两穴能够升举阳气、健运脾胃,可以消除患者脾气虚的症状,其FD患者治愈率达到91.7%。李启科[25]通过腹部推拿再在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患者31例有效率达到96.77%。谷悦[26]通过腹部推拿再按揉足三里治疗患者25例总有效率96%。张党升等[27]利用腹部推拿临床治疗患者34例,有效率达到92.1%。

2.3 点穴推拿

谢慧明等[28]运用俞募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根据临床辨证拟定俞募穴位处方为脾俞、胃俞、肝俞、胆俞、章门、中院、期门、日月8个穴位,从上到下对8个穴位进行点按、捏掐及揉搓等手法,力度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通过指针疗法对以上穴位的治疗,可以改善其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张志杰等[29]通过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4.23%,治疗组采用药穴指针治疗,药液组成及配制方法:党参20 g,厚朴24 g,白术20 g,陈皮18 g,半夏24 g,砂仁15 g,生姜10 g,香附10 g。将这8种中药放在瓶中,加入适量白酒,浸泡48 h后取药液备用)。操作时施术者用棉花缠绕手指后,蘸取适量的药汁涂在患者足太阳膀胱经的脾俞、胃俞及肝俞上,先后使用拇指揉法、扪法及捏法。由此可以得出,通过指针对于穴位的的力学刺激再配合中药产生的作用更好的干预了FD患者的症状。宁行[30]通过循经点穴推拿结合西沙必利治疗FD患者50例,其选用的治疗手法为用拇指弹拨胃经与肝经分布下肢的循行路线,再点按双侧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曲泉、太冲等穴位,以酸胀为度,其有效率达到98%,治愈率高达72%。胡雄丽等[31]通过背俞穴指针疗法联合半夏泻心汤治疗FD有效率达到94.4%。刘晓菊[32]通过中药封包热敷配合穴位按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3.18%。

2.4 单独穴位推拿

张学昇等[33]临床中发现在辰时(8:00~9:00)以及亥时(21:00~22:00)以适度的压力用大拇指交替按揉双侧足三里,以酸、麻、胀、痛为度,并配合服用潘立酮片对比单独服用潘立酮片,前者对于胃窦收缩频率、振幅、运动指数(MI)、胃电图慢波、主频的有效率较后者更高。罗秀琴[34]在研究中发现对于单独穴位的刺激不仅可以治疗FD患者,并还可以有效的预防。《针灸甲乙经》曰:“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而点按中脘穴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加速水谷精微的运化。

2.5 综合推拿

郑开颜[35]采用膀胱经肝俞、胆俞、脾俞等穴位进行点按,以穴位酸胀为度,再通过按揉法,对患者的双侧的太冲穴、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揉,加以配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其治愈率达到94%。伦轼芳等[36]以华佗夹脊穴和膀胱经配合足部反射区按压治疗患者73例,治疗结果为痊愈50例。叶富文等[37]通过腹部推拿配合点按足阳明胃经穴位治疗患者33例有效率达到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部推拿配合个别穴位可以有效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

以上五种推拿方式特点明显,各有千秋,选穴以腹部穴位、膀胱经穴位、胃经穴位、夹脊穴为主,通过对穴位或者局部的刺激来达到促进胃肠动力的效果,其中脊柱推拿与腹部推拿的特点鲜明,作用方式虽不同,但机制一致,即通过手法间接或直接的调控胃肠道,达到促进消化的结果。

3 特殊流派的推拿方式

3.1 脏腑图点穴法

脏腑图点穴法是已故名医王雅儒先生根据其师王文口传,再通过自己大量的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套手法,其穴位以阑门、水分、左梁门、右石关等穴位为主,配以升津法、放水法等推拿手法,虽然操作复杂,需按步骤进行,但其疗效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陶立波等[38]采用脏腑图点穴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虚寒证患者9例,其中显效7例,并且在3个月后随访中发现并无复发状况。

3.2 胃病推拿法

中医传统理论中,肝主疏泄,脾主升清,使得人体气机调畅,气血津液运行全身,经脉流行不止,才得脾胃纳运正常。周斌[39]基于脑肠互动,探讨周运峰运用胃病推拿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方法,吸取了已故推拿名家陈宇清胃病推拿法中的经验,运用宽胸通降理气法、促胃动力调气法、调达两胁畅气法三种手法,以条达肝气、胃气、脾气。由此可以得出,传统手法和中医观念结合先进的科研理念使得,中医传统手法得到了更好的应用和发挥。

3.3 胡氏腹部推拿

胡氏腹部推拿源自于天津名医胡秀璋,胡氏腹部推拿极其重视气与力的结合应用。房纬等[40]运用胡氏腹部推拿配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40例,其推拿原则为利胆疏肝,健脾和胃。取腹部穴位、胁肋部诸穴(气海、关元、神阙、巨阙、章门、期门、急脉、不容、气冲)、膀胱经背俞穴(肝俞、胆俞、脾俞、胃俞)等,加之胃肠体表投影的中上腹的区域,通过手法产生力的直接作用,有效的通调肠道,加强其蠕动功能。结果证明,腹部推拿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脾胃乃人体升降之中枢,通过以上手法可以使其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从而水谷津微得以运化,痞满之症自消。

4 小结

综上所述,脏腑推拿通过胃肠电活动、调节胃肠激素、调整脑肠环路、降低内脏高敏性等作用机制改善胃肠动力,运用脊柱推拿、腹部推拿、点穴推拿、单独穴位推拿、综合推拿、脏腑图点穴法、胃病推拿法等推拿治疗方式,有效地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上述研究表明,以推拿为主结合针、中药、西药治疗疗效显著,然而单独推拿疗法的疗效仍需进一步明确。目前,临床研究证明,治疗FD患者的推拿选穴主要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以及腹部穴位为佳,但具体推拿时间、推拿力度、频率尚不明确,后续研究应进行针对性试验,以明确推拿三要素在本病中的最佳适宜范围。此外,推拿流派由于已积累对该病的大量经验,形成了治疗本病的固定方式,可对其疗效、操作方式与其他推拿方式进行横向对比研究,能够进行更好的筛选有效穴,并从不同侧面提高推拿治疗本病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性有效率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急诊内科治疗有效率及死亡率分析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很有效率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空腹
胃肠病糊上就好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防治功能性消化不良药膳两款
My Fa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