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2022-11-21 07:05赖雪瑜王育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素问经脉黄帝内经

赖雪瑜,王育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素问·针解》新校正云:“详自篇首至此,文出《灵枢经》,《素问》解之,互相发明也”[1]104。即言《素问·针解》为对《灵枢》某篇的解说。马继兴在《中医文献学》中谈到现存《素问》《灵枢》中既有原文,又均存在对彼此的注文[2]55。任应秋在《〈内经〉研习拓导》中多次提及《素问》对《灵枢》的引用,并举证说明[3]22。黄龙祥对《素问》《灵枢》的篇目设置、篇名关系、引文体例等方面作出分析、考证,认为《素问》多解说《灵枢》,《灵枢》中多篇文互引[4]。

循着上述思路,笔者主要从篇名及篇文内容的角度对《素问》《灵枢》的引用、解说关系进行了更细致的考察、梳理。

1 《素问》对《灵枢》的引用、解说

1.1 《素问》《灵枢》的引用关系

《素问》《灵枢》的引用关系主要表现为:1)《素问》引用《灵枢》篇文内容。2)《素问》《灵枢》共同引用古医经之文。

1.1.1 《素问》引用《灵枢》篇文内容 《素问》对《灵枢》的引用方式多表现为以“经言”“论言”作为引语。如《素问·疟论》云:“故《经》言曰:方其盛时必毁,因其衰也,事必大昌”[1]76。而《灵枢·逆顺》有曰:“方其盛也,勿敢毁伤,刺其已衰,事必大昌”[5]301。任应秋言:“《疟论》所称之《经》《灵枢经》也”[3]22。除了用“经言”,还有以“论言”为引语的。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1]180。而《灵枢·禁服》有曰:“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两者相应,俱往俱来,若引绳大小齐等,春夏人迎微大,秋冬寸口微大,如是者名曰平人”[5]1。任应秋言:“《素问·至真要大论》所引,实《灵枢》之节文耳。《素问》既一而再地引用《灵枢》之文,谓其后出,自无疑义矣”[3]22。柳长华:“论言,此指《灵枢·禁服》”[6]256。

1.1.2 《素问》《灵枢》共同引用古医经之文 龙伯坚:“《黄帝内经》中引用了不少的古代医书,这些医书就是《黄帝内经》的基础”[7]79。这些古代医书有的可知其书名或篇名,有的则以“经言”“故曰”“所谓”“此之谓”等引语引用,这是《黄帝内经》引录早期简帛医籍佚文的一种方式[2]64。如《素问·疟论》:“《经》言: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浑浑之脉,无刺漉漉之汗,故为其病逆未可治也”[1]76。《灵枢·逆顺》:“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5]301。《素问》《灵枢》所引之文几乎一致,仅语序和用语略有差异,应属同一古医经之文,《素问·疟论篇》所指之“《经》”即古医经《刺法》。

又如《素问·疟论》:“夫《经》言: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今热为有余,寒为不足”[1]76。《灵枢·根结》:“故曰: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此之谓也”[5]227。崔仲平言:“《内经》中凡是这种以事理印证经言的训诂后面大多用‘此之谓’煞尾,有一些还在前面用‘故曰’‘故经曰’开头”[8]。《素问·疟论》用“夫《经》言:……”的句式与《灵枢·根结》用“故曰:……,此之谓也”的句式共同引用了古医经之文“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

1.2 《素问》对《灵枢》的解说

1.2.1 《素问》《灵枢》篇名中带解说义的词 从篇名构成看,《素问》篇名中多含“论”“大论”“别论”“论要”“解”“评”“通评”“著”“示”“疏”“征”“长”等带有解说义的词。其篇名含“论”字的72篇,含“大论”的9篇,含“别论”的3篇,含“解”的4篇,含“评”的2篇,含“通评”“论要”“著”“示”“疏”“征”“长”的各1篇。《灵枢》篇名中表示解说意义的词相比《素问》则甚少,仅“论”“解”二字。其篇名中含“论”字的11篇,含“解”字的1篇。

1.2.2 《素问》《灵枢》篇名的解说对应关系 从篇名关系看,《素问》有多篇篇名与《灵枢》篇名具有解说对应关系。这些篇名具有解说对应关系的篇章,其文本内容亦呈现不同类型的解说关系。一部分表现为直接的称引、解说关系。一部分表现为没有直接的称引、解说关系,其篇章间内容相互关联,或有重文、文本内容相似,或篇章主旨一致,或为对同一古医经的解说。从各篇篇名及文字数量来看,多为《灵枢》简而《素问》详。例如:

《灵枢》有《灵枢·经脉》,《素问》有《素问·脉解》《素问·阳明脉解》为之解说;《灵枢》有《灵枢·九针十二原》,《素问》有《素问·针解》对其称引、解说,其解说关系从篇名可得[9]。

《灵枢》有《热病》,《素问》有《评热病论》《热论》(三篇均论述“热病”)。《灵枢·热病》:“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死”[5]264。《素问·评热病论》:“且夫《热论》曰:汗出而脉尚躁盛者死”[1]72。《素问·评热病论》所引用《热论》之文,见于《灵枢·热病》,并为之解说。

《灵枢》有《刺节真邪》,《素问》有《长刺节论》(“长”,即引申、解释之义;“刺节”当为古医经名[6]228)。郭霭春:“《长刺节论》补充了《灵枢》‘刺有五节’‘刺有十二节’的道理,故名《长刺节论》”[10]463。《灵枢·刺节真邪》《素问·长刺节论》篇名中均含有古医经《刺节》,《灵枢·刺节真邪》篇中亦多次明引“《刺节》言……”,因而均为对古医经《刺节》的解说,《素问·长刺节论》为对《灵枢·刺节真邪》的补充、推衍。

《灵枢》有《灵枢·病传》《灵枢·病本》,《素问》有《素问·标本病传论》。《灵枢·病本》全文与《素问·标本病传论》篇中部分文本内容几乎完全一致,仅个别文字差异,《灵枢·病本》可以看作是《素问·标本病传论》的一部分。又如《灵枢·病传》与《素问·标本病传论》后半段文本内容相似,《灵枢·病传》仅言及脏腑传变,而《素问·标本病传论》兼述相应脏腑传变之症状表现。总体而言,《素问·标本病传论》详而《灵枢·病传》简。

《灵枢》有《灵枢·经脉》,《素问》有《素问·经脉别论》。黄龙祥言,《素问》中多有对针道的解释、修炼,以及非主流的诸说别论,3篇针道别论“阴阳别论”“五脏别论”“经脉别论”皆在《素问》,其他别说也置于《素问》[4]。《灵枢·经脉》《素问·经脉别论》两篇均是对经脉理论的论述,主旨一致。《灵枢·经脉》为主体,《素问·经脉别论》为对其的进行别说、补充。吴崑:“言经脉别有所论,出于常谭之外也”[11]329。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素问》上述篇名在王冰注本与全元起注本中均一致[12]。

1.2.3 《素问》篇章内容对《灵枢》篇章内容的解说 黄龙祥:“《素问》可见大量注解、阐释《灵枢》经文专篇”[4]。《素问》有《素问·针解》《素问·阳明脉解》《素问·脉解》,分别是对《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经脉》的解说,其解说关系从篇名可见,是典型的“解说体”[13]的篇章。

此外,《素问》和《灵枢》的某些篇章虽篇名上不见联系,然对照其文本内容,仍存在着一篇为别篇解说的现象。如《素问·八正神明论》即对《灵枢·官能》作解。如《灵枢·官能》:“用针之服,必有法则,上视天光,下司八正”[5]325。《素问·八正神明论》则以问答的形式论述道:“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1]61。将“法则”解说为“法天则地”“上视天光”即“合以天光”。

除上述篇目外,《素问·离合真邪论》有对《灵枢·九针十二原》直接称引、解说,《素问·血气形志》有对《灵枢·背腧》“五脏之腧,出于背者”的取穴方法作出具体论述和解说,《素问·针解》有对《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所言合穴(足三里、巨虚下廉)的取穴部位、取穴方法作出解说等。可见《素问》对《灵枢》的解说丰富,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整理。

2 《灵枢》各篇章间的引用、解说

2.1 《灵枢》各篇章间的引用

黄龙祥:“《灵枢》各篇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因而在写法上,前后篇章中高频出现内容相互引用的‘互引’之例”[4]。笔者对《灵枢》中“互引”的方式作出详细梳理,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仅引用篇名;2)引用篇名及原文内容;3)引用篇名及文章大义。

2.1.1 《灵枢》各篇章间篇名的引用 如《灵枢·根结》:“九针之玄,要在终始;故能知终始,一言而毕,不知终始,针道咸绝”[5]226,称引《灵枢·终始》。

又如《灵枢·口问》:“余已闻九针之经,论阴阳逆顺,六经已毕,愿得口问”[5]269,称引《灵枢·逆顺》。

2.1.2 《灵枢》各篇章间篇名及原文内容的引用 如《灵枢·禁服》:“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府,审察卫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5]293。《灵枢·经脉》开篇即言:“《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5]238。《灵枢·经脉》引用《灵枢·禁服》之言,展开详细论述,其承袭《灵枢·禁服》“人迎寸口”“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体例,分别对十二经脉的循行、主治、治法作出相应阐述。

又《灵枢·外揣》:“夫九针者,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窍,流溢无极,畲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然余愿杂之毫毛,浑束为一,可乎?”[5]287《灵枢·禁服》:“《外揣》言浑束为一,未知所谓也。夫大则无外,小则无内,大小无极,高下无度,束之奈何?”[5]293《灵枢·禁服》引《灵枢·外揣》之言“浑束为一”,并对其解说。

可见,《灵枢·禁服》称引、解说《灵枢·外揣》,而《灵枢·经脉》又称引、解说《灵枢·禁服》,可以推测其篇章时代应是《灵枢·外揣》早于《灵枢·禁服》,《灵枢·禁服》早于《灵枢·经脉》。

2.1.3 《灵枢》各篇章间篇名及文章大义的引用 如《灵枢·本藏》:“五脏者,固有小大、高下、坚脆、端正、偏倾者,六腑亦有小大、长短、厚薄、结直、缓急”[5]289。《灵枢·师传》:“《本藏》以身形肢节㬷肉,候五脏六腑之小大焉”[5]272。所引内容均非所引篇章原文,而是摘录其梗概、大意。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被称引的《灵枢》篇名本身亦为古医经名,因而该称引既可以看作是对《灵枢》篇文的称引,也可以看作是对古医经的称引。上述《灵枢》之篇目或为古医经原文,或为古医经传训诂之作。

2.2 《灵枢》各篇章间的解说

2.2.1 《灵枢》篇名的解说对应关系 《灵枢》中篇名间存在解说关系的篇章有两组:《灵枢·九针十二原》与《灵枢·小针解》,《灵枢·五味》与《灵枢·五味论》。《灵枢·小针解》全篇为《灵枢·九针十二原》作解。而《灵枢·五味》与《灵枢·五味论》,《针灸甲乙经》将此二篇合为一篇[6]504,《灵枢·五味论》可以看作是对《灵枢·五味》中“气有五味,其入五脏”的拓展、衍说。

2.2.2 《灵枢》各篇章内容间的解说 钱超尘:“《小针解》是《灵枢经》中的一篇,它对《灵枢·九针十二原》的大部分文字,几乎进行了逐字逐句的解释。有的训释其词义,有的训释其含义”[13]98。《灵枢·小针解》全篇为《灵枢·九针十二原》解说,二者的解说关系从篇名可见。此外,《灵枢》的某些篇章,其在篇名上虽看不出联系,然对照其文本内容,仍存在着一篇为别篇引用、解说的现象。如《灵枢·四时气》《灵枢·本输》《灵枢·终始》均存在对《灵枢·九针十二原》的直接称引、解说的现象,《灵枢·九针论》《灵枢·官针》又有对《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关于九针之形及其主治的解说、发明。

《灵枢》对《灵枢》的解说主要表现为《灵枢》各篇章对《灵枢·九针十二原》的解说,此外还有上述通过引用而解说,以及一些非直接称引、解说的方式,如《灵枢·官针》《灵枢·终始》均有对“三刺则谷气之”的解说。《灵枢·官针》《灵枢·终始》文义相近,可互作释文。

至于《素问》对《素问》的解说,目前发现较少,比较明显的是《素问·针解》篇中部分内容对《素问·宝命全形论》结尾部分的逐句称引、解说。整体观之,《素问》对《素问》篇文内容的解说明显少于《素问》对《灵枢》以及《灵枢》对《灵枢》篇文内容的解说。

3 讨论

廖平言:“《灵枢》为经,《素问》为传,虽不能劈分,大略如是,医书之于《灵枢》较《素问》尤为根原”[14]。《黄帝内经》中有《灵枢·小针解》《素问·针解》《素问·阳明脉解》《素问·脉解》四篇,为《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经脉》作解的“解说体”[15]273或“经解体”[16],又有多篇《素问》对《灵枢》的解说,以及《灵枢》篇文间的互引、互解,可以推测《黄帝内经》有以《灵枢》为“经”,《素问》为“传”或“解”的意图,进一步推测两书的成书时间应是《素问》晚于《灵枢》。

柳长华言:“《黄帝内经》乃传训诂之作,经传融合,经传不分”[6]12。“《黄帝内经》中引用、解说的古医经构成了其文本的内核,是其传述之经、问对之本、成书之基”[17]。《黄帝内经》中有大量对古医经的引用、解说,本文所述《素问》对《灵枢》以及《灵枢》对《灵枢》的引用、解说,其亦可能是对古医经的引用、解说。大概由于《灵枢》在篇名及篇文内容上多保有古貌,如此两书对于古医经的引用、解说,被认为是对《灵枢》的引用、解说。

本文从篇名及篇文内容的角度,对《素问》《灵枢》的解说关系展开讨论,试图对两书的成书、编纂提供思考和例证。然而要判定《素问》《灵枢》孰先孰后,以及《黄帝内经》“经传”或“经解”关系,尚待将来作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素问经脉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从太阳气化的角度谈咳嗽的机理
化解尴尬需通“经脉”
玲珑欢
关于《素问》“味归形形归气……”的注释
谈“经脉”等词的英译
《内经》足六经理论比较研究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
试论经脉的气与针刺取气
中国最早的人体经脉漆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