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益清”融学课程改革的实践策略

2022-11-21 07:51
江苏教育 2022年3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研学科

王 进

江苏省清江中学以“以文化人、立己为人”为办学方略,推进“益清”融学课程建设,确立“融通四面,学贯四层”的实践策略,拓展课程实施路径,从而推动学校的课程改革发展。

一、“融通四面,学贯四层”策略的基本内涵

实施“益清”融学课程必须充分考量学生、教师的基本情况,进而确定“融通四面,学贯四层”的策略。

“融通四面”,指通过学科课程合理建设、课堂教学深度变革、评价机制转变和教师素养成长四个方面的融合共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学贯四层”,指的是落实课程标准需具体指向学生发展的四个层次,即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这四个层次的目标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融会贯通的,是学生个人素养的内在有机统一。

四个方面都存在四个层次的发展需要。因此,学科教学改革应从四个方面的融合、四个层次的贯通着手,力求教师精益求精,学生识清智明。

二、“融通四面,学贯四层”策略的实践行动

1.项目化设计推进学科课程建设

一是精准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学校组建项目化课程小组,根据新课程标准统整各个版本的教科书,挖掘本地特色资源、社会热点问题、科学前沿资料,以大概念为单元进行设计并编制不同学科的学习手册。教师必须充分研读每个单元的校本课程标准,充分研判学生的学情,充分利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是精细安排校本课程活动化。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可以为学生提供涉及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及学业发展基础三个方向的多个拓展模块。基于此,学校组织多个研究小组,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严选素材,精细设计课程的活动,将校本课程和学生的个人发展、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校本课程的学习为国家课程的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让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在高标准、高要求的前提下扎实落地。

2.任务单教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切实更新观念,改变课堂教学的样态,改进课堂环境中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从而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落地。在学校的统筹安排和指导下,教研组以任务单教学为抓手,分年级、分层次实践任务单教学的改革。任务单的设计和实施,基于对高中学生学习规律的认识,通过合理设计学习活动的任务,有效设置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同伴鼓励,进而增长知识、发展能力、拓宽视野,最终完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

3.多样化评价推进评价体系改革

“以文化人、立己为人”的办学方略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是同频共振的。学生的学业质量提升和核心素养发展具有过程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发展的角度、人文关怀的角度对学生的成长进行合理的、积极的、有建设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益清”融学课程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既有全面评价,也有个性化评价。在学生的学习活动方面,既有对知识、能力达标情况的评价,也有对方法应用情况的评价;在学生的发展方面,既有纠错性评价,也有建议性评价,更有赞美性、总结性评价。评价的表达形式,既有语言的评价,也有肢体的评价、表情的评价,偶尔也有物质的奖励。

4.综合性教研推进教师素养提升

一是融合多种教研形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变革传统的大科教方式,建立多种方式融合的教研形式,既有新老教师师徒结对、教学相长的个性化教研,也有学科中心组构建学习型和实践型团队的探索式教研;既有听课、说课、评课的一体化教研,也有主题沙龙、读书汇报的交流式教研;既有师傅示范课、组长先行课的示范性教研,也有徒弟汇报课、五项全能竞赛的总结性教研。立体化、日常化、全方位的教研活动包括学校党委指引、教研组诊断和新老教师对话等。各项活动帮助每一个教师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制订不同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教师的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学科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是融合多学科教研,提升教师的“融学”素养。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研活动,如“问题解决模式”教学、任务单支持的课堂教学、5G课堂等,推进教师“融学”素养的提升。各学科都可以融入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多学科教师集体教研,从而提高任务单的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教研学科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超学科”来啦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