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唤醒
——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的策略

2022-11-21 08:38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六坝学区刘开雄
家长 2022年8期
关键词:笔者德育班级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六坝学区 刘开雄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德育是教育的先导,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全面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小学德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性教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思想认识、综合素养,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出发点。因此,做好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尤为重要,值得广大小学教师不断努力和奋斗。因此,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该顺应教育教学发展变化的趋势,明确现阶段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创新和优化德育方法,改善教育落后状况,努力增强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全面提高小学德育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的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以日常行为为抓手、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完善德育评价体系、发挥榜样典型作用、沟通联系学生家长等层面出发,全面剖析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实施德育的有效方法和科学策略。

一、以日常行为为抓手,提升学生品德养成意识

小学生处于思维、认知发展的基础和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小学教师以学生的日常行为为抓手,开展养成教育。具体来说,教师应当制定完善的管理条例和规章制度,有效约束学生的具体行为,注重过程管理的量化,使学生更清楚哪些事情是能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另外,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发挥积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彰显德育价值,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经常会模仿电视、影视、动画中的语言或者动作,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动作、行为的好坏辨别还不够清晰,很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语言和行为习惯。为了改善学生日常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笔者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恰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不符合校园、班级制度,学生在笔者耐心的引导和纠正下,逐步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同时,笔者还让学生自行组成监督小组,由小组监督班级其他学生的言行举止,以此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约束,促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行为和习惯。

二、以德育活动为载体,提升德育教学的鲜活度

将德育渗入并贯彻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是开展德育的一个重要思路,能充分体现德育的魅力和个性。因此,小学教师应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积累优秀经验,坚守传统德育阵地,充分挖掘地方特色、地域德育资源,结合学校德育特点、时代德育要求,精心设计、组织和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发扬优良的德育传统,使德育活动更具特色、更具个性,为学生成长提供充足的成长发展环境,让学生从活动参与中逐步增强道德观念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比如,笔者每月都会制定不同主题的德育活动,通过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以“感恩”活动为例,感恩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笔者在感恩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首先通过介绍典型案例进行活动的导入,让学生对感恩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感恩的理解,并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对父母做过哪些感恩的行为。通过两个环节,学生能在德育活动中获得更多的认识,领悟更多的道理,并内化为具体的德育行为。

此外,笔者还会定期开展“烈士陵园扫墓”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扫墓活动进行德育,使学生的道德观念、实践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利用烈士陵园扫墓,也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在挥洒汗水时,对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有更深的认识。学生在先辈的事迹中,体会到革命的不易,体会到前辈不畏艰辛、奋发有为的革命精神,最终升华自己的感知和认识。透过这次实践,学生也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报效祖国,这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完善德育评价体系,保证德育实施效果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德育工作同样需要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来保证德育的实施效果。小学教师应明确德育评价的目标,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机制,确保德育评价的全面公正。此外,也要实现德育评价内容和方法的多样化,可以采用课程评价、实践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等多种方法,从整体上对学生思想、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最后,要坚持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要根据德育要求和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

比如,为了保证德育的实施效果,笔者在全班设立了德育评价管理小组,每天对班级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记录,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管理的作用。如每周由教师作一次小结,表扬那些做了好人好事的学生,批评并指出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此外,笔者还制定了班级德育评价标准表,根据学生的品德表现,按评价标准进行评定,并在表格上登记。评价标准具体如下。

1.学生每月基础分为100分,累计德育成绩低于70分者为不合格,70~90分为合格,90~100分为良好,100分以上为优秀。2.拾金不昧:在证明人、教师、拾物本人的核实后,可获得加分。3.好人好事:在帮助同学、教师完成任务或对班级有贡献时给予奖励,进行加分。

这样一来,通过德育评价标准的优化,德育评价制度得以完善,从而保证了德育实施的效果。

四、发挥榜样典型作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小学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他人的言谈举止将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教师要发挥榜样典型的示范作用,适应学生的个性需要,进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做表率,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生活环境的相似性,树立同龄人的榜样进行示范,有效引发学生更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比如,笔者不断加强自身学习,优化自己的行为举止、语言表达等,如在要求学生保持班级卫生后,笔者会以身作则,在发现班级地面上有垃圾时,会主动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中,学生看到笔者的行为后纷纷受到感染,主动效仿,保持班级的清洁和干净。此外,在课堂上,笔者还会观察学生的表现,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树立榜样,让其他学生学习,这样学生就会形成竞争意识,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另外,每次来到教室,笔者都会走到讲台前对学生说:同学们好;学生会回复:老师好。通过一句简单的、礼貌的问候,能逐渐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会礼貌对待他人、尊重他人。

五、沟通联系学生家长,形成德育合力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语言和行为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协助。基于此,小学教师应重视与家长的沟通,积极寻求家校沟通渠道,通过即时通讯工具向学生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方法,以提升家庭教育水平,促使家长配合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和观念付诸实践。此外,班主任还可以向家长反映学生基本的在校表现,共同制定针对性德育策略,形成德育合力,共促学生发展。举例来说,笔者利用微信建立班级微信群,邀请各位家长参加群组。每周末,笔者都会对本班学生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进行总结,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此外,在每个学期末,笔者还会举办班级家长会,邀请家长到校园,面对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期中的表现。另外,在家长来校期间,笔者会组织一些活动,邀请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在这种亲子活动中,能够提升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父母能够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在活动中,笔者还会准备一些问答活动,如:父母喜欢吃哪些食物?父母有什么爱好?这些问题由学生回答,父母进行验证。再如:学生喜欢吃哪些食物?学生有哪些爱好?这些问题则由父母回答,学生来验证。这项问答活动能让父母与孩子之间更加了解,活动结束后,笔者还会展示一些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方法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笔者还会为家长提供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双方的互动沟通下,共同助力学生的成长。

六、结合学生具体问题,做到对症下药

在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教师要做到及时了解,并对症下药,才能保证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小学教师须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用某些错误的方法或整体化、一刀切的方法管理学生,不仅无法促进学生的提升,还会使学生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多。教师应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和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沟通交流,解决每个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从根本上促进班集体进步。

比如,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时,会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的根源。如笔者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小杰,他在某一段时间突然迷恋电脑游戏,这也是许多学生成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教师使用过激的方法,难以得到学生的配合和理解,使管理更加困难。因此,笔者会用一些积极的指导方法,如跟他一起玩游戏,或者任务与奖赏相结合,让他先完成任务后再玩游戏,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在此模式下,小杰在玩游戏的时候也会考虑自己的任务是否完成,自然而然地会减少对于游戏的痴迷。

又如,笔者曾经教过的学生小彤,性格内向,平时在班里不愿意和同学交流,许多任课教师都说过她在上课过程中回答问题老是支支吾吾,不肯出声,这对她的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甚至会让她患上社交恐惧症。为此,笔者利用课余时间找到小彤,在办公室与她进行了一翻谈话:

教师:今天老师找你没别的事,你不用担心,老师只想和你说点心里话。你知道吗,老师在你这个年纪时,也不爱和同学讲话,一是胆小怕事,二是觉得同学们不喜欢我,最后甚至认为与同学交流浪费时间,我只想拥有一个自己的世界。后来,渐渐地,我发现原来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在一次集体活动中,我感觉到同学间的互助精神。其实,没有人不喜欢我,虽然我有很多缺点,但在和大家交流时,大家都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缺点上,而是更在意你努力进步的样子。

小彤:老师,我平时不愿和同学交流,不愿回答问题,是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声音太难听,怕大家都取笑我。

教师: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并没有好听、难听之分。跟同学交谈时,大家在意的并不是你的声音,而是你说话的内容。而且,在老师与你谈话的这段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觉得你的声音难听,反而很具有自己的特色,我想我们班的很多同学应该也是这样认为的。

此次谈话后,在有阅读或提问等活动时,笔者都会先看向小彤,而小彤也会以坚定的目光回应,勇敢地站起来,向大家展示自己。

七、优化德育方法,提升德育实效

第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德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对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多媒体设备具有音像结合、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的优点,能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直观的德育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代入感和参与感。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视频、展示图片、营造视觉课堂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德育理念的落实,使学生对德育的认识不断加深、产生实效。例如,笔者用信息技术支持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向学生播放《感动中国》的视频,通过视频展示了几年来甚至几十年来为国家、社会、他人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代表。视频播放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很强的课堂代入感。基于这一点,笔者向学生讲解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的精彩事迹,并引导学生把观后感通过写作表达出来,用文字表达心底的感受,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道德教育的种子,切实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第二,缩短道德教育和生活的距离。德育往往离不开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拉近德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现实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德育内容,这也为生活化管理下的德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生活要素的引入,不仅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道德与生活相连的印象,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德育,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的完美闭环。为此,班主任应在将班级管理融入德育的同时,适当地渗透生活化因素,引导学生善于在现实生活中帮助他人,实践、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笔者会组织学生前往敬老院参与德育实践活动,在学生敬老院里为老人打扫卫生、整理衣物,还为老人表演节目。在此基础上,笔者向学生宣传尊老爱幼,关心弱势群体的道德教育,让学生从思想上更加深刻地认识生活中的德育。

八、结语

总而言之,德育是学校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的前提,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强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教师应当明确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和要求,探索科学、创新的德育方法和策略,主动优化德育的过程,提升德育的实效性,真正发挥出德育的功能和作用,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笔者德育班级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班级“无课日”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