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导向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2022-11-21 08:54谢冬
长沙大学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侨联国际化应用型

谢冬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2020 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正式印发,该意见强调要形成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作出重点部署。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一般做法为派遣学生出国,但部属高校本科生出国比例仅为5% 左右,地方高校受政策渠道和环境条件等的制约,本科生出国留学的比例更低[1],故有学者提出在地方高校实施“本土国际化”的人才培养道路。目前探索较多的为引进国际课程、进行国际化的课堂教学、配备国际化的师资,以及借鉴国外高校“本土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2]。一方面,地方高校学生的国际化培养大多存在师资水平有限、配套资金不足等问题[1],目前只在部分条件较为成熟的应用型高校试点实施。大多数师生认为,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和熟知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事务的国际化人才,要求太高,很难达到或只有部分省(部)属重点院校能达到[3]。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时常受制于国际化人才短缺[4],这又对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提出了迫切要求。故探索一条适切性强、低耗高效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道路,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近年来,随着“归国潮”的涌现,应用型本科院校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教师的占比逐年攀升。高校归国留学人员的国际视野和海外资源优势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国际化人才带来了机遇,故本研究依托高校归国留学人员优势,以项目合作为抓手,创新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项目进校

学校党委牵头,联合国际交流合作处、高校侨联、科技处、教务处和教师发展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院部,组建一支以归国留学人员为主的专家团队,成立“项目导向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项研究课题组,调研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有基础和地方对国际化人才的现实需求,制定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和各专业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实施计划,建立各方协作共赢的监督约束和激励机制,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一)搭建承载实际项目的合作平台

根据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整合校内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搭建承载实际项目的各类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学校优势专业开展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试点,以点带面进行模式探索。如主动对接“走出去”战略,建设“地方文化传播和语言服务研究中心”,在提升当地国际传播能力、扩大地方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具体可下设“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研究中心”,深入挖掘地方城市形象载体,精心设计地方对外传播的内容、形式和话语表达,打造良好的地方城市形象,吸引海外游客和投资者;下设“地方品牌商品国际推广研究中心”,为当地品牌的国际化传播和推广提供文化支持,探求其在对外传播中的文化营销策略,使当地品牌成为地方文化在国际推广中的载体;下设“语言服务中心”,与当地翻译机构、外事局等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联合研发语言产品、提供语言服务,承接当地政府重要文献和学校重要文件的翻译工作,对企事业相关人员和学校行政人员进行外语应用能力培训[5],为当地社会和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二)借助归国留学人员和高校侨联力量引项目进校

搭建好各类平台后,高校一方面组织动员本校归国留学人员充分利用海外资源优势,为国际项目进校搭桥牵线,在促成学校与海外大学开展教育研究合作方面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依托高校侨联,打造“地方侨联+ 高校侨联+ 校友会”的工作机制,借助各方力量为项目进校搭桥牵线。一是依托地方侨联的组织网络和资源对接优势,紧密对接企事业单位的国际合作需求,如承接地方企事业单位“走出去”的外宣策划、地方国际性活动的翻译工作等。二是依托各高校侨联开展国际项目的校际合作。目前,各高校在归国留学人员的数量及构成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高精尖技术的研发仅依靠单个高校的力量难以达成,因此,兄弟院校尤其是同地域高校可加强合作,组建研发团队,共享资源和信息,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承接高水平国际项目的研发工作。三是成立高校海外校友会,借助海外华人华侨力量,加强与海外高校和企业的联系,承接海外企业在国内的市场调研和技术攻关等项目,积极拓宽海外项目合作渠道。

二 组建研发团队,开展高质量项目研究

学校设置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执行落实,包括组建研发团队、建立台账、指导协助项目申报开展、设定目标管理、跟踪调研项目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研讨交流、协助项目主管部门验收等,完善监督约束机制,维护参与各方的利益,以确保校企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6]。

(一)组建互助型师生研发团队

项目进校后,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招募项目负责人和骨干成员,组建团队。在人数方面,以小团队3 至5 人、大团队8 至10 人为宜,成员过少不利于“聚智”,成员过多合作难深入。在人员构成方面,前期以归国留学教师为主,积极吸收学生加入,待模式摸索成熟后逐步增加非海归教师比重。科研经验丰富的骨干成员带青年归国教师和学生,对仅依靠本校力量难以完成又必须攻克的项目,积极吸收其他科研院所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组建跨界研发团队。为尽快在全校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氛围,高校在前期可鼓励条件较成熟、参与意愿强的团队率先开展合作研究,然后,精心打造样板团队,将成功经验设计成可借鉴、易复制的“范本”形态,通过组织经验交流、成功案例推广、媒体宣传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介,以看得见的“成效”激发其他教师的参与积极性,从而起到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

(二)全校联动开展高质量项目研究

团队组建成功后,项目管理办公室组织项目承接团队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制定实施方案。项目负责人整体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向项目管理办公室提交项目研究计划书,由项目管理办公室备案后实施。项目承接团队负责项目计划的逐一落实,项目管理办公室全程跟踪、分阶段验收,项目完成后协助项目委托方组织验收或鉴定,协助教学院部将项目有机融入教学。为确保项目顺利开展,项目管理办公室应定期组织以团队为单位的小组研讨交流活动,不断优化改进工作方案,持续跟进对接企业需求,加大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同时,组织线上线下同步的经验交流分享类活动,让不同研究领域的人有机会接触其他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研究范式,引发新思考,打开新思路,激发更多的合作可能性。

三 将项目成果植入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具体的项目合作,师生的科研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得到了提升,但能参与项目研发的师生毕竟只有少数,将项目成果植入教学环节,转化为教学项目育人,是落实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一环。

(一)将项目成果植入教学环节

项目完成后,项目管理办公室应联合教学院部对承接的项目进行归类,将项目有机地融入教学。各专业根据培养目标,经过精心提取、解构和重组后,匹配教学环节,以实际案例等方式导入相关课程和实习实训环节。如把“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导入传播专业和外语专业的相关课程,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了解如何从内容、形式和话语表达等方面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国际传播的效果;把“地方品牌商品国际推广研究中心”的相关研究成果导入公共管理相关课程,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如何让当地品牌成为地方文化在国际推广中的载体;把“语言服务中心”的研究成果导入外语专业实习实训环节,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提升外语应用能力。在将项目成果植入教学环节、转化为教学项目育人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时间差”问题,对企业国际化人才需求的趋势进行预测,解决人才培养滞后的问题;同时应落实各项激励机制,激发企业、教师和学生持续参与的热情和动力[6]。教师在项目研究和教学转化的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反思,院系要定期组织教学项目转化研讨会,探讨项目植入教学的时间节点和方式,跟进植入教学的效果,并以教研教改课题等方式引导教师把成功经验写进教材,推广到同类高校的课堂,惠及更多学生。

(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把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项目,落实学生国际化战略的中心地位,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力。一是在项目研究环节,让学生参与项目研发全过程,把适合学生承担的工作从项目研发任务中分解出来,让学生独立承担;同时,注重发掘和培养骨干学生,引导其成长为团队重要成员,发挥其辐射带动其他学生的作用。二是在项目研究成果进课堂环节,积极引导参与过项目研究的学生以“同伴参与者”视角讲述项目研究的过程和收获,以及对项目研究成果植入教学环节的感受和思考,以真实的项目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不断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 评估项目成效,跟进发展需求

为促进项目合作的可持续良性发展和教学转化环节的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办公室还应在项目研发和转化完成后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根据项目提供方(企业)、执行方(项目组)和受益方的反馈,综合评估合作项目的实施成效,及时处理评价反馈结果,深化后续跟踪服务研究,调整优化下一轮的项目招标。

一是调研项目提供方对项目管理和研发成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和研发能力,同时,跟进企业客户的发展需求,提高与已开发资源的合作黏性,加大与国内外优质项目提供方的合作力度,积极探索校企共育机制,为地方企业“走出去”提供国际化人才保障。二是收集并处理项目组对制度落实、经费开支等方面的反馈,跟进教师的发展需求,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进校,通过归国留学教师辐射带动本土教师参与项目研究和项目化教学,提升教师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三是调研学生对参与项目研究和项目进课堂的真实感受,提高项目研究成果与教学环节的匹配度,不断优化项目成果转化的成效;同时,跟进毕业后从事国际化相关工作的学生对项目导向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反馈建议,不断提高该人才培养模式的适切性,逐步实现在校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与企业国际化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猜你喜欢
侨联国际化应用型
聚焦港口国际化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泛联盟式应用型本科产业学院运行模式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海归李钢:“红杉人”民族魂“侨联”中国心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盐城市中级法院和盐城市侨联共同举办涉侨纠纷调解中心揭牌仪式
活动预告
刘彦军: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