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2-11-21 11:01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关键词:辽宁思政红色

陈 曦(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1]。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并且涵养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含深刻的时代价值,更彰显高度的文化自信。借力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能够赋予大学生思政教育更多的活力和创新力,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大学生自觉承担时代发展的重任和使命。整合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创造性地将其融入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以红色文化资源启迪学生、引导学生,以红色文化资源立德树人,是思政教育工作者的现实任务和时代使命。

一、整合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意义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继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基因,彰显了时代精神价值,是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集体共识,更是凝练时代磅礴意志催人奋进的不竭动力。

(一)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是凝聚坚定信念的政治之力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党的奋斗历程,一代一代的革命英烈在实践中论证了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华民族走向自强不息,也唯有坚守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永远绽放红色光辉,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篇章。建党百年,中华儿女以高度的政治认同,以坚定的党建引领,凸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凝聚了中华儿女艰苦奋进、众志成城的政治力量。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整合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助力辽宁高校思政教育迸发活力,有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有助于高校为社会输出理想信念坚定、视野格局开阔,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重的政治思想坚定的强国人才。

(二)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是振兴经济发展的促进之力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红色记忆,传承着红色基因,彰显着时代的红色精神。长子情怀、雷锋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无不体现着厚重的红色文化精神。在这一精神的激励下,各个行业的奋斗者们迎难而上、攻艰克难、团结协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把地区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成果。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凝聚各方建设之力,在振兴辽宁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在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辽宁红色文化积极地诠释了革命英烈的时代意志,是振兴辽宁经济发展的促进之力。

(三)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是激发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精神之力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红色文化是激发中华儿女革命斗志,激励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整合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能够让红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让红色文化精神脉络更加清晰,从而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赋予当代大学生更强烈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红色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感悟党史、深化记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引导大学生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在自觉践行党的红色精神过程中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让红色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强大精神之力。

(四)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奋发之力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蕴。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人们更需要有清晰的价值判断,更需要有积极的社会风向的引导。整合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提升大众的思维逻辑的严谨性,以榜样模范、革命英烈为示范,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是非对错面前能够形成理性的判断,自觉抵御诱惑和谣言,对国家忠诚,对职业敬畏,坚决捍卫意识形态阵地,共同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二、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形态

辽宁的发展始终保持与党的伟大事业的发展同频共振。辽宁有鲜明的红色文化基因——辽宁是抗日战争起始地、解放战争转折地、抗美援朝出征地、雷锋精神发祥地、新中国国歌素材地、共和国工业奠基地。

辽宁的红色文化资源按照其展示形态可划分为三类:一是以地域为特征的红色教育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和烈士陵园等;二是以红色记忆为特征的文字、图像、音乐及故事等;三是以英雄人物事迹作为鲜活的教育案例。尽管类型不同,但是其所蕴含的红色意蕴都是含义深刻和内容生动的,能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鲜活的史实、教育素材,激励大学生弘扬红色文化传统。

(一)以地域场景构建思政教育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2]从辽宁红色文化的历史沿袭和发展轨迹来看,辽宁的发展始终与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紧密联系,更以长子情怀坚定前行。辽宁的红色文化资源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的前行足迹,是直观、生动、深刻的教育资源,是对高校思政教育素材的有力补充。在高校范围内,大学生思政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注重培养和提升大学生思政理论素养;在课堂外,各高校积极拓展思政教育空间,结合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参观九一八纪念馆、辽沈战役纪念馆、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雷锋纪念馆、中国工业博物馆等。这些地标场馆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党史,感受辽宁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国家的发展历程。课堂内外的教育相辅相成,增长了大学生的见识,巩固了大学生理论学习成果,更带动大学生在现实中思考,让红色血脉、红色基因根植于学生的心中,成为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辽宁高校数量众多,且集中分布在沈阳、大连、锦州、丹东、阜新、抚顺、鞍山等地,高校集中的区域也是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区域。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可以拓展高校大学生的思维视野,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并且激发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大学生自觉成为红色文化的讲述者和传承者。

(二)以红色记忆丰富思政理论教育素材

红色记忆是对历史的重温,是对艰难历程的回顾,更是对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洗礼。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有很多历久弥新的记忆,它们主要以图片、文字、影像资料的形式被记录和传承下来。无论是黑白的图片影像,还是一串串数字成果,都是当代大学生应该了解和感知的红色文化传统。在这些记忆中,有一些是惨痛悲壮的历史,直击灵魂拷问,如死伤人员的数量、断壁残垣的场景、被侵略者试图掩盖的铁证事实等,它们需要当代大学生牢牢记住历史真相,以事实来拷问和回击那些企图淹没真相的声音和恶行。同时,在红色记忆当中更多的是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宏伟史篇,它们记录了中华儿女奋斗拼搏的壮举,其精神内涵及价值信仰需要大学生努力传承和发扬光大。

红色地域场景能够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文化,而红色记忆则能够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效果,提升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和判断力,以无惧险阻、敢于斗争和敢于胜利的勇气奋勇前行,投身于实现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大学生在红色记忆的感召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理想信念愈发坚定,激发了红色文化鲜活的生命力。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勿忘历史、缅怀先烈,是对历史的尊重。在学习感悟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

(三)以英雄人物事迹铸魂育人

在辽宁红色文化资源中有诸多具有代表性的英雄事例,这些英雄人物的亲身经历最能够打动人、撼动人、影响人。杨靖宇、邓铁梅、关向应、雷锋等诸多令人敬仰的名字,是红色文化对英雄人物最深刻的诠释。他们的勇敢、无畏、奉献等红色基因,是对大学生红色理想最具象化的呈现。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需要明确应培育什么样的人,大学生则需要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这些问题在英雄人物的事迹中都可以得到解答。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还可以探访英雄人物的家乡,具体地了解英雄人物的事迹,让红色基因成为一种精神力量,世代相传。例如,“七一勋章”“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孙景坤,在革命战争年代冲锋陷阵、不怕牺牲,他的英雄事迹就是生动的思政教育素材。大学生在聆听亲历革命斗争的老兵讲述时代的故事时,崇敬之情得以升华,聆听历史,感悟当下,英雄们的嘱托将会转化为大学生前进的不竭动力。

三、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3]可见,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重而道远;而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能够有效地培育更多优秀人才。因此,结合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形态,应以多空间、多元化、多主体的形式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路径。

(一)创设多空间教育环境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要打破空间局限性,将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打造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教育空间。具体而言,就是要将线上与线下教育资源融合,积极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在线下教育实践中,要梳理辽宁红色文化的历史主线,以讲政治、讲思想为方向,通过定位重要的红色文化资源标识地,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历史脉络,带领学生分阶段进行红色文化资源调研及走访活动,以增强实践教育的意义。在走访调研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引导学生多听、多观、多记,以事实的教育充实理论内容,以课堂的总结提升思维认知,让学生在“知”“行”“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明晰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价值,自发自觉地提升思想认知。

在线上教育实践中,对于跨市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各高校应该积极地对各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以跨学校的实践探索和课堂汇报交流学习感悟,增进大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形成辽宁高校间的思政教育合力。除此之外,高校还要与辽宁红色文化场馆,如革命博物馆,构建线上红色基因库;与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寻求合作,拓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例如,围绕“历史上的今天”等主题,引导大学生完成课堂讨论;培育大学生党史宣传讲解员,录制宣传讲解视频,之后通过线上渠道直播、分享、互动。在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高校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4]。

(二)探索多元化教育机制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机制。教师、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要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要共同探索思政教育实践路径,还要构建常态化的沟通机制、评价机制,要鼓励学生多表达、多讨论和多参与,让红色文化资源进校园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契机。

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搭建沟通的平台,以课堂、校园、校外红色教育基地作为主战场,开展丰富的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洞悉学生的价值观培养需求,了解学生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学习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问题式引导,由浅入深,结合理论学习成果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红色文化内涵,主动了解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建设发展中所经历的艰难求索,以及所取得的辉煌成绩。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索,以时代视角感悟历史,继而明确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

此外,教师还要及时与学生沟通,反馈教育成效。教师要注重对教育效果的检验,以课堂、党团活动、班会等形式,设置讨论话题,从中了解学生在学习和认知辽宁红色文化之后的感悟和体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评价反馈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要让学生能够抒发真情实感,以真听、真看、真感受带来真感悟、真认可。如开展“我唱红歌”“我讲红色故事”“我是讲解员”“我想对你说”等主题活动,让学生以多种活动形式来表达学习感悟,让学习评价更加客观、科学。最后,教师还可以把优秀的展示成果作为课例分享给同学们,增强学生们的文化自豪感和对思政教育的认可度。

(三)打造多主体教育模式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巨大,一方面得益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厚底蕴,得益于文化资源的丰富多样;另一方面,其影响力巨大也得益于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播,得益于全民参与所打造的红色文化宣传氛围。因此,在辽宁地区要营造人人都是红色文化宣讲员的大环境,高校要积极吸纳优秀的社会讲解员,以带动学生参与红色文化的宣传,探索以宣传促教育的实践路径。

例如,高校积极开展名师进校园、英雄模范进校园活动,围绕红色文化主题,让学生感受不同职业、不同领域、不同年龄的人对于红色文化传承的感悟。在不同认知的交流中,提升大学生政治思想觉悟、政治理论深度和思想视野广度。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访谈实践,即与家中的长辈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年轻时候的经历,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挖掘身边的红色记忆,并且录制成访谈视频,与同学分享,让红色记忆从课堂走入现实生活,让大学生们学会感恩生活,感恩为美好生活默默付出的人。

高校也可以邀请毕业生进课堂。以院系专业为单位,邀请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已经在工作岗位上取得一些成绩的毕业生回到校园,与大学生们分享工作感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深刻诠释红色基因对于人生价值的重要影响。以职场视角分享红色优秀文化传统,可以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等美好品质的精髓。

综上所述,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其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融合有着广阔的路径。经历了历史沉淀的红色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厚重的红色文化基因,赓续了红色文化血脉,彰显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品质。高校应继续深入挖掘生动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继而把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学,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使命。

猜你喜欢
辽宁思政红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