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下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2-11-21 11:01唐铭择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关键词:教育资源思政红色

唐铭择(沈阳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辽宁沈阳 110000)

疫情防控不容松懈,高校持续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也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引领,锤炼顽强意志,为战胜疫情建构强有力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红色教育,将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育人目标。

红色教育资源丰富,浓厚的教育氛围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开展红色教育进校园,激励全校师生攻坚克难,既能够助力高校疫情防控的有序化,又能够保障红色教育的持续性,更能够为疫情防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疫情防控下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形式

疫情防控下高校开展红色教育要实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承接。“引”是指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将校外实践活动引入校内,在保证教学秩序和疫情防控安全的情况下,创新红色教育,将红色教育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教学。“引”注重解读与思考,是将红色资源在疫情防控之下彰显的时代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中,融入学生社会价值的具体实现中,是思考和行动的有机统一。“引”注重经验学习与创新探索。红色教育要体现生动性和灵活性,要善于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厚底蕴,以生动的教学实践形式进行创造性的展示,让大学生能够深刻感受红色文化的强大力量。“引”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教育因素,创新思政教育思维及方法,为大学生学以致用、提升思想认识和价值认知创造条件。

“走出去”是让所思所学能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红色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同频共振,让大学生的个人价值实现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疫情防控形势下,“走”是将所学贡献社会的一种形式。如守住网络舆论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对于谣言和不实言论坚决抵制。“走”也是展现大学生时代面貌,坚定共克难关的决心。如面对辽宁庄河的疫情,在庄河大学城的大学生们就以自己的行动让社会看到大学生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坚决抗疫防疫的信心和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家国情怀。“走”是大学生融入社会之后的责任与担当。疫情防控形势下,大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心系人民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感人事迹。红色教育是一种力量,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激发大学生爱国激情,增强大学生民族自信的重要教育素材。它激励大学生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成为时代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潮流引领。

二、疫情防控下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实践价值

(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铸牢红色信仰

高校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社会发展的生命力,更是国家民族强盛的希望,大学生的价值认知和行为表现从某一方面反映着国家的精神状态。红色教育资源中的革命历史,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最丰富的营养剂,是大学生坚定的信念之源。高校通过红色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在重温和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的过程中,大学生犹如接受灵魂的洗礼,再一次审视如何坚守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以辽宁为例,辽宁红色教育资源丰富,且历史脉络清晰,以时间为轴线能够贯穿党史学习的全程。辽宁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资源,其革命精神感召力和时代影响力经久不衰。在辽宁就读的大学生以英雄模范为榜样,传承红色基因,以红色信仰自觉形成内心的坚守,在爱国情怀的感召下,形成强烈的爱国志向。因此,在疫情防控中能够体现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二)助力学生思悟笃行,铸牢红色堡垒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个别网络谣言不胫而走,极易造成大众认知偏差,引发社会焦虑恐慌。面对谣言,大学生群体呈现如下特征:大部分大学生情感丰富,个性化特征明显,参与社会讨论的积极性较高,具备理性思维,能够自觉捍卫舆论阵地,抵御谣言风险;但有一部分大学生缺少理性思维,对于未经证实的言论进行情绪化评判,造成不实舆论的发酵,甚至被利用成为负面舆论传播者。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强化战“疫”的信心和决心。红色教育资源具有鲜活性,能够形成生动的教育案例,能够真实地反映我们党和人民在危难时刻是如何做出正确判断和抉择的,进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理性思考,笃定前行。

大学生从迈入校园开始,就需要思考自己应如何融入社会,而红色教育资源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价值选择,是最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案例。它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理想信念的支持下,树立大局观念,以正确的价值认知铸牢思想意识堡垒,提高大学生思想觉悟,坚持意识形态领域的科学性,为疫情防控凝聚精神力量。

(三)强化学生责任担当,培育红色力量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大学生应承担起时代的责任。在校园内,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积攒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1]。高校的思政教育是大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轨迹,感受时代发展力量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红色教育资源,它记录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历史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高校开展红色教育是为大学生思想意识注入强大的红色基因,是让大学生从英雄模范、时代楷模身上感受其优秀品质,继而传承红色血脉。

红色教育进校园,能够完善思政教育知识体系。学史明理,红色教育能够加强学生对党史学习的认识,明确自身的时代责任和担当。学史增信,红色教育能够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敢于做时代的搏击者和弄潮儿。学史崇德,红色教育能够加强大学生对于自身道德修养和行为标准的自律,提升德育素养。学史力行,红色教育能够加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勇担历史重任,不负时代重托。高校开展红色教育,能够在疫情防控形势下激发大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让大学生以坚定的思想意识成为防疫抗疫的中坚力量。

三、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现实环境

(一)高校线上教学平台技术条件成熟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为了保证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实施“停课不停学”,搭建线上授课平台,借助线上直播授课软件,为学生线上授课,有力地保证了授课进度,同时也做到了疫情防控。而思政教育也可以借助线上直播,让学生了解红色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实现红色教育线上教学。红色教育宣传体系较为完善,各场馆具备宣讲条件。因此,通过远程直播连线,可以让学生实现线上学习,并能够实时互动。不仅如此,通过线上平台开展红色教育,还能够对视频内容进行录制,继而生成回放内容,便于学生重复学习和理解。教师、辅导员也可以通过视频剪辑,融入红色教育课堂,储备教学及教育活动资源,打造成熟的红色教育环境。

(二)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完善

高校思政教育有完善的课程体系,贯穿高等教育全过程,而且还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严格的要求。种种举措使学生对红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学生经过学习积累,拥有扎实的理论素养,对红色教育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比较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这样,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学生可以从理论深度和实践广度更好地理解红色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开展红色教育能够丰富思政教育素材,能够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思想意识形态信仰,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三)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形式丰富

高校思政教育经过不断探索和努力,已经形成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形式。例如,在课程实践中积累活动案例,如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演讲、红歌比赛,话剧表演等;围绕党的优良传统开展一系列倡议活动,如让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讲党史故事等。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加深他们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加深红色记忆,实现红色基因传承。大学生具备创造力和创新力,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借助教师的指导,大学生应不断创新红色教育实践形式,拓展红色教育发展空间,提升红色教育实践成效。

四、疫情防控下高校开展红色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讲好红色故事

红色教育资源进入校园,需要教师凝聚教育力量,整合教育资源,以丰富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清晰明了的红色文化知识。首先,教师要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对红色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从不同视角进行文化解读。而且,通过集体备课、培训交流等形式,对红色教育资源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讨,进而形成符合学校专业特色的红色教育教学素材。高校要充分挖掘红色教育的内涵,并结合红色教育实践情况,对优秀教育成果进行录制,组织教师进行观摩学习,加深学科教学的互动和交流,打造精品的教育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详细记录学生的反馈情况,并及时加以调整改进,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匹配,让红色教育发挥最大教育价值。

其次,辅导员要善于挖掘红色教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价值。辅导员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和记录,积累丰富的红色文化素材,进而开展以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与学生进行有专题目标的探讨。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地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红色故事,从而提升对红色教育的感悟,加强对红色教育的认知。不仅如此,辅导员还要善于挖掘防疫抗疫过程中的红色力量,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去理解新时代的红色精神,并形成理性的现实思考,继而将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在战“疫”中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二)激发学生创造力,凝聚红色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3]。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将红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刻分析疫情防控新形势,挖掘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所诠释的红色精神和红色力量,在凝聚更强大的红色力量的同时,实现红色精神的时代传承和永续发展。

教师可以设置课堂展示、班会展示等环节,让学生搜集抗疫素材,以多种形式讲述抗疫故事。如故事讲解、视频制作、短剧拍摄、绘画展示、采访互动等,鼓励学生去发现、挖掘和诠释当代红色力量,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判断力,进而转化为积极的行动力,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高校要对学生的展示成果进行大力宣传,更广泛地凝聚新时代的红色力量。

(三)促进社会机构参与,创设校外课堂

红色教育还需要高校积极与社会机构进行合作。红色教育资源宣传渠道丰富,讲授内容多样,能够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带来丰富素材。因此,高校应积极寻求与校外各红色教育基地合作,对红色教育内容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外专家、讲解员进校园,与学生进行现场分享;也可以采取远程直播的方式,对于跨区域的红色教育进行直播分享。结合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内容,校外分享可以设置不同类型的主题,让教育过程符合教育规律,循序渐进。结合重大纪念日、重要活动等时间节点选择主题,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们上一堂生动的党史课。

另一方面,对于革命老兵、时代楷模、工匠劳模等先进人物,高校也可以积极协调,征集不同人对红色教育的理解,拓宽红色精神的价值外延,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红色精神的价值内涵。通过红色教育引导,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且实现红色基因的传承。

此外,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高校可以鼓励家长参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采集父母眼中的红色记忆,让学生在爱父母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教育。以社会的多方参与,让红色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与充分利用,让红色教育彰显其最大的教育价值。

(四)开发教育主题,巩固教育成效

红色教育资源的内涵较为丰富,是高尚情操、传统美德、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价值选择等的多维展现。因而,在思政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可以结合红色教育资源创设多种宣传主题。这些主题要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实现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思想建设的多维度引导。如征集校园红色教育标语、打造红色教育长廊、每日红色故事分享,等等。借助参观红色教育资源,让学生间形成广泛探讨,进而凝练红色精神的内涵。例如,学习雷锋精神,可以开展以勤俭节约、诚信友善、拼搏互助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英雄人物事迹中提取精神力量,继而在现实生活中加以效仿和传承,并且让红色精神的传承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自律行为。

(五)建立评价机制,注重信息反馈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开展红色教育要不断深化教育成效,注重提升学生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关注学生对红色教育的践行情况,并通过双向互动评价模式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一方面,面向学生开展红色教育实践调研。收集学生对于学校红色教育内容、形式以及师资力量配备的评价,征询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据此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征集教师的评价反馈信息。例如,对红色教育重点难点、内容、形式、效果等进行评价,及时了解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积极为教师开展红色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丰富的红色教育成果,也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支持。

综上,在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开展红色教育具备较为成熟的实践条件。红色教育是启迪大学生思维,开拓大学生视野,激发大学生创造力的重要精神动力,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素材。因此,将红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还需要高校不断创新教育实践路径,努力创设并不断完善红色教育教学环境,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成效。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思政红色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思政课“需求侧”
育见未来共创美好——2019未来学校行业年会暨教育资源交流会圆满落幕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追忆红色浪漫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