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在逻辑研究

2022-11-21 11:01张天华高浩恩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台州318000
关键词:学段网格思政

张天华 李 莲 高浩恩(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台州 318000)

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贯穿大中小学各个学段。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为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思政课对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道德认知的提升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为使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将外在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内在的思想,需要厘清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价值意蕴,以及当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临的问题,以便加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模式探究的力度,使其成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有效抓手。

一、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意蕴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构建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的指导目标,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学都在阐释这一教育意涵”[1]。根据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努力挖掘思政课教材的原生价值,提升各学段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聚焦思政课一体化的衍生价值,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植根于思政课一体化的价值意蕴之中,可以促使一体化育人效果最大化。

(一)挖掘思政课教材的原生价值

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具备统一性、进阶性的特征,不仅满足了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双方知识传输的需要,而且还为各学段师生教学互动和情感交流提供了载体。其原生价值具体体现为以下两点:

第一,便于厘清思政课教材的本体性价值。大中小学各学段教材的本体性价值包括:思政课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国家意志的传递、各学段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以及通过实际教学各学段学生思想提升程度,等等。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原生价值,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遵循思政课学科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专业特色与课程建设的标准,扎实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历,将教材中的基本问题与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期待和愿望相联系,做到守正创新,明晰思政课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以及“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灵魂拷问。

第二,便于明确思政课教材的工具性价值。思政课教材的工具性价值主要体现在教材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服务。思政课教材承载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案例,是为课堂教学提供服务的文本。在课堂上,学生通过教材的辅助,更利于把握教师教学的逻辑理路,教师借助教材也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系统性知识。教材“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学性是所有教科书的本质属性”[2],它是教学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结合、深度融合的知识产物。教材涵盖思政课大部分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极大地满足了大中小学各学段个性化的“教”和“学”的现实需求。

(二)聚焦思政课一体化的衍生价值

思政课教材的本体价值是以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程或者教学过程为载体的,但在具体教学实践活动中,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各学段教师逐渐认识到,从思政课原生价值中派生出来的衍生价值,也同样影响教师教学,影响学生成长成才。

新时代的思政课广泛采取传统课堂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衍生的价值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打破了传统课程体系“教师—教材—学生闭环系统”[3]的限制。利用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衍生价值,无疑会对各学段的思政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具有突出作用。一方面,教学方法、课堂形式的丰富能够满足教师教学的多方面诉求,为教师提供了诸多便利。如搜集资料的便捷,文本选择可以多样化,极大地满足了大中小学不同学段教师的教学诉求。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各学段学生学习的多方面需求。学生可以不只局限于课堂的知识学习,还可以增加课外知识的积累,按需求提升个人能力。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框架下,学生不再单一地依靠知识信息的简单外部输入来满足自己的求学需要,而是能够主动寻求知识的系统性完善与补充,以此加强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学习效率。

(三)发挥思政课一体化的育人价值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发挥思政课的价值功能,不仅要依靠小学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大学的公共政治课,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等思政课程,而且还要与理科、工科的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将课程思政中的情感、世界观、人生观嵌入专业课的理论知识教学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思政课教师要以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程为本位,同时借助专业课程,揭示课程教学的内在逻辑,并遵循学生成长的规律,因材施教,逐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让各学段学生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三观”。思政课对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能力的提升,需要以学生的思维接受能力为原则,遵循思政课学科建设规律,加强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之间的合作,系统地实现知识体系的更新,实现教育方法的创新。还要积极运用学生主动接受的话语体系,寻求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教学路径,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思政课一体化发展的内在动力。要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充分发挥思政课知识体系对各学段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促使各学段学生心智、思想和行为逐渐成熟,凸显立德树人教育效果。

二、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面临的问题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统筹推进,各学段要各司其职、衔接得当。但目前,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不够清晰、教材内容的递进性不够鲜明、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不够突出等。

(一)部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不够清晰

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过程中,部分教学目标层次性不清晰,造成思政课教学效果不佳。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出现层次不清的一个核心原因,就是思政课部分学段的教学内容重复。这不仅造成大中小学各学段有限教学资源的浪费,而且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减退,思政课的育人效果整体降低。只有准确的教学目标、层次分明的教学内容,才能够促使思政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思政课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内容重复的现象,尤其是部分章节、图片和案例的使用,重复现象更为严重,容易给学生带来层次不清的疑惑。

从整个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全过程看,部分思政课教师缺乏对其他学段教学目标的深入了解,对学段之间教学目标的内在关联理解也不到位,导致部分教学出现不同程度的内容混淆。例如,本学段教学出现其他学段理应讲授的知识,出现总目标与阶段目标高低不匹配的情况。对于各学段学生来说,部分学生对自己学习重心没有清楚的认知,容易受已有知识的干扰,这使得他们对重复知识感到学习疲倦,也就难以把握现学段的学习目标,导致获取的知识多是零散的碎片,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部分教学内容的递进性不够鲜明

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指导下,思政课是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安排各学段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思政课程主线模糊,在部分学段有教学内容断层、错位等问题。从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角度来看,各学段教师受到学段区隔和所处学段的教学任务的影响,无法整体把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连贯性,导致位于学段结尾处和下一学段起始的教学内容得不到有效衔接。

从学段上来说,部分思政课教师对本学段的教学内容分配无法准确定位到本学段、本年级甚至本课堂。以初中和高中教材为例,初中的理论知识主要以形成学生个人的价值观为主,侧重情感观念的渗透;而高中部分则立足于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掌握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部分高中思政课教师在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辨别上把握不准,在授课过程中有重复的知识内容和教学目标,而且对教学内容的确立从素材的选取到课堂教学实践缺少转化的过程,教学内容缺少衔接性、递进性。

(三)部分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不够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它是检验教师能否根据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变通教学的试金石。结合大中小学各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发展规律,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等。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各学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来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导致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不够突出,适用性不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课程考核仍然以考试为主要方式,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理论灌输”“学生硬背”“教师主导”等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各学段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导性,削弱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参与兴趣。

三、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进路

课程教学是教育体系的基础,只有思政课教学充满张力与活力,思政课一体化内在的课程体系才能有效运转,才能真正发挥其育人效用。构建多种多样的课程教学模式,如构建“同心圆”模式、推进“链条化”模式和形成“网格化”模式等,可以有效拓展思政课一体化的教学实践内容。

(一)准确定位,构建“同心圆”教学模式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坚持以“思政课教学”为圆心,各学段的教学发展围绕这个圆心在一定的范围内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模式的教学活动,明确思政课一体化的总体目标、内容和举措,使各学段的思政课在各自的轨道上有序运行和规律发展,构建思政课一体化的“同心圆”教学模式。

第一,准确定位学段。以思政课为中心,以学段为半径,从内环到外环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辐射式地向外扩散。如果缺失小学学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内环是不完整的;而缺失大学学段的公共政治课,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其外环也是欠缺的。因此,大中小学四个学段都要以“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为根本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依据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新要求,处理好内环与外环的衔接,使教师和学生有明确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和脉络。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使大中小学四个学段处于一个同心圆中,教学目标同向同行,有利于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教学实现横向协同、纵向衔接。

第二,明确把握各个学段课程的发展形态。“同心圆”中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这四个学段,就课程的发展形态而言,各有侧重。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对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要有准确认知,要准确把握四个学段课程的教学模式。如小学和初中阶段的思政课程,是基于生活体验的探究式课程,应以生活主题切入课程教学;高中阶段的思政课程,从单一线性探析课程内容的形态发展为网状扩散联结式教学模式;大学阶段的思政课侧重在帮助学生寻求知识体系之间的发展空间,形成自由链接课程教学模式。各学段的课程发展形态在同一个教学目标“圆”内变动,但不超出学生接受的能力,而且彼此紧密衔接,各有侧重。

第三,协同推进“同心圆”教学体系建设。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基于统编教材实现校本化课程,遵循“理论—教学—实践”并重的原则,构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大中小学各学段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增加选修课程。在课程教学体系中要突出育人的目标导向,结合各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各学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相关的专家、学者共同研制“方案”,分配教学内容,并坚持教学内容多元化。在资源方面,应着手建立资源库,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大中小学各学段内部横向交流与互动,如开设学术、教学沙龙,组织集体备课会,等等,提升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素养与能力。

(二)明确主题,推进“链条化”教学模式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涵盖许多教育主题,包括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它们一起构成了不同的教育模板。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首先要明确各教育主题的中心思想,形成链条化思维。推进“链条化”教学模式,就是以大中小学各学段为界,向上下学段延伸,形成思政课教学的系统链条。各学段思政课统筹设计每节链条,并形成不同主题之间的链接,共同组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链条。

第一,要精准打造链节。在大中小学各学段中,小学学段属于链条的基础部分,是学生思想启蒙的关键阶段。中学学段(初中和高中)位于链条的中间位置,处于学段的由小到大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增强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积累知识的主要学段。大学学段位于这一链条的末端,学生身心各方面都趋于成熟,此学段的学生对事物上升到规律性的理性认知。大中小学四个学段是从感性认识、积累知识到理性分析、掌握知识的过程。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不同的学段将教学目标的阶段性与整体性联系起来,立足于整体的目标,让每一阶段、每一链条凸显思政课教学特色,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达到精准育人。

第二,要有机组建链节,整合思政课堂教学。从课程目标入手,确立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全局,引领教学过程。从教学内容入手,如小学、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贴近学生生活,把思政小课堂与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大课堂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为主;高中阶段的思政课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时事政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以打牢学生的思想认识为主;大学思政课重在理论性学习,以强化使命担当的责任感为主。根据各学段学生认识发展规律调整教学进度,科学分配各学段教学任务,更新教学理念,统筹设计教学内容,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将思政课教学内容作为链节的关键所在。

第三,促进链条高效转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动态的,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它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横向协同、纵向衔接。不仅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教学是一条传动链,而且各学段之间的思政课教学也是一条传动链。结合各学段思政课教学内容,构建必修课加实践课的课程体系,形成以思政课为主链条节点,融合多学科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大中小学各学段,除了开设思政课必修课程之外,有机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设思政类实践课程,构建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的课程体系,如开设“以思政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等一系列实践课程,可以有效地促进思政教学链条的高效运转。

(三)扩大体验,构建“网格化”教学管理新模式

所谓“网格化”的思政课教学管理模式,是指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看成“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各学段教学需求,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划分成若干网格状的单元,进而针对每一网格进行管理的教学模式。网格化管理以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为手段,促进条块化教学模式相互融合,形成学校管理、 学院服务和班级自治的有效衔接,构成纵向和横向交错支撑的“网格化”教学管理新模式。

第一,纵向网格是以各学校为主网格。大学、中学(高中和初中)和小学各学校的教务处、各学院教学分委员会和教学办公室,学校的教师组和思政课教学组为网格的组成部分,称之为副网格。在网格中,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分组联系,对大中小学各学段的学生进行分阶段、分层次教学。具体的教学活动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把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与相关知识有机串联起来,培养各学段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主副网格之间建立严格的契合关系,对各学段思政课的相关要素进行分类契合,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管理与课程目标建设进行交叉融合”[4],以此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紧密交互关系。

第二,横向的网格要素包括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独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教学资源等,并将其各自命名,以学段为主网格,以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内容为副网格,据此对网格进行整理、归纳、标签、排序。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及教育主体,都进入编织而成的教育网格体系中,形成网格化教学管理模式。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对网格教学的管理与维护,增强各网格之间的紧密联系。

综上,大中小学各学段教学要做好横向协同、纵向衔接,既要加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准确定位,构建“同心圆”教学模式,打破学段之间的壁垒;又要明确主题,推进“链条化”教学模式,促进大中小学各学段课程之间紧密衔接、各司其职;还要扩大体验,形成“网格化”教学管理模式,统筹规划和有序推进各网格中的思政课教学样态,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明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内在逻辑。

猜你喜欢
学段网格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网格架起连心桥 海外侨胞感温馨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思政课“需求侧”
追逐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