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探索*

2022-11-21 11:34陈叶青范欣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8期
关键词:桂枝汤方剂桂枝

陈叶青 范欣生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落实课程思政要求。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第一部分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课程思政无论对于教育、对于高校、对于专业、对于课程,还是对于教师,都是应有之义,但从既有的探索来看,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方案尚未形成。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这种课程观要求发掘各门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并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课程思政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思政素材),可以通过2种方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一是发掘课程本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融入教学过程各环节;二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将知识体系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使二者有机结合,实现育人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政元素)是指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或者说,是党和政府对我国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基本要求。

方剂学是研究方剂配伍规律与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发掘思政素材并融入思政元素,对方剂学课程思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方剂学课程教学中应立足中医药文化内涵,根据方剂学的实际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从实际出发,结合多种方式,以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润物细无声,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 将思政元素融入方剂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方剂学是一门研究方剂配伍规律与临床运用的学科,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亦是联系中医基础与临床各科的纽带与桥梁。通过方剂学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方剂的配伍特点及具体方剂的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应用,具备中医药思维,具有传承传统中医药理论与技术的能力,培养守正创新能力,坚定职业信仰,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基础。目前在方剂学课程的教学中,大多以传授知识的形式为主,注重“学以致用”而忽视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中医药院校的学生虽然学习了方剂学,但因为中医的特殊性,学生往往存在着对所学知识不理解、不自信的情况。教师应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传授中融入理想信念的精神指引等思政元素, 实现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目标。

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类相关专业的必修课,方剂学教材中精选的经典方剂体现了传统中医学深邃的哲理及历代医家丰富的诊疗思维,同时蕴含着历代医家妙手回春的精湛医术、济世为民的社会责任、医德高尚的职业素养、弘扬国粹的文化认同、守正创新的治学精神,这些潜藏于方剂学中的宝贵财富实为课程思政教育的良田[1]。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方剂学课程中丰富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地融入专业知识体系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铸信仰、立远志、积厚德、求真知”。因此,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使方剂学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协同效应,是当前贯穿落实方剂学课程思政的重要任务。授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在方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日常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均应把课程思政作为其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之一。

2 如何在方剂学教学中发掘并融入思政元素

方剂学涉及中医学“理、法、方、药”的各个层面及辨证论治的各个环节,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2]。方剂学课程要求学生在一个学期内掌握与了解近150首方剂的组成、功用、主治,课程容量大、要点多,课时有限。如何有效地在教学各环节中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显得尤为重要。

2.1 课堂讲授环节融入思政元素 密切结合方剂学课程的特点和课程内容,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具体融合,使课堂更有“温度”和活力。对方剂学课程传递的文化和价值的认同,产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心里“咯噔”的效应,进而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在讲述历代方书所取得的成就时,与同时期的世界医学史相联系,在国际视野下,树立中医药自信。2015年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屠呦呦因提取青蒿素治疗疟疾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素提取的过程中,她在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绞汁服”的启示下,在第191次的提取中将青蒿用低沸点溶剂提取,得到“醚中干”的化学有效成分,在临床治疗上获得满意效果。因此注重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中医职业认同感。

桂枝汤被誉为“仲景群方之魁”,加减法最多,适应范围最广,在《伤寒论》113方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讲授桂枝汤配伍分析及临床应用时,从张仲景运用桂枝汤谈守正创新。《伤寒论》中用桂枝汤的条文较多,桂枝汤的主要适应证应为:恶风、发热、自汗出、脉浮弱,即太阳中风表虚证。张仲景按着桂枝汤兼症或变症的发生,把桂枝汤变化成很多方剂,以应对其证候的发展。有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桂枝汤加减方,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汤等桂枝汤合并方。桂枝汤不仅变化运用于太阳表证的范畴,对太阳表证兼有里虚、寒证等表里同病的证候,也可灵活运用本方加以施治。如小建中汤、桂枝人参汤、当归四逆汤等。还有一类方剂,虽然还包括桂枝汤的基本要素,但是功用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功效在于行水除湿。如桂枝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甘草汤等,这一类方剂侧重于“桂枝甘草汤”的成分,故可列入桂枝汤变用的范围内。从上述方剂中,足证张仲景常利用前人的经验成果到自己临床实践中去,桂枝汤的变化运用,实为启发后人的随证处方的典范。启发学生用辩证唯物发展观认识历代医疗实践对经方应用的发展,培养守正创新的中医思维;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使命感。

当讲授到安宫牛黄丸、牛黄解毒片、乌鸡白凤丸、六味地黄丸等家喻户晓、疗效显著的中医药品时,对中国医药品牌故事进行价值观、思想、情感提炼,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以安宫牛黄丸为例:安宫牛黄丸是“广誉远”的传统特色药品,其生产工艺复杂而独特,尤其是其炮制、推丸及挂蜡工艺,是其他同类生产难以比拟的。2014年,安宫牛黄丸制作技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些生产技艺是中国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用现代语言,便是“匠心精神”,它蕴涵着丰富的科学技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2 课堂讨论环节融入思政元素 课堂讨论是教学重要环节,针对学生存在的模糊认识、课堂上提出的尖锐敏感的问题,教师可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并在课堂讨论设计中巧妙地融入思政元素,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

煎药理论虽不高深,但是里面却有很多学问。徐大椿:“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方法不当,就会影响疗效。然而,一些临床工作者因为工作比较繁忙,很少告诉患者如何煎煮中药,甚至当患者咨询如何煎煮中药时,认为是基本常识,没有耐心告知煎煮细则,敷衍了事。以“汤剂的煎服法”为讨论主题,讨论中融入思政元素,应涉及以下3方面的内容:(1)掌握基本知识:汤剂煎煮过程涉及煎药用具、煎药用水、煎药火候以及特殊药物的处理等诸多细节内容。从汤剂煎煮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汤剂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培养学生对古代医师及医学事业的崇敬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伤寒论》方后注内容丰富、用意精巧,是张仲景辨证论治思想和处方用药规律的组成部分。如《伤寒论》中方剂的煎煮时间是以煎去溶剂的数量多少作为标准,即通过控制消水量掌握煎煮时间。煎煮时间的确定根据各方药量及功效而异。一般情况,需要煎去溶剂量的1/2或2/3,如桂枝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桂枝附子汤等;煎煮时间最长的是炙甘草汤,因滋补药宜久煎且方药量大质厚,其消水量相当溶剂的4/5。由此可看出《伤寒论》方剂用法中细微之处的用心,颇具匠心,进而引导学生讨论其他方剂的用法用量问题。(2)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医师需具备妥善交代患者煎药方法的能力。组织学生课堂演绎如何妥善规范地交代患者中药煎煮方法;重点考核人际交往能力,包括神态、语气、表情、动作、礼仪等,应神情专注、温和礼貌、平等心态、耐心解答,提醒重点内容;期中设置考题,如口语化叙述汤剂的使用。通过实际案例及课题演绎,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以耐心细致的态度服务患者,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感。(3)知识拓展:古人智慧与现代科学的统一。有学者[3]以四逆散中芍药苷、柚皮苷、甘草酸单铵盐及柴胡皂苷A的含量和出膏率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比较按古代方剂、日本标准煎剂、传统经验、医院煎药规定以及制备中药颗粒的不同煎煮方法制备的四逆散煎剂。结果:按传统经验煎煮方法所制的四逆散煎剂综合评分最高。通过现代研究进一步证实古代文献关于传统中药煎服法记载的科学内涵,培养学生“创新不忘古”的中医药科研思维,认识到中医药研究不能因片面追求研究而忽略中医本质,也不可追求中医古老的研究方法而脱离现代科学研究的要求。

2.3 考核评价环节融入思政元素 在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目标的视野下,在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效应”的运行逻辑下,更加应该关注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获得感,而这种获得感很难用卷面考试来进行。方剂学课程思政的评价需要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标准[4],融入整个教学环节和评价过程,让评价从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关注全方位,特别是关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收获与成效等。

多元化考核评价将随堂问答、阶段性测试、研究报告或小论文等纳入过程评价,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雨课堂”等智慧工具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表现;基础理论考核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对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临床实践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均进行考核,如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汇报,使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学习态度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相结合,增加考勤与作业上交情况、讨论参与、学生互评、随堂问答等考核比例,如增加平时成绩的比例,平时考核结合思政元素,从职业素养培养出发,考核出勤、课堂参与、课堂纪律、作业上交情况等,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习态度和爱岗敬业精神。

思政素材和思政元素都是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是从课程中发掘出来,服务于课程教学目标的。方剂学课程是通过专业知识引申出做人做事的道理,通过学术讲道理,专业知识承载思政元素,二者有机融合。作为高校的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责无旁贷。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引领下,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继续探索方剂学课程的德育教育。

猜你喜欢
桂枝汤方剂桂枝
桂枝汤在温病中的应用规律研究*
中药方剂,新冠肺炎患者的福音
何谓中医“七方”
中医有“七方”
喊魂
探讨疣体注射法联合中药马齿苋方剂治疗跖疣
从《桂枝汤》服药方法小议中药精细化管理
我的发现
骂村
桂枝汤加味治疗更年期妇女汗出56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