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德育一体化视阈下生涯教育实践策略研究

2022-11-21 12:35吴龙军王雯月刘馨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生涯德育职业

吴龙军,王雯月,黄 丹,刘馨璐

k-12教育是贯通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通称,k-12德育一体化视阈下生涯教育实践研究,是新时代的新课题。通过对近年来生涯教育实践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分析,发现生涯教育实践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然而,从k-12整合德育的角度来看,生涯教育研究还是一片空白。k-12德育一体化和生涯规划教育的结合有利于促进德育实施,提高德育效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学生义务教育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对中小学生“双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标志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进入了新的阶段,即从培养工具到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恰恰与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教育的目标完全一致。k-12德育一体化中教师树立生涯教育理念,掌握生涯技能,在课程思政中渗透生涯教育的理念,自觉规划自己的学习、职业,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特别是适应新高考制度改革,运用生涯发展规划设计理念技巧,指导教师学生通过合理选科,改变短板理论的思维教学模式,让长板更长,围绕长板布局,实现扬长避短,这为“生涯道德教育”实施提供了历史性契机。

对k-12各个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职业发展指导,是新时期教育对学生发展个性化需求的回应,也是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指导下通过生涯规划一体化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健康发展。为了促进k-12职业生涯规划各个阶段的整合,我们必须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内在逻辑,坚持运用对立统一矛盾规律,促进教育各个阶段生涯规划的整合。根据不同年龄结构特点和认知发展实际,既要关注各阶段德育的特殊性,又要充分尊重k-12各阶段生涯规划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共性,实现生涯性德育教育目标。

为了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化和科学化,需要构建生涯规划教育良性运行的生态系统。在内容上,生涯规划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选择能力;在价值上,生涯规划教育要把核心素养作为培养目标。这些方面体现了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系统性、复杂性、全面性和重要性。为此,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发展需要建立完整的教育体系这一基本框架,以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中的选择教育需要实施的基本要求为目标,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和实践探索,探索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有效的基础教育生涯道德教育体系。在当前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着内容僵化、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在道德教育中引入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生涯规划教育水平是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k-12德育一体化视阈下生涯教育的内在根据

k-12德育一体化与生涯教育具有共同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有助于促进两种教育方式的有机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首先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看,都是立德树人,在整合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前提下引导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从内容的互通性看,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延伸更加着眼于未来的职业选择,把职业追求与国家和社会的现实需求相结合,是k-12德育一体化教育内容的深化,k-12德育一体化教育为生涯规划教育确定了人生方向。最后从价值的相互性看,二者都是在遵循学生成长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价值取向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德育一体化教育是k-12生涯规划一体化建设的前提,k-12德育一体化教育依托生涯规划教育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德育的功能。两者共同作用的发挥能够让学生在进行科学规划的同时,把道德理想信念内化到自身的生涯规划中,达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二、k-12德育一体化视阈下生涯教育的现实意义

生涯发展教育与德育工作之间的密切关系,给在k-12德育管理一体化视阈下进行生涯教育的研究企业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而且两者在目标上的统一、提升及思想上的融合,在k-12德育整合视角下进行生涯教育体现出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生涯教育目标

k-12德育一体化视阈下生涯教育实践使生涯教育目标趋于明确,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身发展和行动决策能力。在此过程中,通过道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具有高度的道德意识和自我约束,有自己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决策的客观标准,有助于整合各种生涯规划元素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德育一体化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升华学生的思想,完善学生的人格,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此外,德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传授,生涯教育更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教学内容和方法更加多样化,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因此在此基础上生涯教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能够更大程度地将生涯教育的实践活动与德育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二)提高生涯教育质量

革新后的高中生涯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较为重视,并且可以通过规划与探究,达到对职业技术能力有效培养的目的,但是在生涯教学中部分学生对一些相关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企业应通过德育教育来提升他们的认识,并且能够对学生决策能力与规划工作能力方面进行有效提升,同时需要根据理论知识对其进行科学有效指导,这在较大程度上对生涯教学环境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而且促使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自我成长、自我完善、自我学习和发展。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明确自己的主要地位,把握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进步方向。

生涯发展教育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技术手段以鼓励、体验、互动和引导为主,通过教师的细心引导、耐心教育和真心启发,能够不断改变中国传统文化灌输填鸭式道德教育的弊端,在整个社会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积极主动参与使自己内心的道德建设标准和行为准则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形成。

(三)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和人格塑造

高中教师在进行学生生涯发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还需要认识自我,认识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并且对此进行研究,深入理解,在此过程中需要具备较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也是提高学生内化的一个重要过程。此外,职业生涯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稳定职业理性、职业道德和职业态度,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有效实施纪律和规范,在此基础上也可以体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实现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目标。

团队精神和个性的有效提高是一个人人生成功的关键,它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职业生涯目标,其中职业生涯教育起着塑造人格的作用,在团队精神的基础上可以得到发展,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极大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此外,生涯发展规划管理意识在其中也起到决定作用,能够有效规划问题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纪律、规范企业以及班风等,其中生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自身的文化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的一种公德教育。

三、k-12德育一体化视阈下生涯教育的关键策略和实践路径

为了整合k-12职业生涯规划与建设的各个阶段,在做好各层次内容设计的同时,还必须把各层次内容具体化、生动化地融入各个学习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把生涯教育目标融入到德育教育目标之中。

(一)以德育一体化为基础,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计梯度推进

在德育一体化的框架下,开展k-12各个阶段生涯规划整合建设的研究,有序推进不同学习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小学、初级中学、高中、大学各阶段的课程内容呈递进、螺旋上升、整体衔接的教育顺序。k-12各阶段生涯教育的定位:幼儿阶段—生涯启蒙;小学阶段—生涯感知;初中阶段—生涯体验;高中阶段—生涯探索。将生涯发展规划教育“融入”学校德育一体化建设中,必须站在整个学校文化建设的高度进行统筹设计。

1.小学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标

从学生入学开始,通过生涯规划教育,树立远大理想,为未来的自己储存能量。学生可以在进入一年级后,利用生涯发展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在三、四年级,会发现自己喜欢哪些教学活动,有什么样的爱好,怎样与别人进行交往;在五、六年级,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如何将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正确处理好自己成长中的烦恼。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完成从儿童到小学生的转变,迫切需要正确认识自己。因此,一年级开设“认识自己”课程。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是非观,只是用小学生的规则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所以二年级开设“规范意识”的课程。三年级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如何让学生克服自己的短处,发扬优势,开设“表扬我”“我的爱好”课程,学生能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欣赏自己的长处,并充满自信地展示自己。四年级是儿童快速发展的核心,因此他们特别想与别人交流,开展“如何和同学相处”课程,引导学生理解与他人相处的方法,使学生热爱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五年级要开设《做最好的自己》《我的理想》等课程,在明确目标指引下让学生少走弯路。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开始,又面临着一些小升初的压力,如何让孩子的心静下来,努力学习,提升内涵,通过《我阅读,我快乐》课程,启发学生智慧,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初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标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生涯发展探索和成为社会人的准备期。伴随着我国高质量教育的发展,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生涯教育十分必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和差异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涯观念,初步掌握作决定的方法与技巧,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价值观等规划自己的学业、职业。通过生涯教育的帮助,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七、八年级的主题是通过体验“霍兰德兴趣岛游戏”和“MBTI性格测试”让学生明确“我是谁”,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九年级的主题是开展“设计职业探索”等专题讲座和个案辅导,确立学生自己的生涯自信。

3.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目标

高中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高一培养生涯意识,包括由初中过渡至高中、认识学校环境及资源、明确学习目标、自我认识、了解职业世界及选择新课程。高二关注生涯探索及生涯规划,内容包括情绪、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意志品质训练、独立教育、抗挫折能力、人际关系、生涯规划及决策辅导。高三以培养生涯决策为主,包括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和职业选择指导等。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的特点是:通过专题系列单元的活动设计,将课程内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从浅到深,逐步落实。

(二)充分挖掘各学科德育元素,实现生涯规划教学途径多样化

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发展方向,特别是指导教师理解各学科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的有机结合。我国生涯规划教育起步较晚,缺乏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因此,需要通过建立特有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融入到各个学段制的教学过程中。生涯规划教育不仅要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而且要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在“同课异构”的教学研究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以辩论的方式进入学习状态,引入能体现生涯规划的学科思想,使课堂更生动、更深入、更有效,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如在高中政治课中讲授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时,教师可以通过屠呦呦发现青蒿素的过程的分享引导学生追求真理。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和主题班团队会、家校融合等实现生涯规划教育和德育元素的融合,提升生涯规划的能力。

(三)加强各阶段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育资源

从k-12各阶段生涯规划一体化的有效实施来看,教师是关键。首先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综合培训,以涵盖同一批次不同学习时段的教师,使其能将德育目标内化,并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自然地反映这些目标,从而影响学生。其次要树立全员德育意识,形成德育合力。将学校、家庭、社会融入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扩大学校德育的范围,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力。一方面,要保持校内外生涯发展规划教育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形成三方紧密结合、齐抓共管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优化、持续延伸学校开展德育的过程和成效,在社会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生涯教育教学氛围,建立完善健全的德育视阈下的k-12各阶段学习生涯规划一体化服务体系。生涯规划设计不是直白、单一的教学活动过程,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信息之间的共同对话,是带有学生个性色彩的“构建性”知识结构,因此其教学实践必然要打破传统文化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氛围,代之以生动有趣、活泼明快的方式。然而,目前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素质比较薄弱,导致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不高。正因为如此,必须加强现有师资力量的培训。教师是生涯发展规划设计的主导,通过培训让教师学习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生涯指导技能、学习先进地区的教学活动经验,建立专业的生涯指导师教学团队。要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成就,建设专业的教学团队是大势所趋。专业人才队伍构建先期可以聘用行业、企业内部职工和优秀人士为学校教育提供理论指导,加强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流,后期应逐步配备专业的生涯规划教师。

(四)在以生涯体验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中增强德育实效性

有效的生涯教育应采取多种途径让学生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首先应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完善生涯规划教育管理体系,不断丰富模拟实践体验活动。学校生涯活动可分为多个模块,每个学年的开始在“了解你的学校”模块中安排相应的活动,让新生有机会了解新学校和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由于学生对外部环境和生活的了解不多,要通过建立模拟职业体验如“模拟律师”“模拟理财师”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职业的特质,把专业的选择和职业的选择联系起来。其次要挖掘校外资源,优势互补,不断完善生涯规划教育途径。加大投入,聘请校外专业人员,通过讲座、研讨会和短期讲座等形式,对学生、家长和教师进行生涯规划教育,提高他们对生涯规划的兴趣,树立生涯规划意识。开展体验式生涯发展规划活动。学校教师可以组织培养学生进行职业体验,参观相关技术企业、高校,如开展为期两周的实践周,开展“职业微视频”设计比赛,利用假期安排学生与家长一起工作,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其中,感受职业氛围和工作环境,让学生有深刻的职业意识。学校可以利用各种职业测量工具,如科学的职业规划测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友资源,举办“知名校友返校日”“家长选择职业教育大讲堂”等活动,充分调动和有效利用职业技术资源,促进学生的事业发展。

在实施生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定期组织志愿者活动,使教学生活化,在活动中设置一些帮助他人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在生涯教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需要在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助其进行有效实践,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实践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此外,实训基地的构建能够将学生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教学技能,在实践中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在生涯教育中,“校本+基地”模式主要是以学生自我意识为核心,生涯教育为媒介进行校本德育教学,使学生对自身和社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素养。在实践中进行生涯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获得实践性职业经验的有效途径。此外,在生涯教育中开展实践活动,就是将生涯教育从课堂转向生活,以生活为教学课堂,这也是学生德育的内化过程,是更为重要的环节。在生涯教育过程中,要增加体验式教学,这需要教学情境的设置,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式教学来认识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德育情感。

(五)改革生涯规划教育评价,提高育人质量

全景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评价包括三个核心部分:全人、全息和全过程。“全人”是从德育的本质出发,即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立德育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过程”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实际过程,在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中,“全人”是评价课堂教学德育效果的价值基础,“全息”是评价课堂教学德育效果的指标基础,“全过程”确定了课堂教学德育效果评价方案的范畴。当前,我国大多数学校生涯规划教育还不完善,因此生涯规划教育评价要建立明确的评价目标、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及多种评价方法。要关注学生学习生活体验、情感、态度的积累和形成,注意评价研究过程的动态性,对学生成绩、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专业与个人信息特征的匹配度要有反映。第三,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第四,重视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将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有机结合。

(六)促进生涯规划教育管理规范化,协同推进生涯规划教育

教育行政机构应成立专门的生涯规划教育管理部门,在政策保障、教师培训、实践指导和实施评价上协同推进,同时成立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专门机构。面对新一轮高考,我国部分学校建立了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如设立了“生涯规划指导中心”,开展职业测评、个性化咨询、建立信息平台等。在新高考背景下,要有效实施生涯发展规划课程,各学校必须通过设立专门研究机构才能找准定位、打破旧有顽疾、调动多种教学资源,使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真正落地生根。

统筹k-12德育一体化视阈下生涯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研究,是新时代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国家安全教育战略的导向性需求,k-12德育整合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实践对策研究应形成课程协同效应,并将其作为职业规划教育整合建设的重要方法论。按照“启动、承载、转移”的原则,“启动”是学科内容基调的确定,“承载”是强调相邻下学科内容的衔接,“转移”是指从下学科向当前学科内容的自然过渡,“和”是强调本部分内容的升华,引出相邻高等教育部分的内容。树立全员生涯发展规划进行教育管理意识,要形成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合力,将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纳入生涯规划教育一体化服务体系。

通过分析研究,明确k-12德育一体化视阈下生涯进行教育教学一体化系统建设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实现生涯教育一体化,就是要建立生涯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和环境的有效整合体系,促进生涯教育一体化工作的连续性,以达到良好和持久的教育效果。以国内外k-12德育一体化视阈下生涯教育教学一体化建设为基础,组织教师通过研究学生有关职业生涯规划建设教育和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的理论,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在充分认识k-12德育整合视阈下生涯教育整合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总体方案和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划。基于k-12德育整合视角下的职业教育整合实践,组织策划教学科研活动,在行动中进行反思,逐步形成“高校中小学生涯规划教育与德育一体化”的有效实践模式。

我国素质教育普及以来,政府对生涯教育与德育教育较为重视,这就需要政府政策在支持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同时学校应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将生涯教育与德育教育问题进行实时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让人才对未来社会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此外,在对学生进行整合教育时,要突出生涯教育与德育整合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生涯德育职业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的教书生涯
16 Years in the Mines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职业写作
《艺术家生涯》开启莫华伦导演之门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