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探讨

2022-11-21 13:39李博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2期
关键词:耐力体能训练乒乓球

李博

(西安美术学院体育部 陕西西安 710065)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繁荣,乒乓球运动已经成为我国体育赛事和民间体育中最受瞩目的项目之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高校乒乓球运动员队伍也不断壮大。乒乓球是一项需要较高技能和体能的运动,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升乒乓球运动员的水平,因此对乒乓球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当前,高校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在体能训练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运动员水平的提升,因此积极探讨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1 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

1.1 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高校在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导致运动员的体能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具体来说,存在的问题有以下方面。

首先,高校乒乓球教练对体能训练重视不足。当前,高校中通常缺乏专门的体能训练教练,所有的乒乓球训练工作都由有限的教练队伍承担,而高校乒乓球项目中配备的教练员不多,他们承担着运动员训练的全部工作,如技术训练、体能训练、战术训练等,面临很大的工作压力,无法保证每项训练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很多教练往往更加侧重技术和战术训练,而忽视了体能训练,导致运动员的体能不能满足比赛要求,从而影响运动员的成绩提升。

其次,高校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高校在对乒乓球运动员开展体能训练时,通常采用“一刀切”的训练方法,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后,所有人都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训练,而不同运动员在身体素质、负荷能力方面存在差距,每个人的优势和薄弱点也各不相同,而高校通常缺乏个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按照统一的方案进行体能训练,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不利于运动员体能的提升[1]。

最后,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考核体系不合理。在乒乓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考核是衡量运动员训练成果以及完善训练方案的重要依据,但是当前高校对乒乓球运动员的考核大多集中在技术动作的完成度以及比赛成绩方面,对于学生体能训练的成果,缺乏完善的考核体系,学校和教练无法科学衡量运动员的体能状况,也就无法开展针对性的体能训练。

1.2 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改进的策略建议

针对当前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高校要采取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为科学开展体能训练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技术支持。

首先,加强对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视。要科学开展高校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高校和教练员都要转变思想,认识到体能训练对乒乓球运动员发展的重要性,没有强大体能作为基础,即使再娴熟的技术和高超的战术也难以发挥,运动员的实力也无法得到提升,因此高校和教练员要从思想上重视体能训练,在日常训练中加大体能训练的比重,进而提升运动员的综合实力。此外,高校要提升教练在体能训练方面的专业度,组建专门的体能训练教练队伍,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有一定困难。因此,高校要致力于培养教练的体能训练能力,一方面加强对教练的专业培训,组织教练定期参加培训、交流、外出学习等,掌握先进的体能训练理论、技术和方法,在日常训练中不断完善体能训练系统;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专业的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专家加入教练员队伍,为乒乓球运动员提供专业的体能训练指导,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潜力,提升运动员体能。

其次,科学制订系统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体能训练方案是体能训练开展的总体指导,方案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科学、系统,直接影响到体能训练的效果,因此,高校要重视体能训练方案的制订。一方面,充分了解每个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状况,通过体能测试了解他们的体能优势和薄弱点,对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负荷能力进行全面把控,为体能训练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高校和教练员要为不同条件的运动员制订个性化的训练方案,针对每个运动员的优势和弱点进行针对性训练,扬长避短,可以使体能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最后,建立完善的体能训练考核体系。在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过程中,定期考核测试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考核可以及时了解运动员的体能状况以及训练计划是否科学,为接下来完善体能训练提供依据,因此高校要建立科学的体能考核体系。教练员要将日常训练的项目都列入考核体系,丰富考核内容,然后定期测试运动员的各项训练是否达标,了解他们体能状况。同时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运动员在日常训练中的状态和强度,了解他们的训练感受和承受力,便于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更好地提升体能训练的质量。

2 高校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

乒乓球运动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主要集中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素质等方面,因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方法开展体能训练,提升乒乓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具体训练方法如下。

2.1 乒乓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

乒乓球属于对抗性的体育运动,虽然技术战术是影响乒乓球水平的核心因素,但是力量因素也不可忽视,运动员面对复杂多变的比赛环境,需要足够的力量来支撑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实施,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就无法很好地控制身体,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也就无法实施,因此对乒乓球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势在必行[3]。针对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对运动员的力量训练主要集中在上肢力量、腰腹力量和下肢力量等方面,教练要针对不同部位,选择针对性的训练方法。首先,上肢力量的训练。训练乒乓球运动员的上肢力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一是俯卧撑练习;二是挥拍练习,锻炼手部力量并掌握球拍手法;三是利用哑铃练习力量,手持轻哑铃快速伸屈手臂锻炼前臂力量,手持哑铃根据乒乓球动作,锻炼手指手腕力量等。其次,腰腹力量的训练。乒乓球运动员腰腹力量的锻炼大多通过仰卧起坐、卷腹、原地蹬腿转体等方式进行训练,其中仰卧起坐练习可以采用负重练习的方法,提升练习效率。最后,下肢力量的训练。主要有以下几种训练方法:一是蛙跳训练,可以根据运动员素质和训练需求,选择负重蛙跳;二是负重半蹲练习;三是直腿跳练习;四是摸台角练习,这些训练方法对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训练都有很好的效果。

2.2 乒乓球运动员速度训练的方法

乒乓球相比于其他球类运动来说,属于小球运动,具有节奏快、变化多的特点,在比赛或练习中,乒乓球从离开球拍到台面的运动,通常是瞬间完成的,这就需要运动员非常快速地反应出应对战术,并快速实施动作,对运动员的速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运动员只有在反应、移动和动作方面不断提高速度,才能把控对抗节奏,选择更加科学的技术和战术,保证比赛的胜利,因此,训练乒乓球运动员的速度至关重要。根据乒乓球运动的特点,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从反应速度、移动速度和动作速度三个方面进行[4]。首先,反应速度训练,训练运动员面对瞬间移动的物体,迅速做出反应和判断的能力,可以利用发球机辅助训练,随机方向、随机频率发球,让运动员迅速反应接球。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训练反应速度的游戏,通过反复训练来提升运动员反应速度。其次,移动速度训练,最常用的是利用短跑来训练运动员的移动速度,如折返跑、比赛跑等。还可以利用多点发球接球来训练运动员移动速度。最后,动作速度训练,即训练运动员从发现球体到实施动作的速度,可以通过棒球的传接球、负重挥拍、重复动作练习等方法来提升运动员的动作速度。

2.3 乒乓球运动员耐力训练的方法

乒乓球练习或比赛,通常需要多个回合或多个轮次,才能最终得出结果,持续时间长、运动量大,同时在此过程中,运动员要时刻保持高度紧张和高速运动,这对运动员体力消耗是非常大的,因此需要运动员具有强大的身体耐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激烈的乒乓球运动[5]。实践证明,身体耐力强的运动员,无论在日常练习,还是在比赛中,都更容易取得优异成绩,基于此,高校教练员在对乒乓球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不能忽视耐力训练。乒乓球运动员耐力的训练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首先是一般耐力的训练,旨在提升运动员的整体身体素质和耐力,通常会采用中长跑、越野跑、负荷跑、跳绳、连续跑台阶等方式来锻炼运动员耐力。其次是乒乓球专项耐力的训练,有针对性地训练运动员在乒乓球运动方面的耐力,可以通过限定时间的多球练习或步伐移动练习提升耐力,还可以组织运动员通过比赛,训练耐力。

2.4 乒乓球运动员灵敏训练的方法

乒乓球是一项节奏快速、过程激烈、变化多样的运动,在乒乓球运动中运动员需要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快速选择最科学的战术来应对突发状况和对手的战术,因此要求乒乓球运动员具备很高的灵敏性,运动员在锻炼或比赛中,如果灵敏性较高,就会使动作更加协调,技术更加准确,可以很好地提升综合实力[6]。基于此,高校教练员对乒乓球运动员进行灵敏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在训练运动员灵敏素质时,要重视训练方法的多样化,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发球机开展训练,控制发球数量由少到多、发球速度由慢到快,还可以随时变换发球方向,在此过程中要求运动员进行接球、抢攻,训练他们的灵活性。其次,开展综合性训练来提升运动员灵敏素质,如听指令变化步伐或变速跑、方向跑、闪躲跑、迅速转体跑跳等,积极训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

3 结语

对于高校乒乓球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至关重要,运动员的体能水平直接影响技术的发挥,进而影响他们的综合实力,因此,高校要重视乒乓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科学分析运动员的体能特点,制订合理的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训练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为取得良好的比赛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耐力体能训练乒乓球
基层消防员体能训练现状研究及对策
乒乓球悬浮术
康复性体能训练在跆拳道运动损伤中的防治研究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训练策略的分析
《老人与海》读后感
游戏《穿越小树林》耐力跑教学设计
乒乓球与大铁球
2017倍耐力年历由彼得·林德伯格掌镜
迷你乒乓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