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逻辑解读

2022-11-21 14:50杨丽萍
茶叶 2022年2期
关键词:茶文化思政课思政

杨丽萍 赵 平

(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茶,饮也,古人以茶思源、以茶会友、以茶待客,茶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传统茶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承载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成果,其蕴含着的内敛谦逊、温柔敦厚一直深植于人们内心。茶文化历久弥新,在于它不断汲取民族文化精髓,融合历史智慧,紧跟时代需要,能陶冶情操,给人以巨大的精神享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高校思政课是触及心灵的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具有民族性格、红色品格以及理想人格的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因此,我们从三重逻辑即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出发,深度探究传统茶文化的育人功效,实现传统茶文化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

1 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逻辑

在高校思政课中融入传统茶文化具有内在的理论逻辑,传统茶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目标同向,共同致力于塑造优良品格;功能相合,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路径一致,润物细无声,以隐性教育的方式育人于无形。

1.1 目标同向性:铸魂育人、立德树人

当今社会各种思潮博弈激荡,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倾向,高校思政课的受众对象的思想观念也出现许多新的变化,思想更加活跃、主体意识更加强烈、价值观念更加多元。思政课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形成的一层重要保障,面对新形势与新任务,需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更多从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中汲取养分,如中国的传统茶文化,以实现高校思政课的德育目标,塑造大学生健全、优良的品格。茶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文化瑰宝。茶艺表演、茶具、茶席等茶事活动相关内容皆为我国传统茶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享受。但茶文化又不仅限于此,《茶经》里提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2],茶文化的精髓是那些看不到、摸不着的精神财富,这些思想和理念通过各种渠道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一,茶释其味,做人要奉献。茶进入水,其香奉献于水,当代大学生亦需像茶叶那样去舍身、去奉献,去打破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迷信,像先辈忘我的投身革命般奉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其二,茶要品味,做人需修德。“立大志,明大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切希望,人之品德如茶之内涵,需要克己修养,不断修德、立德,进而强化自己的内心世界,实现厚德载物。其三,茶要炒制,做人要磨练。从鲜叶到干茶,需经过热锅反复炒制、揉捻、定型,方能称之为茶。新时代的大学生亦需像茶一样,想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大才、担大任”就要历经磨练,经得起摔打与折磨,所以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 功能相合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和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积极的有利的作用或影响[3]。随着传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日益凸显,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传统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饮茶人的思想和情操产生熏陶和感染作用,形成了高雅的精神文化,茶文化能够涵育德行、滋养心灵、培根铸魂,具有明显的德育功能。中国传统茶文化所展现的人生价值观主要体现在重德、尚和、崇俭、贵真等四个方面。重德,是茶文化展现的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茶文化以德为中心,重视修心养德、塑造高尚人格、倡导无私奉献,反对见利忘义和唯利是图,以期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尚和,指的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和宗旨。“和”的内涵丰富,包括和谐、和善、平和等等,弘扬茶文化的“和”思想有助于个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崇俭,“俭”是茶德的重要体现,以崇尚茶之俭来育人,强调清廉、节俭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道义所在,在品茶中感悟俭朴生活、修养质朴人格、培养“精行俭德”的道德风尚,这正是茶文化所追求的思想精华所在。贵真,作为传统茶道最重要的精神,它是为人处世的法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泡茶与喝茶都应当保持一颗纯“真”之心,真心对待和品尝每一泡茶、认真感受茶之真趣,在体悟茶文化之魅力的同时,求真知、做真人。高校思政课不是一门纯理论知识学习的课程, 它重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充分汲取茶文化中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力量,充分发掘其育人价值。“重德、尚和、崇俭、贵真”实质上就是一个教化育人的教育功能展现过程,高校思政课与茶文化的功能相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价值追求,增强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与道德浸润,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为茶文化教育与高校思政课以功能相合为基础的融合构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1.3 路径一致性:春风细雨、润物无声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渠道和主要形式, 但育人又不止于课堂教学, 课堂以外的各项活动都会对育人育才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4]。在新时代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政课的育人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增大,简单粗暴、直来直往的教育形式弊端日益显现,影响思政课的教育效果,也无益于培养“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不仅要以公开、直接地方式做好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充分挖掘身边蕴含的思政元素,重视这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对大学生的重要作用,不断改进和创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历史悠久的中华茶文化,从最初的药用、食用,发展到日常饮用,期间经历了漫长时间的发展。如今,茶对人们精神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茶是生活教学的课程。茶文化寓教于生活,中国自古以来即为“礼仪之邦”,素喜以茶待客[5]。它通过茶俗、茶礼、茶艺等茶事活动将合乎道德规范的待事接物之理传递于茶人,以茶为教,对大学生的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铸魂育人这一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茶是友好往来的信号。客来敬茶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待客之道,是友好往来的标志性符号。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说,客来敬茶,表敬意、洗风尘,是人们生活的高尚品行和友好交往的重要美德。从大国外交看,茶被广泛应用于外交场合,毛泽东第一次出访苏联,为斯大林送去了来自浙江的龙井和安徽的祁门红茶;习近平以茶叙的形式,招待过包括美国总统特朗普、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等多位外国领导人,以茶尽显大国礼仪之邦的友好风采。友好、智慧、知礼、男儒女素,是茶人的品性,茶向来不以简单粗暴地方式直接宣扬,而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它总是在无形中以一种最柔软的力量,引导我们向善向美,不张扬、不高调,却又绵长有力。

2 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逻辑

传统茶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融合,并非内容上的简单拼凑而是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传统茶文化助力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能够凝聚文化自信源头之水,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推动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

2.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传统茶文化是高校思政课的肥沃滋养,做好融入工作,一方面,有利于传统茶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的挖掘和广度的推进。我们常说“品茶”,其中,“品”的是什么?什么是最值得品味的呢?“品”的应当是德行,修心养德是茶文化的核心思想,注重崇尚美德,从善如流, 尊敬他人,热爱祖国。茶之性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这是天人合一的无上境界,亦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寄予。“和”的思想也体现在茶事活动中,人们在品茶时,潜移默化的受到茶的熏陶与感染,内心会变得平和宁静。茶之性静。著名文学家林语堂提出“茶须静品”,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茶道,“静”是茶道的题中之意,通过品茶来达到心清气爽、安静祥和的境界,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百态中拥有一份淡然的心情。这对于当前信仰缺失、浮躁迷茫、、愤青、恨国党等价值观不稳定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来说,尤为重要;茶之性俭。俭就是贫乏、薄、少的意思,茶之性俭即指煮茶时水过多,茶汤的滋味就会被冲淡,香气也相应地会降低,做人亦如煮茶一般,想要得到的越多,反而失去的就越多,越被束缚。以茶之特性“俭”来醒神洗脑,隐喻人生之道理:做人应如茶,淡泊名与利,是对茶人品德的孕育与培养,对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塑造也具有重要意义。

2.2 凝聚文化自信源头之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6]”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习近平强调:“中国是茶的故乡”,“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凝聚文化自信源头之水,离不开对中华民族茶文化与茶的历史的认知和运用。茶,不仅是人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饮品,更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茶叶的发现、利用和加工最早起源于中国;中国现存茶诗词、茶画数量居世界第一;我国拥有深厚的茶文化、完整的茶礼茶俗……这些无不体现着中国茶文化的深厚与悠久。 一杯茶,既是饮品,也是文化的载体与交流的媒介。对中华民族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为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重要贡献。综观中华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金名片”,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茶文化兴于巴蜀之地,后传至日本、朝鲜等地,树种、饮茶风俗及制茶技术,也随着对外文化交流传向世界各地,既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益于世界文化的繁荣兴盛,日本茶道、韩国茶礼、英国下午茶等,都深受中国茶文化的启迪和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是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主体,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将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引导大学生树立对传统文化的高度自信,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高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3 树立正确审美价值取向

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欣欣向荣,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在西方审美观的不断冲击下,“审丑”逐渐发展成为恶俗文化的源头, 并由此给正确审美观的形成造成了巨大阻碍,严重影响了青少年审美观的健康发展[7]。传统茶文化的内在追求就是审美, 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审美,茶之美有助于大学生在“审丑”横行的大环境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茶不仅是绝佳饮品,更体现出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各具特色的茶外形之美、茶具之美、茶席之美以及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等,都给当代青少年带来全方位美的感受与美学熏陶。以茶席为例,茶席之美是心灵与视觉的碰撞,是诗意美、画面美的统一,好的茶席设计需要协调多种构成元素使之达到和谐,进而感受茶席的高雅情调和诗情画意。欣赏带有诗意之美的茶席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使大学生学会欣赏美的事物,学会自觉抵制低俗、“审丑”的网络信息。从茶相关的文学作品来看,文人墨客大多钟爱并寄情于茶,形成了流传千古的茶诗、茶词和茶曲等文学作品,重读经典,似与古人对话,从诗词名句中不自觉地便受到了审美的熏陶,进而形成健全而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从而达到高校思政课育人的目的。传统茶文化的内在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课堂宗旨相一致,皆以育人为导向,引人向上向善,以茶为依托,将中华传统茶文化之美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不仅有助于缓解繁重的学业、竞争压力,感受身边无处不在的美好和诗意,培养美的情操,陶冶个人性情,而且这种茶文化本身独有的审美体验,也可使大学生远离“审丑”的低俗趣味。正确审美趣味和审美追求的养成,有赖于高校思政课的显性引导,茶之美的熏陶同样至关重要。

3 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逻辑

传统茶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需要思政课教师掌握更多的茶文化相关理论,提升茶文化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技巧,掌握丰富茶文化知识的思政课教师才能统筹课堂内外资源,在思政课堂内,融入茶文化故事,加强高校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课堂之外,营造浓厚的茶文化氛围,双管齐下,致力于塑造大学生的优良品德。

3.1 培训思政课教师,提升茶文化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技巧

思政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居于主体地位,既要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成为“经师”,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成为“人师”,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使他们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但是,很多大学生只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茶,对于茶及茶文化的价值所在并不了解,因此,帮助大学生认识茶文化的重要价值,充分挖掘茶文化真、善、美的内在本质是思政课教师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手段。要培育以茶育人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提升思政课教师对茶文化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技巧,实现传统茶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能力三个方面均要有所转变、有所提升。首先,关于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成效,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注意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理念要由教师本位教学理念转化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与兴趣,将茶文化巧妙地渗透进教学目标之中,引用茶文化相关故事,推动大学生对思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与内化。其次,关于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应注意优化教学方法,立德树人任务的完成不仅仅是高校思政课堂的责任,“第二课堂”的协调配合也必不可少。利用传统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让大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领悟茶“和”、“敬”、“清”、“美”、“真”的内涵。最后,关于教学能力。以往的思政课教学,更加注重课堂的讲解和说教,趣味性不足,缺少生活化,难以使大学生全身心地参与至思政课堂中。面对这种情况,思政课教师要提升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能力,将生活实际、传统茶文化与高校思政课有机融合,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趣味性的同时提升教学效果。

3.2 融入茶文化故事,加强高校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在新时代,茶文化不能仅低调地留存于生活层面所谓“油盐酱醋茶”,更要多发挥它的社会功能:作为一种文化力量[8],要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使其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以增加育人的实效性。思政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茶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课堂中,对于丰富课程资源、提升课堂内容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将悠久灿烂的茶文化故事融入高校思政课堂,加强高校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就要利用好茶文化历史悠久、通融万物的特征。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能与教育、绘画、诗歌等多个领域产生很好的联系,这些领域中渗透着传统茶文化的思想及价值理念,这些思想理念不仅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同时也有着十分明显的趣味和吸引力。例如,需要诠释中华民族具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时,茶马古道便是讲解的重要历史案例。茶马古道作为茶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与丝绸之路一样在中华民族的孕育发展过程中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通道,其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坚毅执着、不屈不挠的精神思想,为民族精神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同样地,茶亦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养分。鸦片战争前夕,我国茶叶、陶瓷、丝绸等商品大量出口,在极大贸易顺差的情况下被英国人用鸦片强行打开了国门,致使我茶叶生产凋敝,茶文化衰落,开启了一段饱含心酸与屈辱的历史。国兴则茶兴,国衰则茶衰,以“茶”育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要以强国为己任,立志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茶文化与高校思政课融合的内容选择上,需要从传统茶文化中汲取与高校教育现状和大学生思想实际相契合的精华部分,在此基础上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

3.3 营造茶文化氛围,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有效性和实践性

茶文化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着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软实力[9]。中国传统茶文化内涵深厚,在向大学生传播茶文化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于单一形式,课堂讲授固然高效,长此以往难免枯燥乏味,使大学生丧失了解茶文化的兴趣。传统茶文化具有精神教化之功能,单纯的课堂讲授不仅无法全面发挥茶文化的教化功能,更无法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现茶文化的深厚内涵。因此,在高校运用传统茶文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创新,多手段、多途径传播茶文化,为大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茶文化的机会。其一,设立茶文化相关社团。茶文化相关社团的建立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增添了校园文化的风采。茶艺训练、品茶等社团主要活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多的认识、了解和关注传统茶文化。饮茶、茶艺表演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社团实践活动中领悟茶对自身修身养心的作用,进而培养良好的饮茶习惯,使饮茶习惯成为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有效路径。其二,开设茶文化专题讲座。在茶文化专题讲座中,茶历史、茶人故事以及茶诗、茶画、茶书等茶相关作品都是茶文化讲座重要素材。在传统茶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相结合时,思政课堂之外开设的茶文化专题讲座既可以宣传与弘扬中国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的茶文化,也可以让大学生在聆听与领悟茶文化专题讲座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进而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其三,建立大学生创业茶吧。在校园内建立非营利性的创业茶吧,既提供基本茶水服务,也提供场地安静阅读,营造书香、茶香为一体的茶吧,普及完整、正确的茶文化相关知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茶吧中了解茶的基本常识,逐步认识、了解和喜爱茶文化,做茶文化的传播使者积极弘扬传统茶文化,回归自然、回归本真。

猜你喜欢
茶文化思政课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岚微 把红边茶文化传播得更远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