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话“家”的用法及语用功能

2022-11-21 15:37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指人词缀语素

文 马 虹

(黑龙江大学, 哈尔滨 150080)

一、引言

汉语中关于“家”的研究,顾学颉(1984:129-133)、吕叔湘(1979:41;1985:87-89)、太田辰夫(1986:90-91)、王力(1988:300-301)、蔡镜浩(1990:159-161)、冯春田(2000:484-491)等都曾涉及或专门论述,在“家”的性质、来源以及历时演变等方面都有不少研究成果。本文拟从方言角度着手,着重梳理共时平面下金堂话“家”的用法特点及其语用功能。

二、金堂话中“家”的用法

金堂话属于西南官话川黔片的成渝小片(中国语言地图集:32)。据考察,金堂话中“家”的用法仍旧活跃,它既是实词,表示“住所”“家庭”,也是词根语素,构成“家X”复合词,其词汇义与“家”的基本义相关,还是构词词缀,构成“X家”复合词,词缀的语法意义由“家”的基本义虚化而来。此外,“家”也被看作类指标记,其语法功能受实词“家”词义的制约。金堂话作为实词与词根语素的“家”与普通话用法几乎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本文着重描写金堂话“家”作为词缀和类指标记的用法。

(一)金堂话词缀“家”的用法

词缀“家”在金堂话中的构词能力相对较强,构成的“X家”在金堂话中较为丰富。其中“X”可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性词根语素,表示“某类人”或“某种学术流派”。具体分为以下几类:

(1)船家/专家/行家/商家/庄家/兵家/本家本族的人

(2)资本家/建筑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阴谋家

(3)儒家/法家/墨家/佛家/道家/农家/名家/百家

(4)东家居住在东边的人/西家/南家/北家/中家

(5)上家/下家/对家坐对面的人/后家/前家/左家/右家

(6)杨家/王家/李家/何家/张家/徐家/陈家

(7)藏家/壮家/傣家/苗家/纳西家/鄂温克家/摩梭家

(8)大家/小家/头家/尾家末家

(9)买家/卖家/输家/赢家/耍家游手好闲的人/唱家吆喝的人

例(1)表示“经营某种行业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例(2)表示“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例(3)表示“某种学术流派”,以上三种类型与普通话用法相似。例(4)(5)将“家”附在单音节方位词后,其中例(4)表示“居住在某一方向的人”,复合方位词一般不与“家”结合,例(5)是棋牌游戏用语,指“按照方位不同座次的人”。例(6)是对已婚妇女的称呼,将“家”用在其丈夫的姓氏后,这许是受传统婚姻文化观念的影响。这一用法在中老年人的口语里残存,青年人已大都不用,基本处于消亡状态。例(7)将“家”与少数民族名称结合,表示“某少数民族的人”。以上七类均为“名词词根语素+家”。例(8)是“形容词词根语素+家”,在金堂话中指“出牌顺序的人”。例(9)是“动词词根语素+家”,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

李蓝(2010)曾认为,“家”附在地名、族名后表示“……人”时是类指标记,如“木里家”“藏家”等。我们不赞同其观点,原因是这里的“家”虽为后缀,但其虚化程度不高,还保留实词“家”的词汇义,并不是典型的标记成分。吕叔湘(1979:41)、陈光磊(1994:25)、马庆株(1995)等将这种介于虚实之间的“家”的用法称为“类词缀”或“准词缀”。为了方便分类,我们采取从众观点,认为金堂话以上九类“家”均为“类词缀”。

(二)金堂话类指标记“家”的用法

光杆NP是有些语言中表现类指性的主要形式(白鸽2018),而刘丹青(2020)认为,一些方言中存在常用的专职类指标记,如浙北吴方言中的“告”“刮”,就是典型的类指标记。这里,依照刘的观点,我们认为“家”与NP组合后在金堂话中是有标记的类指形式,是类词缀进一步虚化的结果。

1.指人名词+家

“指人名词+家”在金堂话中较为常见,旨在强调某种人物类别。如:

(1)男人家/女人家/老人家/娃娃家/婆儿家中年妇女/姑娘家/男娃子家男孩/女娃子家女孩

(2)农民家/工人家/徒弟家/学生家/医生家/教授家/公关家/媒婆家

例(1)例(2)表示“某一类人”的同时,例(1)还凸显了某类人的性别和年龄,例(2)强调了某类人的职业、身份和地位。需要指出的是,与“船家”“资本家”里的“家”不同,“指人名词+家”省略“家”后依然成词,不作构词成分。

2.称谓语+家

“称谓语+家”表示关系类别。其中例(1)凸显亲属关系,例(2)凸显社会关系。如:

(1)亲戚家/夫妻家/婆媳家/兄妹家/弟兄家/姊妹家/妯娌家/老表家表亲关系

(2)朋友家/室友家/同学家/同事家/师生家/外人家陌生人/熟人家/客人家/主人家

3.时间词+家

“时间词+家”表示时间类别。时间词一般包括时间段或相当于时间的天气、季节性名词成分。如:

白天家/晚黑家晚上/早起家早上/雨天家/太阳天家/阴天家/热天家夏天/冷天家冬天/秋天家/雪天家/春天家/往年家/昨年家去年/往天家/成天家

“时间词+家”表示的时间语义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因而表确定的时间点不能进入该结构,金堂话中一般没有“两点钟家”“2021年家”等说法。

三、金堂话“家”的语用功能

以上描写了金堂话作类指标记的“家”的用法,其语法功能可以表示人物类别、关系类别和时间类别。另外,从句法位置看,类指成分出现的典型句法位置是话题位置(徐炯烈、刘丹青1998:163-165),主语和话题为其常规位置,有时也出现在宾语位置(刘丹青2002)。金堂话类指成分“家”与指人名词、称谓词和时间词连用构成表类指的“X家”能出现在话题、主语或宾语等多个位置。例:

(1)女娃子家也得大气些才好。

(2)秋天家更适合去九寨沟。

(3)夫妻家哪有隔夜仇的。

(4)哈尔滨最舒服的时候是夏天家,不冷不热,很凉快。

(5)亏他们还是朋友家,其实就是塑料姐妹

例(1)—(3)中的类指成分“女娃子家”“秋天家”“夫妻家”既是话题,也作主语,例(4)例(5)中的“夏天家”“朋友家”等虽不充当整个句子的话题,但可以作句子的宾语。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指人名词+家”这种表达的语用功能。这种表达常见于反预期语境中。反预期表达一般有三种类型:1)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2)与听话人的预期相反;3)与包括听说双方在内的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吴福祥2004)。据考察,金堂话“指人名词+家”在使用中体现了这三种反预期。例:

(6)姑娘家说话大声武气要不得。

(7)男人家动不动就哭,像啥子话哦。

“指人名词+家”表示类指,因而其在话语中体现的典型反预期类型是“与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即违背某个言语社会群体共有的普遍的认知。而且,这种类型不大出现在对话语体中,看起来似乎也更直接体现为违反社会共享的预期。例(6)的“姑娘家”本该具有温柔、秀气的行为品质,这是社会群体的共同认知,“大声武气说话”的言行则违反了社会共享预期。例(7)的“男人家”阳刚、坚强,不轻易落泪的特征为社会共享信息,而“动不动就哭”这一言行与社会预期不相符,促使说话人发表观点。

有时,金堂话会将“指人名词+家”放置于“人称代词+(一)个+NP”的构式框架中,构成另外两种反预期类型。例:

(8)你(一)个娃娃家,竟然能做主大人的事。

(9)我(一)个女娃子家,哪能扛得起这个18升的桶装水哦。

例(8)是“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即说话人对某种现象有一定的预期,认为“娃娃家”只能做孩子应该做的事,不能管大人们的事情,但事实违反了说话人的心理预期。例(9)是“与受话人的预期相反”,即说话人的观点、态度违背了受话人已有的认识。受话人的预期是女孩可以扛得起桶装水,但事实上,说话人的表现让受话人出乎意料,与受话人的预期不相符。

李文浩(2016)认为,构式“人称代词+一个NP”具有强烈的主观表达倾向,这种主观性离不开“一个”的辅助。相比独立使用的“指人名词+家”,例(8)例(9)在表达反预期的同时,更加鲜明地体现了说话人的主观性。另外,金堂话中也用“指人名词+家家”结构来加强主观性表达,这种主观性多为负面情感。例:

(10)学生家家东跑西跑干啥子,就该好生学习。

(11)徒弟家家的心比天高,跟到师父学手艺才是硬道理。

例(10)中用“学生家家”表明说话人对受话人东奔西跑的行为表示强烈地不满和责备,规劝其作为学生应该好好学习。例(11)中说话人用“徒弟家家”对徒弟好高骛远的心理持不满和批判态度,并劝诫受话人要脚踏实地学手艺。

四、结语

本文对金堂话的词缀与类指标记“家”进行了详尽描写,词缀“家”可与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根语素结合表示“某一类人”或“某种流派”。类指标记“家”与指人名词、称谓语和时间词连用强调人物类别、关系类别和时间类别。其中表示人物类别的“指人名词+家”有着较为特殊的语用功能,在使用中有与说话人的预期相反、与听话人的预期相反、与包括听说双方在内的特定言语社会共享的预期相反等三种反预期语用功能。

猜你喜欢
指人词缀语素
《通用规范汉字表》非语素字统计与思考
Module 1 Basketball
词尾与词缀的区别研究
报复性熬夜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头铁
现代维吾尔语的词缀功能及从中存在的奇异现象的处理探讨
试析缅语的附加式(派生式)构词
称马非马,绰号是他
螳螂捕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