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高职园林专业“工匠精神”培养途径探究

2022-11-21 15:37闫晓煜黄瑞海何伟威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服务型工匠园林

闫晓煜 黄瑞海 何伟威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1]。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2]。针对黑龙江省农业转型创新发展,亟需大批高素质园林技术技能人才,黑龙江高职院校应该适应黑龙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懂两爱”“精技助农”的园林人才。时代再次强烈呼唤工匠精神,工匠型的教师方能培育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

一、解读工匠精神的实质

工匠精神的主要内容包含: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这种职业品质、团队创新精神对于园林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动力,对专业水平提升和服务社会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弘扬大国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风气的大背景下,应该将其作为基本职业道德被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师生所掌握。新时代,发扬工匠精神,才能提高职业院校育人质量,才能打造“服务型”园林专业团队,为我国乡村振兴提供必要保障。

二、园林专业团队融入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一)工匠精神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期,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培养敬业、精益求精、创新的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培育知识、技能、创新能力兼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形成崇尚劳动和敬业的社会风气,需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2]。所以,对于园林专业师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功在当下,利在千秋。要大力提倡工匠理念,积极弘扬工匠精神,这也是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本质要求,是我们高职教育的时代责任。

(二)工匠精神是提高园林类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园林专业学生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北京的皇家园林、苏州的私家园林……这些数不尽的典型园林代表,让我们既能够尽享美景,又不禁赞叹一代代具有工匠精神的园林人对美、对高品质的追求。要教育学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改善生态环境,引导学生树立吃苦耐劳的职业品格,发挥园林人的价值。

(三)工匠精神是进行社会服务的需要

“服务型”园林专业团队,需要园林师生都具备工匠精神,才能保证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中国服务,同时也是学生进入就业岗位的必要条件,单位员工要有匠人精神,才能让单位掌握核心技术并持续发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

三、高职院校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现状

(一)高职园林专业学生基本素质偏低

近年来,各地高职院校进行大规模扩招,这就势必影响生源质量。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学生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个人思想素质普遍低下,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更是毫无设想,做事只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团队协同合作意识淡薄等,职业素养的引导、贯彻等手段的实施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二)各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培育不够重视

大多数高职院校只是单单追求招生生源数和学生就业率,忽略了整个在校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培养。相对应的,绝大部分学生也只是为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忽视了对自己专业素养的要求,求真务实精神严重缺乏。在院校培养学生的教书育人过程中,学校本身对工匠精神重视程度和教师自身对工匠精神掌握程度不够,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式化地引入工匠精神,如只是在参加一些比赛时刻意强调工匠精神的融入,真正引导学生工匠精神的力度不够,没有切实将工匠精神带入课堂,融入课程体系。老师和学生缺少感悟、践行工匠精神的机会。

(三)校企合作工作没有做好做细

高职学校和企业签订校企合作等文件流于形式,在专业建设、实训开展、技能培训等方面与企业脱节,在课堂上,缺少对企业文化、职业规范等的宣讲,没有将企业理念等深层次内容融入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中。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深入了解所在单位,以至于校企合作浮于表面,效果不佳。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与就业单位交流不多,专业教师本身对企业文化、精神了解不足,缺少有针对性的企业工匠精神的培养。

四、“服务型”高职园林专业“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一)工匠精神与园林专业“服务型”师资建设相结合

教师作为“授艺”与“育人”的指引者、“匠术”与“匠心”的实践者、“匠德”与“匠魂”的传承者,是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关键推手[3]。依托学院优势资源建设高水平园林专业,创建“精技助农”的服务型园林团队,可以为教学改革以及工匠精神人才培养提供示范。教师要把园林工匠精神、服务三农理念铭记于心,提高应有的专业水平,增强教师本身的服务职业素养。打造“服务型”“全能型”园林师资团队,带领园林专业学生为“乡村振兴”与生产实践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总而言之,“服务型”师资队伍组建要加快工匠精神与技能型人才高效融合。

(二)将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劳动力市场主要的技能型人才,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们实践能力、工匠精神。强化工匠精神培养的顶层设计,把工匠精神纳入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合理安排实践与理论课程的比例,在课程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实践教育、顶岗实习等环节融入工匠精神培养;将工匠精神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学生不足之处,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计划,以及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全流程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内容。通过不同环节的内容,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对他们的能力和素养进行融合,相对应的在各个环节进行跟踪指导。

根据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园林专业工作岗位划分,由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和相关园林企业单位工匠大师,将园林专业涉及的工作岗位要求、实践技能形成的规律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创新课程体系。特别要加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改革,有针对性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积累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拓展,鼓励学生不断创新,高标准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接受工匠精神的洗礼。

(三)深化校企合作,依托技能大赛进行工匠精神培养

以骨干教师为核心,校企共建企业工作室,大师工作室,鼓励教师深入技能大赛集训基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技巧、实践技能的同时,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计划。

黑龙江省做为农业大省,以服务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立足点,以培养一流的园林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将工匠精神融入企业实践环节,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模式,邀请园林企业中工匠技能人才到校解决学生在实践锻炼期间遇到的实际问题,带动工匠精神的传播,熏陶学生,使学生深刻领会企业对职业人爱岗敬业、协作共进的优良品质的期望。制定校企交流活动计划,让学生同时感受到学校和工作单位的关心与关怀,让学生能够安心在单位顶岗实习或者就业,将自己学校和单位所学,共同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更重要的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培养对所在单位和岗位的热爱。

工匠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体现精益求精、丝毫不差、坚持不懈的特点,这与当下职业技能大赛培养的精神实质一致。园林专业学生参加高职类技能大赛,从备赛初期,学生的选拔、训练、参赛选手确定,再到比赛现场以及学生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教师可充分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日常的指导之中。虽然比赛只是在校期间多种学习方式的其中一种,但是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素养效果却是突出的。

(四)为园林专业学生搭建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精神是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人必备的。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引导、鼓励学生的创新创业,在高职创业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感染和鼓舞学生积极创业,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学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校园各类平台,如学院创业园为学生创造场地和环境,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工匠精神。针对园林学生的专业特点,利用专业课程的引导,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比如结合艺术插花课程,在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创业园中,创办花店,在学习的过程中,成型的花束、花篮等可以做为商品出售,解决了附近没有花店的问题,方便了学校师生,也带动了园林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了学生的创业思路,增强学生学习本专业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传承,高职院校服务型园林专业团队需要这种传承。应用各种各样的方式,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更好地做好社会服务。通过对工匠精神的渗透、深化,让园林团队更好地理解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通过“服务型”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深化校企合作、依托技能大赛、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等手段,进行园林人的工匠精神培养,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农业。

猜你喜欢
服务型工匠园林
中国服务型制造大会在杭州举行
90后大工匠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致敬!老工匠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与启示——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