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2022-11-21 20:18王团子
黄河之声 2022年7期
关键词:春花秋月虞美人李煜

王团子

一、古曲来历及李煜创作特点

(一)古曲的来历

古曲是指中国古代历历代代流传下来的,而且有一个特定的称号是“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乐曲。在这演变的过程中古曲与不同音乐风格作品相结合,从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曲子。而我们所演唱的古曲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精华,是古人所遗留下来的瑰宝。这些古曲的产生,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不同朝代的文学魅力,而且沟通了古代文化历史与现代艺术文化的桥梁,还让我们声乐演唱水平显著提高。夏商的《九歌》、周代的“大司乐”、西汉时期乐府的扩充等等,都让我们的民间音乐、民族音乐得到流传和发展。近代时期,中国声乐发展达到高潮。通过将西洋声乐的科学唱法与中国本地的唱法相结合,进行二次创作,由此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沁人心脾。《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这首曲子民族韵味浓厚,但是其作曲和唱法不同以往。该作品乃是基于李煜的作词,进行二次创作而腾空于世。李煜,他为南唐主中李璟皇帝的第六个儿子,李煜初名为从嘉,字为重光,号为钟隐,被称为莲峰居士,李煜为汉族人,祖籍为彭城,也就是现在的江苏徐州铜山区,他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北宋建国隆,李煜当上了皇帝,他尊宋为正统,税供以保平安。降宋以后,俘虏到汴京,被封为违命侯。在这段时间里作下了许多词。而后李煜死在了汴京,后世称他为南唐后主,也被称为李后主。

(二)李煜创作特点

南唐后主李煜在作词方面就这极高的天赋,李煜对词发展和影响主要有着四个方面的贡献,首先扩大了其作词的表现领域。早在李煜以前,作词主要以艳情为主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即使寄寓抱负在内,也大多用的是比兴的手法,隐藏而不显露,但是在李煜的词中,其作品主要以倾吐身世国家之感为主,其创作手法也是直抒胸臆,情感真挚,作词风格改变花间词慢慢声吟的传统风格,成为了许多诗人借用于抒发情感的新诗体,其创作的手法对后世的豪放派词具有极大影响。其次创作的词具有美感,感情质朴纯真。二是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而创作,南唐亡国以后,李煜被俘虏入宋国,日日以泪水洗面,对着南墙哭泣,在这期间悟出人生苦难的悲痛,真正的用血泪来书写国破家亡的悲痛和悔恨,并且把自身的悲惨经历泛化,通过一种形态和意义,来向人们表达,加上自己的体验和审视,所以南唐时期,问谁做的词最言情,那就非李煜莫属了。创作作品语言自然、易懂,极具表现力富有张力。三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创作手法擅长使用白描,利用白描的手法来写出他的生活感受,用具体些生活的某些比喻来让大众理解抽象的感情。《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春风”就是一个喻体。这样的创作手法可以贴切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某种境界。文采动人,直抒胸臆,形成了温婉雅致又清新流利的艺术特点。

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音乐特点的剖析

(一)词中的“愁”与音律的结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句通过如今与以往交错对比形式,将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引出,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空落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此词采用了问答的形式,以问起头,以答结尾,三问三答,问天问人问己。第一问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自问自答的形式回答,小楼昨夜又吹来了东风,伴奏用的是左右音阶的形式,非常的流畅,忧愁的思绪也是娓娓道来。第二问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诉说着以往精美的建筑还是没有变,精美的玉石都是完好无损的,只是在这里的人容颜已经发生了改变,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人了。忧愁的思绪逐步加强,层层递进。第三问为本词的中心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伴奏用了柱式和弦,愁的思绪也愈发的增强,将这个思绪推到了一个极点。词与伴奏的结合,每一个音调都完美的表达出作词者和作曲者的心声。作者的“愁”,由三次问答逐步增强。这首词的三问,问到物,问到天,最后问到自己,痛与辗转音调的结合,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留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词人的愁绪之情贯穿在这之中。形成了沁人心脾的审美艺术效果。

(二)音乐特点剖析

周家声先生在创作这首曲子时,大胆地将西洋音乐的唱法和中国古典的民族唱法相结合,曲中有着大胆的类似于古琴的刮奏和戏曲的甩腔。这首曲子将音乐和词高调地结合起来。曲子开头,前奏的四个小节都是以古琴或是古筝的刮奏来呈现乐曲。演唱时由钢琴刮奏弹奏,极具古典韵味儿。古琴和古筝的刮奏前奏为后面的叙述作下铺垫。中间部分的伴奏多用左右手结合,形成了流畅且悠扬的线条感。整首曲子以突出“道不完的愁,念不完的苦”为主。曲子开头的“春花”用的是一个大的切分附点节奏,强烈地表达出春季到来,春花已开的意境。同时也象征着月圆的时节即将到来,一切美好的情景浮现在眼前,亦有美好事物不在,化为虚有之意。随后而至的伴奏音型变为柱式和弦,伴奏音型的改变也暗示作者的情绪发生了改变。柱式和弦的使用也表达出作者思绪愈“愁”,心如乱麻的踌躇之意。每当作者想到大好时光不再,“良辰美景”不至,这种忧愁之意更上心头。因此作者害怕见到春花和秋月,所以提问往事知多少?这样的痛苦什么时候才可以结束呢?而且曲中不止一次奏唱“往事知多少”,更加强调了这种无奈之感。伴奏部分也是柱式和弦,旋律没有之前柔和,对比前一个乐句,力度显得更加得强劲,说明了“愁”的思绪的只增不减。力度的加强也伴随着愁的思绪愈加强烈,二者相辅相成,将听众的心境瞬间带入其中,留给听众同种愁绪。“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殴,月明中”这几句的伴奏织体比较其前面的节奏更加紧凑,气氛逐步紧张起来。以为小楼昨夜又吹来了春风,春天的气息又来了,虽然人还是那个人,但是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国了。不禁使人想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望着这轮明月,以往的种种情景油然而生,也让作者产生“不堪回首”的思绪和无奈,日日夜夜不能入睡。“又”字是一个小二度音程fa-mi,是一个不和谐音程,用这个二度的音程表达强烈的忧愁和无奈。让人在听觉上也感到不适,心似猫抓之感。“又”字的使用,表明李煜一次又一次经历春去春来,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一次又一次地伤感。曲子当中的“故国”用了一个前附点的节奏,“故”字被拉长,表明了愁的思绪逐渐增强,而重音却落在了“国”上。“月明中”是保持着一种低沉的情绪,带着无限的忧愁,不停地哀叹。中间的连接是连续的柱式和弦伴奏,一步步,一点点推到高潮。“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伴奏用的是柱式和弦,说明了音调在增强且极具力度,也就伴随着思绪“愁”的增强。伴奏和弦当中三连音的使用以及低音的使用无疑都是增强其情感。琶音的使用使伴奏循序渐进。歌曲的高潮部分在最后部分,起到一锤定音,奠基全文的作用。加上连音线,增强歌曲的流畅度,叹息也是连连不断的。

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创作特点

(一)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结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是周家声先生基于李煜的作品下进行二次创作而腾空于世的。往往将创作过程中会产生真实性和创造性相互结合,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真实性的意思是指所作曲子要对原著进行再现,不可篡改或者掩盖其中心意思。例如这首词的背景、形式、以及背后所蕴含的真正含义等种种因素都是二次创作的基本要素。创造性则指的是,周家声先生自己对于曲子感情基调的理解,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曲子在原有的感情基调上,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且生动形象。《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曲子基本风格是古典的形式,极具古典韵味。古曲当中所蕴含的深刻意义是诗人所想表达的内心最深的情感。《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曲子的基本速度是为Lento poco mosso(稍快的慢板),用了这个稍慢速度也就表明了“愁”的情绪。不禁使人将《声声慢》中的格调带到这首曲子中。寓情于己,人情交融。这种愁的情绪中,不断增强自己的情感。在二次创作中,每一个音乐符号、每一个节奏、每一个休止符都有着相应的含义和作用,缺一不可。

(二)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在每创作一个作品时,都会考虑到这个作品的历史性和时代性,历史性指的是这首作品它属于哪个时段的,李煜的这首词就是唐代时期的,就要锁定这个时期的作品特征和基本的感情基调。时代性往往指的就是作者将要进行二次创作时本时代的东西结合,例如时代精神和时代背景。周家声先生在二次创作时就会考虑将时代精神和时代背景与历史性相融合。思考如何才能把李煜的“愁”与自己的作曲技巧合二为一。他们两个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在理解词人的创作上都会有着不同的体验,因此我们该用心去感受。

(三)技巧与表现的结合

面对这一首歌曲,我们应当了解作词人和作曲人的时代背景,他们所想表达的情感,查阅他们的创作背景,抓住作词人和作曲的在写作首歌曲的心境,把自己融入到那个场面里去。在我们的理解基础上找到取得特征风格和曲子该有的基础情感。但是,我们正处于的时代精神和这个时代的美学观点是会影响我们对一个作品的理解和处理。照着原本模样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去诠释这首曲子,这也只是一个形式主义了,就是原样的再现。对于我们来说,旧的东西我们应该注入新的活力,新的花式。这首曲子,有着大量的戏曲腔调,甩腔和哭腔都有一些。那是因为周家声先生他原本学习过京剧,所以在创作这首曲子的时候融入的大量的戏曲腔调。因此我们在拿到这首曲子的时候我们在理解他的时代背景的基础上,要多去了解一些戏曲的特点,戏曲的特点重在咬字和腔调。戏曲中的强弱力度、咬字发音、用气长短、以及延长音的使用都必须要去下功夫。《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曲子当中,我发现了使用了许多倚音,这是许多戏曲里面都会用到的。曲子里面,闭口音和窄母音较多,例如这个“i”“ue”“ie”“ui”这些音,学声乐最害怕唱闭口音,一口没上去,就会显得非常的挤人,在严重一点就会破掉。曲子的中音区又是属于比较低沉的,气息没下去也会拉不住,因此我们要做大量的气息练习。曲子当中的高潮部分“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句音高其实并不高,只是一个f1-bla的一个向上走过程,音阶往上走,意味着我们的情绪也应该是一个高亢的、情绪饱满的一个过程。这里如果控制的不好,一下子炸开显得太突兀,收着唱又感觉气势没到位。乐句里面的“水”字,是一个典型的窄母音,当我们演唱这个字的的时候,没有控制好就会造成挤人的现象,而且声音出不来也非常的不好听。因为我们要加强我们窄母音的练习和气息均衡的练习。但我们在处理这首歌的同时只注重了它的气息问题,咬字问题也是不行的,还有就是歌曲的情绪和情感,这首曲子的总体奠基感情为“愁”,层层递进的“愁”,因此也要把握好气息与“愁”的情绪的结合,唱出“愁”的思绪。技巧是我们所说的气息,咬字。表现而是这首曲的风格、感情。如何将他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做到艺术表现和技巧表现合二为一。这样子,我们唱出来的乐曲才可以是“绘声绘色”!

结 语

古曲《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一首在唱法上将西洋的唱法与民族底蕴完美结合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也是现代和古典的共同发挥的盛作。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剖析,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古典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最可贵是,依靠中西结合和古今结合来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这不仅对我们研究声乐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现代声乐审美起着促进作用。这种模式会重新定义古曲在文化艺术中的地位。我相信古曲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典咏流传。■

猜你喜欢
春花秋月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花开(环球360)
我们家的小“坑货”
虞美人 侦查(外二首)
误做皇帝的李煜
虞美人
何其三
满天星